赏识你的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你的学生》
2008-05-23 08:17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为师十四年,我一直把这段名言牢记在心。

与书为友让我乐而不疲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为师十四年,我一直把这段名言牢记在心。

在刚走上工作岗位,初为人师的那段日子里,我尽管怀着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但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收效甚微。

茫然困惑之时,我按捺住烦燥的心,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陶行知文集》、《教育的艺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的《我的教学生涯》,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还有幸聆听了由许多优秀教师组成的师德报告团所作的师德报告。

智者的引领,犹如暗夜中的灯烛,一下子打通了我闭锁的心智,唤醒了我创新的勇气,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之路。

《赏识你的学生》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爱心与教育》让我爱不释手,我常常被书中的内容感动得热泪盈眶,爱心的感召,使我拥有了直面心灵的勇气。

蓦然回首为师之路,觉得伤害了一些无辜学生的心,正是怀着这份沉甸甸的歉意,在以后的日子中,我放下了师道尊严,学会了倾听……
这些年来,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和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等教育专著我阅读了好几遍,灵魂的震撼赶走了我心灵的阴霾。

是啊,为师十四年,我何曾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过教师职业?何曾品味过内在尊严的觉醒?我何曾享受过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我何曾将课堂提升到生命的高度?……悄然而逝的几千个日子里,我拥有最多的只是对于教育的蒙味与愚纯罢了。

正是这种痛苦并快乐着的解读与反思。

我开始了自觉自愿的读书充电,意在追回荒废的光阴。

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因为我知道,与书为友,让我获取更多教育的智慧,与书为友,让我乐而不疲!
转化后进生
2008-05-23 08:13
《活泼可爱的孩子》
所谓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

”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在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所谓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在一个群体中无论是在思想品德、行为
习惯、学业成绩,必然存在优劣、高低之分,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是不会平衡的,所以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

因此教师应分析学困生心理成因,并利用相应的对策进行矫治对症下药,帮助教育他们,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确定自我位置、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这些学生的潜能,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全面素质得以提高.
通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发现后进生的心理有这样几个特点:一、自卑心理强。

后进生往往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他们往往将精力转移到关注和谈论歌星、球星,与同学的交往上,或者发型、服饰等方面上,来体现自我的存在,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二、戒备心理强。

后进生对老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他们从心眼里听不进,也不想听老师正确的教育,整天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老师。

三、逆反心理强。

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

老师要求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他们反而积极去做,跟老师唱对台戏。

要根据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要促使后进生转化,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一、活泼可爱的孩子不要自卑心理
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的学生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在班里,家里总感到抬不起头,老是不如别人,总爱把自己的弱点与其它同学的优点对比,心里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在学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兴趣受到挫伤,信心不足,产生恶性循环,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

我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课上精神萎靡,神情僵滞,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不能入境,学习没有兴趣效率低。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在多方面获得成功。

苏霍姆休斯基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
抬起头来走路。

” 对待学困生要用慈母一般的心肠体贴他们,用火一般的真情感化他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困生的禀性、兴趣、爱好、特长和长处,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微小进步,要倍加珍惜,使那些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

例如我班A同学,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

一次课上发现他古诗背得特别好,而且会很多课外的古诗。

于是班上组织了背诗比赛,他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同学们和老师的称赞,使他大受鼓舞。

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份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有可能的,他经常做完作业后主动拿给老师看,请老师指导,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可见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扬起了后进生自信的风帆。

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活泼可爱的孩子不要戒备心理
学困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以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

可是,一旦出现误差,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语、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对老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他们从心眼里听不进,也不想听老师正确的教育,整天是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闪老师。

后进生一旦有了戒备性心理,不愿意接近教师并同教师交往,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告诉教师。

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

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例如我班B同学,经常打架、不完成作业、上课说话不能安静上自习,与他谈了许多次,告诉了他我对他的想法,觉得他非常聪明、有能力学好、做事积极等,并告诉了他周围同学对他的评价,使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鼓励他以后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从新开始。

开始他根本不理睬我,经过我的关爱帮助他矫正错误想法,消除他的戒备心理,慢慢的他开始接受我和同学们,现在周围的人都说他像变了一个人,学习、纪律都有了很大进步。

教师以亲切、平等的态度、真挚的情感, 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缺点, 批评、教育恰当、中肯, 不用过激语言, 使学习困难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慈祥, 这样就能克服他们的戒备心理。

三、活泼可爱的孩子不要逆反心理
教育者对学困生靠权威压服、或靠体罚、变相体罚等,都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不正常心态的形成,诱发导致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

老师要求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他们反而积极去做。

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

例如我班的C同学每次考试总是拉班级总分的后腿,遭到同学们的白眼,家长的训斥,久而久之,他对同学和老师便采取敌对的态度,因此成绩越来越差,还经常打人。

我对他进行详细了解后得知,现由不识字的奶奶来抚养,经过分析,我认为他是因为缺乏爱和鼓励才变成这样。

知道这些之后,我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帮助他学习,刚开始他还采取强硬的态度,不久就被我的“真情关爱”所感化,开始向我吐露真实思想。

他说“别人要他好,他偏不高兴干”。

在对他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再也没有同学歧视他,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精神支柱,终于使他金石为开。

对他以后反复出现的点点错误,总是耐心地教育他,指点他,体察谅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使他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进而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可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

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

除此之外,造成后进生现象的还有多种心理障碍。

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

”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从排除心理障碍入手,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使他们成为永久活泼可爱的孩子。

“学困生”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教育对象,为他们营造一种发展与进步的心理空间,要求不过高过低,即使今天,他也许没有学到什么高深的学科知识,但也许就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总会收获我们的成果的——他们仍旧是活泼可爱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