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IBM的制度文化改革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BM的制度文化改革
1IBM公司的全称是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公司前身是1911年6月15日在纽约成立的CRT公司。
在创办人查尔斯·弗林特的时代,公司员工约1300人。
1914年,40岁的沃森加入了CTR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他上任后,要求公司的每一个职工以公司为荣。
他通过组织员工家庭郊游、公司乐队来增强企业凝聚力。
他的名言思考成为公司座右铭,公司的信条就是他提倡的顾客至上原则和顾客满意原则。
进入80年代后,IBM个人电脑诞生,在《财富》杂志2001年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上,该公司排名第19,营业收入额883.96亿美元,利润80.93亿美元。
IBM的成功离不开其百年哺育的企业文化。
IBM的企业理念的精髓之一便是IBM一直致力于企业制度文化的不断变革。
IBM的制度文化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进行组织改革试点,在公司内设立风险组织。
第二阶段,全面调整与改革总公司的领导组织,形成新的领导体制。
第三阶段,调整与改革子公司的领导体制。
从1980年到1984年,全部改革共搞了4年,主要措施如下:开发风险组织,进行改革试验。
(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改组最高决策层与总管理层,建立战略领导体制。
措施是:扩大最高决策组织。
(2)建立政策委员会和事业运营委员会。
(3)调整总管理层,强化指挥系统。
改变传统习惯,实行有秩序授权与分权。
改善支持系统,提高领导体制的适应性。
(刘光明)启示:服务没有终点IBM的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经营战略和组织
机构的变化而不断变革,50年代中期由集权变为分权,80年代实行战略重组,将所有的销售部门归并到信息系统联合部,尽量了解顾客信息,特别是顾客多种特殊的需求,让技术专家直接参与市场营销。
最早提出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的信条,后又改为尊重个人、竭诚服务、一流主义。
公司以乐观、正直、开朗、进取的精神塑造了IBM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公司的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把营销导向作为企业理念,关心用户、关心社会成为公司价值观的支柱,IBM倡导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营销,从公司各级领导到各制造厂的工人,都要接受企业规章制度的严格培训,把服务至上和IBM就是服务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之中,不把产品卖出作为服务的终点和最终目的,而是以与用户建立持久良好的关系作为成功的标志。
公司要求全体员工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必须在24小时内给以落实或答复。
IBM的公司宗旨是尊重人、信任人,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及卓越的工作。
尊重人,就是尊重用户和员工的权利和尊严,信任人就是充分相信职工的自觉性和创造力;追求卓越就是尽力以最优的方式达成结果和尽可能完美。
卓越不仅指突出的工作成就,而且指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巨大的工作热忱。
IBM作为高科技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明确提出:第一,必须满足职工的安全感、职业保障等心理需求;因而,报酬必须有很强的刺激性和激励性;第二,对特别需要嘉奖的职工一定要锦上添花。
公司建立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评价系统,这个评价系统结合职工的工作性质、职位、工作经验和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然后根据评出的等级给以物质和鹰奖、俱乐部成员奖等精神奖励。
IBM公司注重物质加精神的报酬和奖励的手段与美国文化重视物质、重视人性需要的特征相符。
IBM不会因为钱的问题而失去一个好职工,每一个付出劳动的职工都不会得不到适当的报酬而感到失望。
IBM公司在几十年的经营中形成了一种良好服务的企业文化,IBM公司的历届总裁都认为,良好的服务是打开计算机市场的关键,IBM就是要为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