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项,“变商"错误,应该是“变宫”,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解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故选C。
故选A。
9。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其还也 (还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
B阙秦以利晋 (侵损,削减) 既祖,取道 (祭祀祖先)
C。 唯大王命之 (掌握命运)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赠送)
D. 以乱易整 (取代)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按照)
【答案】D
【解析】
10。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 )
A. 因人之力而敝之 (遮敝) 进兵北略地(掠夺,夺取)。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因为)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刻毒)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供奉) 人不敢与忤视 (逆)
D.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瞪大眼睛)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立刻)
【答案】B
A项,“贰",数词活用为动词,有二心、从属二主、依附。
B项,“鄙”,名词的意动,这里为动词,把……当作边邑。
C项,“购”,重金征求、悬赏。
故选D.
4. 下列例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B。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C. 以乱易整,不武D. 朝济而夕设版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通假字的能力。
故选D。
2.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颓圮 粹火 芬芳 万户候
B. 迷茫 寥廓 嗔目 百侣
C。 荡漾 斑斓 哀怨 激扬
D. 惆怅 笙萧 寂寥 仓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A项,“粹火”的“粹”应为“淬”,“万户候"的“候”应为“侯".
B项,“嗔目”的“嗔”应为“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选A。
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C. 其人居远未来。 形容词做状语,在远方
D。函封之. 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及词类活用的能力。
C项,“远”,“形容词做状语,在远方”错误。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远方。句意: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A项,敝:损害.
C项,奉:双手捧着。
D项,就:踏上,登上.
故选B。
11。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 )
A.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的原因) 自引而起,绝袖(身子向上起)
B。 而右手揕其胸(砍)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用……办法)
C. 使毕使于前(完成) 乃欲以生劫之(抢劫)
C项,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不得志,今义指贫穷.
D项,不仁,古今意思一致,都指不仁义.
故选D.
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合力) 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B.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持千金之资币物 (货币、钱财)
C。 又欲肆其西封 (放肆) 朝济而夕设版焉 (成功)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B. 春秋时期男子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商、变徵七音。
D.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著作,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B项,“卒”通“猝”,突然。
A项、C项、D项都无通假字。
故选B.
5. 下列各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 夫晋,何厌之有?B. 以其无礼于晋。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 金千斤,邑万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侍殿上的群臣”。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文言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之:的”错误,“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祖:祭祀祖先”错误,应该为“祖:临行祭路神”。
A项,“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
B项,“无礼于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晋无礼”.
C项,“见陵之耻” 被动句,“见”表被动.
D项,“金千斤,邑万家”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斤金,万家邑”。
故选D.
6。 下列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和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薄
D项,“笙萧"的“萧”应为“箫”,“仓茫"的“仓”应为“苍”。
故选C。
3。 下列加点字用法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贰于楚也 贰:数词,第二个.
B。 越国以鄙远 鄙:这里是名词,边邑。
C。 今闻购将军之首 购:收购
D. 愿足下更虑之 更: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D.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风度)是寡人之过也 (是,动词,表判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B项,“币”,礼品。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项,“肆”,延伸、扩张。又想要向西边扩张疆界。“济”,渡河。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D项,“度",常态.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是",这.这是我的过错。
D.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发语词,不译) 北蛮夷之鄙人(见识短浅的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B项,“揕",刺;
C项,“劫",强迫,威逼
D项,“微”,如果没有。
故选A。
12. 下列文学、文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事件和人物.
C项,“命:掌握命运"错误,应该为“命:命令,吩咐"。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答案】13。 C 14. A 15. C
16. (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2 ))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曲阳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9月考试
语文
试题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由宁
一、基础选择(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江(màn)百舸(kē)峥嵘(zhēng)方遒(qiú)
B。浪遏(è)河畔(bàn)青荇(xìng)濡(rǔ)缕
故选C。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项,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时带的衣物等。
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指活动的主办方.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C。浮藻(zǎo)满载(zǎi)氾(fán)南佚(yì)之狐
D。阙(quē)秦逢(páng)孙拊(fǔ)心樊於(wū)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百舸”的“舸"应读gě.
B项,“河畔”的“畔”应读pàn,“濡缕”的“濡"应读rú。
C项,“满载"的“载"应读zài.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解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故选C。
故选A。
9。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其还也 (还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
B阙秦以利晋 (侵损,削减) 既祖,取道 (祭祀祖先)
C。 唯大王命之 (掌握命运)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赠送)
D. 以乱易整 (取代)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按照)
【答案】D
【解析】
10。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 )
A. 因人之力而敝之 (遮敝) 进兵北略地(掠夺,夺取)。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因为)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刻毒)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供奉) 人不敢与忤视 (逆)
D.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瞪大眼睛)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立刻)
【答案】B
A项,“贰",数词活用为动词,有二心、从属二主、依附。
B项,“鄙”,名词的意动,这里为动词,把……当作边邑。
C项,“购”,重金征求、悬赏。
故选D.
4. 下列例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B。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C. 以乱易整,不武D. 朝济而夕设版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通假字的能力。
故选D。
2.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颓圮 粹火 芬芳 万户候
B. 迷茫 寥廓 嗔目 百侣
C。 荡漾 斑斓 哀怨 激扬
D. 惆怅 笙萧 寂寥 仓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A项,“粹火”的“粹”应为“淬”,“万户候"的“候”应为“侯".
B项,“嗔目”的“嗔”应为“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选A。
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C. 其人居远未来。 形容词做状语,在远方
D。函封之. 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及词类活用的能力。
C项,“远”,“形容词做状语,在远方”错误。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远方。句意: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A项,敝:损害.
C项,奉:双手捧着。
D项,就:踏上,登上.
故选B。
11。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 )
A.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的原因) 自引而起,绝袖(身子向上起)
B。 而右手揕其胸(砍)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用……办法)
C. 使毕使于前(完成) 乃欲以生劫之(抢劫)
C项,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不得志,今义指贫穷.
D项,不仁,古今意思一致,都指不仁义.
故选D.
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合力) 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B.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持千金之资币物 (货币、钱财)
C。 又欲肆其西封 (放肆) 朝济而夕设版焉 (成功)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B. 春秋时期男子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商、变徵七音。
D.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著作,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B项,“卒”通“猝”,突然。
A项、C项、D项都无通假字。
故选B.
5. 下列各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 夫晋,何厌之有?B. 以其无礼于晋。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 金千斤,邑万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侍殿上的群臣”。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文言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之:的”错误,“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祖:祭祀祖先”错误,应该为“祖:临行祭路神”。
A项,“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
B项,“无礼于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晋无礼”.
C项,“见陵之耻” 被动句,“见”表被动.
D项,“金千斤,邑万家”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斤金,万家邑”。
故选D.
6。 下列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和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薄
D项,“笙萧"的“萧”应为“箫”,“仓茫"的“仓”应为“苍”。
故选C。
3。 下列加点字用法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贰于楚也 贰:数词,第二个.
B。 越国以鄙远 鄙:这里是名词,边邑。
C。 今闻购将军之首 购:收购
D. 愿足下更虑之 更: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D.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风度)是寡人之过也 (是,动词,表判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B项,“币”,礼品。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项,“肆”,延伸、扩张。又想要向西边扩张疆界。“济”,渡河。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D项,“度",常态.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是",这.这是我的过错。
D.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发语词,不译) 北蛮夷之鄙人(见识短浅的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B项,“揕",刺;
C项,“劫",强迫,威逼
D项,“微”,如果没有。
故选A。
12. 下列文学、文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事件和人物.
C项,“命:掌握命运"错误,应该为“命:命令,吩咐"。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答案】13。 C 14. A 15. C
16. (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2 ))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曲阳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9月考试
语文
试题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由宁
一、基础选择(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江(màn)百舸(kē)峥嵘(zhēng)方遒(qiú)
B。浪遏(è)河畔(bàn)青荇(xìng)濡(rǔ)缕
故选C。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项,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时带的衣物等。
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指活动的主办方.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C。浮藻(zǎo)满载(zǎi)氾(fán)南佚(yì)之狐
D。阙(quē)秦逢(páng)孙拊(fǔ)心樊於(wū)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百舸”的“舸"应读gě.
B项,“河畔”的“畔”应读pàn,“濡缕”的“濡"应读rú。
C项,“满载"的“载"应读z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