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对应学生用书P122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蚌蛤.(ɡé)2。

钻燧.取火(suì) 3。

曩.将罪之(nǎnɡ)
4.决渎.(dú) 5.释其耒.(lěi)6。

啜.之(chuò)
7.得麂.(ní)8。

鲧.(gǔn)
二、通假字
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通情,真实、实在
2.卜子妻写弊.裤也通敝,破旧、破损
3.而民说.之,使王天下通悦,喜欢
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
5.其子所以反.者通返,返回
6.而自知.其益富同智,以……为聪明
三、古今异义
1.论世之事,因为
之备
..
古义:从而给……
今义:介词,引进表原因的人或事物;连词,连接分词,表因果关系
而行宛曼于先王
2.请许学者
..
古义:读书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倍其所以

..
古义:用来……的东西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四、一词多义
1.胜错误!
2.作错误!
3.期错误!
4.意错误!
5.见错误!
6.而错误!
7.为错误!
8.以错误!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夜: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
(1)而民说之,使王.天下王:统治
(2)曩将罪.之罪:治罪
(3)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妻:以女嫁人
(4)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罪:怪罪
(5)天雨.,墙坏雨:下雨
(6)民多疾病
疾病:生病
..
(二)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以娱.其意娱:使……欢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其家甚智.其子智:以……为智
(2)而自知.其益富知:以……为聪明
(3)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美:认为……美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也”表判断)
2.举烛,非书意也(“也”表判断)
3.举烛者,尚明也(“……者,……也"表判断)
4.胡,兄弟之国也(“也”表判断)
5.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者……也”表判断)(二)省略句
1.王大说,国以治(“以"后省略“之")
2.倍其所以嫁(“倍”后省略介词“于")
3.而置之其坐(“之"后省略介词“于”)
4.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令"后省略“之”)
(三)被动句
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为"表被动)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表被动)
3.乐羊以有功见疑(“见”表被动)
4.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见"表被动)
5.为人妇而出,常也(“出”为语意上的被动,“被休弃”)(四)状语后置句
1.何不试之以足(“以足”作状语,后置)
2.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于殷、周之世"作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句
1.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自”作“罪”的宾语,前置) 2.宁信度,不自信也(“自”作“信"的宾语,前置)
[课文·译注]
(1)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2)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猜测它针对的事情很大,有时候它针对的事情大而现代的人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郢书,而后世
郢人写的信,而后代对古代帝王的话的解说多半像下面说的燕相错误!
错误!
……
错误!
裤何如?" 夫曰:“象吾故裤。

"
这条裤子做成什么样子?”丈夫卜子说:“像我的旧裤子。

"错误!错误!
错误!
……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3)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4)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对应学生用书P125
1.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评析]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

这句话告诉施政者,政治措施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不要泥古于过去圣明的但不适合今天的做法,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因时制宜。

2.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评析]所以古代帝王留下的书就像下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说的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做解说。

不采取
适合国事的措施而考虑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下面说的不照着脚的大小来买鞋子,却回家取尺码的人啊.
这句话概括说明了“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的荒唐,批评了“今人”对先王的言论穿凿附会、曲解其本意以及教条主义的愚蠢行为.
3.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评析] 她(这个女子)的父亲不怪罪自己在教育女儿方面不对,却因为他的财富增加了而自认为聪明。

现在担任官职的臣子都是这类人物。

卫人嫁女这个寓言刻画了卫人不惜葬送女儿幸福来追逐财利的可鄙嘴脸,实际是批判当时的官员不顾惜君王和国家利益,贪赃枉法,追求财利,而自以为高明的自私卑劣行径。

[问题1] 选文1文中“守株待兔”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阐明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荒唐可笑。

[问题2]选文2中“郑人买履”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明确]讽刺了只重先王之政而不顾眼前现实的偏执和愚蠢.
[问题3] 选文3,“卫人嫁其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明确] 对那些不顾羞耻、不择手段追财逐利却又自以为聪明
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问题4]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明确]总的说来,韩非清醒而实际,立足于现实寻求达到功利目的的有效手段是他最关注的。

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儒、墨、道、法各学派基本上都承认这一点。

韩非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

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理想色彩浓厚不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

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对应学生用书P126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果蓏.(luǒ) 蚌蛤.(ɡé) 钻燧.(suí)
B.鲧.禹(ɡǔn) 决渎.(dòu)释耒.(lěi)
C.郢.人(yǐnɡ)啜.之(chuò)曩.(nǎnɡ)
D.得麑.(ní) 娱.乐(yù)腥臊.(sāo)
解析:A项,燧:suì;B项,渎:dú;D项,娱:yú.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错误!B。

错误!
C.错误!
D.错误!
解析:A项,认为;来。

B项,表顺承,于是;表转折,却.C项,均为“被"。

D项,丈量;尺码.
答案:C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B.天雨.,墙坏
C.其家甚智.其子D.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B.乐羊以有功见疑
C.王之蔽甚矣
D.宁信度,无自信也
解析:A、B、C均为被动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韩非子·说难》)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雨:下雨
B.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
C.则非.知之难也非:错误
D.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当:恰当,对
解析:C项中“非”应为“不是”。

答案:C
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错误! B.错误!
C。

错误! D.错误!
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指“胡国”。

B项,介词,把;动词,认为.C项,动词,是;介词,被。

D项,均为介词,向。

答案:D
7.对“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关系密切的被杀了,关系疏远的受到怀疑,这说明知道情况并不难,而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太难了。

B.进谏的话说重了(君王)就要杀人,说轻了(君王)就要怀疑人,这说明不是知道情况困难,而是处理它更困难。

C.重者被杀,轻者被怀疑,这说明知道问题并不难,恰当地处理它是难的。

D.厚道的被杀,浅薄的被怀疑,这说明了解问题并不难,而是如何量刑更困难。

解析:注意句中“厚"“薄”的含义,后两句的语意对比。

答案:C
8.韩非子用这两个故事表达什么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警示人们要合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9~12题。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
..
刖.其右足。

武王毙,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厉王使玉人相.之(鉴定)
B.王又以和为诳.(欺骗)
C.而刖.其右足(砍)
D.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写)
解析:D项中“题"意为“说,称作"。

答案:D
10.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邻人之.父亦云
A.武王使玉人相之.
B.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C.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D.奉而献之.厉王
解析:A项代词,指玉。

B项,代词,这件事。

C项和例句均是结构助词,的。

D项代词,指玉。

答案:C
1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答案: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
璞而献之武王。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参考译文:
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工鉴定它。

玉工说:“是石头。

"厉王认为和氏是在欺骗他,因而砍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去世,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

武王叫玉工鉴定.(玉工)又说:“是石头。

”武王也认为和氏是在欺骗他,因而砍了他的右脚.武王去世,文王继位,和氏就抱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就继续流着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砍,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
是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

”文王就让玉工加工这块玉石,从中得到了宝玉,于是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对应学生用书P126
一、《韩非子》导读
箕郑示信
[原文]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①奈何?”对曰:“信。

"公曰:“安②信?”曰:“信名③,信事④,信义⑤。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⑥,百事不怠⑦。

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

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救饿:出自《韩非子》难势第四十:“且夫百日不食以待粱肉,饿者不活;今待尧、舜之贤乃治当世之民,是犹待粱肉而救饿之说也。

”②安:疑问代词,什么,怎么.③名:号令。

④事:引申为职守;政事。

⑤义:仪制,法度。

⑥逾(yú):过分。

超越法度。

⑦怠(dài):荒废。

[译文]晋文公向箕郑询问治乱的方法,说:“治乱如救饿,那怎样才能如紧急迫切地‘救饿’一样,迅速治理国家的混乱局面
呢?"箕郑回答说:“诚实守信!”文公说:“怎么才叫诚实守信呢?"箕郑说:“国家的号令、政事、法度都要诚实守信。

国家的号令诚实守信,群臣就会忠于职守,评论好坏、褒贬功过就不超越法度,不会怠慢荒废各种事业。

国家的政事诚实守信,就不会违背自然规律,百姓专心一意从事生产,不错过有利的天时季节.国家的仪制法度诚实守信,关系亲近的人就会互相劝导勉励,做到遵纪守法努力工作,关系疏远的人也会受到教化真心归服了。

"
[评析] 箕郑以信义立国,诚实守信,强调责任制,言行一致,注重实事、实效,而不是做雷声大,雨点小的口头文章。

要取信于人不能让人家失望,真正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最有效.
二、名家点评
一个“悲"字,真的贯串了韩非的人生!
陈耀南
聪慧、早熟、敏感的他,却生在高贵、堂皇而又复杂、虚伪的宫廷环境,听厌了美妙的言谈,看惯了丑恶的真相;不想逃遁于情欲,放逸于艺术,他关心政务,热切改良,却又生于世局大转型的前夕,处身君庸臣贼而又贴近虎狼之秦、国亡在即的弱乱之邦,却又不忍、不能如他人的暮楚朝秦,远离祖国。

先天与童年的原因,严重的语言障碍,他好学、能文,从业于大儒荀卿,交上了同学李斯,从性恶、隆
礼之说一滑而下,变本加厉,对人性、仁政,全失信心,卒之转到任法、尊君的极端,以至残酷寡恩,害人害己!
早已有许多人慨叹:聪明饱学如他,竟想不到(或者不以为意):李斯本是小吏,富贵权位所在,事秦事楚无别,所以英主可以羁縻;韩非是国之世族,休戚相关,血浓于水(即如屈原之于楚),所以雄猜之君,终不能信他可以为己所用.韩非轻身入秦,不免与李斯利害冲突,更以疏间,难怪宋代黄震《日钞》讥叹:“送死秦狱,愚莫与比!”韩非死后,李斯权位更固,继续辅佐秦王推行韩非理论.到秦皇一死,李斯又被奸恶的赵高而害得全家惨死!
李斯、韩非,以至此前的商鞅、吴起等法家人物下场往往如此!不过,因为书写得动人,又从未掌握得位,所以多一点获得同情的,还是韩非.
中国第一个极权皇帝,欣赏他,自然也疑忌他;第一个全国的权相,畏忌他,害死他,但更贯彻、执行他的计策。

汉以后历朝政治莫不阳儒阴法,于是韩非死了,而又还没有死。

两千年来无数评论者,斥骂他,惋惜他,嘲笑他,但是对他文章的清通、健锐,特别是推理和比喻的灵巧,都一致赞赏。

论到历代散文的论说一类,他与孟轲是先秦诸子的两座巅峰。

时世不断在变,也不断呈现种种病征,有理想的人总觉得要想
法医治.理想高、抱负大、才能出众而又富有使命感与同情心的人,更自觉是义不容辞的大国手。

先秦诸子之学,就是由此而起.
知识链接:
陈耀南:香港大学哲学博士。

曾任职香港大学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高级讲师、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

现居澳洲。

已刊书籍四十余种,包括《古文今读》(正、续)、《古文赏析》、《唐诗新赏》、《陈耀南读杜诗》、《陈耀南读孔子》、《陈耀南读孙子》、《中国人的沟通艺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