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4/3
症状:潜伏期平均为12-24h,有时可达2-3天。一般 病程为3-7天,死亡率较低,约为0.5%。 一般认为是由活菌和内毒素的协同作用所致。活菌随 食物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和结肠内繁殖,作用于肠粘 膜,使其发炎、水肿、充血、出血;内毒素致使发烧、 胃肠蠕动增强而发生呕吐和腹泻。
2019/4/3
2019/4/3
预防措施: ——充分加热产品杀菌; ——将产品贮存于4 C(40 F)温 度下冷藏防止沙门氏菌生长; ——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 ——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食 品加工间。
2019/4/3
2、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主要特征: 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条件为:37 C, 42 C能生长,10 C以下不 生长,嗜盐菌,食盐浓度为2.5%-3%,超过7%不能生长。pH 范围8.0~8.5。 对热敏感,56 C加热5min,或90 C加热1min可将其杀死。
2019/4/3
案例:
1996年,在日本发生的大规模肠出血性大肠 杆菌流行造成的食物中毒案例,中毒人数达9 451 人,死亡12人,主要由1所小学午餐中的白萝卜芽 引起,之后通过粪便污染、交叉感染传播开来,迅 速扩展至全日本,使全世界受到震惊。 2001年4月,日本再次发生由肠出血性大肠杆 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至少有125人中毒。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食物中毒又 可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两 类。 胃肠型在临床上较常见,其特点是潜伏 期短,集体发病,大多数伴有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细菌很多,常见 的有沙门氏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李斯特菌、 空肠弯曲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2019/4/3
5、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 空肠弯曲菌系弯曲菌属的一个种, 弯曲菌属共分六个种及若干亚种。 •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genus) 包括胎儿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空肠弯曲菌(c.jejuni), 结肠弯曲菌(c.colic),幽门弯曲 菌(c.pybridis),唾液弯曲菌 (c.sputorum) 。
2019/4/3
预防措施:
——避免生食水产品; ——彻底加热海产品; ——动物性食品应煮熟煮透再吃; ——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 ——海产品宜用饱和盐水浸渍保藏(并可加醋调味杀 菌),食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 ——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
2019/4/3
3、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2019/4/3
易感人群:免疫缺陷的人,包括癌症病人、吃过影响 免疫系统药品的人、酗酒者、怀孕的妇女、胃酸少的 人、爱滋病患者等。 症状: 引起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侵袭型和腹泻型。 侵袭型潜伏期为2-6周,引起脑膜炎、脑脊髓炎、流产、 死胎、败血症、甚至死亡,死亡率高达20%-50%。腹 泻型潜伏期8-24h,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和发热。
1、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
• 涉及的食品:生肉、禽、海产品、蛋、奶制品、酵母、 酱油、色拉调料、蛋糕粉、奶油、夹心甜点、糖果等。 • 案例:
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1955 年发生在瑞典的由于吃猪肉所引起的鼠伤寒沙门 氏杆菌食物中毒,中毒7 717人,死亡90人。 在我国最大的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发 生在广西南宁市的由于吃鸡肉而发生的猪霍乱沙 门氏杆菌食物中毒,中毒1 061人。
分布广——土壤和水,蔬菜极易受到 污染,肉制品、乳制品、水产食品尤 其是奶酪、冰激凌。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 李斯特菌,它能致病和产生毒素。由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引起的一种 散发性传染病,至少有37种哺乳类动 物和17种鸟类可被感染。
主要特征:在2℃的低温条件下生长是该菌的 特征。经58-59℃10min可杀死,在-20 ℃可 存活1年;耐碱不耐酸,在PH9.6时仍能生长, 在10%食盐溶液中可生长。
2019/4/3
3、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 涉及到的食品——乳制品、蔬菜、
肉、禽、鱼、熟的即食食品。 最大的威胁:来自不需再 加热的即食食品。 注意:能在2 C下生长。 预防措施:充分加热产品, 防止熟产品再次污染。
2019/4/3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菌习惯称为大肠杆菌, 分类于肠杆菌科,埃希菌属。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大肠杆菌, 统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一般 包括五种: (1)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 (ETEC):引起婴幼儿腹泻及 成人旅行者腹泻,感染多是由 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
2019/4/3
(2)肠致病性大肠杆(EPEC):在发展中国家引起大约10% 的婴幼儿腹泻,也可以引起社区流行性腹泻和医院内爆发感染 性腹泻;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该型致病菌感染亦表现为 腹泻,其临床症状与志贺菌感染相似; (4)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引起婴幼儿和儿童的急性腹 泻和持续性腹泻疾患; (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20世纪80年代认识的新的 致腹泻性大肠杆菌,成为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不耐酸,50%普通食醋内1min或1%食醋浸泡5min即死亡。分布: 天然存在于海洋。在沿海水域中捕捞的鱼、贝类中常被检出该菌。 畜禽肉、咸菜、咸蛋、淡水鱼等都发现有副溶血性弧菌存在。
2019/4/3
• 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两方 面: (1)人群带菌者对各种食品的直接污染 沿海地区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人群及渔民带菌率 为11.7%,有肠道病史者带菌率可达31.6%-88.8%。 (2)间接污染 沿海地区炊具的副溶血性弧菌带菌率为61.9%。 我国华东地区沿岸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 57.4%-66.5%,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6%48.7%,夏季可高达90%以上。
2019/4/3
2、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部分菌株产生耐热性 溶血毒素,该毒素可溶解人的血球。由副溶 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表现为发病急, 潜伏期一般6~10h,最短1h,长者可达2448h发病。
2019/4/3
主要症状为腹痛,有时腹痛在脐部附近剧烈。腹痛是本 病特点,多为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恶心、呕吐、畏 寒发热,大便似水样,粪便中混有黏液或脓血,重症患 者因脱水,使皮肤干燥及血压下降造成休克。少数病人 可出现意识不清、痉挛、面色苍白等现状,若抢救不及 时,呈虚脱状态,可导致死亡。
第二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主要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因素,包括细菌、 真菌及其毒素、寄生虫、病毒和有毒动植物及致病 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
2019/4/3
• 生物性污染是指微生物、寄生虫、 昆虫及病毒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2019/4/3
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致病性和非致 病性)、霉菌与霉菌毒素。 寄生虫及其卵主要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环境 后直接或间接的污染食品。 昆虫污染主要包括粮仓害虫及动物性食品和发酵食品 中的蝇、蛆等。 病毒污染主要包括一些肠道病毒,比如肝炎病毒、脊 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生物性危害是最主要也是后果最严重的危害因素!
spp.)
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 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 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 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 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 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 内。 蛋类及其制品感染或污 染沙门菌的机会较多,尤其 是鸭、鹅等水禽及其蛋类, 其带菌率一般在30%-40%。
2019/4/3
沙门氏菌污染肉类食物的概率很高。健康家禽、家畜 肠道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15%,病猪肠道沙门菌检 出率可高达70%。 正常人粪便中沙门菌检出率为0.02%-0.2%,腹泻 患者沙门菌检出率为8.6%-18.8%。 家畜、家禽的生前感染是肉类食品中沙门菌的主要来 源,包括原发沙门菌病和继发沙门菌病两种。
2019/4/3
4、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带菌的食品由于加热不彻底或因生熟交叉污染和 熟后污染均可引起食物中毒。许多食物都可能被 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如牛肉、苜蓿芽、果汁、 某些蔬菜、干酪等。
充分加热杀菌; 在4C以下冷藏产品; 防止烹调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 禁止有病人员加工食品。
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大肠杆菌在15-45℃,pH值4.3-5之间均可生长。
2019/4/3
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表现 大肠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有些致 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 中毒是由于摄入大量致病性活菌引起,一般摄入1亿-2 亿致病性大肠杆菌就能引起食物中毒。 症状为: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泻、发烧、恶心和 呕吐。
致病性大肠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健康成人 和儿童的带菌率2%-8%,高者达44%;腹泻病人带 菌率可达29%-52%;餐饮行业的餐具易被大肠杆菌 污染,其检出率高达50%;猪、牛、羊带菌率一般 在10%以上,土壤、水源被粪便污染时,也带有该 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室温下能生存数周,在土壤 或水中可达数月。它可经带菌人的手、食物、生活 用品进行传播,也可经空气或水源传播。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根据引起中毒原因的不同,细菌性食物中毒可 分为感染型食物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和混合型食 物中毒三大类。 凡是由于人们食用含大量病原菌的食物引起消 化道感染而造成的中毒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 凡是由于人们食用因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 的食物所造成的中毒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但有时候食物中毒常常是由毒素型和感染型两 种协同作用引起的,这类型中毒称为混合型食物中 毒。
2019/4/3
1、沙门氏菌 (Salmonella
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 中的一个大属细菌。沙门氏 菌不产生外毒素,但能产生 内毒素,它是由类脂、多糖 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有2000多种,引起食物中 毒次数最多的有鼠伤寒沙门 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 道沙门氏菌等。 沙门氏菌在水中可生存 2-3周,在粪便中生存1-2 个月,在冰冻土壤中可过冬, 在100℃以下立即死亡, 70℃ 5min,60℃ 15- 30min可灭死。 2019/4/3
2019/4/3
毒素型大肠杆菌能引起急性胃肠炎主要有两个影响 因素: 第一为菌株表面的纤毛使菌株对宿主小肠黏膜上 皮细胞表面具有黏附能力; 第二为菌株能产生肠毒素,肠毒素使小肠黏膜上 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分泌功能亢进,导致肠腔潴留 大量水分的电解质,引起腹泻。
2019/4/3
大肠杆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2019/4/3
5、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细 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的7%以上,细菌性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食品被致 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微生 物急剧大量繁殖,使食品中含大量细菌或活 的致病菌或它们产生的毒素,以致食用后引 起中毒。
2019/4/3
2019/4/3
一、常见的食品细菌 根据食品原料的来源不同及周围环境的卫生状 况,以下几种细菌是食品中常见的: ①假单孢菌属; ②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 ③芽孢杆菌属与芽孢梭菌属; ④肠杆菌科各属; ⑤弧菌属与黄杆菌属; ⑥嗜盐杆菌属与嗜盐球菌属; ⑦乳杆菌属,可使乳品产酸变质。
2019/4/3
二、食品细菌的污染途径 (一)原材料受污染(二)加工过程的污染 细菌污染机会最多的环节。 ①交叉污染; ②细菌在食品、设备及加工用具容器之间相互传播 造成食品污染;③烹调加工过程度的污染; ④食品从业人员对食品的污染。 (三)储藏过程 的污染; (四)运输与销售过程的污染; (五)食品消费的污染。 三、致病菌对食品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