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山区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4年9月第36期Sep.2014NO.36
浅谈如何提高山区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陕西省洋县黄家营镇安岭完小,
陕西洋县
723300)
摘要:口语交际在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任重而道远。

如何培养山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

关键词:培养;山区学生;口语交际;
交流;训练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26-01
口语交际在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

然而,
现在山区的孩子是我们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他们大多胆小、害羞,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不能够清楚明了地表达出内心的想法。

举止文雅、说话得体已经是时代对人才的根本要求。

如何培养山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

大纲指出: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是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和语言习
惯。

针对大纲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培养山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亦师亦友”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会整天板着脸,
因为这样会在学生与老师间建立起天然的屏障,让学生认为眼前是一位高高
在上的老师,以学生的小小年纪,
必然存有敬畏心理,很容易出现“金口难开”的局面。

几位老师私下交流,也得出这样
一个结论:老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
感染学生。

在上课时,老师开心,学生也会开心,
气氛活跃;老师沉默,学生也跟着沉默,整堂课显得十分沉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确认心理安全和放松状态下,思维是最敏锐、最活跃的。

于是,在老师与学生相处时,老师应扮演着“亦师亦友”
的角色,在上课时,不能带着“情绪”
,讲授时循循善诱,尽可能做到让学生无拘无束;下课时,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
流,聊些生活锁事,就像赵本山与小崔口中的
“唠嗑”。

一句话:走进学生的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
倾听学生的心声。

二、注意教学中的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在现在的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内容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创设性地去思考,更可以让他们利用到口语训练上。

如五年级下册课文《桥》
,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
朽的桥梁。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同学们,大自然总是不断给人们制造灾难,假如有一天,
你遭遇到了类似的事情,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大雨,泥滑路烂,
有小朋友摔伤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有的说:“我背着他,能走多远算多远
吧。

”有的说:“我跑回家叫大人来帮忙……。


又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我让学生用心去读志愿军战士们的话语: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再让学生说说此刻你就在他们旁边,你想说些什么?这样,
把握了教材所暗示的中心,以情景来作为口语训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

2.整合原则。

“口语交际”训练不能把传授学科知识作
为宗旨,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注重生活积累,同时发展科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素质。

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互动双方不仅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
要与人和谐交往,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要实践语言,拓展语言,感受语言,而且要听语音、
辨词义、品情调。

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的高水准的
“交际”能力。

3.角色扮演。

对于角色扮演,
在教学中很早就提倡了,但大多时候,只是照书本的对话来完成,
忽略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现在,为了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可让学生想象一
个真实场景,把自己平时的话语加进去,
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狱中联欢》时,我和学生做了一个即兴表演:
我自己扮演国民党反动派,学生们扮演囚禁在狱中的同志,
他们在动手贴对联时,像模像样也吟着书中的内容
“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里参禅”、“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在窃窃私语时,都说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语。

给学生自由畅想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使他们的表达更逼真、更生动。

4.语言欣赏及积累。

古人说“多读心中有本”。

要想自己说出的话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那么对教材中的好词佳句要时常铭记和积累的。

如朱自清的《匆匆》一文:燕子去了,有
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句子堪称典范,多摘抄,
多识记,相信对口语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复述课文内容。

经常把一些故事性的课文让学生复述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比如复述《小英雄雨
来》这篇课文,当然,起步时效果不一定好,
这期间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学生的说话内容就会得到延伸。

6.转变落后的育人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普遍认
识,即说话不用学,生来就会说。

教师也不例外,在他们的头脑深处固守着这一思想,对口语表达常持漠视、
甚至轻视的态度。

加之传统的“言多必失”
、“敏于事,慎于言”、“敏于行,讷于言”等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和束缚,
更使教师在潜意识中避而远之。

因此,我们教师应加强对语文新课程理论的学
习,迅速转变观念,放胆让学生去
“说”去“道”,让其在广阔的生活海洋中、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会
“说”,学会“道”。

三、走向社会
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在学校和课堂,
应该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一无边的课堂上让学生增长见识。

鼓励学生与长辈
沟通、与学校中的其他老师沟通。

我时常对学生说:“老师以前在读师范的时候,还和几个朋友到商场和售货员及老板
沟通呢!”总之,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山区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任重而道远。

我一直在追寻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收集和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尽力抓住小学生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邢立霞.试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J].学周刊,2012,(14).[2]张玉萍.口语交际教学不是“软任务”[J].云南教育,2006,(05).
226--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