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脏腑辨证经验介绍-田德禄教授2013.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肾两虚 (附子理中汤)
二、胃痛的脏腑辨证
中焦蕴热(湿热)和肝胃郁热(湿热)是当今“胃痛”
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1.在“胃痛”中医病机中,中焦蕴热(湿热)和肝胃郁热(湿 热)在胃病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2.在“胃痛”发病病因中,目前主要涉及: (1)饮食不节:肥甘厚味及烟酒的过量摄入; (2)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对精神压力的影响。
3.中焦蕴热(湿热)的证候特点
胃中疼痛;口干,口臭,恶心,嗳气,倒饱,嗳腐,大
便干或排便不畅、粘滞不爽,脘腹胀满或疼痛,舌质黯红苔
黄或黄腻,脉滑。
4.肝胃郁热(湿热)的证候特点 胃中疼痛灼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眠差,脘胀累 及胁肋撑胀,便干或排便不畅,舌质黯红或边尖红,苔黄或 黄腻,脉弦滑。
脏腑辨证注重肝、胃、脾(肾)的相互关系
二丑: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甘遂半夏汤《金匮要略· 痰饮篇》
甘遂水煎>60°则失去疗效,所以多用于丸散剂。
二丑与甘遂功能相近,毒副作用较小,民间多用于胃脘 膨闷胀饱。《药典》剂量:每日6g,且使用方便。

本品苦寒峻下,能通利二便,下气行水,消痰涤饮。对 人体有毒性,但不大,大量除直接引起呕吐、腹痛、腹 泻与黏液血便外,还可刺激肾脏,引起血尿,重者可损 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

《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 心膈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
秦艽:辛、苦、平,归胃、大肠经,兼肝胆经。

功能:散风除湿,通络舒筋,兼能利二便,导湿热外出。

现代研究:秦艽中所含龙胆总甙比龙胆草大三倍,起到
健胃、促胃动力作用。 西安正大药业已开发二类新药“艽龙颗粒”, 已上临床,予新药批号。
2.肝胃郁热(湿热)的治疗
治法:清肝泄热,理气和胃 方剂:实痞通合小柴胡汤或蒿芩清胆汤 柴胡 炒黄芩 清半夏 苏梗
陈皮
焦三仙
炙香附
连翘
炒枳实
生薏仁
加减:血虚者,去柴胡,加青蒿或用薄荷、青蒿、丝瓜络
心烦不寐者,加酸枣仁汤 腑气不通者,加炒决明,芦荟
清降理论的具体应用Fra bibliotek实痞通 土壅木郁:+四逆散 肝热移胃:+小柴胡汤、柴芩温胆汤、蒿芩温胆汤
热灼阴津 胃阴亏损 (益胃散)
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
情志不遂

肝胃血瘀 (血府逐瘀汤)
肝胃阴伤 (一贯煎)


胃病日久 由表及里
久病体弱 先天不足

中气不足 (四君子汤)
脾阳不振
(理中汤、小建中汤)
胃痛 实痞
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

虚痞
阴津损伤 (益胃汤)
伤及气阴 (百合乌药汤)
伤及气血 (当归补血汤)
脾胃不和者 肝脾胃不和 者 肝脾不和者 脾胃肾不和 者 肝脾肾不和 者 调理脾胃 半夏泻心汤
调理肝脾胃
调和肝脾 益气温阳和 胃 养阴柔肝理 脾
乌梅丸
逍遥散 温脾汤 黑逍遥散
三、清降理论在胃痛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1.中焦蕴热(湿热)的治疗 治法:清热和胃,理气止痛(消胀) 方剂:实痞通 苏梗 香附 陈皮 焦三仙 连翘 炒枳实 生薏仁 清半夏 茯苓 加减:胀满甚者,加苏子,莱菔子,薤白,大腹皮; 疼痛者,加延胡索,炒川楝子; 舌红苔黄腻明显者,加黄连,炒川朴或黄连,瓜蒌 腑气不通者,加虎杖; 胃中振水声,加用小半夏加茯苓;日久化热者,加 用苓桂术甘汤;


枳术丸
威灵仙 黑白丑
枳实 10~30g
秦艽
对本虚的认识与治疗 百合乌药汤——益气养阴
香苏散(和剂局方)---实痞通


组成:香附
紫苏叶
陈皮
甘草
功能: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
董氏胃苏颗粒 去苏叶改苏梗
伤食者--应用消导药物:焦四仙
化热-加用清热法
1.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大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目录清降理论在胃痛治疗中的应用一胃痛的病机特点饮食不节中焦蕴热泻心汤白虎汤热毒蕴结胃气上逆气滞血瘀气血瘀阻丹参饮胃阴亏损情志不遂肝胃气滞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胃病日久由表及里久病体弱先天不足百合乌药汤脾阳不振理中汤小建中汤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中气不足四君子汤胃痛伤及气血当归补血汤阴津损伤二胃痛的脏腑辨证中焦蕴热湿热和肝胃郁热湿热是当今胃痛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1

《金匮要略》枳术丸


组成:枳实>白术一倍
主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
——气滞>脾虚

本品对胃肠造瘘的人,则使胃肠兴奋,收缩节
律有力。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兼可消痰水。

主治:痰饮积聚
狭叶铁钱莲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有明显兴奋作 用,有镇痛效能,可提高小鼠痛阈。 本品能损真气,气弱者不宜服,忌茶、面汤。
胃痛脏腑辨证
田德禄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目录
胃痛的病机特点 胃痛的脏腑辨证 清降理论在胃痛治疗中的应用

一、胃痛的病机特点
胃气上逆
饮食不节 胃 气有余便是火 胃气壅滞 气为血帅 气滞血瘀 气血瘀阻 (丹参饮) 香苏散 肝胃气滞 (柴胡疏肝散)
热毒蕴结 中焦蕴热 (泻心汤、白虎汤)
肝胃郁热 (化肝煎)

指征:舌黄苔腻 胃镜象:水肿、分泌物多且粘稠

药物:黄连——中焦 黄芩——上焦 黄柏——下焦 大黄(生)——入血分
2.清热解毒药:连翘、蒲公英、虎杖

指征:舌质红,或暗红
胃镜象:粘膜充血、糜烂。

药物:连
翘——入血分 杖——活血、通腑
蒲公英——有疏气作用

常用改善胃动力药物 一代:枳术丸 枳实,生薏仁 二代:威灵仙,秦艽 三代:炒黑白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