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中学2021年高三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中学2021年高三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参考答案:
B
2. 已知:CH4(g)+2O2(g)→CO2(g)+2H2O(g) ΔH=-Q1 kJ/mol;
2H2(g)+O2(g) ==2H2O(g) ΔH=-Q2 kJ/mol;
H2O(g)==H2O(l) ΔH=-Q3 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4Q1+0.5Q2 B. 4Q1+Q2+10Q3 C. 4Q1+2Q2 D.4Q1+0.5Q2+9Q3
参考答案:
D
略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稀释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参考答案:
CD
略
4. 已知1mol N2(气态)与适量H2(气态)反应,生成NH3(气态),放出92kJ的热量,且形成
1mol N﹣H键时放出391kJ的热量,完全断裂1mol H﹣H键吸收436kJ的热量,则1mol N2断键时吸收热量为()
A.946 kJ B.135 kJ C.1130 kJ D.780 kJ
参考答案:
A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根据方程式计算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以此计算.
解答:解: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3mol H﹣H键,1mol N三N键共吸收的能量与生成2mol NH3,共形成6mol N﹣H键,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即为焓变,则有:Q(N三N)+3×436KJ﹣
6×391KJ=﹣92KJ,所以Q(N三N)=946KJ,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从键能的角度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5.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阴、阳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体积比为2:1,且电解后溶液的pH增大的是()
A.KCl B.NaOH
C.Na2SO4 D.H2SO4
参考答案:
答案:B
6. 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石墨间隙化合物,K原子填充在石墨各层碳原了中。
比较常见的石墨间隙化合物是青铜色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写作CxK,其平面图形见右图,。
则x值为
A. 8 B. 12 C.24 D.60
参考答案:
A
略
7. 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2 mol·L-1H2SO4溶液B.18 mol·L-1H2SO4溶液
C.6 mol·L-1KOH溶液D.3 mol·L-1HNO3溶液
参考答案:
C
略
8. 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消耗H+和生成CO2物质的量之比为6:5,则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2 C.1:
3 D.1:4
参考答案:
B
9. (不定项)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mol CH4和1.20mol N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A.T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为70.0%
B.该反应的△H>0、T1<T2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0 mol CH4和0.80 mol 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 mol CH4和1.20 mol NO2,与原平衡相比,达新平衡时N2的浓度增大、体积分数减小
参考答案:
AD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T1温度在40min到达平衡,开始对应各组分浓度相等,前20min内温度T2的反应速率大于温度T1的,则温度T2>T1,T2温度先到达平衡,到达平衡时间小于40min,50min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大于T1温度平衡时的0.1mol,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计算平衡时参加反应的甲烷物质的量,进而计算转化率;
B.根据分析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根据K=判断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对大小,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D.再充入0.50molCH4和1.20molNO2,平衡正向移动,氮气浓度增大,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增大压强,与原平衡相比平衡逆向移动.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T 1温度在40min到达平衡,开始对应各组分浓度相等,前20min内温度T2的反应速率大于温度T1的,则温度T2>T1,T2温度先到达平衡,到达平衡时间小于40min,
50min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大于T1温度平衡时的0.1mol,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T2平衡时参加反应的甲烷物质的量为:0.5mol﹣0.15mol=0.35mol,则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为:
×1005=70%,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温度T1<T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B错误;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0molCH4和0.80molH2O(g),此时甲烷浓度为0.4mol/L,原平衡时生成的水为(0.5﹣0.1)mol×2=0.8mol,此时水的浓度为1.6mol/L,根据
K=可知此时Qc=6.4=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故C错误;
D.再充入0.50molCH4和1.20molNO2,平衡正向移动,氮气浓度增大,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增大压强,与原平衡相比平衡逆向移动,达新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正确;
故选AD.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中加入Cu:Cu + Ag+ = Cu2+ + Ag
B.FeCl2溶液中滴加NaClO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2Fe2+ + ClO- + 5H2O= 2Fe(OH)3↓+Cl-+ 4H+
C.甲酸溶液滴到大理石台板上有气泡产生:2H+ + CaCO3 = CO2↑+ Ca2+ + H2O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Ba(OH)2溶液混合:HCO3- + Ba2+ + OH- = BaCO3↓+ H2O
参考答案:
D
略
11.
参考答案:
B
12.
已知:Fe2O3(s) + C(s) = CO2(g) + 2 Fe(s) ΔΗ=234.1 kJ·mol-1
C(s) + O2(g) = CO2(g) ΔΗ=-393.5 kJ·mol-1
则2 Fe(s)+ O2(g) = Fe2O3(s) 的ΔΗ是
A.-824.4 kJ·mol-1 B.-627.6 kJ·mol-1
C.-744.7 kJ·mol-1 D.-169.4 kJ·mol-1
参考答案:
A
解析:(2)=(1)就可得2 Fe(s)+ O2(g) = Fe2O3(s),则ΔΗ=ΔΗ2-ΔΗ1=-824.4 kJ·mol-1。
13. 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
→…→
维生素A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 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参考答案:
A
略
14. 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
A.将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量
B.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硫酸反应制
C.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变
D.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率相等
参考答案:
AC
15.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 pH=3的H2A溶液与0.01 mol/L pH=11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 c(H+)+c(M+)=c(OH-)+2c(A2-)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2c(OH-)=2c(H+)+c(CH3COOH)
D.0.1 mol·L-1的NaHA溶液,其pH=4:
c(HA-)>c(H+)>c(H2A)>c(A2-)
参考答案:
C
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请按要求填空:
⑴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0.1000mol/L 的KMnO4溶液;
④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燥的NaCl固体;
⑤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配制Al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⑵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乙醇与钠反应(△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氢气体积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请指出能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①②⑤⑧⑵①广口瓶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②偏大
③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稍过量的金属钠;从漏斗中缓慢滴加无水乙醇。
本题综合考查有关实验的安全性操作。
仪器的精度及误差分析等内容。
(1)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橡胶管,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托盘天平的最小分度值为0.1 g,不能称量准确至0.01 g的样品;瓷坩埚成份中含有SiO2可与Na2CO3等碱性物质在高温下反应;由胶体的制备原理可知,应向沸水中加入FeCl3饱和溶液制备胶体,而向碱液中加入FeCl3时只会生成Fe(OH)3沉淀,本题答案应为①②⑤⑧;(2)要通过测量排出水的体积确定产生H2的体积,广口瓶中的进气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而排出水导管应伸入到广口瓶底部。
由于等质量的水和乙醇,水的物质的量大于乙醇,与金属钠作用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用含水乙醇代替无水乙醇时,所得H2体积偏大。
要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首先要保证该装置不能漏气,为使排出水的体积等于产生氢气的体积,则乙醇的加
入速度不能太快,为确保定量乙醇完全反应,金属钠应稍过量。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将2.5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35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标准状况)。
(3)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及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H+ + OH-→ H2O, CO+ H+→HCO(2分)
(2)224 (2分)
(3)设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则
x + z = 1mol/L×0.025L
x + y = 1mol/L×(0.045-0.025)L
84g/mol·x + 106g/mol·y + 40g/mol·z = 2.5g
解得x=0.01mol,y=0.01mol,z=0.015mol
故NaOH的质量为0.6g(2分)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分)
18. (10分)已知2-丁烯有顺、反两种异构体,前者能量比后者高(△G°),在某反应条件
下它们处于平衡,其平衡常数K平如下:顺-2-丁烯反-2-丁烯自由能差△G°和平衡常数K平有如下关系
△G°=-RT ln K平=-2.303RT log K平
式中R=8.31J/K·mol,T=298K
试(1)求该平衡时,顺反式的摩尔分数(物质的量分数)
(2)求顺、反式的自由能差(请用kJ/mol表示)。
(答数均取3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0分)设此时顺式、反式分别为x和1-x
则:
答:此时顺式为23.8%,反式为76.2% (5分)
或答:顺︰反=0.312︰1或反︰顺=3.20︰1都对
△G°=-2.303×8.31×298×0.505=2880J/mol=2.88kJ/mol (5分)
略
19. 工业上用苦卤为原料制碱式碳酸镁,可表示为aMgCO3·Mg(OH)2·bH2O。
取4.84克碱式碳
酸镁在坩埚中充分加热,得到2.00克固体;另取4.84克碱式碳酸镁加入足量盐酸,可产生896 mL的气体(标况下)。
(1)求a、b的值。
(2)若把4.84克上述碱式碳酸镁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小心蒸干溶液,可得组成为Mg5(OH)Cl9的固体多少克?
参考答案:
答案:(1)4 5 (各2分,共4分)(2)4.56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