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发光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蜡烛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变化过程。

2. 探究蜡烛燃烧时火焰的组成和各层的温度差异。

3. 分析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物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石蜡(主要成分)在燃烧过程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燃烧过程中,蜡烛释放出光和热,同时产生火焰。

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三、实验用品
1. 一支新蜡烛
2. 火柴
3. 干净的烧杯
4. 水槽
5. 澄清的石灰水
6. 一把小刀
7. 火柴梗
8. 秒表
四、实验步骤
1.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 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4. 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
灰水。

振荡,观察其现象。

-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 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6. 使用秒表测量蜡烛燃烧时间,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蜡烛点燃前:蜡烛呈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
组成。

2. 蜡烛点燃时:
-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 燃烧过程中,蜡烛产生光和热,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 观察到蜡烛燃烧时产生炭黑,说明燃烧过程中有部分石蜡未完全燃烧。

3. 蜡烛熄灭后:
- 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未完全燃烧的石蜡蒸气凝结而成。

- 熄灭后,蜡烛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4. 实验数据:
- 蜡烛燃烧时间:约1小时
六、实验结论
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 蜡烛燃烧时产生炭黑,说明燃烧过程中有部分石蜡未完全燃烧。

4.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未完全燃烧的石蜡蒸气凝结而成。

七、实验拓展
1. 研究不同种类蜡烛的燃烧特性,如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蜡烛。

2. 探究蜡烛燃烧时对环境的影响,如二氧化碳排放量、炭黑产生量等。

3. 设计实验,验证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