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二)中考复习导学案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2)

文档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1章第2节“简单机械和功(2)”。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功的计算方法以及机械效率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高物体提升的效率。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测量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师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示例讲解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1.2 简单机械和功(2)一、滑轮组的工作原理1.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2. 动滑轮:省力,费距离。
3. 滑轮组的组合:省力且改变力的方向。
二、机械效率1. 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 计算公式:η = W有 / W总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用一个滑轮组提升一本课本,课本的重力为2.5N,小明每次提升课本0.5米,求小明提升课本一次所做的功。
答案:W = F × s = 2.5N × 0.5m = 1.25J2. 题目: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小明用该滑轮组提升一本课本,课本的重力为2.5N,小明每次提升课本0.5米,求小明提升课本一次所做的有用功。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2课时)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2课时)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多样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够流利地讲述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 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流利地讲述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故事讲述和游戏过程中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游戏道具、画纸、画笔、彩色绳子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本故事书、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动画片,引导孩子们进入学习情境。
故事内容涉及到动物们一起种树,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孩子们帮助解决。
2. 故事讲述(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角色,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在讲述过程中,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
3. 游戏环节(10分钟)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个互动游戏。
例如,孩子们需要用彩色绳子编织一个树冠,或者用画笔绘制一棵大树。
在游戏过程中,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创新思维训练(5分钟)请孩子们思考,如果在种树过程中遇到了其他困难,他们可以提出什么解决方案。
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记录下他们的想法。
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以及他们在故事讲述和游戏过程中的创新点。
同时,让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流利地讲述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故事讲述和游戏过程中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2019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导学案(无答案)word版

【2019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导学案(无答案)word版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一)一、【复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会用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会画杠杆的力臂。
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和实质。
二、【重点难点】重点:会画杠杆的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知识梳理】四、【学习过程】【典型例题】知识点一:知道杠杆五要素,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例1:画杠杆示意图:(1)请你在图中画出使用剪刀时,杠杆AOB所受动力F1及动力臂L1、阻力臂L2。
(2)图中ABO可看成O为支点的杠杆,请在图中画出该杠杆动力臂和所受阻力的示意图。
(3)如图,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处的动力,O为支点。
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
例2、下列常用的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
①镊子②铡刀③理发剪刀④天平⑤剪修树木的剪刀⑥瓶盖起子⑦钓鱼杆⑧老虎钳⑨汽车上的刹车闸⑩撬棒例3、如图,O为杠杆的支点,第一次杠杆在重物G和力F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第二次杠杆在重物G和力F2的作用下仍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A.F 1>F 2B.F 1=F 2C.F 1<F 2D.F 2>F 1>G例4、(1)如图,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 点. 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 的示意图.(2)如图,曲杆AOBC 自重不计,O 为支点,AO=60cm ,OB=40cm ,BC=30cm ,要使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的力F 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
例5、如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 ,杠杆上每一格长5cm ,实验中:(1)表中记录的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时部分实验数据,实验操作正确,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虎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给杠杆左边挂2个钩码,杠杆右边挂3个钩码并移动钩码到某一位置时,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就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结果杠杆仍不能保持水平平衡,请指出他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如实验过程中发现杠杆左端偏高,他的正确操作应是。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2

教案2: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复习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机械能的概念,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 能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例子,如一个人提着一桶水从地面提到三楼,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2. 知识点复习:(1)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功 = 力× 距离× cosθ。
(3)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作用时所做的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
5. 知识拓展:讲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功的概念:功 = 力× 距离× cosθ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功 导学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功自主学习:1、功的定义是:;计算公式是。
单位是;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3、1J的功相当于。
4、你能找到或发明一种机械既能够省力又不费距离吗?合作学习:一、认识功:小华收拾碗筷、提水、买米,忙得满头大汉,物理教师爸爸却说,从物理学角度他几乎没有做功。
讨论:(1)小华的爸爸为什么说他几乎没有做功?(2)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3)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二、【想想议议】1、分析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1)你把书包举高过程的中是否对书包做功?(2)举在高处停留不动的过程中是否做功?(3)张明同学提着书包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张明对书包做功了吗?(4)李强同学用脚踢足球,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脚对足球做功了吗?(5)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通过以上几个实例归纳有三种情况不做功:1、2、3、例题:100N重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受50N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10m,则在这过程中推力对木箱做功____J,重力对木箱做功____J.若一个人将木箱举高10m,则人做功____J.课堂练习:1、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2、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是力对它做功,直升飞机悬停在空中,机翼的举力做功。
3、起重机将1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5m后,又将重物匀速水平移动了5m,整个过程中,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功 J。
4、质量为40kg的物体受到100N的水平拉力,移动了50cm;则拉力对物体做了 J 功,重力对物体做了 J功.5、下列哪些情况里对物体做功()A 依靠惯性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汽车B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C 某人提着水桶在水平面上行走D 登山运动员登山6、用70N的力踢一只重10N的球,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了20m,则脚对球做功()A、700JB、200JC、1400JD、无正确答案7、如图所示AB、AC、AD为三个光滑面,其中AD为曲面。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本章复习的内容包括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滑轮组”和第二节“功”。
重点复习杠杆的五要素,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功的概念、计算以及相关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模型,功的演示仪。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五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性。
3.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组和杠杆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功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5.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简单机械和功杠杆的五要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支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功的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W=FS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杠杆的五要素。
答案:杠杆的五要素包括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和支点。
2. 请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答案: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是指通过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可以减小所需的力的大小。
3. 请用公式表示功的计算方法。
答案: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复习了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新版苏科版2

课题:第11章复习学习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识别杠杆,会画杠杆的力臂。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3.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会利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解题;4.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或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效率;教学重难点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训练 讨论 教师指导一、课前预习通过本章的学习,我掌握了……(可展示本章知识梳理的框架图) 二、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例题精讲:例题1有关杠杆力臂作图:①画出图甲中作用在轻质杠杆OBA 上的拉力F 1的力臂和作用在杠杆上阻力F 2的示意图;②画出图乙中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 的示意图;③如图丙,杠杆在力F 1、F 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 1为F 1的力臂。
请在图中作出F 2的力臂L 2及力F 1。
例题2夹子是我们生活巾经常使用的物品,下左图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我们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的B .当我们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的C .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的D .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的 例题4 某同学在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1)他所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滑轮,细绳,铁架台,重物,还需 和F 1图丙图甲图乙(第2题)(2)实验中需要测的物理量有 、 、 、 。
(3)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请认真填写所缺少的部分 物重/N 物体提高的高度/m 弹簧测力计读数/N 绳自由端拉动距离/m 有用功/J 总功/J 机械 效率 50 0.15200.45(4)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该同学实验时滑轮组的装置图; (5)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该做 运动;(6)同学乙观察并分析了甲的实验后,认为甲的实验中,可少用一种器材,少测两个数据也能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通过和甲讨论并经过老师的认定,他的方案是可行的,请你分析一下,去掉的 器材是什么?少测哪两个数据?答: (7)你认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哪些办法?至少说两种。
江苏省淮安市平桥中学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章节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

《简单机械和功》章节复习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2min )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使用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利用F 1×l 1=F 2×l 2解答实际问题。
3、理解功的物理意义,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能利用公式W=F ×s 计算功的大小。
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利用公式P=tW计算功率的大小。
5、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能利用公式η=总有用W W ×100%计算机械效率的大小。
6、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生产中广泛的应用,认识到机械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基础学习(15min ) 1、什么叫杠杆?它有哪五要素?2、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将杠杆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3、滑轮可以分为哪几类?使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使用滑轮组能省,但。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为G物的物体,吊起重物的绳子段数为n,动滑轮的重力为G轮,若绳子的重力不计、滑轮及绳子的摩擦也不计,则手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重物被提升高度h后,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写出字母表达式)5、列举生活中使用轮轴的例子(至少3个),轮轴的实质是什么?6、列举生活中使用斜面的例子(至少2个),使用斜面的特点是什么?7、什么叫机械功?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8、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做功快慢?它的定义是什么?计算公式呢?9、什么叫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10、怎样提高使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写出你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8min)1.组内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汇总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上黑板展示学习成果。
组内纠错、组间纠错、组长点评(集体纠正)。
四、析疑解难(8min )1、需要展示的实验现象有哪些?生活中使用的简单机械。
用某一个物理量描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
2、通过本章学习,获得哪些知识?(带领学生阅读知识网络图)五、达标检测(7min )1、如图所示,指出下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械,各可以抽象为哪种简单机械?汽车方向盘 桔槔 盘山公路 铁葫芦简单机械 杠杆滑轮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省力杠杆(l 1>l 2) 等臂杠杆(l 1=l 2)费力杠杆(l 1<l 2)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和实质 特点和实质滑轮组的特点生产、生活中应用实例一点二力两距离 功 做功的多少—W 做功的快慢—P做功的效率—η功的定义、公式、单位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功率的物理意义:快慢 机械效率的定义、公式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百分比与滑轮组有关的计算( ) ( ) ( ) ( )2、小华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400N 的重物G ,在10s 内重物匀速上升了2m .已知拉绳子的力F 为250N .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w,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J ,机械效率为_______.3、如图3所示是小明用扳手开啤酒盖的示意图,O 是扳手的支点,请你画出一个最小的动力F 1,并作出它的力臂l 1.4、如图4所示,小明同学用动滑轮提升900N 的木箱,木箱以0.5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2m ,所用拉力F 的大小为500N(不计绳重和摩擦)。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机械与功》复习 导学案

【课题】《机械与功》复习学习目标:1、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知道简单机械及相关计算。
难点:涉及滑轮组的计算,机械效率。
【预习导学】 议一议 一、知识结构同学们用一张A4纸把这章的知识点用你自己的方式进行梳理或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出来,进行讨论与评比,看谁做的最好。
二、知识要点讲解 考点一:杠杆 1、杠杆的五要素从右图中分别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下列方案能使图1中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是 ( )A.在a 处挂9个质量相同的钩码B.在b 处挂8个质量相同的钩码C.在c 处挂6个质量相同的钩码D.在d 处挂2个质量相同的钩码 考点二:滑轮3、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考点三:功与功率4、某人用100N 的水平拉力使重为500N 的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了5m ,在这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J 。
后来又用沿斜坡方向的100N 的拉力将小车拉上坡顶,该斜坡长为5m ,高为0.5m ,这时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J 。
【自主学习】【学习指导】 1.能够自己回忆本章知识内容,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结构图,对知识有全面熟悉的认识与了解。
2.完成导学案时对有疑问,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出标记,对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
ABCD5、俄制米一26TS 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直升机,它在四川地震灾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完成后的撤离行动中,把重约14t 的挖掘机在30s 内匀速提升到距工地600m 的空中,在这个过程中它对挖掘机所做的功是 J ,功率是 W 。
(g=1ON/kg )6、两名举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的时间相等,如图所示,则( ) A.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B.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C.甲运动员做功较多,他们的功率相等 D.甲、乙运动员做功相等,功率相等 考点四:机械效率7、如图所示,一个工人用滑轮组提起200 N 的货物,所用的拉力是125 N 。
江苏省新沂市第十中学2019九年级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学案设计2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二)功、功率、机械效率
八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2019年月日
学习目标:
1.理解功、功率概念,会估测功率.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求解有关机械效率的习题.3.会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学习难点:1.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2.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功的计算公式:
绳端移动距离为
(如图所示)外,还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的示意图.在竖直向上的拉力
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
.求:(1)有用功W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活动二】---小结反思(建构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学案苏科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学案苏科版 班级 姓名一、学习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识别杠杆,会画杠杆的力臂。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3.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会利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解题;4.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或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效率;二、预习交流:见元旦假期作业三、例题突破:例题1(1)、如图所示,请画出杠杆AB 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B 点的最小力F 及其力臂L 。
(2)、用滑轮组拉出陷入泥中的汽车,在下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例题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利用在杠杆两端挂钩码的方法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
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________。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 1/N 动力臂l 1/cm 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13.0 10 2.0 15 22.5 20 2.5 20 3 1.0 30 1.0 30 1122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杠杆一端挂钩码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的方法做实验。
请分析说明用这种方法做实验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3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 、AC 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 ,己知AB>AC ,如果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W1_______W2,BO AG O·P1_______P2例题4如图所示,斜面长1m,高0.4m,用大小为5N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0N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若仅使倾角θ逐渐增大,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将逐渐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此斜面的机械效率将逐渐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功、功率》复习导学案苏科版

2019-2020 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功、功率》复习导教案苏科版章节和课题第十一章功、功率复习课时安排 1 1 课时X 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日期第 3 周学习目标 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2. 理解功的观点,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要点、难点要点:理解功的观点,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难点:理解功的观点学习过程一、学习沟通与问题议论种类一、功的计算(水平运动的物体)1. 已知某型号的载重车在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9.6km,所用时间是8min,耗费燃油3L(假设燃油完好焚烧),汽车发动机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为63kW。
(1)汽车行驶速度是多少?(2)汽车行驶过程的牵引力是多大?2.某型号的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6× 107W,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遇到的阻力是1800N,在额定功率下,当汽车匀速行驶时,( 1)发动机供给的牵引力的大小( 2)汽车运动的速度( 3) 5min 内汽车所作的功种类二:(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3.一台起重机将重为3600N 的货物匀速提高4m,所用的时间为15s ,则起重机对货物做的功为________J ,起重机的功率为________W.4.如图 16 所示装置,绳重及摩擦不计。
(1)请利用图示的 3 个滑论,补画该滑论组完好的绕线;(2)当物重为 50N 时,绳端需用 20N 的拉力才能使物体以 0.5m/s 的速度匀速上涨了10s。
(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3)动滑轮总重是多少?( 4)假如绳索能蒙受的最大拉力为60N,那么该滑轮组最大可吊起多重的物体?4.如下图,一个质量60kg 的物块,经过滑轮组在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物块遇到的滑动摩擦力为物重的0.1 倍。
物体在 10s内运动了2m,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g取 10N/kg ) 。
求:(1)绳端的拉力是多少:(2)拉力的功率是多少?种类三:丈量功率5.王小虎同学听到上课铃响了,他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时间为10 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乙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二) 中考复习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2、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功率的计算; 3、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4、会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重点难点】
1、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2、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课前预习】
定义: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功(W )——做功的多少 几种不做功的情况: 功的计算公式: 功的单位:
定义:
物理意义: 2、功率(P )——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计算公式: 功率的推导公式: 功率的单位:
定义: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3、机械效率(η)——做功的效率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 有用= ,W 总= ,η= 用滑轮组平移重物:W 有用= ,W 总= ,η=
【合作探究】
1、 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体育活动。
如图,小明重600N ,1min 内做俯卧撑30个,每做一次肩膀升高 50cm 。
小明身体可视为杠杆,O 为支点,A 为重心,OA=1m ,B 到O 点的距离OB=1.5m 。
求: (1)地面对手的支持力;
(2)若每个手掌的面积为0.016m 2
,求双手对地面的压强; (3) 1min 钟内小明所做的功; (4)小明做功的功率。
2、某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
(1)从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 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用如图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 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 为 N ,
钩码总重G 为1.0N ,钩码上升高度h 为0.1m ,测力计移动距离s 为0.3m ,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 、
B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 ;② 。
4、物体G 在拉力F 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 为50N ,物体向左移动了2m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20N 。
求:⑴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⑵拉力F 做的功;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课堂反馈】
1、如图,定滑轮重2N ,动滑轮重1N 。
在拉力F 作用下,1s 内将重8N 的物体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0.2m 。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 、拉力F 的功率为1.8W D 、拉力F 的大小为5N
2、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A 、起重机吊起重物
B 、马拉车,车未动
C 、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
D 、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
3、登楼梯比赛时,李明同学从一楼登上五楼,共用了12s ,他登楼时的功率最接近( ) A 、500W B 、100W C 、50W D 、10W
4、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各自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甲在半小时内行驶15km ,汽车乙在2min 内行驶1200m ,则 ( ) A 、两车牵引力之比为5︰6 B 、两车发动机做功之比为1︰1 C 、两车速度之比为1︰1 D 、两车所受阻力之比为6︰5
5、关于机器的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器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B 、机器的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C 、机器的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低
D 、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有用功越多 6、如图1所示,是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侯斌,靠自己双手的力量,攀爬到火炬台底部并最终点燃圣火的照片,该点火仪式充分体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拼搏向上的勇气和精神。
已知他和轮椅总质量为80kg ,攀爬高度39m ,历时约3min20s 。
(1)如果不计机械装置的额外功,求他的平均功率多大? (2)小明同学看到火炬手攀爬很费劲,想到物理课上学过利用滑轮组可以省力。
小明同学如果站在地面上,用如图2所示的哪个滑轮组拉起火炬手侯斌最合适,理由是什么?如果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求小明同学的拉力至少要多大?(g 取10N/kg )
7、上海自主研发了一种氢燃料汽车,它使用氢气代替汽油。
在一次测试中,汽车在水平路面受到2400N 的水平牵引力,5min 内匀速直线行驶了9000m 。
(1)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是多少? (2)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功率是多少?
8、如图所示是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它在50s 内将重为2.4×104
N 的吊板匀速提高10m 。
已知拉
力F 为104
N 。
则这个过程中:
(1)拉力F 做了多少功?拉力F 的功率多大?(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
9、如图16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 。
(1)实验时要 、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 ;
(3)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1m ,所做的有用功是 J ;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由上表的数据计算:(1)做的有用功;(2)斜面的机械效率。
【学后反思】
【课后作业】
《物理中考指要》P38—41
F
图2
A B C D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