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1版高三文综历史4月模拟考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2021版高三文综历史4月模拟考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2017·达州模拟) 战国时期,在今河南一带的商业中心,可以买到西方的皮革、东方的鱼盐、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匹。
这表明此地区()
A . 水陆交通发达
B . 形成了统一的中原市场
C . 商品经济繁荣
D . 各地土特产品种类增多
2. (2分)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按职能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A . 丞相、殿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B . 御史大夫、刺史、监察御史
C . 三司使、转运使、按察使
D . 太尉、枢密使、军机大臣
3. (2分)(2019·杭州模拟) 北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政事,知枢密院事(或枢密使)主兵,称为"二府"或"两地"。
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财务,尚书、门下两省在宋朝已式微。
这种权力分布体现()
A .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 . 北宋统治者力求提高行政效率
C . 确立皇帝天下独尊地位
D .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4. (2分) (2019高二下·瓦房店期中) 明朝中后期,徐光启翻译的《集合原理》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
说明了当时()
A .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倾向
B . 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
C . 程朱理学根基遭到动摇
D . 早期启蒙思想传播广泛
5. (2分) (2020高二上·天水开学考) 茅盾的小说《春蚕》里有这样一段话:“洋鬼子怎样的就骗了钱去,老通宝想明白。
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子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了,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 列强在中国掠夺原材料
C . 中国自然经济瓦解
D . 民众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6. (2分) (2019高二上·大庆期中) 下表列举了近代不同派别的思想主张,其共同诉求是()
抵抗派(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派伸民权,设议院
革命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 . 宣扬自由平等
B . 实行西方政治制度
C . 挽救民族危亡
D .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7. (2分) (2017高三上·天津期末) 如图出自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刊物《抗建通俗画刊》。
对此图全面、准确的解读应是()
A . “过去”的中国任人蚕食无力抗争
B . “现在”的中国同仇敌忾抗战必胜
C . 中日两国国力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D . 全民族的抗战定能赢得最后胜利
8. (2分)(2020·福建模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改变了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
B . 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C . 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 . 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9. (2分)(2018·江苏模拟) 罗马社会的法定单位是家庭而不是个人,而家父是家庭的唯一法定代表人,是唯一为法律所承认的具有完整的人格的人。
古罗马法律并非人本位,而是属于等级本位的家本位。
这意在表达()
A . 罗马法律主要维护家父的权利
B . 家父在罗马社会中权力至高无上
C . 罗马法是维护家庭的主要法律
D . 家父权在罗马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10. (2分)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 . 蒸汽机
B . 计算机
C . 牛顿经典力学
D . 达尔文进化论
11. (2分) (2018高二下·磁县期末) 下面是列宁和一位老农的对话,列宁:依你看,现在的农村主要问题在哪里呢?老农:我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
政府拿走的太多了。
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导致老农失去干活兴趣的主要原因是()
A . 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 . 粮食税的征收
C .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D . 农产品收购制的实行
12. (2分)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恐惧,感到痛苦、迷惘,没有出路。
这一思想变化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表现是()
A . 浪漫主义兴起
B . 现实主义兴起
C . 现代主义兴起
D . 社会主义文学兴起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82分)
13. (25.0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期末) 世界史的真正展开始于人类对茫茫大海的全面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
《航海条例》使英荷之战不可避免,英国在战争中捕获了1700条荷兰商船,从而大大地扩充了英国的船队。
——摘编自《英国通史》
材料二物质资料生产的需要是航海和航海科技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动力;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航海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军事、战争的需要是航海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其他相关科技的发展是航海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航海从技艺逐步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从帆船时代进入机动船时代,从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时代进入电子航海时代。
——《航海技术辩证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航海条例》带来的影响。
(2)以近代英国为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证“航海与科技发展的动力”。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14. (12分) (2018高二下·南京期末)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
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
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
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15. (15.0分) (2020高二下·大荔期末) 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
……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
……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
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
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16. (15.0分) (2019高三上·四川期末)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17. (15.0分) (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自开埠以来,便成为各种流行病频发地带……检诸相关史料,可以发现霍乱是其中最为频繁的一种。
民国时期上海霍乱流行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频繁,数十年几乎无年不发生;二是死亡人数多,涉及各色人
等,尤以移民、苦力等下层社会群体受害最深;三是成因极为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如贸易、人口、移民、城市管理、习惯文化、生活方式、社会分层、战争等。
多种因素叠加交互作用,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三大霍乱中心之一。
研究还发现,民国时期上海霍乱不同于一般的传染病,而是现代沿海城市畸形发展的一种城市病,其社会问题的层面要多于自然的层面。
——摘编自胡勇《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原因探略》
材料二东北地区自晚清以来就是一个鼠疫灾害多发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依然严
重的鼠疫流行给执政初期的党和政府以严峻的执政考验,促使东北地区党和政府与社会积极应对,不仅迅速成立了专业鼠疫防治机构,组织实施了有效的疫区处理工作,开展了积极的鼠疫临床治疗,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鼠疫救疗机制,而且从群众性工作和技术性工作两个方面迅速建立了较为严格的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实施了积极的鼠疫预防接种,开展了大规模的捕鼠、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加强了卫生防疫工作宣传与教育等。
……这些措施为东北地区成功的鼠疫防控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鼠疫应对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主要原因及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党和政府在东北地区采取的鼠疫应对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机制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防疫事业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82分)
13-1、
13-2、
14-1、
14-2、
14-3、
14-4、
15-1、
15-2、
15-3、
15-4、
16-1、
16-2、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