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我国在提倡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意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化,人文沟通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

这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确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肯定的文化确定肯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退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2.2024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情反响。

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

《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沟通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化。

这是因为()
A.教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化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意人们的需求
5.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旺盛。

“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纳。

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记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 《回家吃饭》栏目是中心电视台财经频道最新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

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无论怎样的烹调和饮食,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总能体会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

这主要表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长久的影响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建文化享用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7.某闻名高校校长认为,一所高校所能赐予学生最珍贵的东西是心灵。

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行能去思索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行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

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
B.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8、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化活动
9.《中国谜语大会》上有这样一个益智谜语,“正看八十八,倒看八十八,左看八十八,右看八十八,细致一端详,似乎一朵花”。

(打一字,谜底:米)。

这充分体现了()
A. 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
B. 传统文化具有显明的民族性
C. 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活动
D. 拆字法谜语源于人类的才智
10.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聚;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

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剧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呈现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美妙图景
1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日益上升,中外文化沟通更加频繁。

请你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沟通的政策或主见的关键词()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敬重差异同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沟通文化共享吸取各国文化
D.理解特性主动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12.2024年暑期,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轰动国内外,成了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

对于该片的胜利,导演田晓鹏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

”正是凭借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运用最新的3D动画技术,才有了该片的火爆。

该片的胜利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②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④文化创新必定要经验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沟通、借鉴和融合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3. 2024年伊始,农村土地改革题材电视剧《老农夫》播出后掀起收视热潮,其关注中国当代农村的现实生活和农夫精神世界60年的发展演化历程,被评论人士称为“年度现象级电视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B.大众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
C.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大众文化才能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14.伴随着移动终端和4G网络的普及、自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逐步进入“全民在线”传播时代,移动阅读已渐渐成为用户获得资讯的主要手段。

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③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带来可喜改变
④科学技术进步影响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15.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起先供应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此举有助于()
A. 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 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 呈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 削减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16.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新要面对世界,博采众长
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沟通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胜利首播后,在全社会快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

“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才智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

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 )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记
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④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记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 “广场大妈”在公共场所或小区跳集体舞,是当今中国城市里的一个文化消遣现象。

美国华人集中的地方,也有广场大妈。

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很自然把这种结合消遣、社交和运动为一体的“广场舞”,介绍到美国来。

他们的活动地方,大多在公园里。

2014年7月7日纽约的广场大妈一早到公园播放歌曲,跳健身舞,遭到公园旁边居民投诉,后被美国警察铐走。

广场大妈:在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A.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①应了解对方民族的行为规范,以便真正做到入乡随俗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敬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③要主动接纳对方的优秀文化,摒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④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9.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

喜爱军事的人从围棋中体会到“三十六计”;经商的人会有意无意地乘持棋道才智思索战略,斟酌攻守之策,拿捏进退之道;哲学家从大小、取舍、厚薄、实地和厚势中品尝人生的道理……围棋的思维沉淀了多数先人的才智,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才智的追求。

由此可知()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②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③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家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会了其家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情……家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

这说明()A.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长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气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气
21、近年来,创意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动机。

有人说“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因此文化创作者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

这种观点否定了()
A.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灵感对文化创新的作用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2.郑和首次下西洋距今已有600多年,600多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

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肯定的方式传递学问、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全部社会交往活动
②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③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从古至今,每一次文化之旅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3.中、日、韩虽然都运用筷子,但材质和形态却有差异。

中国筷子多为平头竹筷子,韩国为空心不锈钢筷子,日本则为尖头竹筷子。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运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在东亚影响非常广泛,被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

这体现了()
A.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①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②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和特征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和沟通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④文化遗产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和文化成就的标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 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建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

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沟通,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建的源泉
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
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启示我们,弘扬汉字文化( )
①要把传承汉字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②要努力创新汉字文化的内涵和传播方式
③要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④应当与健康人格的培育结合起来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并成为呈现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标记的是( ) A.传统文艺 B.传统思想 C.传统建筑 D.传统习俗
27、黑格尔说:“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幕幕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天空温顺的灵感也始终不会光顾他。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 ( )
A.是否有灵感是能否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条件
B.文化创新须要来自社会实践
C.有了灵感,创作就具有独创性
D.离开丁社会实践,一切都无从谈起
28、2016年6月9日是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

目前我国已有300多处文化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爱护是因为()
A.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爱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D.爱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探讨人类文明的演进
29、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

对此,我们应当()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B.坚守民族传统文化,防止外来文化进入
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D.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30.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峻,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削减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非常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

这些特点体现了(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④文化遗产对探讨文明演进的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

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复原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
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学问,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缘由。

(9分)
32、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

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纂《民间兽医本草》,满意社会的须要。

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探望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胜利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最终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

书中收录了3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

《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阅历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学问,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9分)
33、南京是我国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安阳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明代南京城墙经验600多年的历史沧桑,照旧昂然矗立,忠诚的守护着这所城市。

它不仅是中国古都中爱护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

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南京城砖产地的分布;中国汉字在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中国民间的书法、篆刻艺术;中国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化以及明初实行的责任制等,供应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相识南京城垣的发展和变迁,供应了实物佐证。

南京城墙是一件历史的艺术品,它已经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

作为一件能够融合现代功用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同时也作为一种资源的南京城墙具备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美学等价值。

结合材料分析明代南京城墙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10分)
34.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纳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这就是“互联网+工业”;政府与互联网合作,将交通、医疗、社保等一系列政府服务接入微信,通过互联网提升政府效率,增加行政透亮度,这就是“互联网+政务”;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淌,这就是“互联网+教化”......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学问,分析“互联网+”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12分)
答案
1—5 BDBBC 6—10 CDCBA 11—15 ACCCC
16—20 BAABA 21—25 BDABD 26—30 CBDAA
31、(9分)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

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念、增加民族凝合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2、(9分)深化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

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

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动创新。

33、①传统建筑是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记。

(3分)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1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记,(1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1分)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2分)对探讨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呈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分)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分)
⑤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3分)
(上述答案,学生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34、(12分)①“互联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3分)
②“互联网+”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3分)
③教化具有选择、传递、创建文化的功能,“互联网+教化”促进教化方式的变革,推动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3分)
④“互联网+”推动学问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发展。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