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春玉米不同种植模式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山川纵横,平原辽阔,水资源丰富,水、陆、气相得益彰。

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动物繁育基地和林业生产基地。

提高东北春玉米的产量是东北农业发展不变的主题。

在“人口增长和可利用作物资源锐减”的压力下,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依靠提高作物的单产作为基础,当前,作物良种对农业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是极高的。

对于实现玉米高产有两种方法:一是提供作物本身所需肥料,二是培育耐密型玉米。

逐步提高东北春玉米的种植密度和品种耐性,这是保证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方式。

一、缩垄栽培方式对东北春玉米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的育种专家对玉米种植方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提高玉米种植潜力的首要因素是密度,然后是玉米间的行距,再次是玉米的不同品种。

例如:将玉米的先玉335和军单8这两个玉米品种在叶片结构、叶片的生理形态等方面做了研究。

最后发现小行距的春玉米在生长末期田间的光照积累小于在大行距种植条件下的光照积累,另外,在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量比较研究上发现,在55cm和75cm这两个行距的种植方式上,种植55cm所产生的玉米籽粒干物质含量要比75cm的高,说明种植间距对春玉米的群体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吸收效率以及产量产生影响。

在辽西地区高密度和缩垄玉米种植方式下,对春玉米自身的生长发育、叶片结构、叶片的光合效能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分配方式展开分析,具体总结为下面几点:
1、行距的减少对叶角、叶表面积和叶面积指数以及玉米的群体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对辽西地区的春玉米进行比较试验发现:随着种植间距的减少,玉米叶角逐渐也会随之减小,且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叶角的改善差异显著。

尤其是在开花盛期的的变化更大,具体的差异表现为间距55cm>60cm>80cm,这就说明春玉米的窄行距可以影响玉米的群体结构,影响叶面积的指数问题,影响光合作用的吸收,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2、玉米行距的减小对玉米群体结构、光和势的影响
随着行距的缩短,叶面积指数稍有增加的趋势,而且由于光在不同的行范围内的渗透性,在小范围(30cm)种植条件下,群体光照能量效率明显高于70cm间距。

3、辽西地区的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干物质积累呈S型趋势
从玉米的拔节期到开花期干物质生长发育过程呈现上升的态势,其生长规律是先快后慢。

从春玉米的灌浆期至乳熟期,有一个较为快速的积累成长时期。

因此不同的玉米品种在间距较小的情况下干物质的积累量,会比间距较大的干物质积累量要迅速。

4、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对年份、品种、籽粒产量以及种植间距的影响
当行间距种植为30cm的时候,玉米的产量就不如更大行距的种植产量,研究发现,玉米的增产有一个倍增效应。

在经过对照玉米穗的特性来看:对于玉米籽粒粒重的增加,以及籽粒数量的增加,行距的增大或者减小,并无明显的差异。

对不同生育时期玉米粒重、玉米产量与其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玉米的生育期产量与子粒光合积累量有密切的关系并随之增大。

二、玉米宽窄行种植栽培方式对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分析
东北春玉米的栽培模式是实现作物产量提高的重要措施,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人均耕地少与耕地面积减少造成玉米产量竞争较大,合理安排种植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科学的培养种植模式是协调玉米本身通风以及高密度光照的重要原因,并最终影响产量。

在90年代中后期,以宽窄种植的方式,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对玉米品种有了更大要求,高密度和低密度的玉米耐受性显著增加。

宽窄行的栽培方式优点就是通风良好,透光性强,容易获得高产,可减少病害的产生。

结合水肥整合的技术,辽宁省的应用面积不断地加大,但是,这中间也有弊端,对品种要求在不断地提高,适宜的整地措施需要不断地改进。

在辽西地区,进行宽窄行的密植和栽培条件下,可以保证玉米产量的高效性,在宽窄行条件下,氮肥的最佳施用方式是基肥与追肥进行深施,再施用尿素,尿素的释放周期较长,就更有利于保证玉米灌浆期对于氮肥的吸收,另外,喷施可湿性粉剂可以加强对穗腐病的防御,高密度的种植条件下,与低密度的模式相比,窄行种植法能有效地减少病害发生,对提高本地区玉米的产量、保证玉米良种都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辽西地区的春玉米作为示例,对春玉米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的玉米的产量、光合作用、生理特征和氮素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发现种植方式对玉米的株高无显著影响,对玉米的光合效能以及能量效率影响确是比较大的。

随着种植技术不断地改进,机械配套机器操作不再复杂,不会形成土壤不良、光合效率低的情况。

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情况下,若采用施用尿素,则肥料释放期较长,不利于玉米增加产量。

另外,在玉米高密度种植时,宽窄行种植比单一种植方式更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这样就可以使本地区的应用面积不断加大。

综上,要通过种植模式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就要从玉米植株结构方面,系统完整的研究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其中包括叶片生理、群体能量消耗等多个方面。

农业粮食产量的增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要综合涉及土壤、气候、水和农业机械等多个方面来增加春玉米的产量。

(作者单位:122000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长宝乡农业站)
Z a
i p e i j i s h u
东北春玉米不同种植模式比较研究
代新华
12
--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