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鲁教版初中六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巩固辅导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鲁教版初中六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巩固辅导第一百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 ①国家产生②民族融合
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
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
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右面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刺激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C、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①魏鲜卑族人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② 马球游戏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③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精义④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国家统一
D、文化交融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如右图,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西晋人口内迁分布图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请回答:(1)材料一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什么具体改革措施?(3)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4)孝文帝改革给我们什么启迪?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
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
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根据“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指出在“商鞅变法”的六条主要措施中,最不受当时特权阶级奴隶主旧贵族欢迎的是哪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2)指出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3)商鞅变法由于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旧贵族的车裂之刑而死,但变法却使秦国富强起来,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也受到了守旧势力的种种阻拦,但孝文帝不顾一切进行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以上这两个事例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
——《资治通鉴》
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为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思想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相继建立。
孔子学院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海外年轻人加深对中国的了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如图反映出先秦时期“马”字的演变过程。
材料三:“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四: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
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创立了哪一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其言行被记录于哪一部书籍?
材料二反映的是秦朝的哪一项重要举措?有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实行的哪一项国策有关?为更好地执行这一国策,汉武帝在教育上实行什么重大举措?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改革】
材料一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
──引自《资治通鉴》
【唐皇长策】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清帝奇功】
材料三1761年,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
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
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
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
材料一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予以说明。
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一种怎样的态度?此外,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在处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上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又体现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问题探究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一中提到的“秦孝公用商君”指的是什么事件?概括这一事件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中“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指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由此说明“秦孝公用商君”这一做法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指的是哪次改革?材料二中反映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这次改革对北魏有什么影响?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和问题,归纳这两次改革对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字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吗,光宅中原。
”
清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ABC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
根据材料二,江南出现了什么局面?
根据材料三,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