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人教版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4单元课题一 二 三 同步优化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选 B。 CuSO4 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为 Cu2+和 SO24-,则 A 项可证明 SO42-无色; C 项中把 Cu2+沉淀出来,滤液中只存在 SO42-,滤液无色可说明 SO24-不显蓝色;D 项中加 入 Ba2+,把 SO24-沉淀出来,滤液中存在 Cu2+,依然显蓝色,说明 Cu2+与显蓝色有关,B 项没有意义。
高中化学选修 6 同步训练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 是( )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解析:选 D。金元宝主要成分是铂、金等贵重金属,密度大于铜锌合金;铜锌合金能与 硝酸、盐酸发生反应而表面被腐蚀,而铂、金不会与硝酸、盐酸发生反应;金元宝与铜锌合 金外观酷似,难以用肉眼区别。
2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据此判断: (1)固体 B 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 E 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一般活泼金属元素的性质有差异之处,这是因为铝的金属 性不强,已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思路,那么困难就迎刃而解 了。加入水后,沉淀是 Al2O3、Fe2O3;Al2O3 是两性氧化物,溶于 NaOH 溶液生成 NaAlO2, NaAlO2+CO2+2H2O===Al(OH)3↓+NaHCO3,2Al(OH)3==△===Al2O3+3H2O;KAl(SO4)2 溶于 水,Al3++3NH3·H2O===Al(OH3)↓+3NH+4 ,溶液 D 中的离子组成为 K+、NH4+、SO24-, 故固体 E 为(NH4)2SO4、K2SO4,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1)Al2O3 (2)(NH4)2SO4、K2SO4 (3)AlO- 2 +CO2+2H2O===Al(OH)3↓+HCO-3
1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氯化锌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银溶于浓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 FeCl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铝和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 B.两份相同质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前者 多
C.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各成分的熔点都高 D.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难熔的金属,如钒
解析:选 D。A 项中常温下铝遇到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是由于与其反应生成 一层致密氧化膜阻碍继续反应,而不是不反应。B 项中 Al 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但都有
A.镁粉只能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水是镁粉与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
7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镁粉与水反应得到的 D.镁粉与溴水中的酸发生反应,导致平衡移动使溴水褪色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解析:选 B。本题是一道探究性实验题。由①把镁放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说明镁 与冷水不反应,溴水中存在少量 Br-,镁粉放入溴水中有气体生成,但溴水的颜色褪去,所 以 Mg 与溴反应导致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③④比较可知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速率较快,所以 B 项正确。
8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非金属性:S>C>Si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解析:选 CD。A 项左边烧杯是电解池,不能比较电极的金属活动性大小;B 项能说明 氧 化 性 Cl2 > Br2 、 Cl2 > I2 , 但 没 有 实 验 表 明 氧 化 性 Br2 > I2 ; C 项 沉 淀 转 化 过 程 为 AgCl→AgBr→Ag2S,说明其溶解度依次减小;D 项由 H2SO4、H2CO3、H2SiO3 的酸性强弱 来说明 S、C、Si 的非金属性,正确。
6.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①氧气中;②空气中;③氮气中;④二氧化碳中完全燃烧, 燃烧后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A.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B.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
解析: 选 C。本题考查 Mg 在 O2、N2、CO2 中的燃烧反应以及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解析:选 C。丙实验,往瓶子中加水,会排出气体,不能说明 CO2 溶于水,也不能说 明 CO2 具有酸性。 5.某混合物 A,含有 KAl(SO4)2、Al2O3 和 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 质之间的转化:
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关系:2Al~3H2↑,足量酸或碱,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 H2 一样多。C 项中合金的熔点低于 各成分金属的熔点。
4.为了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现用硝酸铵进行实验,表明它在水解时是吸热反应, 其中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温度降低 B.硝酸铵溶液的 pH 小于 7 C.向硝酸铵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呈浅红色,加热后,颜色变深 D.硝酸铵溶液与浓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微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解 析 : Zn2 + 、 Cu2 + 、 Ag + 都 能 与 氨 分 子 以 配 位 键 相 结 合 分 别 形 成 [Zn(NH3)4]2 + 、 [Cu(NH3)4]2+、[Ag(NH3)2]+,但 Fe3+不能与氨分子形成配位键,因此氢氧化铁沉淀不溶于 氨水。
答案:(1)Zn2++4NH3===[Zn(NH3)4)]2+ (2)Cu2++4NH3===[Cu(NH3)4]2+ (3)AgCl+2NH3·H2O===[Ag(NH3)2]++Cl-+2H2O (4)Fe3++3NH3·H2O===Fe(OH)3↓+3NH+4 12.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
解析:选 C。只有通过温度改变使水解平衡移动,并借助现象的变化来说明。
5.为证明 CuSO4 溶液显蓝色与 Cu2+有关而与 SO24-无关,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其中 对实验目的没有意义的是( )
A.观察硫酸溶液呈无色 B.观察硫酸铜粉末呈白色 C.往 CuSO4 溶液中滴加足量 NaOH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过滤,滤液呈无色 D.往 CuSO4 溶液中滴加足量 Ba(NO3)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滤液仍显蓝色
②Mg――N2→13Mg3N2―→23N―→增23×14 g=9.3 g
③Mg―C―O→2 MgO+12C―→O+12C―→增 22 g,故产物质量为④>①>②>③。
7.如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 NaCl 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0.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双选)( )
A.左边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Al>Fe>Cu B.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白色固体先变为浅黄色,后变为黑色(Ag2S) Ksp:AgCl>AgBr>Ag2S D.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9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颜色 状态
硬度
密度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 固体
较软
2.70 g·cm-3
夹住一小块刚用酸充分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 的铝并不滴落。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火焰温度太低不能使铝燃烧 B.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C.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低 D.用酸处理时未能将氧化铝溶解
解析:选 B。铝很快形成氧化膜,其氧化物的熔点高,相当于将熔化的铝“兜”着而使 其不滴落。
3.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 a g 与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水 分后得固体(不含结晶水)b g,则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为( )
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A.(b-a)/48 g C.(b+a)/98 g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B.(b-a)/49 g D.无法计算
解析:选 A。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 a g 最后得固体(不含结晶)b g 即为相应金属的 硫酸盐,(b-a) g 为 SO42-的质量,综合电荷守恒“SO24-~2H+~H2”,m(H2)=(b-a)/48 g。
B.③⑤ D.②④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解析:选 B。可采用排除法分析:①中水银(Hg)为单质,故①错误,排除 A 选项;②中 HD 为单质,聚苯乙烯为混合物,故②错误,排除 C、D 选项。
2.将质量相同的锌粒分别投入下列四个烧杯的溶液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解析:选 D。由计算可知,上述 A、B、C 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反应速率应该 相等,但 D 烧杯 H2SO4 溶液中 H+浓度较前三者大,故反应速率最快。反应速率与溶液体积 大小无关,而与浓度大小有关。
A.a 中铁钉附近先呈现红色
B.b 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
6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C.a 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 D.b 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解析:选 B。a 中铁钉作负极,铜丝作正极,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正极周围先变红;b 中铝条作负极,铝条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铁钉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
比较该一元酸与盐酸酸性的强弱
一元酸溶液导电能力
解析:选 C。AlCl3、MgCl2 和氨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能比较 镁、铝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 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 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 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1.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稀、 HD 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A.①③④ C.②③④
Mg 在氧气中:2Mg+O2==点=燃==2MgO
Mg 在空气中:2Mg+O2==点=燃==2MgO(主);
3Mg+N2==点=燃==Mg3N2(微量)
Mg 在二氧化碳中:2Mg+CO2==点=燃==C+2MgO
对于 Mg 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质量比较:设有 1 mol Mg 完全反应:
①Mg――O2→MgO―→O―→增 16 g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代号
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剧 A
烈程度
比较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
同温下测定相同浓度的 Na2CO3 和 Na2SO4 溶液 B
的酸碱性
比较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C
AlCl3、MgCl2 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气
比较镁与铝单质的还原性强弱
同温下用同一电路分别测定同浓度的盐酸和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