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突破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4 古代希腊、罗马——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4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文明的源头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某某省某某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某某
D.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某某,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公职人员不能擅自决定政务,必须在五百人会议的监督之下,甚至会受到惩罚,可见其目的是防止专制的出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中没有提到最高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排除A 项;公民大会不具备司法职能,排除B项;雅典某某不具备制约平衡原则,排除D项。

答案:C
2.[2016·某某省东北师X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

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

”该事件( )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
B.适应了某某制发展的要求
C.确立了城邦的某某政治制度
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梭伦将他制定法律“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可知该规定是在保证某某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罗马法律内容,排除A、D项;雅典某某的确立是在克利斯提尼时期,排除C项。

答案:B
3.[2016·某某某某、某某、崇左、来宾、贺州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

这说明( )
A.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
B.雅典选举制度没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
C.人人平等是雅典社会某某和自由的基础
D.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某某制度。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指的是雅典某某制中的“轮番而治”的特点,雅典社会没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说明雅典社会是一个相对公平和正义的社会,D项正确。

答案:D
4.[2016·某某师大附中、某某一中高三下联考文综]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

“某某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意味着,雅典某某( )
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某某权益
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柏拉图认为绝对平等是有问题的,某某制使得智慧边缘化,也就是说直接某某往往会造成某某制度的泛滥,因此参政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政治决定的正确与否,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说法是直接某某的一种结果,并不是产生这种直接某某的原因;B选项与材料含义相反;C选项说法不够准确,它在形式上是不随意的。

答案:D
5.[2016·某某某某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

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 )
A.西塞罗主X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
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某某国向帝国过渡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律。

罗马主X依法治国,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卢梭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故B项错误;6世纪《查氏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故C项错误;公元前1世纪,罗马由某某国向帝国过渡阶段,统治X围扩大,应根据民族实
际而定,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6·某某某某市十三县(市)高三下期中联考文综]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

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
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法的相关特征。

由材料关键信息“刑讯逼供”、“不能作为定案证据”及图片寓意,材料主旨即在强调罗马法比较注重证据的合法性,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无从体现“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古代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D项与图片主旨不相符,直接排除。

故选A。

答案:A
7.[2016·某某省某某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

由此可知( )
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
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
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
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
解析:结合材料和史实可知,中国古代的法与刑事是相通的,强调以刑入法,体现的是强制性的义务性要求,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材料没有涉及到“以礼入法”、“道德法制化”等内容,故B、D项错误;材料强调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即注重公民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而不是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故A项错误;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即理性、自由、平等和正
义,故C项正确。

答案:C
8.[2016·某某某某一中高三下期一模考试文综]公元前5世纪,罗马某某国早期的法律是习惯法,成为贵族为自身谋利益的工具。

后来,经过平民长期的斗争,迫使贵族成立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这就是《十二铜表法》,它被认为是真正罗马法的开端。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说明罗马注重法律产生程序的合法性
B.表明贵族与平民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C.成文法的产生维护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D.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处理有效信息能力。

此题可用排除法。

A、B两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均排除;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根据“经过平民长期的斗争,迫使贵族成立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可知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故选D。

答案:D
9.[2016·平谷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法律是最高的社会规则,掌控了法律就等于掌握了人类的命运。

以下是小明整理的有关法律研究性学习的部分笔记,请你为其甄别( )
A.①②③都正确 B.①③正确,②错误
C.①②错误,③正确 D.①错误,②③正确
解析:罗马法确立的基本法律原则成为近代欧美国家法学的渊源,故①正确;《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等法律文件的通过是近代欧美代议制确立和发展的成果,反映了资产阶级某某政治的政治述求,故②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某某政治建设的成果,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中国某某政治化历程中的丰碑,故③正确,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0.[2016·某某省某某市高三模拟]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
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人文主义,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共同点”,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和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其思想中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正确的选项是A项;B项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C、D项不是二者思想共同点排除。

答案:A
11.[2016·东城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基督教神学认为无知的人心灵更加纯净,与之相反的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D.法治优于人治
解析:材料中强调人的无知,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故B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故选B。

答案:B
12.[2016·某某省聊城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

这表明苏格拉底( )
A.推崇理性的力量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
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
解析:推崇理性的力量与材料中强调苏格拉底的观点是推动美德与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所强调的人的道德,与神的意志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苏格拉底所强调的是“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讲求“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主观随意性的存在,而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左,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016·某某七校高三模拟]关注和保障普通人的基本权利,代表了立法理念的进步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第9表材料二:“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X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材料三:世界近代各国重要法案一览表
立法观念。

(8分)
(2)材料二作者认为美国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这一功能对美国社会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世界潮流和近代亚洲各国宪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简要评价。

(8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由材料“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来看,《十二铜表法》观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宪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X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从而归纳出功能是限制政府的权力,充分保障人某某权。

影响可表述为防止
了专制的出现,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利;缓和了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人某某权的原则(或“保护普通人的权利”也可);顺应了世界某某化潮流;立法理念领先于亚洲国家。

答案:(1)地位: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功能:限制政府的权力,充分保障人某某权。

影响:防止了专制的出现,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利;缓和了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3)确立了人某某权的原则(或“保护普通人的权利”也可);顺应了世界某某化潮流;立法理念领先于亚洲国家。

14.[2016·某某省某某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李约瑟说过:“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和欧洲科学理论大约处于同等水平。

仅仅在那段时间后,欧洲思想才开始迅速向前发展。

”李约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在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革命?
——王渝生《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10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首先要知道他们的主X分别是:孔子:提出“仁”,要求仁者爱人;苏格拉底:人应该具备美德。

然后归纳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是注重人的作用(或“体现了人文精神”);强调道德。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实际上是要考查中国科技没有转化成近代科技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政治发展、经济角度、思想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来分析阻碍的因素。

(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的
影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答案:(1)“相通的地方”: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强调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

(2)从政治发展来看,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君主专制的统治下,缺少必要的政治氛围;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都是为农业发展服务,带有明显的农业经济属性;从思想上看,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愚化政策,不断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普遍对创新缺乏进取精神;从对外交流上看,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3)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