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治班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治班之道
今天跟各位同事坐在这里交流,我不是传授什么经验,因为跟在座的同事们相比,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学历水平,我都自愧不如,因我毕竟不是科班出身。
如果让我来讲,我只能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带班多年,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我也独自品味和享受着做班主任这份涩涩的幸福,因为我牢记着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给我一个班就够了。
”因着这个信念我努力地工作着,时至今日我收获颇丰,不是金钱而是爱,是学生对我的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就把我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治班理念:用热情去工作,用真诚来沟通,用知识教学生,用人品育英才。
我的治班方针:公平民主
我的治班方法:“人治”“法治”“无为而治”
(一)所谓“人治”强调的是班主任的个人魅力。
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这一点作为班主任是最为重要的,要构建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班集体,班主任一定要塑造自己良好的个人魅力,以自己独具风格的人格魅力来建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从而吸引学生聚集在自己周围,增强班级凝聚力。
我也许在同事面前没有魅力,但我自信,我在学生面前是有魅力的。
在“人治”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关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
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永恒主题。
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会叩响学生的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使学生懂得和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
所以,只有让爱扎根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班级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每个老师都爱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你的爱,首先定位在“不用学生代成绩衡量学生”,如果你用“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你不会做到真正平等关爱每一个学生,我们班的赵建磊可能会忘记我这个班主任,但他决不会忘掉在班里集体吃烧饼,因为他说了一句话:“我还从来没吃过教师买的烧饼”。
初一刚入校时,因为特殊原因,很多离家远的孩子没能吃中午饭就返校了,我知道后,买了15块钱的烧饼,赵建磊是故意捣乱,他肯定吃饭了,他说没吃是在试探我,对他这样的问题生是不是也是关心的,同时他也在考验我。
如果当时我揭穿他,再批评他,他的问题会更严重,我们的关系会更紧张。
学生生病我带他们去打针,从来都不让他们拿钱,虽然钱不多,但学生能感觉到老师是真关心他们的。
初一时,每次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他们都会发现自己的课桌上放着一瓶水。
到了初一下学期在我的影响下,我班的王丹主动承担起了这件事。
我爱学生,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
俗话说:“爱之愈深,责之愈严。
”我爱他们,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一定是严格的,要建立严格的班风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不正确的言行,都应开诚布公地指出,随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有了爱做基础,我的严格要求他们是接受的。
当然严格不是严厉,更不是一种苛刻要
求,不是容不得学生犯任何错的苛求,只是在方法上多一点表扬,少一分斥责罢了。
要让学生知道知错能改是让人敬仰的,学生犯了错误,应该给学生多一点宽容,让学生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宽容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2)躬亲示范,发挥榜样的感召力量。
我们经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言传还需身教,身教则胜于言教。
我们班负责了3年的厕所卫生,初一时我这个“所长”要当好,得先自己带头去干,女孩都爱干净,掏厕所时没人往前冲,我找工具自己掏,她们见班主任都干这么脏的活,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呢?现在我这个“所长”已被撤职。
每次大扫除,我不是一个指挥者(指挥的是班长),而是一个参与者,跟他们一起扫地擦玻璃;黑板上的考勤人数我是其中一个,我不来向全班请假,不能面请打电话给班长。
他们喜欢我这样,我也感觉这样更多了一份轻松和幸福,乐在其中。
(3)仪表端庄,满足学生的审美渴望。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班主任是学生人生路口的领路人,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谈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
然而,教师的外貌仪表等决定着班主任留给学生的最初印象,并直接关系到班主任的魅力。
孔子认为“不重则不威”一个班主任仪表庄重威严,给人稳重可靠的感觉,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育人就是全方位的,课堂内外都是教育的场所。
教师的衣着体现着教师的风貌,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教师,在穿衣打扮上也应该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人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主张教师的精力应用于
教学,不可着意于服饰。
因而有的老师常常不修边幅,邋邋遢遢,这种教师不受学生的欢迎。
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是美的传播者。
班主任服饰的整洁得体,朴素大方、典雅端庄,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会给学生以情绪的振奋。
教师的精神焕发,生气勃勃的美感,定会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定会唤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班主任要有一种独特的美,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创造一种美的氛围,从而唤起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追求,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事们评价我“爱臭美”,学生们也是这样夸我。
我自己不否认,只要我能把美传播给孩子们,“臭美”又何妨?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班主任应该着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追求人格的完美发展,因为班主任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把学生塑造成一个人格完整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提升班主任的个人魅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任重道远。
(二)法治。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青春年少,活泼冲动的中学生需要规则的约束和规范。
所以一定要讨论并制定班规,使之成文,班级成员无一例外都要遵守。
法治的管理模式注重的是约束行为,强调的是纪律服从,对学生有一定的震撼力,为班级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但时间长了,违纪的学生接受惩罚与教育变成了家常便饭,往往明知故犯,故伎重演。
比如说赵建磊,王士伟,付大庆,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学生,班规作用甚微,当然,班规对大多数班级成员来说有相当的约束力。
我认为班规在运行过程中硬性要求,刚性指标对部分特殊学生往往惩罚过多,少了合情合理的情
感教育与思想教育。
如果我们注重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同时,辅以耐心智慧的教育,那么法治的效果会更令人满意。
“人治”和“法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但我更注重“人治”。
(三)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这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班级的“无为而治”,追求的是班级的自主管理,而班级文化是实现这一管理模式的最佳途径。
什么是班级文化?它是师生共同交往、交流与融合中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在这一文化管理阶段,它以内在激励为主导,追求的是每个人自觉主动地做好每件事,真正实现同心同德,进而使班级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有机生命体。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从初一开始我和学生们努力实现班级特色建设和个性化建设。
我们创作了属于自己的班训、班歌、班徽、班标,让每一个学生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得以和谐发展。
班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求知。
我们把“学会做人”放到第一训,其意不言自明,我也让他们知道我评价学生的标准是德而不是才。
在将近三年的引导和坚持下,显性的班级文化建设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参与性非常强,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做主人的快乐,实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激发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团队意识,班级凝聚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以增强。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没有活动的教育更是万万不能的。
只靠空洞的说教,教育效果持续时间很短,甚至没有。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依靠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延长和强化教育效果。
“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会理解和明白。
”这句话在强调班级活动的重要作用。
班级管理不仅需要钢铁般的制度和纪律,更需要有一些具有创意的,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
每周一的“非常四十一”活动既强化了班级是我家的意识,又筹集了班费,播放班歌过程中学生按秩序在储蓄盒中投入5毛钱硬币,我投一元。
这个活动从初一一直坚持到现在,有时我忘了,同学们会提醒我,我不来的那段日子,班长告诉我学生们都会自觉地投币。
班里的学生多年以后或许会忘记我,但他们不会忘记08—1的班训、班标、班徽、班歌,更会记得每周的这个活动。
体育比赛更是育人的好场所。
举行汇操时,班长对个别不积极的学生做思想工作,体委和做操到位的几个女生做赛前技术指导,临入场前他们彼此鼓励,彼此提醒一定要做好。
这时我对他们说:“我会在出口处用最灿烂的笑容迎接你们。
”当他们踢着正步开始入场时,他们明白了纪律和责任对于一个人来说那么重要,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成长为参天大树。
汤里加入适量的盐是一种美味,但直接放到口里的盐即使很少也会使人感到苦涩。
教育,应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就像融化到汤锅里的盐一样,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
而以活动为载体的教育就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元旦、五四、教师节、每个同学的生日等等我们都会举行相应的活动,每次活动不是以联欢和庆祝为目的,而是以教育和影响为出发点。
去年刚升入初三,他们将结识新的科任老师,又恰逢教师节,这绝对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好机会,我向班长和文娱委员提出设想后就放手不
管了,剩下的一切工作由他们去做。
一周后“红烛颂”如期举行。
活动的一个环节“感念师恩”,学生代表把用班费为老师精心准备的礼物双手送到老师手中,并深鞠一躬以谢师恩,各位科任老师也把最真诚的寄语和鼓励送给了孩子们,在掌声和闪烁的泪光中彼此收获了真诚和感动,此时我知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已初步形成,这为师生今后的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精彩的瞬间。
我班每个同学过生日都会收到班长提前准备的礼物——日记本,上面有我和全班同学的签名,放学前由爱的使者——贺祎曼作为代表送出生日礼物,这个活动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同时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我班袁野从育英转来,他母亲说在育英受到过老师语言上的伤害,从此没有了自信,也不愿在那上学。
袁野转到我班,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听话,非常守规矩的孩子,没发现有什么不良的习惯和行为。
他性格内向,我怕他有心理障碍,不能融入到这个集体,所以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
过了些日子,又恰巧他过生日,我知道这又是一个教育的机会,临放学前我对同学们说:“今天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那么就由我代表同学们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袁野。
”他双手接过了本子,鞠躬感谢,我伸出双手说:“老师还想送给你一个拥抱。
”他用怀疑的眼神和不好意思的表情看着我,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拥抱了第一个孩子,那时那刻我什么也没说却又什么都说了。
现在开家长会他母亲总会说:“孩子找到了自信。
”听到这句话时所有的劳累、委屈都化作幸福溢满心间。
为了强化学生的习惯养成,我们召开了“习惯决定命运”的主题班会,班会有一个活动“到好习惯银行储蓄”,每个学生到“好习惯银行储蓄”一
个好习惯,每周进行周总结,每月进行月总结,总结后评出“好习惯之星”,这项工作由同学们选出的两个同学负责,评价参考为“班级日记”“班级日志”和老师反应情况等。
考试后科任老师推荐一名“学科之星”,不是第一的学生,而是积极进取,成绩进步的。
“好习惯之星”“学科之星”每人发一个笑脸。
造星,不是在批发笑脸,是在赠送自信,是让这个集体充满生机。
每次举行活动,我是幕后指挥,冲在前面的是班委会,同学们都会尽全力为班委会出谋划策,参与性极强。
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强。
这一次次的活动都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如果作为班主任仍然只强调学习,不主张举行和参加学校的活动,就等于自己在破坏班级的团结,削弱班级的凝聚力。
因此班主任要更新观念,以适应教育的发展,适应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