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综合征2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综合征20例
张勇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0例)予单纯西医(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剂、抗病毒)治疗,治疗组(2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针药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医生借鉴、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4(012)001
【总页数】3页(P25-27)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Hunt综合征
【作者】张勇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益民医院中医科,沈阳,110122
【正文语种】中文
Hunt综合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其发病率正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1]。
临床以单侧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眼睑闭合不全,语言不利或头痛,耳痛,颈项疼
痛及耳甲腔或外耳道出现疱疹等为主要表现。
疾病缠绵难愈,若失治误治易导致后
遗症,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巨大的负担。
我院中医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Hunt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全部40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
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Hunt综合征诊断标准。
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17~56岁,平均43岁;病程最长者4个月,最短者1天。
将40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
照组,每组各20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分布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史玉泉、周孝达主编的《实用神经病学》(第三版)对Hunt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一侧面瘫;病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病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中对面瘫的诊断标准: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数小时或3~5天达到高峰。
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同侧耳部的轻微疼痛,后
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口角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动作: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歪向健侧,病侧不能蹙额、皱眉、闭目,患侧鼻唇沟平坦,鼓腮或吹口哨时漏气等。
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后痛,严重者可见舌前2/3味觉减退、
消失,听觉过敏等,病侧乳突部以及外耳道或鼓膜中出现疱疹。
1.3 排除标准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
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有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妊娠患者;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1.4 剔除、脱落标准治疗期间未按照医嘱接受治疗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终止治疗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单纯西医脱水、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予口服醋酸强的松30mg,1次/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口服B族维生素;鼠神经生长因子30ug肌注,1次/d;必
要时辅以适量抗生素以抗病毒,如盐酸伐昔洛韦片一次0.3g,一日2次,饭前空腹服用。
1.5.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之中药汤剂口服,组方如
下:白附子10g,防风10g,荆芥12g,白芷10g,细辛6g,桂枝10g,葛根30g,全蝎
6g,蜈蚣2条,僵蚕10g,乳香15g,水煎250ml,早晚分服。
配合针刺治疗:合谷(双)、攒竹(患侧)、迎香(患侧)、四白(患侧)、地仓(患侧)、颊车(患侧)、下关(患侧)、水沟(患侧)、阳白(患侧),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1次/d。
1.5.3 护理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眼睛护理、面部护理、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
1.5.4 疗程 3周为一个疗程,患者治疗3周后进行观察比较。
2.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面部表情自然,眼裂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双侧对称,口角无歪斜,额纹完全恢复正常;显效:面部表情基本自然,眼裂能闭合但不完全,鼻唇沟变浅程度减轻但不对称,口角基本无歪斜,额纹恢复但不对称;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2 疗效见表1。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由表1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 典型病例杨某某,男性,45岁,司机。
2012年12月1日因开窗睡觉着凉受风后出现左侧口眼歪斜,左侧面部板滞不适,左耳疼痛,自觉症状逐渐加重,为求系统治疗来我院门诊,门诊以“面瘫”之诊断收入院治疗,入院时症见:左耳部疼痛,左侧面部板滞不适,迎风流泪,恶风,畏寒,纳可,寐可,二便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智能正常,语言正常,无明显感觉障碍。
左眼闭合无力,左侧口角下垂,鼓腮漏气,左侧抬眉、皱鼻、示齿不能,左侧外耳道可见数个小米粒至黄豆粒大小疱疹,双巴征及恰道克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面瘫;西医诊断:Hunt综合征,高血压2级(极高危)。
入院后予内科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
日一次监测血压,完善入院检查;按治疗组治疗方案治疗,连续治疗18天已看不出病态,治疗21天后达到痊愈,出院。
Hunt综合征(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属中医“面瘫”范围,中年人群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常因劳累、受凉、感冒、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诱发。
常因患者体质、年龄及发病部位的不同,病程及临床症状而有所不同。
本病病位表浅,容易治疗。
一般发病后若能及时治疗,方法正确经3~4周,多数可治愈。
病因方面:西医认为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临床上以多发性的颅神经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2]。
临床常见“周围性面瘫、耳部疱疹和耳痛”三联征;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本病多由身体虚弱,劳累过度,脉络空虚,风寒侵袭,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和,瘀滞经脉,而导致经络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面瘫。
治疗方面:治疗早期应避免过强、过多刺激,同时应避免风吹。
必要时可戴口罩、眼罩,避免感染。
使用电刺激要恰当,以免引起面肌痉挛。
西医认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是周围神经再生微循环的重要成分,可维持神经细胞生存,加速髓鞘的修复,使病变纤维加速恢复;激素能控制炎症,增加循环灌注,从而使面神经水肿和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同时激素使炎症组织损伤的修复受到延缓,受损神经的再生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激素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可取长补短,增加疗效[3]。
盐酸伐昔洛韦片口服治疗带状疱疹时,可明显缩短疗程,减轻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其不良反应作用小,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首选用药[4]。
本病宜早期积极治疗,有助于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进一步破坏,减轻疼痛和面神经水肿,缩短病程和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若治疗不及时则可出现纤维增生以至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5]。
一般认为超过6个月不能恢复者需面神经减压手术治疗。
中医认为:辨证论治,针药并举是治疗此病的基本方法。
口服我科自拟中药汤剂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方中白附子能入
阳明,善治头面之风痰,僵蚕能驱络中之风,兼能化痰;全蝎祛风活络,长于止掣。
三药合用,药简力宏,共奏祛风化痰通络之功。
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辨证风寒,风热,痰、湿、虚、瘀等证,加用温经、清热、化痰、祛湿、滋补、化瘀等药物。
配合针刺治疗,针刺可解除局部经络之滞,使经络通畅,气血充盈,筋脉得养,口歪眼斜得到扶正,收到良好效果。
关于针刺治疗,部分西医学者认为不宜过早针刺,容易加重患者局部水肿,而大多数中医学者则认为应该及时配合针刺治疗,以利舒经活络,笔者临床本次研究观察发现及时应用针刺治疗,效果更佳,但毕竟病例量少,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对于Hunt综合征的治疗,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中药汤剂及针刺,还有报道指出推拿、膏药、电针等均可对Hunt综合征的治疗起到很大帮助。
在目前医学发展水平情况下,单纯西医或者中医治疗Hunt综合征的疗效并不理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Hunt综合征的治愈率,值得临床医生推广,是未来Hunt 综合征的治疗趋势。
【相关文献】
[1]曹火太,周惠芬,周序玲,等.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 34(15):2985-2986.
[2]陈崇喜.28例Ramsay Hunt综合征病例临床分析[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9(3):134-136.
[3]莫俊宁,黄燕,周伟坤.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
南,2011,20(9):32-33.
[4]王挂兰,肖宏,肖永泽.伐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
志,2000,20(5):289-290.
[5]朱雍鸣,周晓明,傅晓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耳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18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09,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