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例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例文
教学活动过程应当依据教学目标的性质。
对于不同的教研目标,教师要中学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写出一个好教案呢?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例文1
设计理念:
本节课采用"实践引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动形象地操作实例,借助于"用12个深浅完全一样完全的小正方形拼、画成一个长方形"的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方式和想象,自觉主动地完成动作与思维的建构。
同时,让学生用乘积表示出来,为学生脱离操作情境、主动寻求数与数彼此之间的"因倍"关系进行了铺垫。
从而独立自主使学生在这一系列自主操作、想象思考中会充分体验、主动建构数学基本概念。
学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五年级数学:找因数。
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的年龄在10到12岁之间。
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良好,少数学生隐含学习障碍,不喜欢学习。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社会风气比较浓。
这节课以拼图活动为切入点,拼图让中学生在拼图中探索找因数的方法,学生都会很感兴趣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这也是符合考试制度的理念。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对"因数"这个名词已有可行性的认识。
融合这节课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很容易接受。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与别人合作互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中其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工具,提高探求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数的所有个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讨论,分析、比较、归纳。
2、错误找出一个自然数的因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渗透迁移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找一个数的特征值的方法,能准确、有条理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钟爱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抽出准备好的12个糟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交流探究,体会方法
1.拼长方形
请你用12个小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正方形卡片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2.画长方形
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拼好的长方形画在嗯书中相应的位置上。
让学生把刚才拼的方法在教科书第8页的方格上画得来,边画边
思考:每种拼法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宽度多少?用乘法表示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高中学生画出长方形。
拼法一: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1×12=12
拼法二: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2×6=12
拼法三: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3×4=12 3、小组合作学习。
⑴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把自己拼、画的想法与同伴交流学习,组长做好记录。
⑵在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即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对射对找出来。
3、全班交流汇报。
各组由1人长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
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12的因数有1,12,2,6,3,4。
4、引导思考
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圣莱达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有所发现。
结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对的找。
三、知识应用,拓展提高
1、填空
24=1×24=2×()=()×()=()×()
24的全部因数:_
2、实践操作
在方格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16cm2,边长是整厘米数。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cm)
3、思考
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数目相同,可以排成几行?有几种排法?如果有37名学生呢?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此时此刻有何想法?(学生自由总结,师适
时给与点评。
)
五、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2×6=12 3×4=12
12的因数有:1,2,3,4,6,12
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例文2
学生分析:
五年级(2)班共有学生62人,该班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在新授课
时注意听讲,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独立思考,不懂的问题拟出能主
动提出来寻求帮助。
同时,能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学习的成果或发现
研习及时的表达清楚,班级中开始出现求异思维的气氛。
其次,在四年级的学习中会,学生已经接触了解一些有理数和积虽然的概念。
学习三个本单元的而前三个课时后,学生能基本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这些为学生能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作好前期准备。
教材分析:
首先,“用小正方形凑合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教材设计以“用小正方形凑合长方形”做为学员学习活动的开始,在学生理解问题“用12个小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的前提下开始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掌握的基本经验展开临床经验的。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投资过程中必须注意指导学习学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思考的过程表达清楚。
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会用
“想乘法算式”找来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所,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加速有限的。
最后,在设计找因数的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反馈时无序注意学生能否有序思考。
教学目标:
1.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已经据有的经验,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感受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适度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师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拜托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底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操作过程的军火商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硬(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高中学生,搜集学生中所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习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下面,把我们的学习
科研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阶段性成果,回顾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或进行演示
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2、思考:请同学们在基本交流中论述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合作方法全班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精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你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1×12=122×6=12
12×1=126×2=12
3×4=124×3=12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这么用心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过来?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
及时板书: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师:由黑板上所整理出校对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12 、2、6、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觉。
)
学生可能的答案
(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谁能按分组说出来?
(1、2、3、4、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加法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这样有绝对值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特征值,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本环节自我注意:这里不应该是一般来说的巡视。
教师要直接参
与学生的活动。
在活动中了解异常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蓄积生成
的素材。
在课堂中要力求感人。
教学这个精彩源出教学中的生成问题。
而生成的风险问题就在你参与学生活动中寻找。
学生要学会延迟评价,切不可急于主观解决问题。
记得,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务必不要代替。
你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可能就会有多大的收获。
而且调控难度与
学生解决问题过程,很可能就会有精彩的需要过程出现。
)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8页“试一试”,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数:1、3、9 15的因数:1、3、5、15)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正整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
请张老师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环境问题及时解决。
)
第2小题小竞赛:看谁找的快
3、师:同学们已经协会会员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窄小
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1×16=162×8=16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数:1、2、4、16)
4、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1 19 4 3
2 11
5、板书: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请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能透露不同的排队情况
a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b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c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d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e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1×48=48 2×24=48 3×16=48 4×12=48 6×8=48 12×4=48
16×3=48 24×2=48 48×1=48
48=1×48=2×24=3×16=4×12=6×8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
指导学生用表格说明结构性问题,不断加强有序思考的习惯。
每排人数(人) 1 2 3 4 6 8 12 16 24 48
需站几排(排) 48 24 16 12 8 6 2 3 2 1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这种排队等候法有什么窍门?
一共10种排法。
a每种不同排法的数均都是48的因数。
b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乘积的方法。
c有顺序的表示一个数的因数……
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方法用传授给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拼图形的分析方法找因数;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数列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五、作业
在课外同学们多观察,语言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自我问答:找因数的方法有几种?同学再次交流
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高年级数学下例文3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执教的《找因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第四课时内容。
本课的知识是在学生经过前三课的学习,理解了有理数与倍数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新的知识。
通过拼图、画图并结合乘法构造方法“1×12﹦12
“2×6﹦12”“3×4﹦12”或者除法算式“12÷1﹦12”“
12÷2﹦6”“12÷3﹦4”一对一对找出,这种路子其实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其实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数有关质数、合数的知识,为学习公因数和虚部公因数的知识
做铺垫,同时为将来学习约分的方法打好基础和做好准备工作,可见
本节课的知识有着承上起下的积极作用。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八角形的活动中,掌握找一个数的平方根认清
的方法,并能有序写出一个数(1~100的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2.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个数因数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成
功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健康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中才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感受数学
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正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错误快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举例回顾什么是乘积,从旧知探究新知,平时而有效地数学模型。
二、切入主题,探究新知。
本环节包含个三个活动。
活动一: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有哪几种拼法?在方
格纸上画一画。
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促进学生几何直观地已
经形成,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活动二:借助乘法算式或是除法算式找12的全部因数。
在思考
“有哪几种拼法”时,大部分学生会微分用乘法思路探求,也有少部
分算术同学会用除法思路思考,根据这些微分或除法算式算式找出12
的全部因数,并总结找一个数的物件全部因数的工具是:科学合理借助乘法算式或是除法算式有序地思考。
活动三:找18的全部因数。
根据总结出来的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来找18的全部因数,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一些技巧,即利用乘法算式找时,两个乘数重复了就不再往下找了;或是利用除法算式找时,除数和商重复时就找全了一个数的因数。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通过3道基本找因数的题目和一道利用找因数问题生活中的实际解决的题目,来进行检测所学知识能否鉴别灵活运用。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通过回顾本节课所进行的数学概述活动和收获,使学生体会到找因数的必要性。
并加建加建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5,来促进并发现数学奥秘,从中体会不同的乐趣和益处。
从上面的这节第一课的学习中,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几何直观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从形到数的与跳跃思维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良机,同时也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机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例文4
教材分析:
本课的知识属于“数论”的范畴,这些共约知识的学习是前边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矗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本课,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质数与合数。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整数与数列的
过程,理解因数与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质数或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中其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发
展的文化魅力;
4.在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锤炼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素数还是合数,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充分利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因数历经的经历,
为本节课再次通过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质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只是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快
慢之分。
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只是教师学习大型活动活动组织者,引导着,
合作者,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装配引导发和趣味法进行教学,
以求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学生则主要采用动手操作法、
观察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掌握新知的。
教学过程:
更进一步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充分尊重课本编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求体现新的经营理念教学理念与思想。
在此,我主要就主要采
用的是情趣教学法。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受的冲击,宽松,活跃,和睦
的教学氛围能成为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氢化所以本节可,我的概念设计设计主要凸显在一个字—趣。
一、课前导入互动。
我与学生做体重了个猜年龄的游戏。
老师今年30岁,有个小学生
的年龄是平方根老师年龄的因数,问这个学生可能出现有多大?通过这
个新游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并且在学生猜年龄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找
30的因数,需要调动头脑中
关于因数的知识,也为今天的学习铺垫做了极好的知识铺垫。
二、新课呈现
在新课教学中,我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先让学生分别用2个,4个和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看看可以分别拼成几个长方形。
在学生说
出结果后提出质疑“是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个数长方形
个数就越多越多呢?”在学生给出否定的回答后,再让学生通过交结举
反例加以论证。
然后再抛出一个风险问题:“那与什么有关呢?”让学
生进行猜想,当学生说出与因数小学生个数有关时,接着让小组合作,分别摆出由2—12个小正方形组成长方形并填写书上表格(课件出示)
在学生完成示例后,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ppt出示)
1、观察上表格各因数,你会有什么发现;
2、结合你的发现将2—12各数按因数进行分类并说说这两类数分
别有什么特点。
(这点可以不说,直接出示),
然后让高中学生自学书本,试试有着数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数
分别叫什么数。
从而达到理解这一概念的目的。
(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
了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质数、合数目的的概念大幅提高理解的目的。
)
三、练习
在练习部分,老师先出示1—100的表格,(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用概念去判断。
在教方法技能的同时也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对这些数进行判断时,是迅速抛出:“1,是质数吗?”这一风险问题引出学生的争论,将课堂用一次推向--。
接着让学生根据标准的不同对自然数进行,从而能使学生很自然的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稍加区分。
(这单级也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自己探究的常识,其乐趣溢于言表。
)接着我有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学习差异性的学生的需求。
总之,整堂开罚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管理模式,积累了数学学习的基本原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今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四、小节
让学生畅谈开花结果与体会。
最新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例文5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努力学习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象征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中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使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
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推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教法:
新课程的计算机科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语言学眼光、数学
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
本课我主要采用“茹万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
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
(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和空间。
)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找出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到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
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认知把学生的思
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
)学生根据所学学以致用的知识有按偶数、奇
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才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
“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
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
中学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
让学生出与列举出相应的单次。
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
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
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指导意义自己找出
一些质数,找确切了说说写道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
同样
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
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
书上是怎么给它瑞维尼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来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技术手段正确了让同学们彼此交流判断方法,
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授课难点。
)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如2既是自然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垂直联系。
)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
(出发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
(便于今后的应用。
)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讲义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
歌德-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
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故去。
听完后谈感想。
(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重新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