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重点名校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重点名校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向鱼鳔内注入适量质量浓度为1.3g/mL的蔗糖溶液,扎紧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质量浓度为1.15g/mL的蔗糖溶液中,每隔11分钟称重一次。
l小时内,鱼鳔重量逐渐增加;l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子的进入
B.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水分子的进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鱼鳔内外蔗糖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D.若实验开始时,在鱼鳔外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酶,鱼鳔重量增加的速率加快
2.如图表示某家族患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的系谱图。
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
B.就乙病而言,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Ⅱ5的基因型是BbX A X a或者BBX A X a
D.Ⅲ9可能只产生基因型为BX a、BY的两种配子
3.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B.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4.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该金字塔相符()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②→③→⑤B.①→④→⑥
C.①→③→⑥D.③→④→⑥
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若某种群没有发生突变,则该种群不能进化
B.退耕还林、布设人工养殖网箱都会引发群落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对资源的利用就越充分
D.某些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表明行为信息在种群繁衍中起重要作用
6.玉米的顶端是雄花序,叶腋处为雌花序。
研究发现,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B、b和T、t两对等位基因与王米的性别分化有关,当基因B和基因T同时存在时,既有雄花序,又有雌花序,基因b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
B.bbTt只有雄花序,bbtt仅顶端有雌花序
C.BbTt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D.BbTt与bbTt的杂交后代中有1/3雄株
7.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植物细胞在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B.高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观察到质膜及其以内部分紧贴着细胞壁
C.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时,细胞质中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用龙胆紫染色后的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可用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8.(10分)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进化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或改变必然引起基因突变②将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能稳定遗传的植株③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④杂交育种就是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⑤北京京巴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的多样性反应了物种多样性⑥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A.①③④B.①③⑥C.③D.⑤⑥
二、非选择题
9.(10分)土壤缺水明显抑制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干旱胁迫。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小麦在干旱胁迫下对净光合速率的影
响,结果如图,请分析作答:
(1)处理1.5小时后,小麦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水分亏缺,一方面导致叶片_____关闭,__________吸收减少;另一方面是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用于暗反应的__________减少。
(2)处理2.75小时后,实验组出现净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为探究干旱对小麦、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哪种更大,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CO2吸收量(mg/100cm2小时)
1 小麦叶片相同程度的干旱条件
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M
2 玉米叶片N
比较M、N的大小即可。
请分析该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10.(14分)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以某种海洋单细胞绿藻为材料进行实验。
(1)配制人工海水时,要控制氮、磷元素的含量。
若这两种元素偏少,可能使该种绿藻生长过程中,光反应的产物___________减少,从而影响C3的___________,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2)若配制的人工海水盐度较正常海水过高,该种绿藻不能存活,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
(3)探究CO2浓度对该种绿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
实验结果表明,CO2浓度为___________时,该种绿藻的生长速率较慢。
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11.(14分)某研究小组从牛的瘤胃中采集样本,进行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1)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_____,因此,配制培养基时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尿素会被分解成________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2)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琼脂,琼脂起_____作用;培养基中添加_____作为指示剂,可使目标菌落的周围产生红色环带。
(3)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然后将1mL 瘤胃样液稀释1111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1.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49、47 和45。
据此可得出每升瘤胃样液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菌数为_____,理论上,统计的菌落数往往
_______________(低、等、高)于接种的实际活菌数目。
12.目前普遍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忽遇冷风侵袭,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
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__________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下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其中激素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调节。
(3)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人们注射相关疫苗后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
此后当外界同种抗原(如病毒)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
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D
【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1.3g/mL蔗糖溶液浓度高于1.15g/mL蔗糖溶液,故1.15g/mL蔗糖溶液水分会流向1.3g/mL蔗糖溶液多,导致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低,而鱼鳔外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高,当二者浓度达到相等时,水分出入达到平衡,二者浓度不再变化。
【题目详解】
鱼鳔内盛有1.3g/mL的蔗糖溶液,而鱼鳔外是1.15g/mL的蔗糖溶液,依据渗透作用原理,水分子总的渗透方向表现为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从鳔外向鳔内,从而导致鳔内浓度降低,重量增加,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所以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进入鱼鳔内;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若实验开始时,在鱼鳔外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酶,则蔗糖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导致鱼鳔外浓度比原来升高,那么鱼鳔内外浓度差减小,因此鱼鳔重量增加的速率减慢。
综上所述A、B、C正确,D 错误。
故选D。
2、D
【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3号和Ⅱ4号正常,后代女儿Ⅲ8号患乙病,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号和Ⅱ6号正常,Ⅲ9号患甲病,说明甲病属于隐性遗传病,由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儿子患病,因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题目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A错误;
B、就乙病而言,由于Ⅲ8号的基因型为bb,所以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Bb,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B错误;
C、2号基因型为bb,Ⅲ9号基因型为X a Y,所以Ⅱ5的基因型是BbX A X a,C错误;
D、Ⅱ5的基因型是BbX A X a,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BBX A Y,所以Ⅲ9的基因型为BBX a Y或BbX a Y,当基因型为BBX a Y时,只产生基因型为BX a、BY的两种配子,D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致病基因位置判断,伴X性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中的信息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解此类题目的思路是,一判显隐性,二判基因位置,三写出相关基因型,四进行概率计算。
3、A
【解题分析】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有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题目详解】
A、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主要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或人类持续排污有关,A错误;
B、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一定会变小,B正确;
C、环境由差变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体现,C正确;
D、全球气候变暖,也就是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主要是化石燃料的过量燃烧,排放过多温室气体所致,D正确。
故选A。
4、A
【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即第二营养级生物数量最多,其次是第三营养级,而生产者数量最少。
【题目详解】
A、在②→③→⑤这条食物链中,昆虫的数量最多,其次是鸟,最后是树,与题图相符,A正确;
B、在①→④→⑥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兔,与题图不符合,B错误;
C、在①→③→⑥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昆虫,与题图不符合,C错误;
D、在③→④→⑥中起点是昆虫,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不符合食物链的写法,食物链必须从第一营养级开始,且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必须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A。
5、C
【解题分析】
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题目详解】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如果种群没有发生突变,即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种群就不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就没有意义,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种群不能进化,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的群落演替的概念可知,退耕还林、布设人工养殖网箱后都会导致新的群落代替原来的群落的现象,故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
C、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
D、某些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6、D
【解题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玉米的雌雄花序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雌雄同体的基因型为B_T_,雄性的基因型为bbT_,雌性的基因型为__tt。
【题目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基因b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因此bbTt只有雄花序,bbtt仅顶端有雌花序,B正确;BbTt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4=16种,C正确;BbTt与bbTt杂交后代雄株有1/2╳3/4=3/8,D错误。
7、B
【解题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液泡中有细胞液,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题目详解】
A、成熟的植物细胞在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但是蔗糖分子不能进入植物细胞,因此其不能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A错误;
B、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细胞中紫色的大液泡,同时还能观察到质膜及其以内部分紧贴着细胞壁,B正确;
C、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时,细胞质中叶绿体的存在会使得原生质层具有一定的颜色,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C
错误;
D、用龙胆紫染色后的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B。
8、C
【解题分析】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变异,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
2、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3、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替换或增添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使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翻译过程中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可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题目详解】
①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如果这种改变发生在DNA分子中的无效片段中,则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①错误;
②将二倍体植株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是单倍体植株,只有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体植株,②错误;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③正确;
④杂交育种就是将相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④错误;
⑤北京巴儿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属于同一物种,多样性反映了遗传的多样性,⑤错误;
⑥生物的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经过漫长生物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⑥错误。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③,故选C。
二、非选择题
9、气孔CO2[H]和ATP 该条件下呼吸作用减弱幅度比光合作用更大不可缺乏自身对照,两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干旱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差异,不能得出干旱胁迫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大小【解题分析】
气孔的开关与保卫细胞的水势有关,保卫细胞水势下降而吸水膨胀,气孔就张开,水势上升而失水缩小,使气孔关闭。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
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
叶绿体基质。
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
【题目详解】
(1)气孔是植物水分和CO2的通道,水分亏缺,为避免蒸腾作用散失更多的水分,气孔部分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速率减小;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之一,具有吸收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叶绿素含量低,会导致光反应减弱,用于暗反应的[H]和ATP减少。
(2)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实验组出现净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该条件下呼吸作用减弱幅度比光合作用更大。
(3)为探究干旱对小麦、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哪种更大,自变量为干旱条件和植物的种类,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应设置正常条件下小麦、玉米叶片光合作用作为对照,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题目点拨】
熟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异以及实验设计思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H]、ATP 还原海水盐度过高,绿藻细胞因渗透失水过多而死亡800ppm CO2浓度为800ppm时,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合速率降低,而呼吸速率基本相同
【解题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H]和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题目详解】
(1)光反应的产物中[H]和ATP组成元素需要氮、磷。
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
(2)绿藻置于人工配制的较高浓度的海水中,由于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浓度,会发生渗透性失水,细胞过度失水死亡,绿藻因而不能成活。
(3)从图中分析,CO2浓度为800ppm时,叶绿素a、b含量较CO2浓度为380ppm时下降,则吸收和转化、利用的光能减少,光合速率下降,而两种CO2浓度下的呼吸速率基本相同,因此CO2浓度为800ppm时净光合速率较高,积累有机物也较少。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识记和理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其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脲酶(分解尿素的酶)氨(NH3)凝固剂酚红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2.7×118低【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等知识点。
由于细菌分解在尿素的过程中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
分解成氨,会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所以可以用检测pH的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尿素被分解后产生氨,PH升高,指示剂变红。
【题目详解】
(1)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脲酶(分解尿素的酶),因此,配制培养基时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尿素会被分解成氨(NH3)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2)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琼脂,琼脂起凝固剂作用;培养基中添加酚红作为指示剂,可使目标菌落的周围产生红色环带。
(3)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然后将1mL瘤胃样液稀释1111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1.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29、27和25,因此据此可得出每升瘤胃样液中分解尿素的(1L=1111mL)中的活菌数=(29+27+25)/3×1111×11×1111=2.7×118。
由于每个菌落可能是一个或多个活菌增殖而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低于接种的实际活菌数目。
【题目点拨】
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5类,分别是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生长因子。
12、下丘脑电信号突触(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负)反馈浆细胞记忆T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刺激下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调亡
【解题分析】
体温调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并在突触处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根据图形分析:图中A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图中向右为分级调节,向左为负反馈调节,据此答题。
【题目详解】
(1)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并在突触处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图中A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图中向右所示的激素分泌调节为分级调节,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
(3)人们注射相关疫苗后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
当外界同种抗原(如病毒)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相同抗原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记忆T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刺激下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
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