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课 汉字与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7课汉字与书法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3.混乱: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开展和消费的进步。
4.统一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不统一的状况不利于文化的开展和消费的进步。
(2)概况: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根底,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
(3)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艺历程
1.汉字开展为书法艺术的条件
(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主要历程
纸张等文具改进阶段
隋唐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空前
繁荣
书法艺术到达新顶峰,既
有草书,也有楷书,书法
理论日趋成熟
张旭、怀素;颜真卿、柳
公权
宋代“重文轻武〞,知识分子
队伍扩大,城工商业开
展,民阶层兴起
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
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
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
襄
明代城工商业进一步开展,社
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文征明、董其昌
3.书法特点
(1)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相结合。
(2)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交融在一起。
(3)表达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史料一
①图一张旭草书②图二颜真卿多宝塔碑(部分)
史料二苏轼认为,③“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④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⑤“入神〞。
[解读]史料一:①其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
②其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
史料二:③④⑤突出了书法要“有意无法〞。
[考虑](1)史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结合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提示】盛唐时期。
特点:风格多样,既有张旭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标准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原因: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开展,知识文人队伍开展壮大。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复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五种主要字体及演变的总趋势
字体 开展时期 特点
总趋势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润,富于图案美 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标准化、稳定化
隶书 始于秦代,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字形构造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形成于汉末,唐代步入盛世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草书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行书
晋代开始盛行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展的繁荣时期,书法也表达出大国盛世气象,或者者狂放不羁,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者者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
(3)宋代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4)明代那么因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开展,民生活丰富,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加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
[课堂小结](教师用书独具)
时空坐标
答题术语
1.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晋时期,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
隋唐国家统一,书法艺术到达了新的顶峰,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
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汉字的书法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交融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
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
不出这个例子的。
〞这里鲁迅告诉我们()
A.汉字是史官胡乱创造的
B.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
C.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D.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D[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材料指出“仓颉也不止一个〞,创造文字的人很多,创造文字的方式很多,故D项正确。
]
2.秦王嬴政一统海内,“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该字体笔画圆匀,具有图案美,故A项正确;B项是楷书字体;C项是行书;D项是草书。
]
3.书法家张成功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但凡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小篆B.隶书
C.草书D.楷书
C[小篆的特点主要是富于图案美,属于人工刻意造作,故A项错误;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具有适用性、装饰性,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由“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可知此项书法艺术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故C项正确;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是心之画,故D项错误。
]
4.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行书变化较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B.王献之擅长草书和行书,被称为“书圣〞
C.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作品有极高审美价值
D.秦汉以后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的是草书,不是行书,故A项错误;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不是王献之,故B项错误;张旭和怀素是草书的代表书法家,其作品有极高审美价值,故C项正确;魏晋以后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故D项错误。
]
5.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明代商品经济开展
B.人们对书法欣赏程度进步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进步
A[此题主要考察文化的开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世俗化、平民化是指书法艺术的普及,书法与生活的联络日益亲密。
随着商品经济开展,民阶层队伍扩大,使书法艺术拥有了深沉的社会根底。
此题选A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