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时代下家国之命运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
这是我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找到的队国家定义相当清晰简洁的阐述。
从氏族开始,这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渐渐产生了阶级,不同的阶级代表着各自的利益并且有着不可或缺的矛盾,甚至会在特点的历史环境下产生斗争。
而国家,将以老鹰一般高高在上的姿态盘旋在社会上空,进行各个阶级的调和。
在我看来,这个定义的理解可以用拳击比赛的裁判员作比。
参赛人员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给裁判,裁判也有可能受了某一方的“好意”给另一方使坏;这与人们上税给政府,而政府很可能代表某一阶级的利益压迫另一阶级一样。
阶级、斗争、利益、压迫。
这些存在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活在一个充斥着物质,并自曰为“文明”的时代。
用恩格斯的话说,“与文明时代相适应并随着它彻底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的家庭形式是专偶制、男子对妇女的统治,以及作为社会经济单位的个体家庭。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它在一切典型的时期毫无例外地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并且在一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
”看来,国家的建立,本源是为了调节阶级矛盾,却在某些场合成了一个最高统治阶级,即使不一定像恩格斯说得那样在“一切”场合下。
被物质包围的时代,被国家统治的社会这个大躯体,家庭作为一个个必须呼吸和生存的细胞,将何去何从?
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谈谈当今的“文明”时代下,家庭和婚姻的支撑应该是什么。
恩格斯有言,“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
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不会有别的动机了”,“只有在被压迫阶级中间,而在今天就是在无产阶级中间,性爱才成为而且也才可能成为对妇女的关系的常规,不管这种关系是否为官方所认可”。
可是这个观点在当今物质社会,还行得通吗?究竟是来源于何处的力量,让一男一女,会从互不相干的陌生人,演变成相守一辈子的夫妻?有着怎样物质基础抑或者感情基础的家庭,才会是稳定的?
我认为,婚姻的动机不应该是只有爱情。
爱情只有两种出路,一是在日常琐碎日常争吵中消磨殆尽,另一种是转化为相濡以沫的亲情。
维系婚姻的,并不只是爱情,它应该是人性,是一种感情的纽带,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与旧时的氏族之情有着相似之处。
哪怕是无产阶级,就算是物质上的一无所有,婚姻也并不是只有爱情那么单纯。
我们是凡人,如何能不考虑那些经济问题柴米油盐呢?如何能补考虑物质上有多少,跟别的家庭下意识地比照呢?有多少爱情,是像鲁迅笔下的《伤逝》中的子君涓生一样,因为爱情而结合,但纯洁的爱情,却在平淡生活的琐碎中消磨殆尽,只剩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呢?童话故事里从来都讲“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却从来没告诉我们结婚之后他们是怎么面对生活的琐碎和爱情一点一点的磨灭。
并不是所有爱情都是永恒,因为男女都是由荷尔蒙组成的,这种感情来得太过激烈和慷慨,却不如友情细水流长,亲情静水流深。
如
果没有丝毫的物质考虑和责任的担当,婚姻将成为空壳,因为爱情不是永远的停留者,撑不起家庭的蓝天。
但这种物质的考虑,有时会严重到使得贫穷的人不敢奢望爱情,富有的人不敢相信爱情。
因为穷小子没钱买房买车来满足丈母娘,富老板有钱有势来被人依仗和利用。
而家庭中,由于夫妻双方个体能力的差异,许多都会出现双方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也就决定了双方的地位。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裸婚时代》便将当代的婚姻问题说得很透彻。
故事里的主人公因为纯洁的爱情,不顾家庭背景的差异结为夫妻,然后在各种根本没想过会出现的生活琐事中经历感情的磨难,最终的结局也不了了之,导演也没有明确地给出结局,仅仅是留白给观众。
或许只有那些没有经历过婚姻而单纯地相信爱情的人会认为男女主人公还是会和好如初。
被物质包围的所谓文明时代里,找到真爱容易,婚姻却没那么简单。
物质基础相差太大会引爆各种潜在问题,除非男女双方真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考验,正常情况下人类是很难招架得住的。
因为人不过是加入感情的血肉之躯,也会疲惫,对人对感情对生活,难免面临“边际效用递减”的窘迫处境。
因为难以获得永恒,人们才如此渴望永恒。
也许真的只有到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彻底消除经济对于婚姻的腐蚀。
但那一天,又将经历多久才会到来?共产主义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可是信仰离现实究竟有多远?信仰有没有强大到能让我们在令人喘息的文明时代里,还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共产主义是社会性质的,是国家范畴上的,它与家庭的相关程度又有多大?
其次,恩格斯指出,“如果说只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活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
这只会使人们省的陷入离婚诉讼的无益的淤泥中。
”
恩格斯的这段话,就直接地颠覆了一夫一妻制的观念——为第三者的爱情而离婚应该是符合社会道德的。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见到年轻、漂亮的异性都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
因此,婚外情在受到法律、道德的谴责,甚至在经济和个人的地位都可能因此而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是屡禁不止。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婚外情,不是他们没有这种欲望,而是受到了法律、道德、经济、政治甚至是个人地位的制约。
《蜗居》在一定程度上便反映了这一现状。
一个在事业上步步升天的中年男人,曾经对有婚外情的行为鄙夷不止,却终究抵不过婚姻的无趣和事业的疲惫带来的空虚感。
在别人都因为物质和权势跟他套近乎的时候,一个清新脱俗的女孩让他措手不及,最终也以悲剧收场。
我认为,当责任仅仅是带来工作和机械的生活时,当人们活在只有道德束缚的环境中时,家庭便是恩格斯所说的“法律上的枷锁”。
可是为什么我买不能换个角度、换个心态看问题呢?当责任给我们带来他人的快乐,给我们带来自己内心深处的满足,那整个情况将大有改观。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男女单身、所谓的丁克家庭、非婚姻同居、大款们的婚外情等生活形式,都对人类的一夫一妻制家庭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
这种冲击对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会产生多少变革,虽然现在还难以预料,但就发展趋势来说,这种冲击会越来越大。
或许,我们将会回到骑士之爱的时代;或许,我们将进入当前平凡人无法预见的未来。
那个未来是什么样子,只有相当有远见和社会洞察力的人才能知晓。
另外补充一点,我无意否认离婚的合理性,因为婚姻自由的含义理所应当的包含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
然而,自由也有界限,那便是不能妨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经济学中有“帕累托改进”,那便是说在不使得他人利益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人们是自己的效用更优。
我想,这在婚姻和情感中将会同样适用。
此书中还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
丈夫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以及生育只是他自己的并其应继承他的财产的子女”。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今社会的客观反映。
关于“丈夫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我还想谈谈当今婚姻制度下的男女平等问题。
男女平等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家庭中,也在整个国家有明显的体现。
人类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实现的根本原因也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即保护私有财产准确地由自己的血缘后代来继承。
这就必须绝对有效地防止和排除“一不小心把财产遗传给了别人的子女”的现象,必须对妇女苛以最严厉的“贞操观”,即男子对妇女的统治。
关于这一点恩格斯说道,“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
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出现的。
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个体婚制是一个伟大的历史的进步,但同时它同奴隶制和私有制一起,却开辟了一个一直继续到今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因为在这种进步中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
”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他的意思是男女不平等最根本的原因是私有制。
当今的时代总是不可避免地被物质因素包围。
在这里,“私有制”是物质问题的代表和象征。
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男子掌握了社会的大部分资源,他们也是社会权力的拥有者。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妇女的劳动权利受到了限制,她们或是不能自由参加劳动,或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受到歧视。
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妇女在找工作的时候仍然受到严重的歧视。
由于无法和男子一样进行生产劳动,妇女在物质生产中必须依赖男子。
经济上的不平等,导致了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都不平等。
恩格斯认为,要消除不平等,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就要赋予妇女自由劳动的权利,让她们与男子一样能够参加社会劳动,掌握经济权。
他提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妇女解放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
最终,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那时候婚姻的基础也就是以爱情为基础,而不是以财产和等级为基础。
因此,恩格斯得出结论,要想消除一夫一妻制中的根本矛盾,只有打破这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让爱情成为唯一衡量婚姻的标准。
这时人类便迈入共产主义社会。
当代社会,国家利益,家庭纠葛,都是物质的,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映。
恩格斯的唯爱情论婚姻的观念,或许和共产主义一样难以实现,但它最起码是人类对于精神文明进步的一种期盼,一种更优质生活的信仰。
最后我想引用此书最后摩尔根对文明时代的评断作为感想的总结,以及对家国命运之展望。
只要进步仍将是未来的规律,像它对于过去那样,那么单纯追求财富就不是人类的最终的命运了。
自从文明时代开始以来所经过的时间,只是人类已经经历过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只是人类将要经历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
社会的瓦解,即将成为以财富为唯一的最终目的的那个历程的终结,因为这一历程包含着自我消灭的因素。
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
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