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有感
(2015-2016学年)
西华镇中心小学杨明良
在我读过的“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中,李政涛教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

每次拜读,我都不禁为李政涛教授瘦削身躯里蕴藏的巨大能量深深折服。

在这本书中,李政涛教授尖锐地指出: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教育里总是行动过多而思想过少,盲从太多而清醒太少。

所以,他要凭借他和团队的努力,为中国当前的教育流弊下一剂猛药。

仅仅在这一书中他就深刻论证了“教育的味道”“在异域中思考”“参悟改革”“研究性变革实践”“教师的精神宇宙”等若干论点。

针对教师关注学生精神宇宙多而忽视自身精神宇宙少的现实,我们可以考虑通过以下途径,改变对自身宇宙的麻木和冷漠,轻视和无视,重新审视、发现、发展、充实自身的宇宙,学会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回望自我,充实自我。

一要乐于学习
首先,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是教师需要修炼的基本功;其次,善于积累,善于运用,是教师需要修炼的基本能力。

如果说年轻时比的是聪明,那么三四十岁的教师,比的就是积累。

一个
教师积累的厚度和深度,决定了他的职业生涯的广度和效度。

再次,研习学生,了解学生,也是教师需要提升的基本技能。

当然,“习”还需要考虑“习”什么,比如专业知识、理论素养、实践技能,等等,教师其实都是需要“习”的。

只有“习”之不断,才能“进”之不止。

二要身心专注
学习需要自觉,很多人都知晓这个道理,但做的并不理想。

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专”劲。

有了“专”,才会“进入”;有了“专”,才会“深究”;有了“专”,才会全身心投入。

新儒家代表牟宗三曾说过,“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没有真学问出现。

”为了追求真学问,也为了让自己找到灵魂愿意栖息地地方,牟宗三先后学习过文学、社会学、法学,但这些学问都逐渐地从他的生命中流逝了,最终他的灵魂落脚在哲学上。

我们教师,无法选择自己的职业与学科,往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把灵魂栖息在某一学科上,如果我们还不为她找到栖息的地方,她将游走不定,最终也会引导我们自己走向迷茫的境地。

所以,不妨借用牟宗三的话来说“教育”:“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没有真教育境界的出现”。

教师需要修炼的就是一种真教育的境界。

三要适时“钉”“钩”
李政涛教授指出,教师需要修炼的基本功,还应该包括一项能力,那就是“现场学习力”,因为教师受教育教学的影响,很
难坐拥书城,专心研究,只能通过自己教学现场、同行教学现场、各种研讨会现场等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但同样置身于这些现场中,不同教师的收获会各不相同。

这与他们有无“钉”之力和“钩”之力是分不开的。

“钉”,主要表现在现场学习时,要全神贯注,要关注每一个细节。

李政涛教授提到叶澜教授在听课现场时,从来都是全神贯注。

她听课时,手机是出于关机状态的,听课笔记也从来都是从头记到尾。

她牢牢地“钉”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一个细节。

这其实就是一种专注力。

有了这种专注力,就有了提升的基础。

“钩”,指的是现场捕捉力,就是在现场学习中,努力把现场涌现出的有用资源“钩”出来,把有价值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或专业素养提升有价值的东西“钩”到笔记本上或自己的脑海里,以备反思时使用或教育教学需要时使用。

要想有效地“钩”,教师必须锤炼出敏锐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和选择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迅速钉住有价值的东西,并把它钩出来。

四要积极转化
能习、能专、能钉、能钩,还不够,还需要能“化”,就是把学习到、钩出来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转化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变成自己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

显然,转化力是现场学习力中最关键的能力,它集中体现了教师学习的宗旨: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五要勤于思考
作为教师,“思”什么,怎么“思”,“思”有何用,这些都是教师日常需要解答的问题。

教师应该“思”的是教学上、教育上的各种问题、困境,成功与失败,以便积累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再走弯路。

思考的流程多遵从一般概念到具体概念。

对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养成先找出一般方法,然后努力从中找出具体的方法的思考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思考时要多做批判性思考,或假设性思考、横向性思考、创造性思考、刺激性思考等,力求让自己的思考广度、纬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要努力改变三种不当的思维方式,力求从点状式分析思维转变为整体综合式思维,从割裂式思维转变为关系式思维,从结果式思维转变为过程式思维,要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以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思”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帮助教师提升素养和教学技能,二是帮助教师有效应对学生问题,三是通过“思”让教师提升自己,走进名师行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