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鲍建成
【摘要】中高职教育共同承担者为社会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任,但是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目前中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策略。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7
【总页数】1页(P30)
【关键词】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鲍建成
【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两个阶段不同层次的就教育,它们共同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的开始向高层次迈进,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问题。

在我国目前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课程衔接方面的问题最是严重。

目前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下:
(一)课程设置衔接困难
首先,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中职院校中都是重技能、重操作,而忽视了文化理论课程的教育,使得许多中职学生正在进入高职元院校后,文化课程的学习比较困难,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1】。

其次,中职与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没有进行统一分层次教学,都是各自设计各自的专业课程体系,因此造成中职与高职教育中有些课程的内容出现重复。

第三,中高职教育中学生都有实训方面的内容,中职与高职教育在实训课内容上也没有明显的层次,训练项目两者相差不多,造成训练内容重复。

(二)培养目标有差异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中、高职之间的培养目标是相互独立的,高职教育中高等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承接性,没有建立好双方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衔接[2]。

中职教育过分的重视专业人才的技能与实际操作能
力的培养,使得中职教育的学生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匮乏,使得学生难以适应高职教育中的理论教学,使得高职教育高端人才的培养受阻。

(三)招生体制有制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生源还是以高中毕业生为主,由中职院校升入高职院校的招生指标非常的少,这样的招生政策限制了中职院校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即使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也缺乏进一部深造的培养体系,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所以许多的中职生都直接就业,这也是限制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中高职共同设计课程体系
在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时候,应该是有中职专业教师、高职专业教师以及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一起来进行制定,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中、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课程体系的确定。

首先是课程体系的衔接,中高职教育应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来系统的构建课程体系[3]。

中职教育应该重视学生文化基础的教育和实际操
作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职业概念;改制教育应该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帮
助学生在工作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性。

其次是双方课程内容的衔接,在课程内容的制定中,中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职业的不同来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既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加深,真正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

中职教育阶段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高职重视学生文化、技能的全面培养。

第三,就是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教材衔接,中高职接教育衔接中教材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当前情况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材还比较少,所以中高职教材可以根据职业与课程设置的需求,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参与开发,体现出教材的连续性、系统性与发展性。

(二)明确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学校人才的基本定位是初级工、中级工,其发展目标是技师与高级技师。

该段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解决工作的难题,高职教育人才基本定位是高级工、工程师、助理工程师一级高级工程师。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为高职院校的学习打好基础;高职院校应该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作进一步的训练。

现在高职招生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中职教育学生进入高职进行进一步的深造。

所以,一方面高职教育的招生制度做进一步的调整,给中职教育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机会,面对中职教育的学生,可以由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共同举办高职预科教育等[4]。

另一方面,中高职教育应该完善自身的升学体系,为学生未来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提供发展平台。

【相关文献】
[1]朱澍清.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J].教育与职业,2015(05):131-132.
[2]陈开源,李柏青,朱秀娟,原红玲.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以三二分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2014(06):30-32.
[3]范爱民,张晓雷,覃岭.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2013(11):55-58.
[4]徐水,焦锏,侯俐.关于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方案设计的思考[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