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1.1.2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第2课时)知识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1.1.2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第2
课时)知识归纳
总结教案+测试题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2HCl
3
+2HCl 易错警示: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物,但胃溃疡患者不能服用,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胃胀大而加重病情。
二、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____________,生成另外两种_____________的反应。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AgNO 3+NaCl AgCl↓+NaNO 3
2.特点:在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____________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D
CB+
AD 。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之间,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或有____________或有_________生成时,反应才能发生。
【答案】一、纯碱、苏打
小苏打
难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NaHCO 3+HCl
NaCl+H 2O+CO 2↑
CaCO 3
CaO+CO 2↑
胃酸 二氧化碳
二、1.交换成分 化合物 2.化合价 3.沉淀
气体
水
一、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1.检验原理
组成里含有23CO -
、3HCO -
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检验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3.检验方法
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中有23CO -
或3HCO -。
易错警示: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23CO -
或3HCO -
,只能确定溶液中可能含有23CO -
或3HCO -
或同时含有23CO -
和3HCO -。
二、盐的性质
1.盐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部可溶;盐酸盐除氯化银外全部可溶;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钙微溶外均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铵可溶及碳酸镁微溶外均不可溶。
2.盐的化学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盐能与金属、酸、碱以及另一种盐发生反应,见下表:
43+HCl 2
CaCO 2
+NaCl 2
碱性氧化物
AB+CD
A.NaCl Na2CO3 H2SO4
B.CuSO4 KNO3 Na2SO4
C.BaCl2 NaOH Na2CO3
D.HCl Na2SO4 NaOH
【解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物质就是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的物质。
A、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不能共存;B、三种物质都不会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因而能大量共存;C、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共存;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共存。
故选B。
【答案】B
典例2 为了将混有硫酸钾、氯化钙、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的氯化钾提纯,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钾溶液,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以上流程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除去碳酸氢铵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加过量碳酸钾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设计方案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可通过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将碳酸氢铵除掉。
(2)氯化钡、氯化钙都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同时得氯化钾,加入过量碳酸钾的目的是将氯化钡和氯化钙完全反应,以除掉Ca2+和Ba2+。
(3)此方案不严谨,理由是:加入的过量的 K2CO3未除去,影响氯化钾的纯度,可向⑤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再蒸发结晶。
【答案】(1)加热混合固体
(2)出去 Ca2+和 Ba2+
(3)不严谨,理由是:加入的过量的 K2CO3未除去,影响实验
典例3 下列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验证铜比银活泼:2AgNO 3+Cu Cu(NO3)2+2Ag 置换反应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2NaHCO 3+2HCl2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
H5OH+3O22CO2+3H2O 氧化反应
C.乙醇作燃料:C
D.用烧碱制纯碱:Ca(OH)
+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上述反应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
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
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A、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 +Cu Cu(NO3)2+2Ag,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
3
+HCl NaCl+H2O+CO2↑,属
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
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C、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且反应条件书写错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该反应是利用纯碱制取烧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答案】A
1.在我国制碱工业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莫言B.杨振宁C.侯德榜
D.屠呦呦
2.碳酸氢钠常用于焙制糕点,其俗称为
A.纯碱B.苛性钠C.小苏打D.烧碱
3.某化合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二氧化碳,该化合物可能是
A.氢氧化钾B.碳酸钙
C.碳酸钾D.硝酸铜
4.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
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HCO3−B.Na+、Ca2+、CO32−
C.K+、NO3−、H+D.H+、Cl−、OH−
6.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之一:MgCl 2+Ca(OH)2CaCl2+Mg(OH)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O B.Fe2O3→FeCl2
C.Cu→Cu(NO3)2D.Na2CO3→NaOH
8.在以下有关纯碱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9.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溶液,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稀盐酸
B.加入适量石灰水
C.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
D.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1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判断,应选用的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Ba(NO3)2溶液和稀HNO3
C.NaOH溶液
D.NaCl溶液和稀HNO3
12.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
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A.23
C.HCl D.Na2CO3
13.现有10.6 g碳酸钠和8.4 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14.如图是小红归纳总结有关Na2CO3的知识网络。
(1)遇Na2CO3溶液变红色的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
(2)若图中反应④发生,反应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反应③模拟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其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4)用熟石灰通过反应②可制取的一种碱是______________。
15.[2018·扬州]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A.CuSO4、Na2SO4B.KCl、NaCl
C.CaCO3、Na2CO3D.NH4NO3、NaNO3 16.[2018·丹东]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7
A.2Mg+ O22MgO
B.Cu+2AgNO 3Cu(NO3)2+2Ag
C.CuCl2Cu+Cl2↑
D.2NaOH+H 2SO4Na2SO4+2H2O
18.[2018·南通]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以饱和食盐水、NH3和CO2为原料,发明了“联合
+NH3+H2O NaHCO3↓+NH4Cl,②
制碱法”。
该方法中涉及的反应有:①NaCl+CO
2NaHCO3Na2CO3+CO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该生产工艺中CO2可以循环利用
D.副产品氯化铵作氮肥时,应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19.[2018·长春]下图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某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转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2)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能够实现转化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若转化③、④、⑤都是与同种物质反应生成CaCl2,则该物质是___________。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B、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选项错误;B、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D、硝酸铜与稀硫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析】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会使人中毒,亚硝酸盐类都是致癌物,错误;
B、碳酸钙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被人体吸收,可做补钙剂;
C、生理盐水就是0.9%的氯化钠溶液;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因碳酸氢钠和发面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面更蓬松。
故选A。
5.【答案】A
【解析】能大量共存,即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A、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共存;B、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共存;D、氢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而不能共存。
故选C。
学科~网
6.【答案】D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之间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
该反应中要求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故选D。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正确;B、纯碱具有碱性,能和油脂反应,可以除去油污,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正确;C、纯碱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正确;D、纯碱、食盐都易溶于水,均生成无色溶液,故无法用水鉴别,错误。
故选D。
9.【答案】B
10.【答案】B
【解析】A、二氧化锰不易溶于水,应该是通过溶解、过滤、烘干的步骤分离,错误;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可采用加水的方法鉴别三者,正确;C、金和铜都和盐酸不反应,不能验证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错误;D、分离是将物质分开,但物质的组成不能改变,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不能加水,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石蕊试液是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并不能检验是否含有SO42-离子,故A错误;
B、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证明蓝色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故B正确;
C、NaOH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但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故C错误;
D、NaCl溶液和稀HNO3不和硫酸铜反应,没有现象,
不能检验SO42-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排除其它杂质离子的干扰,如Cl-、CO32-等是解题关键,欲证明某种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最好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如果产生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证明某种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
学科#网
12.【答案】D
【解析】将这四种物质两两反应: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硝酸化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反应现象:甲+乙有气泡生成,说明甲、乙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乙+丙没有现象发生,说明丙是氯化钙、乙是盐酸;那么甲是碳酸钠,丁是硝酸银。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
NaHCO 3+HCl NaCl+H2O+CO2↑
84 36.5 44
8.4 g 3.65 g 4.4 g
Na 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10.6 g 7.3 g 4.4 g
通过分析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故选A。
14.【答案】(1)酚酞溶液
(2)有白色沉淀产生
(3)Na 2CO3+2HCl2NaCl+H2O+CO2↑
(4)氢氧化钠
15.【答案】B
【解析】A、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温度均无明显变化,不能
鉴别,符合题意;C、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碱,可用做建筑材料,正确;B、CaO是氧化钙的化学式,俗称生石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错误;C、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属于酸,错误;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
故选A。
17.【答案】D
18.【答案】D
【解析】A、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正确;B、碳酸氢钠可以和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C、反应①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反应②中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所以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正确;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可以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所以氯化铵作氮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错误。
故选D。
19.【答案】(1)分解反应
(2)CO 2+ Ca(OH)2CaCO3↓+H2O
(3)稀盐酸(HCl)
【解析】(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学科=网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 Ca(OH)2CaCO3↓+H2O。
+H2O,反应④的方程式为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 CaCl
CaCO
+2HCl CaCl2+CO2↑+H2O,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 CaCl2+2H2O,所以该物质是稀盐酸。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I是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
质,C 、G 、H 、I 、F 也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 、B 、C 中含有同种元素,B 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D 可用作建筑材料,G 是红色金属单质,E 中含有钠元素,F 有两种元素组成;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试推断:
(1)B 、I 的化学式为:B_____;I_____;物质E 的俗名是_____(写一个)
(2)反应D —F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反应(C →B )为化合反应,则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
②反应G →H 方程式为_____;③反应F —I 方程式_____。
【答案】CO 2 Cu(OH)2 火碱(或烧碱、苛性钠) 复分解 222CO+O 2CO 点燃 Cu+2Ag(NO 3)2=2Ag+Cu(NO 3)2 2HCl+Cu(OH)2=CuCl 2+2H 2O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B 为CO 2,D 为CaCO 3,G 为Cu ;因F 为两种元素组成,且“A 、B 、D 、E 、F 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得到F 不为氧化物和盐,碱含3种元素,单质含一种元素,因此F 为HCl ;E 含钠元素且与酸反应,与反应,得E 为NaOH ;I 为蓝色沉淀,即为Cu(OH)2;C 可生成Cu ,C 可能为CO 或CuO ,再经“A 、B 、C 中含有同种元素”推知A 为O 2;能生成I 的H
肯定含Cu 2+,为铜盐,且可以经Cu 一步生成,H 为Cu(NO 3)2
【详解】
(1)B 为CO 2,I 为Cu(OH)2,E 为NaOH ,NaOH 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D 为盐,E 为酸,酸与盐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3)若C→B 为化合反应,则C 为CO ,反应的方程式为222CO+O 2CO 点燃;G→H 是Cu 一步反应成Cu(NO 3)2只学习了Cu 置换Ag ,方程式为Cu+2Ag(NO 3)2=2Ag+Cu(NO 3)2;F 为HCl ,I 为Cu(OH)2,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Cu(OH)2=CuCl 2+2H 2O
故答案为CO 2;Cu(OH)2;火碱(或烧碱、苛性钠);复分解;2
22CO+O 2CO 点燃;
Cu+2Ag(NO 3)2=2Ag+Cu(NO 3)2;2HCl+Cu(OH)2=CuCl 2+2H 2O
【点睛】
突破口:该题突破口在于题目中的三个重要信息“A 、B 、D 、E 、F 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 、G 、H 、I 、F 也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 、B 、C 中含有同种元素”这三句话。
掌握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标准及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可以进而推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
3.有一包固体X ,可能由硫酸铵、氧化铁、氢氧化钠、硫酸钾、碳酸钙、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X 按图甲所示实验。
Ⅱ.取少量白色沉淀B 于烧杯按图乙所示实验。
Ⅲ.取一定量无色溶液A 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D 产生。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 是______
(2)原固体一定不含有上述物质中的______
(3)白色沉淀D 在物质分类上属于(______)
A 化合物
B 盐
C 碳酸盐
D 硫酸盐
E 钡盐
F 钙盐
(4)白色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无色溶液A 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答案】过滤 氧化铁 ABCE 333222CaCO +2HNO =Ca(NO )+CO +H O ↑ 2+Ba 、
-3NO 、2-4SO 、+Na 、-OH 、+K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甲,固体X 加足量的水后,有无色溶液A 和白色沉淀B ,据此可知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铁;根据图乙,加入稀硝酸后,固体质量先减少后不变,说明沉淀B 中一定有3CaCO 和4BaSO ;根据“Ⅲ.取一定量无色溶液A 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D 产生”,说明无色溶液A 中含有NaOH 。
【详解】
(1)将固液混合物分离的操作是过滤,故答案:过滤。
(2)氧化铁是红色固体,因此一定不存在,故答案:氧化铁。
(3)白色沉淀D 是4BaSO ,其物质分类,由多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由其构成的离子,又属于钡盐和硫酸盐,故答案:ABCE 。
(4)白色沉淀是3CaCO 和4BaSO 的混合物,硫酸钡不与稀硝酸反应,故答案:333222CaCO +2HNO =Ca(NO )+CO +H O ↑。
(5)由于加稀硝酸后,有部分沉淀不溶解,说明有4BaSO ,2+Ba 的来源是硝酸钡,因此
2+Ba 、-3NO 一定存在,2-4SO 可能来自硫酸铵或者硫酸钡,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产生白
色沉淀,说明通入二氧化碳后产生了2-3CO ,则氢氧化钠一定存在,因此硫酸铵不存在,因为铵盐和碱会反应,故答案:2+Ba 、-3NO 、2-
4SO 、+Na 、-OH 、+K 。
【点睛】
本题易错点是忽略了铵盐和碱反应,从而无法分析离子的存在。
4.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
已知高温下CO 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 2.下列关系图中,A 、B 、X 、Y 均为无色气体,E 、F 为常见金属。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为了安全,点燃A 气体之前要_____。
(2)写出图中生成黑色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蓝色溶液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气体B 还可用黑色固体与无色液体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Fe 3O 4;; 检验纯度 2343Fe 2O Fe O +点燃 Fe+CuSO 4═FeSO 4+Cu 222222H O 2O H n O M O +↑
【解析】
【分析】
已知高温下CO 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 2.下列关系图中,A 、B 、X 、Y 均为无色气体,E 、F 为常见金属。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铜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乙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则乙是氧化铜,则F 为铜;E 为铁,甲为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四氧化三铁、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铜和二氧化碳,Y 为二氧化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
【详解】
由分析可知:(1)甲的化学式为Fe 3O 4;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A 气体之前要检验纯度; (2)生成黑色固体甲,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43Fe 2O Fe O +点燃;
(3)蓝色溶液与E 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 4═FeSO 4+Cu ;
(4)气体B 还可用黑色固体与无色液体反应得到,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
222H O 2O H n O M O +↑。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5.A 、B 、C 、D 、E 、F 、G 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相连的两个方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B 、E 分别为_____、_____.
(2)A 与D 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
(3)F 与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二氧化碳 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 CuO+CO ΔCu+CO 2
【解析】
【分析】
A 、
B 、
C 、
D 、
E 、
F 、
G 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所以B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C 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会与稀硫酸、碳酸钠反应,D 如果是碳酸钠,碳酸钠除了会与氢氧化钡、稀硫酸反应,不会与气体物质反应,所以A 是氯化钡,E 是稀硫酸,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F 是氧化铜,G 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所以B 是二氧化碳,E 是稀硫酸;
(2)A 与D 的反应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3)F 与G 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CO ΔCu+CO 2.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稀硫酸;(2)产生白色沉淀;(3)CuO+CO ΔCu+CO 2.
6.根据图示推断(假设均完全反应),请回答问题:
(1)D是______(填化学式)。
(2)若B是水,则A是______(填化学式)。
(3)若B是酸,则与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上述图示中生成白色沉淀C和红褐色沉淀E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白色沉淀C的反应:______;
生成红褐色沉淀E的反应:______。
【答案】FeCl3 Fe2(SO4)3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2(SO4)
+3BaCl2=3BaSO4↓+2FeCl3 FeCl3+3NaOH=Fe(OH)3↓+3NaCl
3
【解析】
【分析】
加入氯化钡后生成的白色沉淀C不溶于硝酸,且生成黄色溶液D,故C是硫酸钡,由于D 加入氢氧化钠后会生成氯化钠和E氢氧化铁,则D是氯化铁,有色溶液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铁,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D是氯化铁,化学式为FeCl3;
(2)若B是水,A是溶解后形成的硫酸铁溶液,故A是硫酸铁固体,化学式为Fe2(SO4)
;
3
(3)若B是酸,则与A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4)上述图示中生成白色沉淀C和红褐色沉淀E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
+3BaCl2=3BaSO4↓+2FeCl3、FeCl3+3NaOH=Fe(OH)3↓+3NaCl。
3
7.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物质D的类别为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在常温下呈液态,D的水溶液显蓝色
①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酸 Fe+CuSO4=Cu+FeSO4 CaO+H2O=Ca(OH)2
【解析】
【详解】
(1)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转化成碳酸钙,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D与碳酸钙反应,所以物质D的类别为酸。
(2)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在常温下呈液态,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氧气、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
①C和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填:Fe+CuSO4=Cu+FeSO4;
②B是水,E是氢氧化钙,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OH)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8.图中的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其中A是盐,常用做建筑材料,B是人体胃液中所含有的一种酸,C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E是盐,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F、G是碱。
它们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物质A、B的化学式:A_____ B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