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要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力
领导干部要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力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它以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独特的互动性、流动性,加剧了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一般问题热点化的趋势,从而使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
因此,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科学化解舆论危机,努力使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绿色空间,已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现实课题和紧迫任务。
首先,充分认识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重要性。
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一个多维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
”在这个“人人持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广大群众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表达诉求。
另外,网络舆情鱼龙混杂,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等随处可见。
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网络歪曲事实、恶意炒作,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积极通过网络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特别是对涉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事件和舆情,及时作出回应,切实为广大群众答疑、释惑、解忧,从而有效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
第二,找准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不愿上网,对“网人、网事、网论”抱有鸵鸟心态,认为眼不见为净,与广大群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高涨热情形成强烈反差。
而实际上,网络舆情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过街老鼠,不能怕,不能躲,更不能有抵触心理。
领导干部应清楚地认识
到,网络舆情是群众正常诉求的集中反映,应该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
一些领导干部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
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上对网络舆论引导不重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上的一些小问题最终演变成网络上的大事件,从网上虚拟社会蔓延到现实社会,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是在网络舆论引导措施上不得力。
一些领导干部虽然对网络舆情比较重视,但在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上仍然墨守成规,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传播的特点,不能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处于被动地位。
第三,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新形势下,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事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定要正视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自觉性。
一是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广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熟练运用网络媒体。
建立网上联络平台,通过与网友座谈等方式,确保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
二是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面对网络媒体发展的新形势,要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种力量,明确工作责任,不断壮大网络主流舆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例如,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网络发布机制,善于抓住关键时机,及时公开信息,牢牢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把出现的矛盾协调好,从而取信于民、取信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