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圆柱表面积的练习 台儿庄 徐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表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时,第6—7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问题,理解生活中圆柱物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问题回顾。
复习,巩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2、侧面积怎样计算?
3、表面积怎样计算?
指生汇报。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师:这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出的圆柱侧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希望同学能够灵活的运用它们。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进行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填一填:下列物体都是圆柱形,在计算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表面积时,应该算圆柱的哪些面。
(1)、做一个没盖的桶。
()
(2)、通风管。
()
(3)、圆形泳池的贴瓷片面积。
()
(4)、铅笔的油漆面。
()
(5)、压路机前轮滚动一周的压路面积。
()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学生对圆柱有着广泛的生活经验,对表面积的意义也有着深刻的体会,能够在实际生活的经验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的具体计算打下基础】
算一算:(教材第6页的第1题)
第三个图: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多指几位同学说一说想法。
使生明确:要求底面积,必须知道底面的半径;可以根据底面的周长求出底面半径。
所以,先求底面的半径,再求底面积,直接用底面周长和高求出侧面积,最后求出表面积。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教材第6页的第2题、第7页的3、4题)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问题情境:说说压路机前面的圆柱,底面在哪?高在哪?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独立列式完成计算:3.14×1.6×5=25.12(米²)
引导学生思考:镶瓷砖的面积是指圆柱形水池的哪些部分?
生: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一个底面。
明确了问题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可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3.14×6×1.2+3.14×(6÷2)²=50.868(米²),强调计算要认真、仔细。
引导学生观察“通风管”它是什么形状?它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体?通风管的表面积也就是指它的那部分?
生:没有底面的圆柱体,通风管的表面积也就是指它的侧面积。
请在学生理解的基础独立进行列式计算:3.14×20×50=3140(厘米²)【设计意图: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计算的方法。
】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教材第7页的5、6题及补充题目)
请学生自由读题,并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应先求什么?
生:圆柱的表面积。
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独立解决,指一位同学进行板演。
强调认真计算、规范书写。
答案预设:3.14×0.6×1+3.14×(0.6÷2)²×2=2.4492(米²)
2.4492×0.2≈0.49(千克)
引导学生弄清“每平方米的纸”也就是指“1平方米的纸”;要求每平方米的纸最多能做几个薯片盒的侧面包装纸?必须先求什么?再求1平方米里有几个这样的侧面积。
还应注意单位的统一,结果可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预设:1米²=10000厘米²,10000÷(2×3.14×3×10)≈53(个)【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
7、把一个长1米、底面直径是2分米的圆柱平均切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让生读题后,先想象一下,你发现了几种切法?增加了哪些部分?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生:可以横着切,还可以沿直径竖着切。
增加的面积不同。
出示投影:常见的两种切法,帮助学生理解。
师:看来对圆柱的切法不同,增加的表面积也不同。
沿圆柱的横截面切,增加的面是两个底面;沿圆柱的直径切,增加的面是两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独立列式计算。
答案预设:1米=100厘米 2分米=20厘米
切法一:3.14×(20÷2)²×2=628(厘米²)切法二:20×100×2=4000(厘米²)【设计意图:生活的数学是多变的,本题就是围绕一个圆柱不同的切法,增加面积也随之变化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在做题目过程中要认真审题,针对实际问题,大胆的想象,细心的分析和解答。
】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在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注意一些问题,如:弄清圆柱形物体的表面包含有哪些部分、各数量单位的统一等,除了要准确地运用方法列式计算以外,还要考虑生活实际情况,才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
使用说明
1、教后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回顾导入,温故知新。
本节练习课,由于学生对刚学的圆柱表面积计算的知识还不够熟练,容易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及圆周长、圆面积公式等混在一起。
针对这个问题,我首先让学生回顾圆柱表面积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认识。
(2)、抓住基础,深化表象。
在生活实际问题中,所求面的面积要根据具体问题来灵活确定,因而在基本练习“填一填”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来确定所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为后面的具体计算打下基础。
通过基本练习的“算一算”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求圆柱表面积的不同方法,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再认识得到巩固。
(3)、联系生活,分层深入。
练习中除了有单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问题外,更多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综合练习、拓展练习所涉及的题目,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通过这样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解题能力得以提高。
(4)、宽松课堂,事半功倍。
由于安排的练习内容适量,没有搞“题海战术”,
我轻松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的也轻松顺利,并且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参与度也较广,差生和中等生也能积极地交流、计算,敢于正确的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最后一题切圆柱,题目一出示,同学们就纷纷议论切的方法,特别我班的一位差生也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他有劈圆柱木材的生活经历)。
2、使用建议:
(1)、复习导入内容选择要恰当,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伊始,带领学生复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为解决下面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练习题的设计应有层次,每个层次的练习都有各自的侧重训练点。
即有基本练习,也有拓展练习。
练习中,着重培养学生直接运用公式的能力,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计算的方法。
3、需破解的问题:
(1)、部分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将自己的解决方法说出来,可在动手列算式解决时,丢三落四,很难得将该题的解答过程完全正确的写出来。
(2)、本节课缺少学生的实践操作,如果部分题目(如:第6题的薯片盒包装纸,几乎每位学生都可准备的学具;再如第7题切圆柱,若准备一些萝卜让学生实践操作,效果直观,印象更深)中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感受,把实践与空间思维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涧头集镇核桃园小学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