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学期株洲市第十八中学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再次观察到此种现象的时间约是( )
A. 公元前39年
B. 公元前17年
C. 公元48年
D. 公元17年
2. 当这种现象增多时,地球上相应的变化有( )
A. 70°N~80°N的很多地区降水明显增加
B. 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
C. 无线电通讯和电力系统设施受到强烈干扰
D. 南极臭氧空洞范围明显扩大
【答案】1. B 2. A
【解析】
1. 材料中描述现象是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公元前28年,黑子活动周期是11年,再次观察到此种现象的时间约是公元前17年,B对。

A、C、D错。

2. 当这种现象增多时,是太阳黑子活动活跃时期,黑子活动与地球上降水有相关性,地球上相应的变化有70°N~80°N的很多地区降水明显增加,A对。

黑子活动与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无线电通讯和电力系统设施受到干扰;南极臭氧空洞范围无关,B、C、D错。

点睛: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11年,黑子活动与地球上降水有相关性。

与地震、火山、无线电
通讯、电力设施、臭氧空洞范围等无关。

下表为我国某地连续几天日出时间(地方时)。

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3. 该地21日的昼长是( )
A. 13小时
B. 12小时
C. 10小时
D. 8小时
4. 此段时间内( )
A. 太阳直射南半球
B. 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 该地昼长夜短
D. 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答案】3. C 4. A
【解析】
3. 该地21日的日出地方时7点,各地地方时正午是12点。

昼长时间=(正午时间-日出时间)x2,昼长是10小时,C对。

A、B、D错。

4. 我国位于北半球,此段时间内,我国日出时间晚于6点,说明是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对。

该地昼短夜长,C错。

日出时间越来越早,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错。

地球公转速度减慢,不是最慢,B错。

如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由图可知,一年中该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弱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 该城市的冬季热岛强度大,说明该城市冬季( )
A. 昼夜温差大
B. 城郊温差大
C. 白天气温高
D. 夜晚气温高
【答案】5. B 6. B
【解析】
6. 该城市的冬季热岛强度大,说明该城市冬季城郊温差大,B对。

昼夜温差大是指同一地点,不是城市与郊区之间,A错。

热岛强度指的是日平均气温,C、D错。

2015年10月19日,台风“巨爵”袭击菲律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能正确反映台风“巨爵”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8. “巨爵”登陆菲律宾可能带来的灾害不包括( )
A. 暴雨
B. 狂风
C. 泥石流
D. 火山喷发
【答案】7. D 8. D
【解析】
7.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是低压中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图A、图B气流辐散,是高压中心,A、B错。

登陆菲律宾,说明位于北半球,台风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

能正确反映台风“巨爵”的天气系统是图D,D对。

图C是顺时针方向,位于南半球,C错。

8. “巨爵”是台风,登陆菲律宾可能带来的灾害包括暴雨、狂风、风暴潮,A、B包括。

强降雨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C包括。

台风不会引发火山喷发,D不包括,选D。

点睛: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是低压中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北半球台风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

台风带来的灾害包括暴雨、狂风、风暴潮。

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

读某日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回答下列各题。

9. 关于图示各地风的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北京吹干冷的西北风
B. 郑州吹暖湿的东南风
C. 武汉风力大于福州
D. 北京和平壤的风向相似
10.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可知,图示日期( )
A. 平壤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B. 东京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 福州阴雨,气温较低
D. 北京气温的日较差小于淮南
【答案】9. C 10. B
【解析】试题分析:
9. 结合图示准静止锋存在的位置及气压场分布状况知此时为北半球初夏时节,武汉附近等压
线稠密,风力比长沙大。

10. 结合各地所在气压场位置,平壤受低气压控制,可能出现阴雨天气;东京处于冷暖气团交汇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福州受高压脊控制,晴朗少雨;北京吹偏北风,平壤偏南风,风向不同。

考点:该题考查天气系统示意图。

图示为长沙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某住宅建筑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入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当正午太阳入射光线为①时,有关该日湖南省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地昼夜等长
B. 正值梅雨季节
C. 盛行东南信风
D. 湘江正处汛期
12. 有关图中太阳光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时节气为冬至,③时节气为夏至
B. 该地②节气时昼长比③节气时短
C. 从②到③,入射屋内的光照面积增大
D. 从③到②,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答案】11. A 12. C
【解析】试题分析:
11. 根据材料,图示光线为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入射光线,根据太阳高度分析,当正午太阳入射光线为①时,该日是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湖南省地理现象的描述,B正确,选B。

梅雨季节是北半球夏季,A错。

夏季盛行东南信风,夏季湘江正处汛期,二分日不是汛期,C、D错。

12. 图中太阳光线②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节气应是夏至日,③时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节气为冬至,A错。

该地位于北半球,③节气时昼长比②节气时短,B对。

从①到③,不能确定①是春分还是秋分,入射屋内的光照面积可能先减小,后增大,C错。

从③到②,先靠近近日点,再向远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D错。

考点:不同节气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于2016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读上面“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就我国东部季风区而言,最吻合“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的节气是
A. 大雪
B. 惊蛰
C. 芒种
D. 白露
14. 下列时段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A. 寒露至霜降
B. 小寒至大寒
C. 谷雨至立夏
D. 立秋至处暑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 就我国东部季风区而言,最吻合“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的节气是惊蛰,我国二十四节气划分中,依次有立春、谷雨、惊蛰、春分,属于春季,B对。

大雪属于冬季节气,芒种属于夏季节气,白露属于秋季节气,A、C、D错。

14. 在近日点,地形公转速度最快。

近日点的节气是冬至后,大约小寒节气附近。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时段是小寒至大寒,B对。

其它时段距冬至较远,A、C、D错。

2017年2月,多名地质学家撰文宣称在澳大利亚东部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Zealandia,该大洲的94%面积都浸没在海水中,只有新西兰等少部分地区露出海面。

新西兰GNS科学研究所一项长达六年的研究发现,Zealandia海底蕴藏着价值成百上千亿美元的化石燃料能源。

读Zealandia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按成因划分,蕴藏成百上千亿美元化石燃料能源的岩层主要属于
A. 喷出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侵入岩
16. 依板块构造学说观点,Zealandia跨越了
A. 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 按成因划分,化石能源是地质时期,特定条件下,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主要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都分布在沉积岩层中。

蕴藏成百上千亿美元化石燃料能源的岩层主要属于沉积岩,C对。

喷出岩、变质岩、侵入岩都经过高温环境,没有化石燃料,A、B、D错。

16. 读图,依板块构造学说观点,Zealandia跨越了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对。

没有跨越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A、C、D错。

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读某火山喷射烟雾到大气层中的航拍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地表
18. 据火山喷射出来的烟雾判断,此时控制图示区域的大气环流是
A. 东北信风带
B. 北半球盛行西风带
C. 东南信风带
D. 南半球盛行西风带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 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幔,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B对。

地壳、地核、地表不是岩浆的发源地,A、C、D错。

18. 根据指向标,图示火山喷射出来的烟雾飘向西北方向,此时该地吹东南风,控制图示区域的大气环流是东南信风带,C对。

东北信风带吹向西南方向,A错。

北半球盛行西风带是西南风,吹向东北方向。

B错。

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吹西北风。

点睛: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幔,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火山喷射出来的烟雾飘向西北方向,说明此时该地吹东南风,位于东南信风带。

下表为我国华北某地2017年2月19日~24日天气资料统计表。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9. 该时段该地区经历了
A. 台风过境
B. 暖锋过境
C. 反气旋过境
D. 冷锋过境
20. 该地在21日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干旱
C. 雾霾
D. 寒潮
【答案】19. D 20. D
【解析】
19. 根据表格中气温,该时段该地区有雨雪天气,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下降,可能经历了冷锋过境,D对。

台风过境前后气温差异不大,不会明显下降,A错。

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B 错。

反气旋过境没有降水天气,C错。

20. 该地在21日有降雪天气,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寒潮,D对。

2月份是冬季,华北地区没有台风影响,A错。

有降雪天气,不会有干旱,B错。

降雪天气没有雾霾,C错。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图示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22. 此天气系统易造成()
A. 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
B. 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 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有降水天气,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暖锋造成,D对。

反气旋影响没有降水,A错。

气旋造成过境气压选降后升,B错。

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C错。

............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23. 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24. 当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 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
C. 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D. 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25. 当太阳直射点由a→b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黄赤交角逐步加大
B. 南半球白昼范围逐步加大
C.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
D. 热带范围逐步减小
【答案】23. A 24. C 25. C
【解析】试题分析:
23. 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A正确。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南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B.C.D错。

24. 当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

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A错。

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长,B错。

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C正确。

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远日点,D错。

25. 当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

黄赤交角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A错。

南半球白昼范围逐步减小,B正确。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减小,C错。

热带范围不会变化,D错。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意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月(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

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被其切断的全球气压带是气压带。

(2)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易出现(灾害性天气)。

(3)此时D地盛行东北风,其形成的原因是。

再过半年,D地又盛行风,其形成的原因是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1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2)寒潮(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解析】(1)此图北半球大陆内部是高压中心,表示的是1月等压线分布图。

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被其切断的全球气压带是副根据地低气压带。

(2)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位于东亚,易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

(3)D地位于南亚,此时D地盛行东北风,其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再过半年,D 地又盛行西南风,其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

27. 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可通过观测“圭”上“表”影的长短变化确定节气,作为指导东部季风区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位于图1中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2)左图中当地球从c位置运行至d位置时,汝城县(约25.5°N)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填“变大”或“减小”),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填“变大”或“减小”)。

(3)右图中“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左图中日期(填字母)正午“表”影长度。

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方向。

(4)如图所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地区(填纬度范围)。

(5)请你对利用圭表确定节气的优点或缺点进行简单评价。

【答案】(1)赤道(0°纬线)全球昼夜平分(2)减小;变大(3)d 南北(4)北回归线以北(或“23.5°N以北”或“23°26′N以北”)(5)优点: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或方便直观,便于观测;直接指导农业生产等)或缺点:精度受圭表的规格限制较大(或用时长,效率低;受天气影响大等)
【解析】整体分析:地球公转图中,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变大。

(1)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当地球位于图1中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赤道,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全球昼夜平分。

(2)左图中当地球从c位置运行至d位置时,是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南移,汝城县(约25.5°N)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变大。

(3)右图中“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左图中d日期,即冬至日的正午“表”影长度。

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南北方向。

(4)如图所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纬度23.5°N以北或23°26′N 以北地区。

(5)利用圭表确定节气,优点是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方便直观,便于观测。

可直接指导农业生产等。

缺点是精度受圭表的规格限制较大。

用时长,效率低。

受天气影响大等。

28.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在地形上是,形成原因是。

(2)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判断依据是;在地形上是,形成原因是。

(3)图中c处的地质构造是,判断依据是。

该处由于常发育有沟谷和河流。

(4)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答案】(1)向斜山岭向斜槽部岩性较坚硬,不易被侵蚀(2)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山岭岩层向上拱起,高于周围地区而成为山岭(3)断层岩层断裂并发生错动岩层较破碎(4) b a (5)不适宜。

断层构造区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
【解析】(1)图中a处岩层向下凹,在地质构造上是向斜,在地形上是山岭,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岩性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背斜,判断依据是岩层向上拱起;在地形上是山岭,形成原因是岩层向上拱起,未被侵蚀,高于周围地区而成为山岭。

(3)图中c处的地质构造是断层,判断依据是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错动。

该处由于岩层较破碎,常发育有沟谷和河流。

(4)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b,背斜是良好储油构造。

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a,向斜是储水构造。

(5)断层构造区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所以不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