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5: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褒禅
..( ) 庐冢.( ) 仆.道( ) 梵.语( ) 昏.惑( ) 华.山( ) 窈.然( ) 瑰.怪( ) 罕.至( ) 胜.道( ) 懈怠.( )
2.选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A.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B.盖其又深。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D. 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6.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

B.夫夷.以近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

8.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9.对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
③不随以.止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⑥可以.无悔矣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B.④⑦/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⑦/③⑤⑥⑧/②④
D.④⑦/②③①⑤/⑥⑧
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2.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刘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阳人也。

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

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

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自下。

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

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

宽尝于坐被酒睡状。

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

客不堪之,骂曰:“畜产。

”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

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婢遽收之。

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

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服其不校.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度:推测。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

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

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

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

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2)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参考答案】
1. 褒禅
..(bāochán) 庐冢.( zhǒng ) 仆.道( pū ) 梵.语(fàn) 昏.惑(hūn) 华.山( huà ) 窈.然( yǎo )瑰.怪( guī ) 罕.至( hǎn ) 胜.道( shēng ) 懈怠.(dài) 2.AB(A项的“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它”讲,代石碑;B项“其”仍作“它”讲,只是指代洞罢了。

所以A和B两项的“其”字用法是一样的。

C项的“其”译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虽是译为第三人称代词,但它指代古人,应译为复数的“他们”才对。


3.B(A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C项非常古义指不寻常。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D项至于古义指到达,到。

今义连词,引起另一话题。


4.C(观:景象。


5.A(B.名词作状语, C.形容词作名词, D.形容词作动词。


6.B(B项与例句中的“观”都为景象,其余为动词,观看,观察。


7. C(A项感慨,B项平坦,D项谁。


8.B(从“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一
句可以看出。


9.A(A项,因为/而,来/可以,所以,皆为固定短语。


10.C(C项“至于”应译为“到了”。


11.D(D项已是另外一段的内容,与题干无关。


12.C(C项作者并没有为古人惋惜之意。


13.D(D.应为气量,胸襟。


14.C(①表现其温和,②表现其以德为政的主张,④表现其一心为政。


15.D(D项应是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


16.(1)刘宽什么也没说,卸下驾车的牛交给丢牛的人,自己步行而归。

(2)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给我,为什么还道歉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