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平面镜成像练习题(自编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10月30日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为检测视力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镜中的“视力表”与身后的视力表大小相同
B.若某同学只能看清最上面两排,则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视力
C.检查时,该同学眼睛到镜中“视力表”的距离是5.8m
D.为了让学生看清视力表,应用灯光照亮身后的视力表
2.下列一些光学仪器对光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不能改变光的聚散
B.显微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通过它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实象
C.近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
D.汽车、轿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能把周围的景物会聚到人眼中,因而看的范围比较大3.灯光下,小明为了能从镜子里看清楚自己的脸面,则()
A.脸朝灯,镜面背着灯B.脸朝灯,镜面也朝灯
C.脸背着灯,镜面也背着灯D.镜面朝灯,脸背着灯
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噪声B.为了美观
C.防止玻璃震碎D.避免玻璃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5.下列关于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上的云在水面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B.平面镜总是成和物体等大的像
C.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像总是放大的
D.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像总是正立的
6.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
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
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7.A′B′是蜡烛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AO的反射光线.
8.岸边垂柳映在水中的像是像;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
9.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
(1)实像是会聚成的,而虚像不是而是会聚成的;
(2)实像呈在光屏上,虚像呈在光屏上;
(3)实像是立的,而虚像是立的.
10.如图所示,检査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挂在小明后方的墙上,小明观察到镜中的“视力表”距自己m
11.检查视力,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由于房间较小距离不足,一般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若人背对视力表正对镜面坐在离平面镜2m处进行检查,则视力表应放在离平面镜
m处.视力表的像与体物体大小,视力表在镜子里成的是像.
12.某湖泊水深度为5m,一只水鸟在距湖面18m高的空中飞行,它在湖中的像距它自己的距离是m,当它向下俯冲捕食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13.如图所示是钟面通过平面镜看到的钟面的像,此钟面所示的实际时间是:.
14.以0.5m/s的速度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进,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人原来距离平面镜5m,经过2s平面镜中的像距离人m.
1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
1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便于.某同学在做甲图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难以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2)小明把蜡烛放在图乙所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左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调整后,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缩小/等大/放大)的实像.
(3)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很远处移至距透镜5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凸透镜的焦距约为cm.
(4)如果凸透镜前的蜡烛A未点燃,在实验中将无法在光屏上看清蜡烛的实像,原因是光线的强度不够,请你判断我们在帮某同学拍照片时,最好让该同学脸(迎/背)着太阳光的方向站.
17.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是像,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用代替平面镜.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19.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不保留作图痕迹不给分).
20.在检查视力时要求人眼离视力表距离为5米,现将视力表和平面镜分别竖直挂在屋里相对的两面墙上,如图所示,两墙距离为3米,请画图表示出被检查人眼睛位置及“5米”距离.
21. 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做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试验中,
(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和两只相同的棋子,应选_________作为平面镜,且厚度要_________(厚/薄).小华选择两只棋子,请针对其中的一位同学,说出他选择的理由_________.
(2)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_________(A/B/C/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_________(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像.
2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_________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代表_________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形成的.
(3)图2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_.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_.
24.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这样_________.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只蜡烛的要求是_________.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
__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_________.
2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_米.若该同学查出患有近视眼病,她应佩戴适当度数的___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
26.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玻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 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的关系.
(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_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
27.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___.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___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_________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_________.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郑能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
(1)为了探索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
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
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
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_________,
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2)郑能同学还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_________m.
2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0.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在此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的关系;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5)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1.某实验小组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白纸、支架、刻度尺、笔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
(2)小明同学在寻找蜡烛像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3)同组的小红同学用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怎么也看不清楚棋子的像,请你提出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2015年10月30日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C 2.A 3.A 4.D 5.B 6.D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7.8.虚实9.实际光线实际光线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能不能倒正10.5 11.3相同虚12.36不变镜面13.12:05 14.不变8 15.找到像的位置2另一支蜡烛不能与像重合不合理多测几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16.透明性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缩小5迎17.虚玻璃板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