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向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
典型例题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为24°24′时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6′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1.B 2.C
【详解详析】
1.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90°-极圈的度数。

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故B项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故A项错;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故C项错;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故D项错。

2.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①错;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④错。

如果你觉得“木子地理园”的内容不错,请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