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点复习:中考化学考点复习:第10讲 酸和碱 考点解读+考点精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考纲要求】
1
.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3.了解有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命题趋势】
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常联系改良土壤的酸碱性、治疗胃酸过多症、处理蚊虫叮咬出现的症状等来考查中和反应;联系重大化学事故考查综合应用酸碱知道的能力;联系实际考查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根据封的酸碱性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人NaOH变质、CO
2
与NaOH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的探究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

【考点精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溶液
指示剂
甲乙
A黄色蓝色
B无色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考点】91: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意,A指示剂在pH小于6.2时显黄色;在6.2﹣7.6之间显绿色;在大于7.6时显黄色;B指示剂在pH小于10时显黄色,大于10时显粉红色,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A指示剂在pH小于6.2时显黄色,则甲显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能使B指示剂显粉红色,B指示剂在pH小于10时显黄色,则乙溶液的pH 可能为11,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绿色、黄色,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最后溶液不一定显绿色,也可能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
【考点】91: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根据信息花青素在不同溶液中显示的颜色不同,对照“紫甘蓝变成了红色”分析判断加入的调味品.
【解答】解: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知该调味品显酸性,因此是食醋,而食盐、味精、香油都不显酸性;
故选项为:C.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
①滤液M中一定含有硫酸铁,可能含有硫酸和硫酸铜;
②在滤液M中放入一块刚打磨过的锌片,一定有置换反应发生;
③向滤渣N中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④当滤液M中含有硫酸铜时,滤渣N中一定没有氧化铜
其中一定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硫酸会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依据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硫酸会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
①铁会与硫酸、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所以滤液M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和硫酸铜,故错误;
②锌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铜、铁、氢之前,所以在滤液M中放入一块刚打磨过的锌片,一定有置换反应发生,故正确;
③滤渣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向滤渣N中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故正确;
④加入的硫酸不足以将氧化铜完全反应时,所以当滤液M中含有硫酸铜时,滤渣N中一定没有氧化铜,故错误.
故选:B.
4.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出能量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下列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也有能量变化和“蓝色”产生,你认为违背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物质间的反应与反应条件颜色变化化学反应原理
A.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S+O
SO2
2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蓝色火焰2CO+O
2CO2
2
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蓝色CuO+2HCl═CuCl2+H2O
D.将铜放入稀硫酸中蓝色Cu+H2SO4═CuSO4+H2↑
A.A B.B C.C D.D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68:氧气的化学性质;6U: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形成蓝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将铜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和C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
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渣中一定无CuO
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四种物质
D.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H2SO4和FeSO4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C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Fe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Fe、FeO与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于C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Fe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Fe、FeO与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
来,所以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不一定含有Fe,FeO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故A错误;
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硫酸铜,能判断黑色粉末中含有CuO,不能判断滤渣中是否有CuO,故B错误;
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无硫酸铜,没有剩余的硫酸,如果硫酸的量不足,则滤渣中最多可以有Fe、FeO、CuO、C、Cu五种物质,故C错误;
D、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液中含有稀硫酸,铁、氧化亚铁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H2SO4和FeSO4,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②氮气③烧碱④浓硫酸⑤熟石灰⑥乙醇汽油
(1)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②.
(2)可用作汽车燃料的是⑥.
(3)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④.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⑤.
【考点】94: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4S:气体的干燥(除水);6K:常见气体的用途;H3: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解答】解:(1)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2)乙醇汽油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
(3)烧碱和浓硫酸都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但烧碱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浓硫酸;
(4)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1)②;(2)⑥;(3)④;(4)⑤.
7.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小江同学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无色溶液变红色.
(2)小东同学走进实验室时,看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敞口放置,这样会使氢氧化钠溶液变质.若溶液
部分变质,溶质是NaOH、Na2CO3(填化学式),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3)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 2.5克;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1)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无色溶液变红色;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是NaOH、Na2CO3,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3)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5%=2.5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1)无色溶液变红色;
(2)NaOH、Na2CO3,2NaOH+CO2=Na2CO3+H2O;
(3)50g×5%=2.5g,偏大.
8.根据酸能电离出H+的数目可将酸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2CO3)、三元酸(如H3PO4).二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Na2CO3)和一种酸式盐(如NaHCO3);三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Na3PO4)和两种酸式盐
(如NaH2PO4、Na2HPO4).
(1)H2SO3是二元酸,写出它与Ca(OH)2反应生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Ca (HSO3)2;
(2)H3PO3能与NaOH反应只能生成两种盐,则H3PO3是二元酸,生成的正盐的化学方程式为H3PO3+2NaOH=Na2HPO3+2H2O.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亚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亚硫酸钙和亚硫酸氢钙两种盐进行分析;
(2)根据亚磷酸的化学式中虽有3个氢原子,但在水中只能离解出2个氢离子,它是二元酸,生成的正盐的反应是亚磷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HPO3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亚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亚硫酸钙和亚硫酸氢钙两种盐,所以与Ca(OH)2反应生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Ca(HSO3)2;
(2)亚磷酸的化学式中虽有3个氢原子,但在水中只能离解出2个氢离子,它是二元酸,生成的正盐的反应是亚磷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HPO3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3PO3+2NaOH=Na2HPO3+2H2O.
故答案为:(1)Ca(HSO3)2;
(2)二,H3PO3+2NaOH=Na2HPO3+2H2O.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
猜想三:可能是NaCl和HCl.
【进行实验】
实验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
酞试液,振荡溶液不
变色
猜想一不
成立
②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碳酸钠溶液产生气

猜想三成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3:酸的化学性质;95:碱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2)【猜想】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如果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是氯化钠,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
故填:可能是NaCl和HCl.
【进行实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猜想一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猜想三成立,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
试液,振荡溶液不变

猜想一不
成立
②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
酸钠溶液产生气泡猜想三成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0.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热量),溶液
的温度随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反应到B点时,溶液的pH=7(选填“>”、“<”或“=”);
(3)写出C点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NaCl、HCl.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同时放热,恰好完全反应时放热最多.
(1)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解答】解:
故填:NaOH+HCl═NaCl+H2O.
(2)反应到B点时,反应放热最多,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7.
故填:=.
(3)C点溶液中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
故填:NaCl、HCl.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1.采用适当的试剂,可从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中获得高纯度CaCO3,其流程如下
①流程图中进行的操作2的名称是过滤;
②石灰石煅烧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③该流程图所示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CaO(填“化学式”),
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考点】8M: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①操作2都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
②石灰石经高温煅烧可制得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为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类型;
③氧化钙溶于水放出热量,根据方程式的写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①操作2都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可以用过滤的方法;
②石灰石煅烧的反应物是碳酸钙,生成物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为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类型;
③氧化钙溶于水放出热量,反应物是氧化钙和水,生成物是氢氧化钙,所以方程式是:CaO+H2O═Ca(OH)2;
故答案为:
①过滤;②分解反应;③CaO;CaO+H2O═Ca(OH)2
六.解答题(共6小题)
12.“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峰会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等八个方面展开讨论,推动务实成果,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大量的水泥,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水泥的化工原料需要石灰石,请写出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CaCO3 CaO+CO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的干燥剂,说明书生石灰可以作干燥剂的原因CaO+H2O=Ca(OH)2,在基础设施等建设中为防止出现“先建设后治理”现象,请你写出两条防治水体污染的合理化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考点】8M: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79: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煅烧石灰石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物是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根据水体污染的来源进行分析.
【解答】解:煅烧石灰石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为CaCO3 CaO+CO2↑;
氧化钙能吸收水,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故防止水体污染的合理化建议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或不用含磷洗衣粉等.
答案为:CaCO3 CaO+CO2↑;CaO+H2O=Ca(OH)2;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13.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在干冰、铜、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干冰;
(2)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碳酸钙,振荡.
①宏观现象: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固体逐渐减少并消失;
②符号表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微观表征:加入碳酸钙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图.由图判断,增加和减少的离子是Ca2+和H+(填离子符号);
④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与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的是CD
A.银丝B.Al片C.CuO粉末D.BaCO3固体E.Ba(OH)2溶液.【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C9: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铜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以及题中的微观图示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铜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离
子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①宏观现象: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固体逐渐减少并消失;
②符号表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微观表征:加入碳酸钙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图,由图判断,增加和减少的离子是Ca2+和H+;
④银丝不会与盐酸反应,铝和盐酸反应时,氯离子增加的个数不同,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与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钡离子的个数不变,故选:CD.
故答案为:(1)干冰;
(2)①有气泡生成;
②CaCO3+2HCl=CaCl2+H2O+CO2↑;
③H+;
④CD.
14.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请根据下列碱的用途所体现出物质的相关化学性质将它们分类,并参照实例完成空白处内容(填一条即可)
①用氢氧化铝作胃药
②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③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火碱
④用熟石灰制波尔多液
⑤用碱溶液吸收硫酸厂产生的二氧化碳
⑥工厂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需要设计实验证明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从反应物或生成物变化的角度,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B(填“B”或“C“)归为一类,理由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A B C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1)①用氢氧化铝作胃药,是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②用石灰浆粉刷墙壁,是利用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③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火碱,是利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④用熟石灰制波尔多液,是利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
⑤用碱溶液吸收硫酸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利用碱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
⑥工厂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是利用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1))①用氢氧化铝作胃药,是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②用石灰浆粉刷墙壁,是利用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③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火碱,是利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④用熟石灰制波尔多液,是利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
⑤用碱溶液吸收硫酸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利用碱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
⑥工厂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是利用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归类如下图所示:
(2)下列实验中的A与B归为一类,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都无明显现象,需要通过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可以检验反应是否发生.
故选:B.
15.凉山州初中化学实验试题:向酸性硫酸铜溶液中(酸为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了如图关系.
(1)试写出Ot1线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2)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Na2SO4+Cu(OH)2↓.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解答】解:(1)Ot1线段,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
故填:CuSO4+2NaOH=Na2SO4+Cu(OH)2↓.
1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填写下列空格:
(1)黄铜是铜锌合金,将外形完全相同的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它们的硬度大小.
(2)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然后将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据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大小有关.
(3)用图 A 所示的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化学(选填“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从而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
(4)用图B 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在水.请另外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62:空气组成的测定;68:氧气的化学性质;83:合金与合金的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金属片相互刻划是比较金属硬度的方法;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回答;
(3)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回答;
(4)根据中和反应的现象和实质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用不同的金属片相互刻划可比较金属硬度的大小;
(2)木炭在空气中没有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3)由题中氧气和铜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在此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该实验是通过化学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
(4)将稀盐酸滴入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氢氧化钠显碱性加入酚酞以后溶液显红色,滴加盐酸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酚酞变成无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中和反应都符合这一反应实质如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 .
答案:(1)硬度;
(2)氧气浓度大小;
(3)化学;
(4)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在水;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 .
17.探究性学习﹣﹣对牙膏有关问题的探究.
(1)如表列出了 3种牙膏中的摩擦剂.清在表中填写3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两面针儿
童牙音 珍珠王防臭牙膏
中华透明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 (指酸、碱、盐、氧
化物)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 难溶
(填“易溶”或“难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CaCO 3CaO +CO 2↑ ;② CaO +H 2O ═Ca (OH )2 ;③ 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