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组文言文两则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 (共37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延伸阅读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②磨铁杵③,问之,曰:﹒“欲 作针。”太白感其意,还④卒业⑤。媪自言姓武。今溪旁 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方:正。③杵(chǔ): 棒槌。④还:回去。⑤卒业:完成学业。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因__为__。 非:_____不__是__。 句意:____因__为__他__的__智__力__不__如__前__一__个__吗__?__说__:__不__是__这_ ___样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 孰:____谁__。 汝:____你__。 句意:_____谁__说__你__的__知__识__渊__博__呢_?__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思援弓缴﹒( zhuó )而射之。 (2)为是其智﹒( zhì )弗若与﹒( yú )? (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dòu ),问其故。 (4)孰﹒( shú )为汝﹒( rǔ )多知乎?
2.解释加点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____擅__长________ (2)惟﹒弈秋之为听 惟:___只__、__单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引__,__拉_______ (4)虽与之俱﹒学 俱:____一__起________
____感__兴__趣______,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2.孔子不能决也。 (1)选择正确的理解( A ) A.孔子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无法断定谁对谁错,只好
表示“不能决”。 B.孔子觉得两个人说的都在理,都是对的,表示这次辩
斗不能决出胜负。 C.孔子觉得两个人都错了,表示没有裁决胜负的必要。
(2)孔子明确向两个孩子表示不能裁决对与错,说明他 (A)
地球有远近之分。( √ ) (2)两人的判断是相同的,都认为早上和中午太阳离地球
总是一样远。( × ) (3)一个认为早上太阳离地球近,一个认为中午太阳离地
球近。( √ )
六、两小儿辩理由 1.理由比较。 (1)缘由:日初出__大__如__车__盖____,及日中则如___盘__盂___;
推理:__远__者__小而__近__者___大。 (2)缘由:日初出___沧__沧_凉__凉____,及其日中__如__探__汤___;
__援__弓__缴____而___射__之____。 2.解词:专心致志。 (1)专:___专__一_____;心:___心__思____; 致:______集__中__于__某__个__方__面__;志:______意__志_。 (2)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
__一__心__一__意__,__聚__精__会__神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优秀的 品质?
____孔__子__:__不__知__为__不__知__,__实__事__求__是__。_________________ _两__小__儿__:__敢__于__质__疑__,__敢__于__辩__论__。_______________
3.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示__例__:__(1_)_人__的__认__识__是__有__限__的__,__而__知__识__却__是__无__穷__尽___
四、文言文中“之”字使用较多,我能为下列句中加点
的“之”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指弈秋的教导。
②代指天鹅。
③代指认真学习的学生。 ④结构助词,的。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③)
2.一人虽听之﹒。( ①) 3.通国之﹒善弈者也。( ④) 4.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
五、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日初出/大如车盖 D.思援/弓缴而/射之
不在智力上。( √ ) (2)由于老师对两个人的教法有所不同,造成两个人学艺
效果不一样。( × ) (3)两个人学艺效果不一样,原因在于学习态度不同,一
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三心二意。( √ )
3.揭示主题。 (1)文章说明学习要__专_心__致__志_____,不能__三__心__二__意___。 (2)其实,这里讲的是智商与情商的问题:对学习效果起
推理:近者___热_____而远者___凉_____。 2.在辩论时,两小儿都采用____反__问____句的形式,起到
了_增__强__语__气___的作用,显得__更__有__说__服__力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七、孔子不能决 1.填写:“见”与“问”。 (1) 孔子东游,见__两__小__儿__辩__斗___,问___其__故_____。 (2)孔子的“见”与“问”,说明他对两小儿辩日
3.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含义:①助词,
相当于“的”;②代词,代指某人或某事;③动词,表
示“去、往”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①(
)
(2)一人虽﹒听之。②(
)
(3)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②(
)
4.翻译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弈__秋__是__全__国__最__善__于__下__棋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 _谁__说__你__知__识__渊__博__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弈》:专心致志
一、相同的老师 1.填句:弈秋,___通__国___之__善__弈___者也。 2.理解:对两个学弈的人而言,弈秋是他们共同的老师,
而且是___全__国__最__会_下__棋_____的人。
二、不同的态度 1.填句。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__弈__秋___之为听。 (2)一人虽___听__之____,一心以为有___鸿__鹄__将__至____,思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 文中用___对__比_____方法叙述两人学弈的态度。【方法】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
A.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推崇。 B.不配称有学问的人,徒有虚名。 C.根本没有什么学问,只不过好为人师罢了。 (3)孔子名言:___知__之____为知之,___不__知___为不知,是
知也。这句话代表了孔子的思想:不能__不__懂__装__懂___, 要有___实__事__求__是_____的态度。
六、解释带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下__棋__。 句意:______弈__秋__是__全__国__的__下__棋__高__手__。____________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俱学:_____一__起__学_。弗若:_____不__如。 句意:____虽__然__与__前__一__个__人__一__起__学__习__,__但__是__后__一__个__ ____人__不__如__前__一__个__学__得__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解答问题 1.正确答案:早上和中午,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____一__样__的_____。 2.太阳看起来有大小变化其实是___视__觉__的__误__差___,与背
景的变化以及___亮__度______对比有关系。 3.温度有差异的原因:与直射与斜射有关系,也与
_____日__夜__的__温__差______有关系。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诲( 教诲 ) 奕(神采奕奕) 悔( 后悔 ) 弈( 对弈 ) 辨( 辨析 ) 援( 支援 ) 辩( 辩论 ) 授( 教授 )
三、学会写同音字。 1.yì: 学( 弈 ) 坚( 毅 ) 神采( 奕 )( 奕 ) 2.biàn: 争( 辩 ) ( 辨 )别 方( 便 ) 3.cāng: ( 苍 )茫 ( 沧 )海 船( 舱 ) 4.hú: ( 胡 )须 ( 糊 )涂 鸿( 鹄 )
决定作用的不是___智__商_____,而是____情__商_____,这 是一个普遍规律。
《两小儿辩日》:实事求是
五、两小儿下结论 1.填句。 (1)我以___日__始__出__时___去人近,而___日__中__时___远也。 (2)一儿以日初出___远____,而日中时___近____也。
2.结论分析,判断正误。 (1)两人的判断有相同的地方,即认为一天之内,太阳离
1. 两小儿辩论时,运用_____对__话_____描写,阐明了他们 各自的观点和理由。一儿从______温__度__________的角 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一儿从 _______大__小_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 车盖”。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 同。【方法】
_的__;__(2__)人__们__认__识__事__物__的__角__度__不__同__,__标__准__不__同__,__结____ _果__就__不__一__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一心以为有鸿鹄﹒(h√ú gào)将至 2.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fó √fú)若之矣 4.及日中则如盘盂﹒(y√ú pán) 5.孰﹒(s√hú shǔ)为汝(rú r√ǔ)多知乎
原因。
___一__人__虽__听__之__,__一__心__以__为__有__鸿__鹄__将__至__,__思__援__弓__缴__而__射_ 之。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答案在
括号里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正确理解两小儿的“笑”。 (1)填句:两小儿笑曰:“___孰__为__汝__多__知__乎____?” (2)选择正确的理解( A ) A.两小儿的笑带有调侃的味道,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
可爱。 B.两小儿的笑是对孔子的学问不屑一顾,觉得孔子也
不过如此。 C.两小儿的笑表示对孔子的反感:不能裁决还问什么?
一、主题积累 1.孟子名言。 (1)爱人者,人___恒__爱____之; 敬人者,人________恒__敬_之。 (2)老吾老,以及__人__之__老____;幼吾幼,以及__人__之__幼____。 2.孔子名言。 (1)___温__故__而__知__新____,可以为师矣。 (2)___人__而_无__信_____,不知其可也。
3.比较,选择:做到专心致志就是( A ) A.一心听讲,不想其他的事,注意力全集中在听讲学
棋上。 B.一边听着棋,一边却在心中想着天鹅什么时候来,
怎么射下来。 C.射天鹅与下棋是相通的,借鉴射天鹅的方法来思考
怎样更好地把棋下好。
三、不同的结果 1.填句:虽与之___俱__学____,弗若之矣。 2.理解判断。 (1)专心致志学棋的人,就怎么也学不到射天鹅的本领了,
所以比不上那个边听讲边想着天鹅的人。( × ) (2)边听讲边想着天鹅,学棋的效果当然比不上专心致志
学棋的人。( √ ) (3)如果两个人比赛下棋,那个心里想射天鹅的人一定会
输得很惨。( √ )
四、智商与情商 1.填句:为是____其__智__弗__若______与?曰:__非__然__也___。 2.联系前文,理解判断。 (1)运用问答的形式来说明两个人学习效果有差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