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卷】无锡市2021届中考化学模拟考场仿真测试卷(二)含答案与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2021届中考模拟考场仿真测试卷(二)
化学
(分值:50分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第I卷(选择题共15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粮食酿酒
C.食物腐败D.矿石炼铁
2.2021年2月25日,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
“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B.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
C.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D.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重要,必须大量服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它含有不同种分子
B.2Fe3+与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C.表示的微粒都带有电荷
D.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2
Cu O
4.2021年5月15日,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开展寻找生命之源“水”的踪迹,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火星水与地球水的组成相同B.可以利用电解水来测定水的组成
C.硬水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变为软水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
5.我国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3000~5000年历史,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多达500多件重要文物,如黄金面具、丝绸“黑炭”、青铜神树、陶瓷碎片等。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碳14可测文物年代,碳14的中子数与碳12不同
B.黄金面具、青铜神树的成分均为纯金属
C.丝绸转化为“黑炭”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D.三星堆中含有大量的陶瓷碎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6.历史上,碳元素的相关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的次数最多。
其中焦炭主要含石墨微晶,煤隔绝空气加强热技术提升能改变焦炭的孔隙大小,满足下游产品丰富的应用要求。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焦炭与金刚石一样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相同
B.煤隔绝空气加热的温度不同,得到的产物及应用不同
C.空隙多的焦炭具有更好的消毒杀菌性能
D.炼铁时焦炭作还原剂高炉尾气中只含CO2
7.2021年5月26日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主场伯纳乌球场突然发生火灾。
当地消防部门人员,第一时间紧急前往现场,迅速控制了火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8.2021年6月26日是第31个禁毒日。
其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一种名叫“邮票”的毒品其主要成分为麦角酰二乙胺(C20H25N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0H25N30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C20H25N30燃烧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
C.C20H25N30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4:5:6
D.1个麦角酰二乙胺分子由20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和30个氮原子构成
9.下列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
B.利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C.可用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尿素和氯化钾
D.可用抽丝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10.参加“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保海号”,是中国首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用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
其在制造过程中用到了大量的铁、铜、铝等金属材料。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制品比铁制品的抗腐蚀性强
B .铜制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C .生铁炼成钢就是把生铁变为纯铁
D .铜能和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银
11.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B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 .酸溶液可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溶液
D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含碳量不同
12.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并顺利完成“挖土”,其使用的同位素温差电 池的原料是化学性质活泼的钚,如图是钚元素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钚的化学式为Pu 2
B .钚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94
C .一种钚原子的中子数为150
D .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
13.3KNO 、3NaNO 、NaCl 三种物质的溶解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KNO 的溶解度比NaCl 大
B .将3KNO 饱和溶液降温,溶液中3
KNO 的
质量分数不变
C .3KNO 饱和溶液中含少量NaCl ,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 .将100g 40℃的3NaNO 饱和溶液降温至0℃,析出31g 晶体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将铜片和银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B
鉴别甲烷和氢气
分别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气体,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内壁涂有
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
测定NaOH 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湿润的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除去2CO 中混有的HCl 气体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装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
15.称取m g 242CaC O H O ⋅(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置于氮气流中加热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其中A B →发生反应:
242242ΔCaC O ?H O CaC O +H 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CaC O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 .m 8.2=
C .C
D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3CaC O CaCO CO +↑△
D .F 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2Ca(OH)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16.(4分)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橫线上。
A .金刚石 B .蛋白质 C .合成橡胶 D .干冰 E .熟石灰 F .稀有气体 (1)可用于裁切玻璃的是_____; (2)可用于生产汽车轮胎的是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17.(8分)(1)“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的《天问》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 求的坚韧与执着。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的“两器分离”,着陆 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
写出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2021年5月22日,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成功“打卡”火星表面,并开始科研工作。
火星车主要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③“天问一号”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工业上制取碳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SiO +3C
SiC+2X ↑高温
,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
④“天问一号”使用工程塑料、玻璃钢等作为隔热材料,用二硫化钼(MoS 2)固体润滑剂等作为运动部件的润滑材料,已知MoS 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中钼元素(Mo )的化合价为______。
18.(8分)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2O ,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选序号)和收集装置D 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2C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装置C 相对于B 的优点是________,2CO 可用装置E 收集,理由是_______.
(4)实验室用FeS 和稀24H SO 反应制取2H S 。
2H S 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①制取2H S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图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③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兴趣小组借助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定空气中O 2的含量。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铁钉至光亮的目的是______。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铁生锈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
氢氧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总体积约为20mL,充分反应后,形成稳定液柱时,读取读数得知液柱高度为4.lcm(导管截面积约为1cm2),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小组同学想缩短实验测定时间,于是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控制铁钉用量等其他条件均相同时,调节溶液的pH获得了以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并且缩短实验测定时间,pH的最佳取值是______。
(实验反思)(5)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6)本实验还可以采取何种方法缩短实验时间,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
20.(7分)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
②碳酸氢钠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或受热分解均生成Na2CO3、H2O和CO2。
(实验探究)
探究1: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室温下(20℃),边搅拌边向盛有0.5 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搅拌,测得温度为20.8℃。
(1)实验中配制的NaHCO3溶液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2)由上述实验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
探究2: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的反应。
分别向10mL0.5%和5% 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发现均有白色浑浊出现,通过传感器测得
CO 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由上图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4)该条件下, NaHCO 3溶液和CaC1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322NaHCO +CaCl =2NaCl+CaCO +CO ↓↑________ 2+H O 。
探究3:久置的 NaHCO 3样品中 NaHCO 3含量的测定:
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 NaHCO 3样品(假设只有NaHCO 3和Na 2CO 3)混合均匀后,称取19.0g 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5.9g 。
(5)①计算样品中 NaHCO 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01%)________。
②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测得 NaHCO 3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A
C
B
B
B
C
C
C
C
A
C
B
C
1.【答案】A
【解析】A 、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 正确;B 、粮食酿酒生成乙醇,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 不正确;C 、食物腐败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 不正确;D 、矿石炼铁生成铁,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 不正确。
故选A 。
2.【答案】D
【解析】A 、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 会引起夜盲症,不符合题意;B 、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物,不符合题意;C 、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可能发生了霉变,产生了霉菌毒素,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吃霉变或超过保
质期的食物,不符合题意;D、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十分重要,但要合理摄入,否则会引起中毒,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A
【解析】A、一种分子构成一种物质,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它含有水和过氧化氢两种不同种分子,选项正确;B、2Fe3+中的“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3N中的“3”表示3个氮原子,选项错误;
C、和表示的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不带有电荷;表示的微粒质子数
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选项错误;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
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表示为:-2
Cu O,选项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解析】活性炭能吸附水中异味或色素,不能降低水中可溶性钙镁离子浓度,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仍然是硬水。
故选C。
5.【答案】B
【解析】碳12、碳14所含质子数均为6,而中子数则分别为6、8,是碳元素的不同原子,A正确;青铜神树的成分为铜合金,B错误;丝绸转化为“黑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陶瓷碎片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故选B。
6.【答案】B
【解析】焦炭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是不同的单质,因此化学性质不同,A错误;煤干馏按加热终温的不同,可分为三种:900~1100℃为高温干馏,即焦化;700~900℃为中温干馏;500~600℃为低温干馏,在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产物不同,B正确;焦炭具有良好的物理吸附性,但并不具有消毒杀菌的性能,C错误;炼铁时焦炭作还原剂,炼铁过程中C与CO2反应生成CO,CO与铁的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单质,高炉尾气中主要气体为CO2、CO等,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故A正确;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C、森林发生火灾,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是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故C正确;D、加油站、煤粉厂等含有可燃物,遇烟火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则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故D正确。
故选B。
8.【答案】C
⨯⨯⨯=,氢元素的【解析】A、根据化学式,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25):(1430)48:5:84
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20H25N30燃烧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C、C20H25N30中C、H、N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为20:25:30=4:5:6,质量比为48:5:84,故错误;
D、1个麦角酰二乙胺分子由20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和30个氮原子构成,故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故A正确;B、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大,铜片上可以看到划痕,黄铜上看不到划痕,可以利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故B正确;C、氢氧化钙和尿素、氯化钾均研磨不反应,不能用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尿素和氯化钾,故C不正确;D、羊毛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燃烧有刺激性气味,可用抽丝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覆盖在铝制品表面。
因此铝制品比铁制品的抗腐蚀性强,A正确;铜可以制作成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B正确;钢是铁的合金,不是纯铁,C不正确;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故铜能和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单质银,D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例如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石墨,故A正确;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正确;C、酸溶液可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盐溶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盐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D、生铁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含碳量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钚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u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Pu,A错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钚原子核的质子数为94,B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244-94=150,C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D正确。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 、由图可知,当温度低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小,当温度高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题目中未指明温度,所以无法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选项错误;B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则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变小,选项错误;C 、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氯化钠,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选项正确;D 、由图可知,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4g ,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73g ,则将204g4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0℃才能析出31g 晶体,选项错误,故选C 。
14.【答案】B
【解析】A 、铁的活动性比铜、银都强,将铜片和银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均不发生反应,只能证明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都比铁弱,不能证明铜、银的活动性强弱,选项错误;B 、点燃两种气体,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则气体为甲烷,如果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氢气,选项正确;C 、测溶液的pH 时,应将待测溶液滴到干燥的pH 试纸上,如用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湿润的pH 试纸上,溶液被稀释,碱性变弱,测得的pH 偏小,选项错误;D 、二氧化碳与氯化氢气体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B 。
15.【答案】C
【解析】A 、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
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x×
2+(-2)×4=0,则x=+3,选项错误;B 、A B →发生反应:242242ΔCaC O ?H O CaC O +H O ,242CaC O H 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CaC 2O 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
设反应前的固体质量为x ,则146:128=x :6.4g ,x=7.3g ,所以m 得数值为7.3,选项错误;C 、假设C D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3CaC O CaCO CO +↑△,CaC 2O 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Ca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设反应后生成CaCO 3的质量为y ,则128:100=6.4g :y ,y=5g ,与D 点固体质量相符,选项
正确;D 、由C 选项可知,D 点处剩余的固体为碳酸钙,碳酸钙在受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最终F 点剩余的固体应为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 ,选项错误,故选C 。
16.【答案】(1)A ;(2) C ;(3)D ;(4)E
【解析】(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切玻璃,故选A 。
(2)可用于生产汽车轮胎是合成橡胶,故选C 。
(3)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D 。
(4)氢氧化钙显弱酸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E 。
17.【答案】(1)①22
22H +O 2H O 点燃; ②太阳; ③CO ; ④+4;(2)①40; ②小于; ③不
变;④60 【解析】(1)①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2222H +O 2H O 点燃。
②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硅、氧、碳原子数目分别为1、2、3,反应前硅、氧、碳原子数目分别为1、0、1,则X 的化学式为CO 。
④MoS 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钼元素化合价为x ,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 x +(-2)×
2=0,x =+4。
18.【答案】(1) 试管;集气瓶;(2)A ;322MnO 2KCl Δ2KClO +3O ↑;(3)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能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4)①FeS+H 2SO 4=FeSO 4+H 2S↑ ;②乙 ; ③吸收H 2S ,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仪器①名称试管,仪器②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选用发生装置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MnO 2KCl Δ2KClO +3O ↑;(3)实验室制取2CO 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H O+CO ↑;在装置C 中,将大理石或石灰石放于干燥管中,关闭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导出,管内气压增大,管内液面下降,固体与液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导出,管内的气压降低,管内液面上升,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进行,或将干燥管上移,固体与液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干燥管下移,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进行,用装置C 相对于B 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2CO 可用装置E 收集,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4)实验室用FeS 和
稀24H SO 反应制取2H S 。
2H S 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①FeS 和稀24H SO 反应生成2H S
和硫酸亚铁,制取2H S 的化学方程式为FeS+H 2SO 4=FeSO 4+H 2S ↑②图乙中漏斗能到缓冲作用,“防倒吸装
置”应选择乙;③氢氧化钠能与H 2S 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 2S ,防止污染空气。
19.【答案】(1)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2)Fe 2O 3;2Fe+O 2+2H 2O =2Fe (OH )2 ;(3)20.5% ;(4)6.0 ; (5) pH =2时酸性较强,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试管内压强增大 ;(6)增大NaCl 溶液的浓度(或升高 温度、将铁钉换成铁粉、换不同纯度的铁),借助如图装置,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观察形成稳定液柱所需的
时间
【解析】(1)用砂纸打磨铁钉至光亮能够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使铁与其它物质充分接触,故填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2)铁锈的主要充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 2O 3,故填Fe 2O 3;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Fe+O 2+2H 2O =2Fe (OH )2。
(3)由题文可知,液柱高度为4.lcm ,其体积为4.1mL ,即原装置中氧气的体积为4.1mL ,所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4.1mL 20mL
×100%=20.5%,故填20.5%。
(4)由图可知,当pH =6.0时,形成的液柱的温度最高,用时最短,所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并且缩短实验测定时间,pH 的最佳取值是6.0,故填6.0。
(5)pH =2时酸性较强,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试管内压强增大,形成的液柱较短,故填pH =2时酸性较强,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试管内压强增大。
(6)该实验中也可以增大NaCl 溶液的浓度,借助如图装置,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观察形成稳定液柱所需的时间,故填增大NaCl 溶液的浓度,借助如图装置,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观察形成稳定液柱所需的时间。
20.【答案】不是 吸热 盐酸的稀释过程可能放热 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氯化钙反应时均有二氧化碳产生,且浓度越大,产生二氧化碳速度越快 CaCO 3↓+CO 2↑ 44.21% 解:由题意可知加热后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就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9.0g -15.9g=3.1g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
3
2322Δ2NaHCO Na CO +H O +CO 168
184418+44=623.1g 16862 3.1g
=8.4g x
x x ↑=固体质量减少 故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g 100%=44.21%19g
⨯。
答:样品中 NaHCO 3的质量分数为44.21%。
偏小
【解析】(1) 室温下(20℃),NaHCO 3的溶解度为9.6g ,10ml 的质量为10g ,10g 水中最多可溶解碳酸氢钠0.96g ,故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即选“不是”。
(2)室温时向碳酸氢钠中加入水时,温度降为18.5℃,故溶解吸热。
20℃的20%的盐酸溶于水时可能会放热,故温度升高可能是由于盐酸溶于水放热,不一定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热,故理由是盐酸的稀释过程可能放热。
(3)通过分析分别向10mL0.5%和5% NaHCO 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 2溶液时的CO 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都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且浓度越大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越快,故该实验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氯化钙反应时均有二氧化碳产生,且浓度越大,产生二氧化碳速度越快。
(4)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有白色
浑浊出现,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方程式为:22332O 2NaHCO +CaCl =2NaCl+CaC +C H O O ↓↑+。
(5) ①见答案;②由上述计算过程可知,碳酸氢钠的质量是根据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若未加热至恒重,则碳酸氢钠未完全反应,即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会偏小,则计算出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会偏小,那么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也会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