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学课件 (7)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ppt课件

问题
3
植物自然条件下的繁殖方法有哪些? 种子繁殖 无性繁殖
4
各种形态的种子
5
种 子 和 果 实 的 产 生
无性繁殖6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7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 物组培的理论基础。
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 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 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 全能的预言。
结论: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影响细胞的脱 分化及再分化。
pH ——一般控制5.8 无菌 ——操作台、培养基、实验仪器等
2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17
根
离体的植物器官、 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外植体)
愈 伤 组 织
芽
再分化 胚 状
植 物 体
体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
18Βιβλιοθήκη ①叶片接种到培养基上②产生愈伤组织
③愈伤组织增殖
④愈伤组织开始分化
⑤愈伤组织分化出芽
⑥培养基中的试管苗
能性表达的前提,再分化是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最终体现。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4
1 培养条件
MS培养基配方 单位(mg/L)
15
KNO3
1900
NH4NO3
1650
KH2PO4
170
MgSO4.7H2O
370
CaCl2.2H2O
440
Na2.EDTA
37.3
FeSO4.7H2O
27.8
盐酸硫胺素(VB1) 0.1
20世纪80年代,每一个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 当条件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信息,分化出植物有机体所有不同 类型细胞,形成不同类型的器官甚至胚状体,直至形成完整再生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ppt课件

1946年:罗士韦在菟丝子茎尖培养地观察到花的形成,为试管 受精奠定了基础
1948年:Skoog和崔真培养烟草茎段时,发现腺嘌呤或腺苷可解 除生长素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ppt精选版
42
1952-1953年:美国科学家Steward F.C. 用胡萝卜根的细胞悬浮 培养,发现单个细胞能象受精卵发育成胚一样的途径,发育成完 整植抹,证实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
1952年:Morel和Martin首次报道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获 得无病毒大丽花植株。
1954年:Muir将烟草愈伤组织置于固体培养基上,在其上放一 片滤纸,再在滤纸片上放上一 个烟草体细胞,单细胞培养成功。
1956年:Miller分离出Kinetin,Kinetin/激动素
ppt精选版
43
组织培养的奠基人
植物组织培养是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
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
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另外,植株也比
较小,往往20-30天为一个周期。所以,虽然植 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设备及能源消耗,但由于 植物材料能按几何级数繁殖生产,故总体来说
成本低廉,且能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
或脱病毒种苗。
细胞全能性的高低: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ppt精选版
16
②全能性的表达
少数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丢失一部分遗传物质, 因而失去全能性。如筛管细胞,它在发育过程中失去细胞 核,因而没有全能性。
目前还无法使所有的离体植物细胞都实现其全能性。
ppt精选版
44
3、 迅速发展阶段(1960-1980)
1948年:Skoog和崔真培养烟草茎段时,发现腺嘌呤或腺苷可解 除生长素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ppt精选版
42
1952-1953年:美国科学家Steward F.C. 用胡萝卜根的细胞悬浮 培养,发现单个细胞能象受精卵发育成胚一样的途径,发育成完 整植抹,证实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
1952年:Morel和Martin首次报道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获 得无病毒大丽花植株。
1954年:Muir将烟草愈伤组织置于固体培养基上,在其上放一 片滤纸,再在滤纸片上放上一 个烟草体细胞,单细胞培养成功。
1956年:Miller分离出Kinetin,Kinetin/激动素
ppt精选版
43
组织培养的奠基人
植物组织培养是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
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
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另外,植株也比
较小,往往20-30天为一个周期。所以,虽然植 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设备及能源消耗,但由于 植物材料能按几何级数繁殖生产,故总体来说
成本低廉,且能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
或脱病毒种苗。
细胞全能性的高低: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ppt精选版
16
②全能性的表达
少数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丢失一部分遗传物质, 因而失去全能性。如筛管细胞,它在发育过程中失去细胞 核,因而没有全能性。
目前还无法使所有的离体植物细胞都实现其全能性。
ppt精选版
44
3、 迅速发展阶段(1960-1980)
植物组织培养 PPT

5、移栽锻炼 将生根的苗从锥形瓶中移至草炭土或蛭石中,用玻璃罩或 塑料布保持80%以上的湿度,2-3天后打开玻璃罩逐渐降 低湿度进行锻炼,直到将罩全部打开处于自然湿度为止。
6、定植 苗健壮后移至土中培养(定植),即可长成植株并开花。
例题:右图是实验室进行植 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请 回答下列问题:
(3)基本过程
①愈伤组织:由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经 脱分化 形成的一 种 相对没有分化 的活的薄壁细胞团组成的新生组织。 ②脱分化:又叫去分化,是由_高__度__分__化___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 生_愈__伤___组__织__的过程。 ③再分化:愈伤组织继续培养,重新分化成_根__或___芽__等器官的 过程。
2、下面是宁夏农林科学院进行苹果试管苗培养的一般过程:
⑴请填写a~c所表示的内容。a. 脱分化 ; b. 愈伤组织 ;c. 再分化 。
⑵实验室一般使用保存的培养基母液来制备MS固体培养基,配制母液 时, 大量元素 、 微量元素 和有机物要浓缩5~10倍。 细胞分 ⑶该过程中a、c的启动关键在于培养基中所加 生长素 和 裂素 的浓度配比。
MS培养基中各成分的作用
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
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激素都有相应的使之分解的酶,这样,天 然激素在植物体内作用和存在的时间就较短,而人工合成的 激素在植物中没有相应分解它的酶,所以作用和存在的时间 长,作用效果明显。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相互作用
诱导芽的形成 愈伤组织不分化 诱导根的形成
菊花组织培养操作步骤:
生芽 生根
消毒
无菌水
1
酒精灯火焰 封口膜
生芽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PPT)

2
06.10.2020
主要有:
➢ 原生质体(Protoplast)培养 ➢ 悬浮细胞培养 ➢ 组织(愈伤组织Callus、茎尖分生组织)培
养 ➢ 器官(胚,花药,子房,根和茎)培养
其中最常见的是愈伤组织培养。
06.10.2020
3
06.10.2020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范畴:
(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 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 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 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 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06.10.2020
14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生理依据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于植物细胞组织的分化和决定具 有关键性作用。它包括: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 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
生长素类主要用于愈伤组织的形成,体细胞胚的产生及试管 苗的生根。常用的有2,4-D、NAA、IBA、IAA等。其作用强 弱为2,4-D>NAA>IBA>IAA。
细胞分裂素类则有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延迟组织的衰老, 促进芽的产生等作用。常用的有Zip(异戊烯腺嘌呤)、KT、6BA、ZT等作用强弱顺序为。Zip>KT>6-BA>ZT。
赤霉素则有促进已分化的芽伸长生长,打破种子休眠的作用。 常用的为GA3。
06.10.2020
15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细胞全能性(Cellular totipotency): 任何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
种子培养
10
06.10.2020
3. 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tissue, callus culture) :是对植物体的各部分
组织进行培养,如茎尖分生组织、形成层、 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组织、胚乳组织和薄 壁组织等等;或对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 伤组织进行培养,二者均通过再分化诱导形 成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 PPT课件

我国第一个T-DNA 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和研究为我国水稻功能基 因组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材料基础,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 水稻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合作,通过 建立大规模、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体系,将玉米转座子 Ac-Ds 等外源基因导入水稻未成熟胚和种子诱导的愈伤组织,获得了 1.2 万个独立的T-DNA 插入株系,并构建了水稻突变体的数据库。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发现和证实,为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开辟 了一条新途径。采用液氮超低温保存技术,能保持很高的存活率,并 且能再生出新植株和保持原来的遗传特性。如建立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物的超低温保存种质库,不仅可以防止种质的遗传变异和退化,而且 可以长期保存无病毒的原种。
• <6>植物组织培养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试管苗大规模培养
• <2>目前进展较多的大概还有胚状体形成、离体胚培养、高频 再生系 统建立、药用植物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测、抗性研究等, 随着与其他 学科的相互渗透,植物组织培养的前景也将越来越宽广
5.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
• <1>植物快速繁殖和无病毒种苗生产
目前,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小植株并且具有快速繁殖潜力的植物已有 100 多科1000 种以上,有的已经发展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商品。世界 上80% ~ 85% 的兰花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脱毒和快速繁殖的。利用 组织培养进行植物快速繁殖及无病毒种苗生产,不仅能够挽救珍惜濒 危物种,而且能够解决植物野生资源缺乏的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
生命科学学院0802班梅定兰2008114010239
植物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历史 2.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发现和证实,为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开辟 了一条新途径。采用液氮超低温保存技术,能保持很高的存活率,并 且能再生出新植株和保持原来的遗传特性。如建立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物的超低温保存种质库,不仅可以防止种质的遗传变异和退化,而且 可以长期保存无病毒的原种。
• <6>植物组织培养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试管苗大规模培养
• <2>目前进展较多的大概还有胚状体形成、离体胚培养、高频 再生系 统建立、药用植物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测、抗性研究等, 随着与其他 学科的相互渗透,植物组织培养的前景也将越来越宽广
5.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
• <1>植物快速繁殖和无病毒种苗生产
目前,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小植株并且具有快速繁殖潜力的植物已有 100 多科1000 种以上,有的已经发展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商品。世界 上80% ~ 85% 的兰花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脱毒和快速繁殖的。利用 组织培养进行植物快速繁殖及无病毒种苗生产,不仅能够挽救珍惜濒 危物种,而且能够解决植物野生资源缺乏的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
生命科学学院0802班梅定兰2008114010239
植物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历史 2.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件

0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实例
快速繁殖技术
快速繁殖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组 织培养技术,快速、大量繁殖
植物种苗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花卉、果树 、林木等植物的快速繁殖,能 够大大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
殖系数。
快速繁殖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 培养条件,实现植物的定向繁 殖,如矮化、无病毒等。
快速繁殖技术具有高效、环保 、可重复利用等优点,是现代 农业和林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 一。
濒危植物保护与复壮是保护生 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 要手段之一,具有深远的社会 意义和生态意义。
0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技术瓶颈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面临的主要瓶颈包括培养基的优化、外植体的选择与处 理、污染控制以及基因转化效率等。
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新型的培养基成分、优化外植体的选择标准 、开发新型的消毒方法以及改进基因转化技术,以期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效率 和成功率。
指任何一个植物细胞都包含该物种的 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 的潜在能力。
植物细胞全能性证明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 能性,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完整的植株 ,广泛应用于植物繁殖、品种改良、 基因工程等领域。
许多植物细胞如胡萝卜、烟草、草莓 等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 株,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该 技术将更加注重与基因编辑、合成生物 学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以实现更为精准 和高效的植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
VS
展望
未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望在农业、园 艺、林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解决 全球粮食安全、生态恢复等问题提供有力 支持。
植物组织培养(7)

8 植物离体繁殖
植物快繁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 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 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技术。 也 叫植物离体繁殖或微繁。
植物快繁的特点
1. 繁殖效率高。周年繁殖,生长速度快。 2. 培养条件可控性强。 3. 占用空间小。30m2 可培育数十万株苗木。 4. 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 5. 便于种质保存和交换。
8.2.4 阶段Ⅳ:小植株的移栽驯化
移栽前应进行高光强炼苗,使植株生长粗壮,并打开 瓶口,降低湿度。 移栽:洗去培养基,栽入人工培养基质(如蛭石、珍 珠岩、粗沙、泥炭等按比例混合,保湿透气),几天 后可形成新的功能根系。 驯化管理:覆膜、喷雾,逐渐降低湿度、提高光强, 防止菌类滋生。
Example: acclimatization of roses
axillary branching in a chimeral Dracaena
腋芽
不定芽发生型
概念: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产 生不定芽,或不经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不定芽, 再将芽诱导生根成苗。 特点:增殖率高于丛生芽发生型,但较易变异, 并会导致嵌合性状发生分离。 许多植物快繁的主要方式。
8.2.1 阶段Ⅰ:无菌培养的建立
1. 母株和外植体的选取 2. 无菌培养物的获得 3. 外植体的启动生长
母株和外植体的选取
母株标准:性状稳定、生长健壮、无病 虫害。 外植体:
① 木本、较大草本:带芽茎段、顶芽、腋芽等。 ② 易繁殖、矮小或具短茎的草本:叶片、叶柄、
花茎、花瓣等。
mother plants, drip-irrigated
滴灌母株
young shoots are cut off剪下幼嫩枝条
当植株的其他部位难以消毒时,可以选 用种子,消毒后的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播 种到含有水-琼脂培养基上或1/10 MS培 养基上使其发芽。将经消毒的幼苗切成 小片,作为外植体。
植物快繁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 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 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技术。 也 叫植物离体繁殖或微繁。
植物快繁的特点
1. 繁殖效率高。周年繁殖,生长速度快。 2. 培养条件可控性强。 3. 占用空间小。30m2 可培育数十万株苗木。 4. 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 5. 便于种质保存和交换。
8.2.4 阶段Ⅳ:小植株的移栽驯化
移栽前应进行高光强炼苗,使植株生长粗壮,并打开 瓶口,降低湿度。 移栽:洗去培养基,栽入人工培养基质(如蛭石、珍 珠岩、粗沙、泥炭等按比例混合,保湿透气),几天 后可形成新的功能根系。 驯化管理:覆膜、喷雾,逐渐降低湿度、提高光强, 防止菌类滋生。
Example: acclimatization of roses
axillary branching in a chimeral Dracaena
腋芽
不定芽发生型
概念: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产 生不定芽,或不经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不定芽, 再将芽诱导生根成苗。 特点:增殖率高于丛生芽发生型,但较易变异, 并会导致嵌合性状发生分离。 许多植物快繁的主要方式。
8.2.1 阶段Ⅰ:无菌培养的建立
1. 母株和外植体的选取 2. 无菌培养物的获得 3. 外植体的启动生长
母株和外植体的选取
母株标准:性状稳定、生长健壮、无病 虫害。 外植体:
① 木本、较大草本:带芽茎段、顶芽、腋芽等。 ② 易繁殖、矮小或具短茎的草本:叶片、叶柄、
花茎、花瓣等。
mother plants, drip-irrigated
滴灌母株
young shoots are cut off剪下幼嫩枝条
当植株的其他部位难以消毒时,可以选 用种子,消毒后的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播 种到含有水-琼脂培养基上或1/10 MS培 养基上使其发芽。将经消毒的幼苗切成 小片,作为外植体。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5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 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立:由脱分化的 细胞再分化出完整植株有两种途径:一 种叫做不定器官形成(adventitious organ formation)或叫做器官形成 (organogenesis),即在愈伤组织的不 同部位分别形成独立形成不定根和不定 芽,另一种叫做体细胞胚胎发生 (somatic embryogenesis) ,即在愈 伤组织的表面形成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 我们称其为为体细胞胚,不定胚 (adventitious embryo)或胚状体 (embryo ),体细胞胚胎所经历的发育 阶段与合子胚相似,一般经历球形胚、 心型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4个发育阶段。
可编辑课件PPT
21
奠基阶段
▪ 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后
1952年Morel和Martin
1953-1954年Muir 1955年Miller 1957年skoog和Miller
1958年Steward
可编辑课件PPT
22
迅速发展阶段
可编辑课件PPT
1
绪论 第一章、实验室设备和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植物组织器官培养 第三章、茎尖分生组织 第四章、单倍体细胞培养 第五章、细胞培养 第六章、种质保存 第七章、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经营与管理
可编辑课件PPT
2
参考书
✓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刘庆昌、吴国良,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2003.1
11
组织培养类型
➢ 根据培养方法
1 平板培养 2 微室培养 3 悬浮培养 4 单细胞培养
可编辑课件PPT
12
组织培养类型
➢ 根据培养基的作用 :1 诱导培养; 2 增殖培养; 3 生根培养 ➢ 根据培养目的: 1 脱毒繁殖; 2 微体快繁; 3 试管育种;试管嫁接 ➢ 根据培养条件:1 光培养; 2 暗培养 ➢ 根据培养过程:1 初代培养;2 继代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PPT课件

在植物体内
限制
游离
表现
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有长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
5
01
培养基
在组织细胞生长过程中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
6
02
组培苗的生长过程
.
7
02
组培苗的生长过程
转苗
出瓶
.
8
03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
9
03
快速繁殖
稀有植物 繁殖能力低或不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 受地理环境及季节因素限制的植物
.
10
04
组培的实验条件
.
11
04
超净工作台
提供无菌无尘的工作环境
照明灯
紫外线灯
风机
视频介绍
.
12
04
培养室
控制光照、温度,并 保持相对的无菌环境
.
13
05
转苗操作步骤
.
14
05
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 01
1.将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物品(酒精灯、一对镊子、托盘、培养基等) 放于超净工作台台内喷洒70%酒精后开启超净台紫外灯照射消毒 30min左右 2.戴口罩,70%酒精消毒双手 3.取一对镊子于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灼烧约1-2min后放置至恢复室温 备用
.
18
05
每瓶接7-10株
接苗深度:将根部插入培 养基,露出根茎结合部 (过深不利于苗的生长) 尽量使苗直立固定
.
19
The end 希望同学们学有所成
.
20
1.取适量的苗于托盘中后,将培养瓶盖上盖子 (盖前同样转动灼烧瓶口) 2.左右手各持一把镊子,将托盘里的苗分成一株 株同时把夹带的培养基、枯叶等杂质与苗分开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第二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细胞全能性与细胞分化 一、细胞全能性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理论。
1839年, Schwann提出有机体的每一个生活细胞在适宜的外 部
环境条件下都有独立发育的潜能。
1901年, Morgan首次提出一个细胞应具有发育出一个完整 植
小孢子分裂的末期产生的成膜 体,形成一个细胞板,随后,变 为分隔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壁。 由于胞质分裂高度的不均等性, 形成大小悬殊的营养细胞和生殖 细胞。
茎切段有极性。
2、作用: 使细胞内生活物质的定向和定位,表现两极分化,导致
两极不对称性。
3、决定因素: 微管结构决定细胞分裂的取向,决定着细胞最终的形态。 质膜作为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初反应部位,其局部变化及
其与微丝的结合可能是极性形成并稳定的基础。
微管的结构
➢微 管 (microtubule) 是 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 管 蛋 白 (tubulin) 组 装 成 的中空管状结构。
➢微管的主要结构成分是由α-微管蛋白 与β-微管蛋白构成的异二聚体,这些微 管蛋白组成念珠状的原纤丝,由13条原 纤丝按行定向平行排列则组成微管。
株的能力。
1902年,Haberlandt 首次提出细胞培养的概念。
1934年, White用离体的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 无
性系,使根的离体培养实验首次获得了真正的成 功。提出B族维生素的重要性。
1944年,Skoog报道DNA的降解产物腺嘌呤, 可以促 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解除生长素对芽形成的抑 制作用,诱导芽的形成。
”。即在没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上也能生长一段时间。
3)质地: 愈伤组织的质地分为:松散、致密两类。在适宜
第一节 细胞全能性与细胞分化 一、细胞全能性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理论。
1839年, Schwann提出有机体的每一个生活细胞在适宜的外 部
环境条件下都有独立发育的潜能。
1901年, Morgan首次提出一个细胞应具有发育出一个完整 植
小孢子分裂的末期产生的成膜 体,形成一个细胞板,随后,变 为分隔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壁。 由于胞质分裂高度的不均等性, 形成大小悬殊的营养细胞和生殖 细胞。
茎切段有极性。
2、作用: 使细胞内生活物质的定向和定位,表现两极分化,导致
两极不对称性。
3、决定因素: 微管结构决定细胞分裂的取向,决定着细胞最终的形态。 质膜作为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初反应部位,其局部变化及
其与微丝的结合可能是极性形成并稳定的基础。
微管的结构
➢微 管 (microtubule) 是 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 管 蛋 白 (tubulin) 组 装 成 的中空管状结构。
➢微管的主要结构成分是由α-微管蛋白 与β-微管蛋白构成的异二聚体,这些微 管蛋白组成念珠状的原纤丝,由13条原 纤丝按行定向平行排列则组成微管。
株的能力。
1902年,Haberlandt 首次提出细胞培养的概念。
1934年, White用离体的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 无
性系,使根的离体培养实验首次获得了真正的成 功。提出B族维生素的重要性。
1944年,Skoog报道DNA的降解产物腺嘌呤, 可以促 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解除生长素对芽形成的抑 制作用,诱导芽的形成。
”。即在没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上也能生长一段时间。
3)质地: 愈伤组织的质地分为:松散、致密两类。在适宜
《植物组织培养》课件

《植物组织培养》PPT课 件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我们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和繁殖植物细胞、组织和器 官。这种技术在农业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的定义和意义
1 定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菌条件下培养和繁殖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技术。
2 意义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植物繁殖和改良,加快育种速度,解决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等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因工程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 行基因编辑和转基因繁殖, 加速育种进程。
环境修复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 殖适应环境的植物品种, 用于环境修复和产药用植物和人工合成药 物,为医疗领域带来新的 可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和研究方法
1
历史
植物组织培养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如今已广泛应用 于植物学和农业领域。
2
研究方法
常用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包括悬浮培养、固体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等,每种方法 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植物激素的作用
生长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调 控植物生长和发育。
赤霉素
促进植物伸长和营养物质 的转运。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植物器官 的生长。
植物花卉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技术
植物花卉组织培养技术包括愈伤组织培养、鲜花 切花养护、芽体分化培养等,广泛应用于花卉生 产和观赏。
应用
植物花卉组织培养应用于兰花、玫瑰等种类的繁 殖和育种,有效提高了花卉产量和改良品种。
植物细胞休眠和复苏技术
1
休眠
植物细胞休眠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而
复苏
2
进入的一种休息状态,存在于种子、 芽和各种组织中。
植物细胞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休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我们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和繁殖植物细胞、组织和器 官。这种技术在农业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的定义和意义
1 定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菌条件下培养和繁殖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技术。
2 意义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植物繁殖和改良,加快育种速度,解决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等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因工程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 行基因编辑和转基因繁殖, 加速育种进程。
环境修复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 殖适应环境的植物品种, 用于环境修复和产药用植物和人工合成药 物,为医疗领域带来新的 可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和研究方法
1
历史
植物组织培养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如今已广泛应用 于植物学和农业领域。
2
研究方法
常用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包括悬浮培养、固体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等,每种方法 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植物激素的作用
生长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调 控植物生长和发育。
赤霉素
促进植物伸长和营养物质 的转运。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植物器官 的生长。
植物花卉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技术
植物花卉组织培养技术包括愈伤组织培养、鲜花 切花养护、芽体分化培养等,广泛应用于花卉生 产和观赏。
应用
植物花卉组织培养应用于兰花、玫瑰等种类的繁 殖和育种,有效提高了花卉产量和改良品种。
植物细胞休眠和复苏技术
1
休眠
植物细胞休眠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而
复苏
2
进入的一种休息状态,存在于种子、 芽和各种组织中。
植物细胞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休
本科课件-植物组织培养(完整)

• 1922年,植物离体组织培养取得了一些进展。德国人Kotte 和美国人Robbins两人同时分别独立地将分生组织作为外植 体。Kotte研究切下的根尖,如豌豆、玉米根尖,将它们放 在含有Knop溶液盐成分、葡萄糖、含氮化合物如天冬酰氨 酸、丙氨酸以及肉汁的各种营养液中。Kotte观察到根尖生 长持续了2周,但他没有进行继代培养。另一方面Robbins 通过继代,将玉米根尖离体培养了更长的时间,但随着时 间延长,生长量减少,最后消失。
① 组培技术是无菌操作技术。 ② 组培材料处于完全的异养状态。 ③ 组培材料可以是离体状态的器官、组织、细胞
或原生质体。 ④ 组织培养物可以形成克隆(clone,无性繁殖
系),也可以进行茎芽增殖或生根。
⑤ 组培容器内的气体和环境气体可通过封口材 料进行交换,相对湿度通常是几乎100%,因 此,组培苗叶片表面一般都无角质层或蜡质 层,且气孔保卫细胞功能缺乏,气孔始终都 是张开的。
• 外植体(explant):用于离体培养的那部分植物 器官、组织或细胞。
• 愈伤组织(callus) :是指外植体因受伤或在离体 培养时,其细胞进行活跃的分裂增殖而形成的一 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0.1.2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 采用微生物学的实验手段来操作植物离体 的器官、组织和细胞。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0.2 植物组织培养的形成和发 展
开创阶段 (上世纪初-上世纪30年代末)
1. Schleiden 和Schwann
•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源于德国植物学家 Schleiden和动物学家Schwann于1838-1839年提 出的细胞学说: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 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 分裂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胚乳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数 • 稳定型:三倍体 • 畸变型:除少数是三倍体,多数是由多种倍性细 胞组成的嵌合体
五、胚乳培养的应用
1、胚乳培养可得到三倍体植株,产生无籽果实。或 加倍形成六倍体植株进行育种。
2、胚乳培养可得到倍性不同的愈伤组织,可分离和
筛选各种类型的非整倍体植株。
第三节 胚珠和子房培养
发的温度等
燕 麦 幼 胚 培 养 过 程
二、幼胚离体培养的生长发育方式
胚性发育(embryonal development)
• 幼胚接种到培养基上后,仍按照在活体内的发育方式发育, 最后形成成熟胚(有时甚至可能类似种子),然后再按种子
萌发途径出苗形成完整植株
• 这种途径发育的幼胚,一般一个幼胚将来就是一个植株
一、胚珠培养
定义:是指将胚珠从母体上 分离出来,在无菌的人工环 境条件下培养,使其生长发 育形成幼苗的过程。
一、胚珠培养类型:
1、受精胚珠的培养
2、未受精胚珠的培养
(一)、胚珠培养的基本过程:
(二)、培养基:White,Nitsch,MS (三)、胚珠的发育:
A 受精胚珠:一是形成种子;二是形成愈伤组织 B 未受精胚珠:形成单倍体植株。
花粉囊
花粉囊壁
成熟花粉粒
油菜成熟花药的结构
花粉的发育过程
单核花粉
分裂一次
营养核 生殖核
分裂一次
营养核 两个精子
双核花粉
三核花粉
一、花药和花粉的培养方法:
• 花药培养:是将花粉发育至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人工
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形成花粉胚或愈伤组织进而分化成 植株的技术
(一)花粉发育时期:
1、花药培养适宜时期:单核期,尤其是单核中、晚 期(单核靠边期)
早熟萌发(early mature sprouting)
• 幼胚接种后,离体胚不继续胚性生长,而是在培养基上迅 速萌发成幼苗,通常称之为早熟萌发。在大多数情况下,
一个幼胚萌发成一个植株,但有时会由于细胞分裂产生大
量的胚性细胞,以后形成许多胚状体,从而可以形成许多 植株,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丛生胚现象。
(二)培养基:N6,MS
(三)培养子房的发育: 性细胞(卵细胞、助细胞、极核、反足细胞)---胚状体或愈伤组织----单倍体植株; 体细胞(珠被、子房壁)---胚状体或愈伤组织---二倍体植株
三、胚珠和子房培养的应用
(一)胚珠培养的应用 1、受精胚珠培养目的: 一是打破种子的休眠;
• 其他条件:较高浓度的氨基酸及无机盐。
2、成熟胚培养过程---以玉米成熟胚培养为例
1)玉米种子消毒 2)在黑暗条件下,将种子放在无菌湿润的含滤纸的 培养皿中培育6hr。
3)将吸涨的种子在无菌培养皿内将胚分离出来
4)无菌水冲洗3次 5)在MS培养基中暗培养。 6)观察:2d出现胚根,3-4 d出现胚芽, 10d长成幼苗。
用较大的胚进行胚养。现在幼胚培养成功的有大麦、荠莱、
甘蔗、甜菜、胡萝卜等。
一、幼胚培养的关键技术:
取材时期
•胚胎的年龄越小越难培养
•大多数幼胚培养成功的实例证明,适宜于幼胚培养的
胚发育时期多为球形胚期至鱼雷胚期 •以幼胚挽救为目的的胚培养取材,必须在胚退化衰败 之前
幼胚剥离
• 胚剥离的成功与否是幼胚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
• (2)表面消毒
• 因为未开放的花蕾中的花药为花被包裹,本身处 于无菌状态,可仅用70%酒精棉球将花的表面擦
洗即可。也可按对其他器官消毒处理方法进行,
• 蔗糖浓度(高渗透压,4~12%) • 外源激素(GA3和KT, IAA和ABA) • 天然提取物(如椰乳、玉米胚乳提取物等)
• (2)温光条件
• 对于大多数植物的胚来说,在25~30℃为宜,但是,早 熟果树如桃的种胚,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春化阶段才能正
常萌发生长,而马铃薯胚以20℃为好。
• 另外,光照可以促进某些植物胚的转绿,利于胚芽生长, 而黑暗则利于胚根生长。因此以光暗交替培养较为有利。
子房培养。
• 植物在受精后,受精卵形成合子,随即进行第一
次分裂,进而形成分生组织和幼胚,再发育成成 熟胚。在这个过程,胚靠消耗胚乳的营养而发育,
同时胚处在胚囊环境中,可吸收氨基酸、维生素
等营养。
胚的发育
种子的结构
胚培养方法:采用人工的方法将胚从种子、
子房或胚珠中分离出来,再放在无菌的条
件下,让其进一步生长发育,以至形成幼
织
被子植物的胚乳按发育初期是否形成细胞壁 可分为三种类型:
• 核型胚乳:胚乳最初发育
经过一段游离核阶段,绝
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胚乳属 于核型胚乳,游离核阶段 时间长短因植物不同而异
• 细胞型胚乳:不经过游离 核阶段而按正常的细胞分 裂方式进行。胚乳初生核
第一次分裂后即形成两个
子细胞,以后每次分裂都 形成细胞壁。某些合瓣花
• 幼胚是一种半透明、高粘稠状组织,剥离过程中极易失水 干缩,一定要注意保湿,且操作要迅速 • 有关胚发育的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研究表明,胚柄积极参与 幼胚的发育,特别是球形胚期以前的幼胚,胚剥离时应带 胚柄
培养条件的控制
• 剥离出来的幼胚要立即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 在培养之前必须对所培养的对象在自然发育条件下的特性 充分了解,比如胚的休眠问题、是否需要春化作用、胚萌
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培养基: MS 、 White 等,加入 2 , 4-D 或 NAA0.5 ~
2.0mg/L,BA 0.1~1.0mg/L
培养条件:在25~27℃和黑暗条件或散射光下培养
约6~lOd胚乳开始膨大,再培养形成愈伤组织.这时应 转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分化培养基可加入0.5~3.0mg /L的BA及少量的NAA。待愈伤组织长出芽后,切下不定 芽,插人生根培养基中,光下培养10~15d,切口处可长 出白色的不定根。
发育: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不定芽--生根培养----植株。 诱导时高浓度生长素,分化时高浓度细胞分裂素 胚乳培养对pH的要求较高,不同植物的适宜pH不同
胚乳培养过程
胚乳
愈伤组织
形态发生
胚状体发育成苗 不定芽苗
四、影响胚乳培养的因素
胚乳的发育时期
• 实验证明,游离胚乳核时期和成熟胚乳时期均不适合进行 培养,只有当胚乳处于细胞形成期并保持旺盛的分生能力 时进行培养才有可能成功 • 各种植物最适进行培养的胚乳发育阶段不同 基因型 胚因子 • 胚对胚乳培养的影响
三、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1、培养基 2、培养条件: 1)糖类 2)附加成分 3)光照 4)培养方式: • 幼胚培养适于液体培养 • 成熟胚适于固体培养
四、胚胎培养的意义:
• 克服远缘杂交育种中杂种胚的早期夭折 • 克服珠心胚干扰,提高育种效率 • 理论研究领域的应用 • 单倍体的获得 • 缩短育种周期(解决种子休眠期长的问题) • 稀有植物的繁殖
• 刘淑琼(1980)在桃的胚乳培养中发现,带胚的胚乳出愈
率较高(95%)
1.胚乳植株染色体数目的检查
• 取根尖、幼叶或愈伤组织 • 0.2%-0.5%秋水仙素碱溶液在25℃浸泡4-8hr • 流水冲洗5-10min • 卡诺氏液或FAA液固定 • 1mol盐酸,60 ℃水浴8-10min • 染色、压片、镜检、计数
乳培养得到了再生植株。其它有的分化出了芽、
根、叶等或得到愈伤组织
二、植物胚乳的发育特性
植物胚乳可以分为两大类:被子植物胚乳和裸子 植物胚乳
• 被子植物胚乳是双受精的产物,它由二个极核和一个雄配 子融合形成,所以,在染色体倍性上它属于三倍体组织 • 裸子植物的胚乳很特殊,在受精前就已形成,为配子体的 一部分,由大孢子直接分裂发育而成,因此它是单倍体组
用染色剂为醋酸洋红。
二、培养过程
1、花药培养过程:
1)预处理:低温冷藏是最常用的方法
2)表面消毒
3)接种 4)培养形成花粉植株。 花粉---愈伤组织---苗 花粉---胚状体---苗
• (1)材料预处理
• 接种前将采集的花蕾或花序以理化方法处理能提 高花粉植株诱导频率。处理方法有低温、离心、 低剂量辐射、化学试剂处理等。
营养细胞 生殖细胞 精子
雄配子体的发育
1.花粉粒形态:
• 花粉粒即雄配子体。为2细胞花粉或3细胞花粉
2--细胞花粉
3--细胞花粉
2、花粉发育时期的检测:
外部形态观察:在水稻中,一般叶枕距为5-15cm,颖
片淡黄绿色、雄蕊长度接近颖片长度的1/2时,可能为单 核靠边期的花粉。
压片染色法:是检测花粉发育时期的简便有效方法,常
第二节 胚乳培养
胚乳培养:将胚乳从母体上分离
出来,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使其生长发育形成幼苗的过程。
胚乳培养的主要研究内容:
• 胚乳细胞的全能性 • 获得三倍体植株 • 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胚和胚乳的 关系
一、概况
• 到目前为止,已对40多种植物的胚乳进行了培养。
其中苹果、柚、橙、檀香、枸杞、猕猴桃、玉米、 大麦、小黑麦、水稻、马铃薯、梨、核桃等的胚
植物,如烟草、芝麻以及
番茄等是属于此类
• 沼生目型胚乳:是核型与 细胞型之间的中间型。初 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为细
胞型,形成两室(二细
胞),以后两个细胞中的 核进行游离核分裂。以后
珠孔端形成胚乳细胞,而
合点端的胚乳核逐渐退化
三、胚乳培养过程
胚乳外植体制备:种子消毒---取出胚乳 培养:White或MS诱导培养基---25-27℃--暗或弱光
第四节 花药和花粉培养技术
• 1.花药培养技术 • 2.花粉培养技术 • 3.花药和花粉培养的应用
• 雄蕊结构:花的雄性器官包括花丝、花药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