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重点中学2023年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岭市重点中学2023年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氮气B.氦气C.氢气D.氧气
2.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B.②表示的是阴离子
C.③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D.①不带电,而④是带电的
3.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市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关于饮用水处理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A.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
B.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
C.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
D.饮用前加热煮沸
4.空气中既以游离态又以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B.氧C.氮D.氦
5.科学家曾用射电望远镜在星际云中发现了甲醛的气体,甲醛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对该气体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分析时,其中正确的是( )
A.甲醛可能是氧化物
B.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
C.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D.甲醛气体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
6.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剩余固体B.氧化汞、过氧化氢溶液
C.自来水、氧气和臭氧的混合体D.矿泉水、冰水混合体
7.有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的核外结构相同
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D.它们都能构成铁单质
8.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了添加二氧化锰,则会使氧气的产量减少;⑥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A.①③B.②④⑤⑥C.②④D.②③⑤
9.造成温度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
10.火山喷发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火山灰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11.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铸迹斑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
B.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
C.自然界中,金、银、铜、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D.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2.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中原子不变,没有变成新的原子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3.以下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
...的选项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
lOOmL酒精和lOOmL水混合,体积小于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200mL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的
D 双氧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得到水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14.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
B.镁粉燃烧能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C.CO2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大,可制作碳酸饮料
D.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1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石灰石、苏打、可燃冰B.石灰水、硫酸钡、生石灰
C.烧碱、小苏打、冰水D.纯碱、消石灰、干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作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请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维生素C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要有简单的计算步骤)?
18.(8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石灰厂带来一块石灰石样品,技术员告诉他们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

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10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20g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0 m 4.0 2.0 1.2 1.2 求:(1)表中m的值为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______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一)小明在实验室观察完品红扩散实验后,想把变红的水做一个简单的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

请根据如图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2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______、______、烧杯,请指出该操作过程中的其中两处错误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将红色液体按过滤的正确操作完成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中仍有少量品红固体,则造成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填一种即可)______
(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离不开水。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类不了解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

直到18世纪末,人类通过电解水实验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

下列实验也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水的蒸发
D 水的净化
(二)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试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______形成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

(反思)
(1)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______;(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B
【解析】
由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可知,B答案正确。

故选B
2、B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是氦元素②③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是镁元素,镁元素属金属元素④是氟元素,A、C正确;在原子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②③属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失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则②是阳离子,④是阴离子。

故选B。

考点: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C
【解析】
A、用明矾可以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

正确;
B、可以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

正确;
C、无色透明的水不一定符合饮用水标准,例如含有汞离子、铅离子的水也是无色透明的,其中的汞离子、铅离子对人体有害。

错误;
D、饮用前加热煮沸既可以杀菌消毒,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正确。

故选C。

4、B
【解析】
空气中组成氧气的氧元素是以游离态存在,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氧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因此,空气中既以游离态又以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选项符合题意。

5、C
【解析】
由甲醛分子的模型图,一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2):16=6:1:8,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甲醛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A、水的化学式为H2O,属于化合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剩余固体包括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的化学式为HgO,属于化合物,过氧化氢溶液包括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是水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氧气和臭氧的混合体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自来水是水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冰水混合体的组成是水,属于化合物,故符合题意。

7、C
【解析】
试题分析:Fe、Fe2+、Fe3+三种粒子中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因为它们外层的电子数不同;它们的核外结构不相同,因为带有不同的电荷;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因为形成离子过程中质子数没有发生变化;只有铁原子能构成铁单质。

故选C.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8、C
【解析】
根据催化剂的性质进行解答。

【详解】
催化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质和作用: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2、反应前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3、不能改变反应的产量;4、同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唯一;5、一种催化剂不可能催化所有反应。

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催化剂的认识,易错点在于催化剂是改变化学速率,不是加快。

反应前后是化学性质不变,很多同学记为性质不变。

9、C
【解析】
造成温度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另外含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故选C。

10、C
【解析】
A、火山灰含有大量细颗粒物,危害大气环境,造成空气污染,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危害大气环境,造成空气污染,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属于空气中固有组分,不造成空气污染物,选项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污染物,危害环境,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解析】
A、金银铜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正确;
B、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银排在铜、铁的后面,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正确;
C、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属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错误;
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

故选C。

点睛: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12、C
【解析】
A、根据题意,核聚变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B、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氘原子和氚原子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

C、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氘原子和氚原子都是含有一个质子的氢元素,是氢元素的不同原子,故正确。

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氘原子和氚原中子数不同,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同,故错误。

故选C。

13、B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A正确;
B、l00mL 酒精和l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B错误;
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C正确;
D、双氧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得到水和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C
【解析】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正确;
B. 镁粉燃烧能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正确;
C. CO2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于灭火;CO2能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并且压强越大,CO2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可以制作碳酸饮料,不正确;
D. 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非常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正确。

答案:C
15、C
【解析】
A、石灰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苏打是碳酸钠、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依次是混合物、盐、混合物,错误;
B、石灰水是氢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硫酸钡是盐、生石灰是氧化钙,依次是混合物、盐、氧化物,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冰水就是水,依次是碱、盐、氧化物,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消石灰是氢氧化钙、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依次是盐、碱、氧化物,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A KMnO4∆
−−→K2MnO4+MnO2+O2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b F 【解析】
(1)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注射器的特点进行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氮的性质进行分析。

【详解】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用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应选用收集装置D或F,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KMnO4∆
−−→
K2MnO4+MnO2+O2;氧气有助燃性,所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2)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选用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3)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4)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所以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F。

【点睛】
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176 9:1:12 54.5%
【解析】
解:(1)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6=176 (2)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6)=9:1:12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6
100%54.5% 176

⨯≈
18、6.0 88% 7.3%
【解析】
解:(1)第一次加入20g 稀盐酸,固体质量减少了10g-8g=2g ,第三次加入20g 稀盐酸,固体质量变为4.0g ,说明第一次实验中,固体中含有碳酸钙,从第一次实验到第三次实验,共加入40g 稀盐酸,固体质量减少了8.0g-4.0g=4.0g ,所以第二次加入加入20g 稀盐酸,固体质量也减少了2.0g ,即m=8.0g-2.0g=6.0g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2g 以后即使再加入稀盐酸固体质量也不再减少,所以1.2g 为杂质二氧化硅的质量,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g-1.2g=8.8g ,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8.810g g ×100%= 88% (3)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 。

10073 =108x
g g -,解得x=1.46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620g
g ×100%=7.3% 【点睛】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漏斗 玻璃棒 未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的尖端未紧靠烧杯的内壁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烧杯不干净等) A 氯酸钾−−−−→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①④ MnO 2 化学性质不变 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等比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分解温度
【解析】
(一)(1)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玻璃棒、烧杯,该操作过程中: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尖端未紧靠烧杯内壁两处明显错误;
(2)小明同学将红色液体按过滤的正确操作完成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中仍有少量品
红固体,则造成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烧杯不干净等;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还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即A ;
(二)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氧气;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可选择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的进行比较分解温度即可,要想证明除MnO 2、CuO 外,Fe 2O 3也可以作KClO 3分解的催化剂,可选择实验①和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分解时所需温度最低的,催化效果最好,则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MnO 2的催化效果最好;
[反思]
(1)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故要证明Fe 2O 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要想证明颗粒大小会影响催化效果,可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等比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分解温度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