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王驾)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日》(王驾)评析
原文: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评析:
社日为古人祭祀土神的日子。
陈元靓《岁时广记·社日》云:“《统天万年历》曰:“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
”又《荆楚岁时记》载:“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
”由此可知,社日不但是村民们每年的例会,而且又是个盛大的节日。
他们届时举行祭祀的仪式,以祈求来年的幸福,同时也借此机会,众人欢聚,集体为乐,若遇年丰岁足,盛况更不同一般。
王驾《社日》所写,正是这一情景。
同为描写社日的活动,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云:“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观社》)那一日,歌舞杂耍,层出不穷,鼓箫喧天,热闹非凡。
其中“走煞儿童”的特写镜头,把群情的喜乐,映衬得极为鲜明,不愧为大诗人的手笔。
然就诗的韵味而言,恐怕不及王驾的《社日》。
王驾并不从“作社有足观”写起,而先着笔于村居风光。
首句提出“鹅湖山”即极为巧妙,一个鹅鸭成群、鱼虾满塘、山明水秀的江南园田似已展现于眼前。
而“稻粱肥”三字,又点出了丰收在望的前景。
次句“豚栅鸡栖”,六畜之兴旺也隐然可见。
此二句一写远景,一叙近事,互为表里,上下映衬,给人以无处不富足的感觉。
虽然尚未提及社日的活动,而节日的喜庆气氛已十分浓烈。
这种铺垫的手法,较之正面的叙写,往往更能发人遐想。
“半掩扉”三字极富表现力。
“半掩”是指村人外出,门不上锁,随手带上而已。
所谓“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写足了丰衣足食的太平盛景。
就全诗的结构而言,此又为过渡之桥梁。
家家“半
掩扉”,暗示村民们全体出动,参加社日的集会去了。
这样,就十分自然地引出下一联。
下联二句触及正题,却又避开了“作社”、“观社”的叙述。
选取的是“春社散”的场景。
“桑柘影斜”句言夕阳西下,人群渐稀,社日的活动结束了。
此句似乎只是一般的交待,然此处的“平”,正是为了显出下句的“奇”:“家家扶得醉人归”。
我们由“家家”二字,可以想见集会之盛大,而“扶得醉人归”的细节,既形象生动又极有情趣,而且言有尽,意无穷。
虽然未闻一曲,未见一鼓,而社日的种种热闹场景如现目前,人们的欢歌笑语如在耳际。
这种即小见大、前后映衬的表现手法,使诗篇非常含蓄,平添了不少的情韵。
极村朴中传出太平风景。
(沈德潜《唐诗别裁》。
)
画出山村社日风景。
(李锳《诗法易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