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人音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人音版) 小学音乐教案
____年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人音版)
咯咯哒课时:8——2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公鸡、母鸡》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2、聆听《我的小鸡》
(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提示学生回答歌中比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

(3)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

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咯咯哒课时:9——1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母鸡叫咯咯》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1) 介绍响板:也成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

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

(2) 演奏时:a、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

b、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

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咯咯哒课时:9——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探索式学习掌握响板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下蛋啰》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啰》,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

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边唱歌边表演
2、编创与活动:
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七课大海的歌
课题:表演《海》课时:10——1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海》,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

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2、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理默唱。

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

感受歌曲描绘的海。

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5、随着教师象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

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

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云课时:10——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读拍。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地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
3、听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a、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

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b、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c、编创与活动。

小学音乐教案
>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大海的歌课时:11——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2、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大海摇篮》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聆听《海上风暴》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

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相互评价。

(2)复听。

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3、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八课幸福生活
课题:幸福生活课时:11——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教唱歌曲之前,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在学生感受基础上,教师可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可结合一些有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听唱的基础上,随着范唱录音轻声朗读歌词。

要求学生吐字清晰地演唱歌曲。

提示学生衬词应唱的轻巧,要求学生注意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曲演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3)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编创动作,并由小组讨论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聆听《快乐的罗嗦》
聆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器做模拟演奏动作,或听教师介绍彝族的简单舞蹈动作,学做彝族一二个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表演,体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阳光下的孩子课时:12——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歌曲。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彝族音乐。

教学难点: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阳光下的孩子》
(1)完整地初步聆听全曲。

提示:这首歌曲是高兴还是悲伤的?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
(2)福听歌曲。

边听边轻轻地合着节拍做拍手的动作。

2、表演《乃呦乃》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

土家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一个民族,歌词中的“乃呦乃乃呦嗬”是快乐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轻声读歌词。

(3)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跟着教师象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歌曲熟悉后,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6)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的心情。

(7)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伴奏,为歌曲伴奏。

3、编创与活动——听辨高低音。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夏天的阳光课时:12——2
教学目标:
1、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图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重点:编创简单的节奏。

教学难点:有意图地编创。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夏天的阳光》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2、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巧巧手课时:13——1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

2、聆听音乐《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感受体验、审美。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

教学难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3、表演《粉刷匠》
(1)完整聆听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2)复听范唱,心理默唱,看谁记得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4)边听录音边唱。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