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进修卷初二语文期末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1.
溃泄dūsài dānɡ颁zhǔ
凌翘qiǎo bǐnɡliǎn 桅
瀚娴咆哮bēng 镌
xié绯宛畸匿诘
huì溺diàn 碌塾jì
颊黝糙崎岖庸zhì
dùn mèi 肆缰轩qiè
zào 沥骤窒嘘荧
yū拭搀xiè藉sù
赋逛踌躇蹒跚颓
琐屑垦宰倦怠yā
倔强婆娑虬qíbǐ
díbēi 犊rónɡ殖凋
è濒yuān 邪腴yāo
zākuàzǎi pǔ墩chónɡ
chèn 壑嶙峋bànɡ蔓
蔷薇芭蕉镂斟酌碾
鳍皱xiān 御忌蚤
辙黏觅喧嚣lǎn
绢驮擅rǒnɡhàn 跋
畴chà簇yōnɡ摄遒jìnɡ
2.摧敛缭殚寰聩鉴
3.杳垢危惶悦触砥
4.逸绵伦肖宜裁姿
5.峦衷患跋峭踵
(二)1.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 水面初平云脚低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三)1. 山岛竦峙百草丰茂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独怆然而涕下
4.海日生残夜
5.荡胸生曾云、杨花落尽子规啼
6.隔江犹唱后庭花
7.拄杖无时夜叩门
8.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0.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1. ①A ②B
2. 甲A 乙A
3.⑴C、⑵D
(五)1×2×3×4×5√6×7×8×
第二部分古诗词阅读
(一)
1.A 2. “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二)
1.B
2.下阕的前两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后两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却愈显得“静”。

(三
1.D
2.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

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一)
1.⑴终了,最后⑵事物的道理
⑶埋没⑷固然,本来
2.D
3.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4.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

(二)
1.⑴国防⑵放弃,丢弃
⑶泛指内外亲属⑷同“叛”,背叛
2.B
3.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

⑵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4.开篇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接着假设事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三)
1.⑴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⑵行成人礼,古人二十岁加冠
⑶遵循,遵从⑷迷惑
2.C
3.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吗?
⑵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4.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
(一)
1. 时间:1949年4月21日;地点:江北某地解放军阵地;人物:西路军某部;事件的原因:人民解放军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动渡江战役;经过和结果:解放军首先用炮火封锁敌人阵地,掩护渡江,接着解放军乘各式大小船只冲向对岸,并取得胜利。

部队向纵深突进,后续部队继续渡江。

2. 语言朴实无华,描述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3. ⑴“突然”“顷刻”都是表时间性的词语,说明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果断、效果好;
⑵“涌”突出了“多”和“快”,生动、准确地表现作战行动的迅速;
⑶采用语言描写,说明战况顺利;可见正义的战争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表现了我军民对夺取更大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二)1.文学创作方面:(1)坚守文学的革命原则,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2)求通俗与普及,且能持之以恒地在创作中加以实践和运用。

文学教育方面:(1)兼容并包,尊重价值上的多
元性;(2)连接新旧,使文化活用,把文学引导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

2.第一问: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小小弱点”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

不足之处:少独具肯定性,无创见创获,风格少变化、少新意。

优点:能调和折衷,兼容并包,使得文学得到了繁荣发展。

第二问:①客观真实地再现朱自清先生的形象,使得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②先抑后扬,为后文写朱自清先生的牺牲自我等精神作张本和铺垫。

3.(1)“这点精神”指凡事和而不同,“折衷无我”(或答“牺牲自我”)。

(2)“这点认识”指对人对事客观,尊重和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

(三)1.示例:①移植成功②枯萎、凋零③再度生长
2.小时候,我被山谷中的百合花迷住了;移植家里后,我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看着九月凋落的花瓣,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春天来了,百合花长出来了,我很兴奋;直到今天,每当看到匆促、短暂的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引发了我对的怀念。

3.⑴①“突兀”是“突然发生,出乎意外”,也有“高耸”的意思。

②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野百合出于意外地出现在山谷间的情状,突出了野百合亭亭玉立的身姿。

③表达了作者看到野百合惊喜意外之情。

⑵示例一: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将百合花拟做人,赋予它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
新生百合的勃勃生机。

③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示例二:①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②把新生百合的青苗比喻成小队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百合整齐,充满生机的样子。

③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4.文中的父亲是个疼爱子女、怜惜花草、教子有方的农民。

5.百合花给了“我”很多启示:①父亲让“我”知道一朵花是怎样长成,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

②百合花的枯萎、凋零让人感伤,告诉“我”生命短暂、美的易逝。

③百合花移栽后,到春天长出一溜青苗,让“我”看到蓬勃的希望。

④再次路过花店,看到百合花,“我”会伤感和惆怅,告诉“我”要珍惜亲情,及时行孝,珍爱美。

(四)1.可行、可游、可居;可望
2.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

3.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简析略)
4.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又“可望”,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意近即可)
(五)1.⑴大王庄是钉子村,领导班子形同虚设;
⑵村民渴望架桥,修建消息轰动全村;⑶刘半仙乡长身份揭秘,为架桥作出贡献;⑷村民感激刘乡长,纷纷义务架桥。

2.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显示转化“钉子村”工作的难度,为下文乡亲们对刘半仙乡长的不信任做铺垫,凸显亲刘乡长切无私、为民请命的高大形象,
3.①刘乡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②刘乡长学识渊博,常为村民讲外面的事,赢得村民的信任与好感;③刘乡长为民办实事的真诚态度和亲力亲为的作风感动了村民。

4.含义:①得到大王庄群众的理解,刘乡长激动不已;②从群众的态度中,刘乡长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效;③疏远已久的民心重新凝聚在政府周围。

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温馨融洽的氛围,烘托出刘乡长喜悦、激动的心情,暗示着刘乡长对大王庄未来前景的希冀。

5.①即将在大王庄河滩上架的桥,②喻指沟通干群关系的纽带,③暗示政府官员只有为百姓干实事才能与百姓心心相通。

第五部分、名著阅读
1.⑴√⑵×(雌性生长在身体最后三节。

雄性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
⑶√⑷×⑸√⑹×⑺×⑻√
2.⑴住所歌唱才华⑵水袋空气
⑶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
⑸城市垃圾干红白喜事做杂工
⑹父母和几亩薄田北平
⑺弼马温花果山⑻蛇盘山白马
3.⑴回花果山水帘洞去大圣三打白骨精,唐僧认悟空打死三个好人,只信八戒,不听悟空解释⑵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停止内战,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⑶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杨先生
及其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第六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1.D
2.⑴学校要创造良好、卫生的环境;
⑵学校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⑶学校要加强晨检和巡检工作;
⑷发现疫情,学校要及时报告并开展疫情处置工
作。

3.不是,因为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不愿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对疫苗不太了解和认为接种疫苗不能降低得流感的可能性这三种,而不是因为经济问题。

二、1.B(超过言过其实,森林面积偷换概念,原文是“人工林”。


2.①两只张开的手像树干,五指像树枝,寓意人人植树,共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树叶围绕城镇乡村、河流山川、飞鸟白云,寓意绿色的地球美好的家园。

3.纪念孙中山;传承民族传统(彰显中华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