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远程马哲第一次作业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考核答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考核要求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雷同作业按照零分处理。
二.作业内容一、辨析题(每题8分,共40分)1.“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答:必然性与偶然性范畴揭示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但是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必然性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所决定,因而它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偶然性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所决定,因此一般处于从属地位,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使发展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往往忽视偶然性的作用,导致机械决定论。
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不引起结果的现象,也没有无原因的现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在此意义上,又会导致非决定论的观点。
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即从抽象的规定达到思维中的具体。
此时的具体不是现实中的感性具体,不是“混沌的表现”,而是思维中的理性具体,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的反映。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
它是理性认识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形成概念体系、构建理论框架及体系的过程和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它属于总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是对事物本质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则是理性认识形成以后,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认识的过程。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 [2015版客观题]一、辨析题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2.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3.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4.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是相对的。
二、论述题1.简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分析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错误态度。
2.关于我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是用观念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
例如,斯宾诺莎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
材料2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就是真理,而与感觉背离的认识则不是真理。
材料3波格丹洛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
请回答:(1)材料1、2、3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2)材料3的观点与材料1和2的观点有没有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一、辨析题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此论断把两个方面的内容混为一谈。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物质和意识(或精神)、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反之,就属于唯心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并非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
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这是有合理之处的。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
3.这是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种典型形式。
这种真理观的错误在于:(1)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有用、无用,因人、因阶级不同而相异,具有主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郑州大学网考资料及答案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并以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进到认识论,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
第二,把辨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应,认为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辨证过程。
第三,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和统一起来,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说,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理论和认识也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认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能动反映论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内在统一的,坚持这一统一也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使思想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同时,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辨证地结合和统一起来,遵循用马克思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错误,把各项工作做好。
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从而使事务保持着稳定、统一的状态。
但这种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它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变革的状态。
斗争性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制约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但同一性并非吾侪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2019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测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3、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B、费希特的哲学C、黑格尔的哲学D、谢林的哲学E、费尔巴哈的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C、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实现了科学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
(完整版)郑州大学《马哲》网上测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2:24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世界观就是(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2、人生观是人们对(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C、社会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D、人的思维才式和方法的看法3、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5、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B、现代西方哲学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C、不能无视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D、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参考价值E、我们要认真研究、批判、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B、达尔文进化论C、细胞学说D、牛顿力学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管理系统学第一次作业--郑州大学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学第一次网上作业

一、名词解释1.管理学:管理是指管理者对组织的稀缺资源进展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的过程。
2.管理运动: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与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开展的重大影响的过程,被称为“管理运动〞。
“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它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科学管理是其主要组成局部。
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优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
4.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内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沟通方式,由组织结构的建立。
5.广义的计划工作: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过程。
二、简答题1.解释管理的二重性与其现实意义。
答:管理的两重性是指: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管理学,认识我国的管理问题,探索我国管理活动的规律以与运用管理原理来指导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建立我国有特色管理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2〕管理的两重性原理能使人们正确对待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3〕管理要表现一定的社会文化或民族文化,因地制宜。
答:梅奥等人在霍桑试验的根底总结出来的人际关系学说等内容详细包括:一、员工是社会人:员工对自己的工资多少感兴趣,但这不是他们关心的唯一事情,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
作为有感情的人,他们希望能够感到自己的重要,并希望别人也承认这一点,这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之类感情的追求。
社会人的思想的要点是:人重要的是同别人合作,个人是为保护其他集团的地位而行动的,人的思想行为更多地是由感情来引导的。
工业社会初期所产生的工业社会环境破坏了促使社会团结的文化传统,造成了“社会解体〞和“不愉快的个人〞。
最新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哲学在线测试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哲学课堂练习题第一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
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般规律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D、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
A、是否坚持唯物论B、是否坚持唯心论C、是否坚持辩证法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B)。
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指的“真正哲学”(ABDE )。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D、取决于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精神E、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BD )。
A、《新民主主义论》B、毛泽东思想C、《论持久战》D、邓小平理论E、“一国两制”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ABCE )。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C、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实现了科学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ABCE )。
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思辨性E、不彻底性5、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AC )。
A、人本主义思潮B、存在主义思潮C、科学主义思潮D、实证主义思潮E、唯心主义思潮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014-2015年郑大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测试满分题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5 道题共 5 分)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A、实践B、认识C、物质D、意识3、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尚未触及到的自然界属于()。
A、人工自然B、人化自然C、人类世界D、自在世界4、实践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A、人的实行或行动B、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的存在方式D、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5、下列属于社会形式的客体的是()。
A、人体B、天体C、政治制度D、原材料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5 道题共10 分)1、科学实验是( ) 。
A、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B、运用实践手段, 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的活动C、暂时撇开认识对象的复杂联系, 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 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D、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活动E、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2、实践是()。
A、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B、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C、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D、具有直接现实性E、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3、实践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A、实践是物质性的客观活动B、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C、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D、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4、下列属于实践的集团主体的是()。
A、企业B、政府C、科学家个人D、科学共同体E、全人类5、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体力B、知识和经验C、情感D、意志E、智力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正确错误2、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正确错误3、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正确错误4、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C )。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决定内容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消极服从于内容C、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D、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2、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 )。
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3、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D)。
A、偶然性B、必然性C、现实性D、可能性4、相对静止是( B)。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不变的事物D、绝对运动的状态5、时间和空间是(B )。
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AB )。
A、事物的根本属性没变,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呈现出阶段性B、事物全局性质未变,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C、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D、旧质要素在量上迅速减少E、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DE)。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C、一切事物、现象浑沌一片的联系D、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E、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ABC)。
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B、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C、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E、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4、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 ABCE)。
A、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是由无数有限时空构成D、时空的有限性是由无数无限时空构成E、时空无限性存在于有限性之中,并通过时空有限性表现出来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BE)。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解析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满分第一章内容已经打出来了楼主• 1.1 [单选] [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 1.2 [单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 1.3 [单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B )。
• 1.4 [单选] [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B )。
• 1.5 [单选] [对] 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D )。
• 2.1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ABCDE)。
• 2.2 [多选] [对] 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CE)。
• 2.3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ABC )。
• 2.4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ABCE)。
• 2.5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BCDE)。
• 3.1 [判断] [对]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X• 3.2 [判断] [对]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X• 3.3 [判断] [对]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X• 3.4 [判断]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X• 3.5 [判断] [对]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满分第02章在线测试楼主1.1 [单选] [对]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 )。
• 1.2 [单选] [对] 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 )。
• 1.3 [单选] [对] 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
• 1.4 [单选] [对]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C )。
• 1.5 [单选] [对] 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D)。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2021年春《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 8章在线测试题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2021年春《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 8章在线测试题郑州大学远程教育2021年春《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8章在线测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考试答案第二章第二章答案满分楼主1.在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是()。
a、康德C,费尔巴哈B,伯克利D,笛卡尔2。
意识的反应或主动性基本上是()。
a、客观世界的改造C,人的改造B,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3。
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独特特征是()。
a、客观现实B、主观能动C、法律客观性d、运动绝对性4.将物质描述为一个或多个可直接感知的物体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古代简单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b、文字的产生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出现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不可知论()。
a、认为这个世界不可辨认或不完全了解。
B.否认了解世界的能力c、回避世界就其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d、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e、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可靠性2.需要使用世界物质统一的原则()。
a、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b、具体来说,科学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证明了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证明了d,哲学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证明了e,世界运动的规律性证明了e3、从类人猿转变为人类()。
a、其内在基础是猿类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征。
其重要基础是猿类的高度群体组织。
C.其外部条件是气候变化d、其关键因素是生产劳动e、只是生物进化规律的结果4.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则认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c、运动是绝对的d、时空是相对的e、世界是一个物质过程,它根据自身的内在规律,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式永恒地运动5、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
a、它不仅是人类意识的扩展,也是人类实践的器官。
它极大地发展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b、造成了人类意识的新的存在形态和进化方式c、它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类似于人的创造性d、它极大地突破和弥补了人脑在意识上的局限性,发展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e、电脑的功能在各方面都远远超过人脑第三个问题,判断问题(每个问题1分,5个问题5分)1。
2014-2015年郑大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测试满分题.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A、实践B、认识C、物质D、意识3、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尚未触及到的自然界属于()。
A、人工自然B、人化自然C、人类世界D、自在世界4、实践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A、人的实行或行动B、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的存在方式D、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5、下列属于社会形式的客体的是()。
A、人体B、天体C、政治制度D、原材料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科学实验是( )。
A、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B、运用实践手段,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的活动C、暂时撇开认识对象的复杂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D、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活动E、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2、实践是()。
A、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B、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C、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D、具有直接现实性E、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3、实践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A、实践是物质性的客观活动B、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C、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D、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4、下列属于实践的集团主体的是()。
A、企业B、政府C、科学家个人D、科学共同体E、全人类5、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体力B、知识和经验C、情感D、意志E、智力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正确错误2、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正确错误3、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正确错误4、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满分第一章内容已经打出来了楼主• 1.1 [单选] [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 1.2 [单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 1.3 [单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B )。
• 1.4 [单选] [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B )。
• 1.5 [单选] [对] 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D )。
• 2.1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ABCDE)。
• 2.2 [多选] [对] 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CE)。
• 2.3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ABC )。
• 2.4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ABCE)。
• 2.5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BCDE )。
• 3.1 [判断] [对]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X• 3.2 [判断] [对]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X• 3.3 [判断] [对]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X• 3.4 [判断]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X• 3.5 [判断] [对]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满分第02章在线测试楼主1.1 [单选] [对]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 )。
• 1.2 [单选] [对] 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 )。
• 1.3 [单选] [对] 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
• 1.4 [单选] [对]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C )。
• 1.5 [单选] [对] 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D)。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人生观是人们对(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C、社会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D、人的思维才式和方法的看法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2、哲学( )。
A、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具有时代性D、具有民族性E、具有阶级性3、“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指的“真正哲学”( )。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D、取决于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精神E、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5、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思潮B、存在主义思潮C、科学主义思潮D、实证主义思潮E、唯心主义思潮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正确错误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正确错误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郑大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考试 (1)

本卷共有4大题。
一、单项选择题(15道小题,共15分)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1分)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2、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1分)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1分)A、康德B、贝克莱C、费尔巴哈D、笛卡儿4、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
(1分)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5、实践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1分)A、人的实行或行动B、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的存在方式D、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分)A、客观实在性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1分)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8、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1分)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9、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1分)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1分)A、唯物主义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变化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1分)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1分)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13、社会基本矛盾是( )。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人生观是人们对(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C、社会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D、人的思维才式和方法的看法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2、哲学( )。
A、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具有时代性D、具有民族性E、具有阶级性3、“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指的“真正哲学”( )。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D、取决于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精神E、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5、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思潮B、存在主义思潮C、科学主义思潮D、实证主义思潮E、唯心主义思潮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正确错误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正确错误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马第一次作业及答案.docx

第一次作业一、辨析题:1x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1此观点是错误的2 •哲学上的两大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 •综观哲学的发展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同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因此,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而不是四军对垒.3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外,还有一种二元论的观点•即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认为,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独立互不相干. 这种观点看起来不偏不倚和公正客观,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当他把精神看成离开物质独立存在的时候,就属于唯心论;当他把物质看成离开精神而客观独立地存在的时候,实际上坚持了唯物论•二元论在回答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怎样才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得不搬岀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帮忙,这就滑向了唯心论•二元论如同一个人骑两匹马,是非常危险的•可见,在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回答上,或者是唯物主义或者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4.所以,综上所述,此观点是错误的.2、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这句话是错误的。
简单举例,物质是由基本微粒(如电子、质子、夸克等)组成的,如果不是专业设备和计算,人类用眼睛是看不到这些基本微粒的,更无法用“摸得着”来形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秋季第一次作业
学号:12130227007 姓名:高凯源专业:土木工程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作用。
(建议试从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角度分析)
(交作业时间截止到7月11日)
答: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哲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武器,是指引社会主义事业采取改革、开放的方针来发展和完善自己,从而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今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壮大,仍然深切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而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迫切需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当代世界的发展中进一步发展和建设自己。
认识包括三方面:
1)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的活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想”。
2)人类改造的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做”。
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就是通常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认识还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由以上不难看出,“认识”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主观上要求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产生反映。
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