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作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阅读摘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序言
第一手稿
工资
资本的利润
资本
资本的利润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地租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第三手稿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需要,生产和分工
货币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中共中央马列恩斯著作编译局编译
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
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
序言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2000 年5月第 3版
自然主义P4
从费尔巴哈起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
判。
土地P44
土地仿佛是它的领主的无机的身体。
劳动产品的异化P52
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
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
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
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
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
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异化的程度P52
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致工人非现实化到
饿死的地步。对象化竟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
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通过最大努力
的和极不规则的中断才能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竟
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
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下,这还并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
是生产条件的日益丧失,劳动的副产品――污染对人(所有人)的统治的日益严重。
产品的异化P52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
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自然界作为生产的
条件 P53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社会里,身为政治学子的我,为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研读。读书笔记总结如下:
本《手稿》的结构由一个序言和三个手稿组成。
第一手稿:前三章分析了工资、资本、资本利润、地租及其收入来源,揭示了工人是如何降为最贱的商品(无论是增加工业数量从而增加工人数量,还是同一数量的工业生产更多的产品,最终的发展,都会导致劳动产品生产过剩,致使工人工资下降,失去工作,甚至于生活贫困、生存困难),还揭示了国民经济学的虚伪(“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的钥匙”因为它是从私有财产为出发点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揭示了劳动和资本对立的经济来源(就是资本、地租、劳动三者的分离,而“资本、地租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
第四章异化劳动是第一手稿的核心思想,也是整个手稿的核心思想,我对这一章做了认真阅读、思考,并作此笔记:
一、异化劳动的概念最早并不是马克思提出的,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却有着重要贡献。作为异化劳动概念的前提,马克思首先对于“当前的经济事实”进行了批判分析“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他在手稿中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所表述的不是劳动的对象化,而是劳动的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引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写于1844年的一部重要
文献。这部手稿探讨了经济学和哲学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背景
在19世纪早期的德国,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这个时期,工
人阶级遭受着极端的剥削和贫困,而资本家则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同时,许多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思考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内容概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代表作。手稿主要分
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劳动与私有制
这部分探讨了劳动的本质以及劳动与资本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
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却被剥夺了劳动的成果。他批判了私有制的不公正和剥削性质,主张消除私有制,实现共享劳动成果的社会。
第二部分:国家与权力
这部分探讨了国家的起源和作用,以及国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国
家出现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既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工具,也是资本主义矛盾的产物。他呼吁为了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制度,需要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
第三部分:人的全面发展
这部分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被
迫将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归为资本家的统治下,导致了人的异化和个性的缺失。他主张建立一种社会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自由发展。
影响和评价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并没有引起当时的广泛关注,但它的思想对后
来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手稿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它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序言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著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著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由于这个理由,在本著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著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著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1844经济学 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一、作者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1835年进入伯恩大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读法律。十九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黑格尔学派分化成老年黑格尔(右派)和青年黑格尔(左派)。左派背弃他们老师的保守立场,力求做出无神论和革命的结论,向专制制度、神权思想宣战,马克思加入该阵营,而且他重视实践活动,力求把哲学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1842年,马克思任《莱茵报》主编,该报公开地站在劳动人民一边,维护其利益,对普鲁士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及抨击。为此,《莱茵报》受当地政府压制。1842年马克思辞去主编职务,不久报纸被封闭。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到巴黎,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1844年8月,马克思同恩格斯会面。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1845年春天写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了解革命的意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年《哲学的贫困》。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1848年二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公开发表。在此之后,完成了《资本论》、《法兰西内战》等。
二、作品背景(参考百度百科)
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 26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在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完成的。马克思在世时手稿从未发表。直到1927年,马克思逝世44年后,才由原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梁赞诺夫院长主持将其中的部分译文以《〈神圣家族〉的预备著作》为题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 卷,当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1929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第1期上,编者以《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关于需要、生产和分配的札记》为题发表了另一些片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由马克思主要创作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学术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在1844年,马克思写完了这部著作,并力图将其当作一部全面的、系统的、理论的和历史的经济哲学,以反映他本身思想的综合发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有四个主要部分,分别为马克思论文:关于货币和贸易,关于财富的质量和价值,关于财富的交换以及有关这些讨论的总结。
第一部分主要讨论货币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客观规律。他强调货币、贸易和物品之间的关联,本着货币中心的观点论述了货币的社会功能、经营服务的分工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部分,马克思探讨财富的质量和价值,重点分析了商业作业的贡献,展示了财富的分布方式及其定价的法则。他指出,劳动是产生财富的本质和价值的唯一根源,劳动结合能力、时间和材料,才能产生财富和价值,因此它是产生财富的最重要因素,并成为社会财富变化的决定因素。
第三部分,马克思介绍了财富的交换,重点讨论了商品的交换及其劳动的分配问题,谈到了物价的比率、价值的分析,以及消费对财富在社会变化中的角色。
最后一部分,马克思总结了他在前三部分中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有价值的见解,以及在哲学上的讨论,揭示了他关
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进而指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劳动价值理论的实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马克思认识论、劳动观、社会经
济结构和社会经济变化的认识,以及社会财富的分配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以后社会科学家们的继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可以说在经济哲学的发展史上,它占有特殊的地位。
《1844经济学 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一、作者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1835年进入伯恩大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读法律。十九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黑格尔学派分化成老年黑格尔(右派)和青年黑格尔(左派)。左派背弃他们老师的保守立场,力求做出无神论和革命的结论,向专制制度、神权思想宣战,马克思加入该阵营,而且他重视实践活动,力求把哲学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1842年,马克思任《莱茵报》主编,该报公开地站在劳动人民一边,维护其利益,对普鲁士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及抨击。为此,《莱茵报》受当地政府压制。1842年马克思辞去主编职务,不久报纸被封闭。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到巴黎,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1844年8月,马克思同恩格斯会面。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1845年春天写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了解革命的意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年《哲学的贫困》。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1848年二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公开发表。在此之后,完成了《资本论》、《法兰西内战》等。
二、作品背景(参考百度百科)
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 26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在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完成的。马克思在世时手稿从未发表。直到1927年,马克思逝世44年后,才由原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梁赞诺夫院长主持将其中的部分译文以《〈神圣家族〉的预备著作》为题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 卷,当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1929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第1期上,编者以《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关于需要、生产和分配的札记》为题发表了另一些片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4月至8月在巴黎时写的,从《序言》中看出,这是马克思未完成的一部独立著作,“它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些基本原理,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特别是把异化问题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上的一次飞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译后记)
的批判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容易理解的,我觉得马克思是从抽象的意义上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马克思思想的深刻性、严谨性得到了全面的体现。而关于异化劳动及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的批判这两方面的内容我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尽量使自己能理解马克思关于上述两方面内容的论述,在思考过程中,我还有许多问题未能理解,如“何谓对象化?”“当劳动者越来越多而社会所能提供的保证其生存所需的机会(就业等的机会)越来越少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类的存在物与自然存在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理解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本质是否有真假之分,我认为本质天然就是真的,假的就不能称之为本质”“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知识为最高存在,而绝对知识又是什么呢?是否为真理?但真理在我看来又是相对的”等等,我希望这些问题能与感兴趣的人们一起探讨。
当然,在本书中,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是相当精彩和值得一读再读的,其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关内容的论述是我们读好《资本论》《国富论》等经济学名著的理论前提,我们如果能够很好地理解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相关内容(工资、利润、货币等)的思想,我们在阅读《资本论》《国富论》等经济学名著时就会轻松许多,当然,我认为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对我们的理论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其有助于我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推荐大家抽空来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着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新版.docx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
专业:经济学
姓名:王恒
学号:41016008
【阅读篇名】《1844年经济与哲学手稿》
【写作背景】
这部《手稿》因为是在巴黎完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为德国民主派机关报《莱茵报》撰稿,批判当时的普鲁士专制制度;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因此认识到,单纯的理论批判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为此,马克思于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深入考察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等,并亲身参加巴黎工人的革命活动。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开始了他们令人称颂的友谊与伟大的事业;在巴黎,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法年鉴》;在巴黎,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强调以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神圣家族》的写作。后来人们知道,也正是在巴黎,马克思完成了这部重要的《手稿》,它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第一个关键点。
《手稿》的写作还有其特定的思想背景。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其目标的,而科学技术能够帮助资本家更好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作为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的科学理性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一大精神支柱。同时,对利润的无限追求促使资本主义不断地刺激消费,不断地生产和满足人的需要,而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道主义强调要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人道主义自然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二大精神支柱。但实际上,资本主义的确发展了科学理性,但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却使人道主义最终落空了。在马克思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重新倡导了人道主义,但由于没有和科学理性相结合,其社会主义是非科学的,最终只是一种空想,无法成为现实。而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将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探索实现真正的人道主义的现实条件和途径,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共产主义的特征及其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方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序言
第一手稿
工资
资本的利润
资本
资本的利润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地租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第三手稿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需要,生产和分工
货币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中共中央马列恩斯著作编译局编译
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
原文是德文
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
序言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工资资本的利润资本资本的利润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租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私有财产的关系第三手稿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
对XXX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XXX编译
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
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
1
序言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
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XXX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XXX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XXX的《国民经济学批判纲目》;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内在关系,并认为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都具有历史性,它们都具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经过历史的、充分的发展,就为自身的消除创造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共产主义就是其扬弃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但同时又认为私有财产是永恒的东西,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矛盾。马克思正是从这里出发,发现了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之间内在的联系。
一、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体现和结果。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有一项重大发现,即劳动是一切财富、财产的价值源泉,价值产生的唯一原因就是人的劳动。马克思对这一学说表示了认同,但他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既然承认了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那么劳动产品从理论上来讲就应该属于劳动者,但实际上劳动者得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劳动者不仅不能占有他们的劳动产品,相反他们自身却成了商品;他们生产了财富,却得到了贫穷。这一现实和理论的矛盾使马克思开始对劳动和人的本质关系进行了思考。
马克思指出,劳动就是人的对象性活动,“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是人类对象化的活动,人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产品来证实和丰富自己。很明显,劳动产品是属人的存在,它属于它们的创造者。但为什么现实情况却是不劳动的资本家占有劳动产品,而工人却一无所有呢?马克思认为,这是因为劳动其实已经是异化状态下的劳动了,而私有财产就是劳动异化的表现和结果。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劳动其异化发展最为严重,他认为国民经济学所谈论的劳动其实就是异化劳动,私有财产的真正主体就是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其实就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和结果:“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马克思主要谈论的问题是工人工资的问题,
那么?工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工资对于工人,是自我劳动的合理报酬,还是资本家剥削的一种形式,或者说,对于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所得利润的损失,还是与之相反促进了其利润的增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工资)的相关论述如下:
(1)最低的和唯一必要的工资额就是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费用,再加上使工人能够养家活口并使工人种族不致死绝的费用。按照斯密的
意见,通常的工资就是同“普通人”即畜类的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最
低工资。
(2)市场价格的偶然的和突然的波动,对地租的影响比分解为利润和工资的价格部分的影响小;而对利润的影响又比对工资的影响小。一
般情况是,有的地方工资提高,有的地方工资保持不变,有的地方
工资在降低。
(3)当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得到好处,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例如,当资本家由于制造秘密或商业秘密,由于垄断
或自己地段的位置有利而使市场价格保持在自然价格以上的时候,
工人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4)
其次,劳动价格要比生活数据的价格远为稳定。两者往往成反比。在物价腾
贵的年代,工资因对劳动的需求下降而下降,因生活价格提高而提高。这样,
二者互相抵消。无论如何,总有一定数量的工人没有饭吃。在物价便宜的年
代,工资因对劳动的需求提高而提高,因生活数据价格下降而下降。这样,
二者互相抵消。
(5) 不同行业的工人的劳动价格的差别,比不同投资部门的利润的差
别要大得多。在劳动时,个人活动的全部自然的、精神的和社会
的差别表现出来,因而所得的报酬也各不相同,而死的资本总是
迈着同样的步子,根本不在乎实际的个人活动如何。
(6) 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他们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牺牲
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来替贪婪者从事奴隶劳动。这就缩短
了工人的寿命。工人寿命的缩短对整个工人阶级是一个有利状况,因为这
样就必然会不断产生对劳动的新需求,这个阶级始终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一
部分,以避免同归于尽。
(7)资本的积累扩大分工,而分工则增加工人的人数;反过来,工人
人数的增加扩大分工,而分工又扩大资本的积累。一方面随着分
工的扩大,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积累,工人日益完全依赖于劳动,
依赖于一定的、极其片面的、机器般的劳动。随着工人在精神上
和在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随着人变成抽象的活动和胃,工人越
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的一切波动,依赖于资本的运用和富人的兴
致。同时,由于单靠劳动为生者阶级的人数增加。工人之间的竞
争加剧了,因而他们的价格也降低了。在工厂制度下,工人的这
种状况达到了顶点。
(8)工资的提高在工人身上引起资本家般的发财欲望,但是工人只有牺牲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才能满足这种欲望。工资的提高以资本的
积累为前提并导致资本的积累:因而劳动产品越来越作为某种异
己的东西与工人相对立。同样,分工使工人越来越片面化和从属
化:分工不仅导致人的竞争,而且导致机器的竞争。因为工人被
贬低为机器,所以机器就能作为竞争者与他相对抗。最后,正像
资本的积累增加工业的数量,从而增加工人的数量一样,由于这
种积累,同一数量的工业生产出更大量的产品;于是发生生产过
剩,而结果不是有很大一部分工人失业,就是工人的工资下降到
极其可怜的最低限度。
(9)“在财富已经达到它可能达到的顶点的国家,工资和资本利息二者都会极低。工人之间为就业而进行的竞争如此激烈,以至工资缩
减到仅维持现有工人人数的程度,而国家的人口这时已达到饱合,
所以这个人数不能再增加了。”
超过这个人数的部分注定会死亡。
(10) 关于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还应指出,工资的提高对资本家说
来,可以由劳动时间总量的减少而绰绰有余地得到补偿;工资的提
高和商品利息的提高会像单利和复利那样影响商品的价格。
(11)国民经济学家对我们说,劳动的全部产品,本来属于工人,并且按照理论也是如此。但他同时又对我们说,实际上工人得到的是产品
中最小的、没有就不行的部分,也就是说,只得到他不是作为人而
是作为工人生存所必要的那一部分以及不是为了繁衍人类而是为
繁衍工人这个奴隶阶级所必要的那一部分。
懒惰的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大都占土地产品的三分之一,忙碌的资本
家的利润甚至于两倍于货币利息,而剩余部分工人在最好的情况下
挣得的部分,只有这么多:如果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必定要饿
死。
(12) 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意见,工人的利益从来不同社会的利益相对立,
(1)因为工资的提高可以由劳动时间量的减少和上述其它后果而
绰绰有余地得到补偿;(2)因为对社会来说全部总产品就是纯产
品,而区分纯产品对私人来说才有意义。
(13) 按照理论,地租和资本利润是工资的扣除。但在现实中,工资却是
土地和资本让给工人的一种扣除,是从劳动产品中给工人、劳动所
打的回扣。
(14) “出卖劳动的工人人口,不得不满足于产品的最微小的一
份......”
(15) “既降低了劳动的价格,同时也降低了劳动的报酬;它造就了工人,
却贬低了人。”
(16) “…长官(注:资本家)对自己的部下没有任何好意。在他们眼中,
这些部下不是人,仅仅是以尽可能少的花费带来尽可能多的收入的
生产工具。这些日益密集的工人群众甚至没有信心会有人经常雇用
他们;把他们集合起来的工业只是在它需要他们时才让他们活下
去;而一旦能够撇开他们,它就毫不踌躇地抛弃他们;于是工人不
得不按照人家同意的价格出卖自己的人身和力气。加在他们身上的
劳动,时间越长,越令人痛苦和厌恶,他们所得的报酬也就越少;
可以看到有些工人每天连续紧张劳动十六小时,才勉强买到不致饿
死的权利。”
(17)劳动是资本的要素,是资本的费用,因而,工资是资本的牺牲。(
第三手稿)
(18)因此,在国民经济学看来,工人的需要不过是维持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的需要,而且只限于保持工人后代不致死绝的程度。因此,
工资就与其它任何生产工具的保养和维修,与资本连同利息的再生
产所需要的一般资本的消费,与为了保持车轮运转而加的润滑油,
具有完全相同的意义。可见,工资是资本和资本家的必要费用之一,
并且不得不超出这个必要的界限。因此,英国工厂主在1834年
实行新济贫法以前,把工人靠济贫税得到的社会救济金从他的工资
中扣除,并且把这种救济金看作工资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做法是
完全合乎逻辑的( 第三手稿)
2. 资本的积累的方式什么?
(1)“商品加工越多,商品越变成加工对象,商品价格中分解为工资和利
润的部分就比分解为地租的部分增长的越大。随着商品加工的进展,不
仅利润的数目增大了,而且每个后来的利润总比先前的利润大,因为产
生利润的资本〔IV〕必然越来越大。雇用织工的资本必然大于雇用纺
工的资本,因为前一种资本,不仅要补偿后一种资本和利润,而且要支
付织工的工资,而利润必定总是同资本保持一定的比例的。”(第1卷
第102-103页)
由此可见,在对自然产品加工和再加工时人的劳动的曾价,不是使工资
增加,而是一方面使获利资本的数额增大,另一方面使每个后来的资本
比先前的资本大。
(2)“资本的增加使工资提高,但由于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又有使资本家利润减少的趋向。”(斯密,第1卷179页)
(3)只有当资本增加而且分散在许多人手中的时候,竞争才有可能。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积累才可能出现许多资本,因为资本一般只有通过积累
才能形成,而多方面的积累必然转化为单方面的机类。各个资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