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7线沧河桥至马村段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回复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组主要技术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况
1、项目路网中的地位
国道G107是国家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主要承担沿线城镇间的中、短途运输和区内运输以及部分对外交通运输、过境交通运输;同时也是京港澳运输通道的组成部分,对京港澳高速公路的功能进行互补,并明确为近期“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项目。

2、路线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
路线起于G107新乡市与鹤壁市交界沧河大桥处,终止于马村立交桥北,全长约36.078公里。

沿线主要控制点有:G107沧河大桥、S306卫柿线、G107京广铁路分离式立交(上跨京广铁路、共产主义渠及卫河)、济东高速、新乡市北环等。

3、技术标准
根据《工可报告》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本项目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1.5米和24.5米,沿线桥涵与路基同宽,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4、主要工程规模
主要工程规模表
二、对《工可报告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1、主要技术标准与工可批复一致,采用路基宽度21.5米和24.5米,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桥梁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其他技术指标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选用。

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与工可批复一致,对老路平面进行了精确拟合,路线纵断面根据路面加铺方案进行了优化,改善了全线平纵指标。

3、采纳专家的路面加铺意见,老路部分加铺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
混凝土(AC-13C)+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

4、京广铁路分离式立交桥(牧野特大桥)采纳工可阶段专家意见,桥梁结构形式及跨径与工可基本一致。

三、主要评审意见
1、改扩建原则,路线方案
沧河桥至卫柿线段
(1)同意平面在与京广铁路并行段单向加宽,其余地段沿老路两侧加宽布线。

(2)同意纵坡按老路面补强后的结构厚度拟合。

(3)路线平纵面主要指标基本符合规范要求。

(4)8个平曲线的曲线长度小于规范一般值400米的规定,建议在有条件的曲线加大半径,使之曲线长等于或大于规范的一般值。

【执行情况】本项目为老路改造项目,为尽量与老路线性拟合,不增加征地,部分平曲线最小长度不满足规范一般值要求,但大于规范值极限要求。

下阶段根据老路测量资料对平面深入研究,能改善的路段进行改善。

(5)JD5(K632+679.223)、JD8(K636+909.023)、JD9(K638+235.173)、JD10(K639+023.364)、JD12(K639+727.223),五处平曲线需设超高,纵坡小于0.3%,在渐变段0%横坡前后排水不畅,建议将纵坡加大,大于0.3%。

【执行情况】对以上交点的纵坡进行调整,使之大于0.3%。

(6)大于500m的坡长7段,长达1148m,不易与现有老路路面
高程拟合,建议进行优化。

【执行情况】对于K626、K628、K635等坡长较长路段,纵坡细化调整,增加变坡点。

(7)在与京广铁路并行单侧加宽段,纵坡应考虑调路拱高度。

【执行情况】对于K632+500~K636+500与京广铁路并行段,纵坡调整,考虑路拱横坡的影响。

卫柿线至马村段
(1)同意平面沿老路两侧加宽布线。

(2)同意纵坡按老路面补强后的结构厚度拟合纵坡。

(3)路线平纵面指标基本符合规范要求。

(4)平曲线要素值应标示在路线平面图中。

【执行情况】路线平面图中已有平曲线要素值。

(5)JD2、JD3、JD4、JD5、JD11五处平曲线曲线长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长度一般值400m的要求,建议进行优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平曲线半径,尽量满足规范要求。

【执行情况】本项目为老路改造项目,为尽量与老路线性拟合,不增加征地,JD2、JD3、JD4、JD5、JD11平曲线最小长度不满足规范一般值要求,但大于规范值极限要求。

(6)27处竖曲线间直坡段长度不符合反向3秒、同向6秒设计车速(67m和133m)的常规做法,建议进行优化,使之达到或曲线相连。

【执行情况】结合平纵结合,对直坡段较短的竖曲线,增加竖曲线半径,使竖曲线相连。

(7)K0+810、K4+560、K10+100等三处竖曲线长度不满足规范一般值170m的规定,建议优化。

【执行情况】K0+810、K4+560、K10+100三处竖曲线,按要求增加竖曲线长度,使之大于170m。

(8)K15+550~K16+538.472坡长988.472m,最小填高0.002m,最大填高0.201m,建议进行优化减短坡长,根据实地高程拟合。

【执行情况】该段处于下穿济东高速,为不降低济东高速立交桥净空高度,该处填挖高控制基本控制在0m左右,为减少老路挖补长度,在该段增加一个变坡点。

(9)纵断面图坡长、坡度栏中变坡点应标注桩号和标高。

【执行情况】按专家要求纵断面图坡长、坡度栏中变坡点标注桩号和标高。

2、技术标准
《初步设计》推荐本项目按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1.5米和24.5米,沿线桥涵与路基同宽,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新建加宽路面及老路利用部分按沥青砼路面及补强结构。

评审同意上述技术标准,其它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3、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
(1)初步设计推荐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和主要设计参数符合规范要求。

评审认为,由于中央分隔带采用新泽西护栏形式,满足规范要求
的C值和左侧路缘带宽度的前提下,在路基宽度24.5m的路段,可将中间带宽度由2.0m减少为1.0m,将右侧硬路肩由2.5m增加至3.0m,以使道路使用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将中间带宽度由2.0m减少为1.0m,将右侧硬路肩由2.5m增加至3.0m,以使道路使用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2)过村镇路段增加非机动车道和设置较宽绿化带等辅助工程,是否应计入本项目,应进一步比选论证。

【执行情况】过村镇路段的断面及绿化带为实际存在情况,原有绿化带已完成,本次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尽在标准横断面图中按实际情况示意,未计入工程量。

(3)同意低填或零填段的路床采用掺灰处理,而一般路段的加宽路基仅上路床40cm掺灰即可。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本路段路基填方均较高,将加宽路基上路床做80cm掺灰处理改成上路床40cm掺灰处理。

(4)从增加路基整体强度、减少地基附加应力考虑,桥涵台背采用的碎石土建议改为石灰土;路堤中间部位设置的土工格室作用不大,建议取消。

【执行情况】按专家要求桥涵台背采用的碎石土已改为石灰土,考虑减小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土工格室不宜取消。

(5)初步设计推荐的路基防护形式为:当路基高度不大于3.5m时,采用草灌结合防护;当路基高度大于3.5m时,采用拱形骨架防护,根据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经验,建议其控制高度值由3.5m提高至5.0m。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已将路基防护形式改为:当路基高度不大于5m时,采用草灌结合防护;当路基高度大于5m时,采用拱形骨架防护。

(6)同意初步设计推荐的老路面加铺方案: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

(7)基本同意加宽部分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7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

(8)由于路床已采用掺灰处理,设计取路基回弹模量E0=42MPa 偏低,应予提高。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将设计取路基回弹模量提高到E0=50MPa。

(9)基本同意路面基层采用双层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但应按照提高后的E0值,进一步优化基层的厚度。

【执行情况】按提高后的E0=50Mpa,对路面基层双层水泥稳定碎石结构进行优化。

(10)底基层建议采用水泥(石灰)稳定土方案与推荐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

【执行情况】二灰稳定碎石与水泥稳定碎石价钱相差较小,考虑本路段交通量较大,结合工可批复意见,本项目不再调整路面结构。

(1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采用震动成型方法后,其设计水泥参考用量建议由5%降低至4.5%,其强度标准建议由4MPa提高至4.5MPa。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将设计水泥参考用量建议由5%降低至
4.5%,其强度标准建议由4MPa提高至4.5MPa。

(12)根据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经验,上面层一般不再采用玄武岩。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上面层不再推荐采用玄武岩。

(13)被交道的路面结构应在充分调查原路面结构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强,但不必过于保守。

【执行情况】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4)路肩部位采用的10cm厚C20混凝土预制块建议改为植草皮防护。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已将路肩部位采用的10cm厚C20混凝土预制块建议改为植草皮防护。

(15)同意超限站采用水泥砼路面形式,建议在水泥砼面板下增设防水联结层。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修改,增加乳化沥青下封层。

(16)鉴于超限段长度较短,且车辆加速、刹车频繁,建议水泥砼路面采用连续配筋。

【执行情况】按专家要求,已按连续配筋砼路面进行设计。

(17)初步设计推荐的边沟形式过于单一,应根据段落长短、纵坡大小,根据水力水文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设计成不同的断面尺寸。

【执行情况】按专家要求,已进行调整。

(18)边沟是否需要采用圬工防护,取决于抗冲刷的需要。

对没有抗冲刷要求的边沟,应尽可能采用土质边沟。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修改。

4、桥梁
本改造工程路线分为2段:沧河桥至卫柿线(北段),卫柿线至马村(南段)。

北段共有完全利用沧河大桥1座,改建中桥1座,接长涵洞15道、新建圆管涵3道;南段共有加宽利用牧野特大桥1座,完全利用中桥1座,小桥2座,拆除重建小桥4座,拆除重建涵洞14道。

存在问题如下:
(1)沧河大桥
沧河大桥建于1985年,为5孔21m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桥,薄壁墩、肋板式桥台,扩大基础。

2006年进行了加宽改造,桥宽20m,仅发现个别盖梁有漏筋现象,其它桥梁状况良好,综合评定为一类桥。

初步设计拟完全利用是合适的,但桥两头引道应设置渐变段及必要的标志和标线。

【执行情况】根据专家意见,对桥头的渐变段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

(2)香泉河中桥
为1981年建成的10孔8m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石砌墩台、扩大基础,桥宽12m。

2006年双侧加宽10.5m整体现浇板,桥梁全宽33m。

经计算1981年建的老桥空心板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更换上部板梁外,其余部分完好可以利用。

(3)京广铁路分离式立交
原桥于1990年建成通车,上部结构为27孔跨径30m+26孔跨径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面宽13m+2×0.5m防撞护栏;下部构造
为双柱式桥墩、三柱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其第8孔跨越京广铁路,以后桥孔跨越共产主义渠、卫河。

改建工程推荐方案在共产主义渠上游侧设置桥宽10.50m、跨径为(3-30m)+6×(4-30m)+(5-20m)+3×(7-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下部构造为双柱式桥墩,0号台为肋板式,53号台双柱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跨越京广铁路时桥下净高8.80m,桥梁设计高由此控制,设计洪水位不控制。

比较方案在跨越京广铁路采用24.92+40+24.92m的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余跨径不变。

由于比较方案对京广铁路行车干扰大、总投资费用高,推荐方案更经济合理。

(4)拆除重建4座小桥
①拆除重建桥梁没有较详细说明桥梁现状,病害程度和有关检测成果。

【执行情况】按专家要求,已进行补充说明拆除重建桥梁现状,病害程度。

②重建桥梁设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下部构造采用2φ100cm立柱、2φ120cm钻孔灌注桩基础,方案经济合理。

(5)涵洞
拆除重建涵洞14道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建议补充。

【执行情况】在说明中对拆除涵洞的理由进行补充说明。

5、路线交叉、安全设施
该项目设计与地方铁路交叉1处,公路平面交叉72处,其中与二级
公路交叉9处,与三级以下公路交叉63处。

评审认为:路线交叉位置适当,采用的技术标准符合规范要求,工程建设规模符合省发改委关于该项目“工可”审批意见。

但有以下问题需注意进一步完善:
(1)标志牌基础建议提出地基承载力要求;
【执行情况】标志安装是在路基做完以后再实施,路基压实以后承载力都会满足,所以不再对标志基础地基承载力进行特殊的要求。

(2)卫柿线至马村段(K640+836~K661+032)停车港湾设置的必要性应详尽论述;
【执行情况】本路段无停车港湾。

(3)卫柿线至马村段应增设突起路标;
【执行情况】按要求增设卫柿线至马村段突起路标。

(4)沧河桥至卫柿线段(K624+976~K640+836)平面交叉设计缺少平面交叉布置图、纵断面、横断面及标高数据图,请补充完善;
【执行情况】按编制办法,初步设计阶段平面交叉仅设计布置图即可;对低等级道路,增加典型平面交叉布置图。

(5)与铁路交叉应采用分离式交叉设计;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修改,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设计。

(6)与地方公路交叉应详细设计;
【执行情况】增加低等级道路典型交叉布置图。

(7)超限站、与铁路平交和交通量较大的平面交叉建议适当增设减速(振荡)标线。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在超限站处增加振动标线。

6、概算
本项目路线长36.078公里,报审概算金额为35288万元,平均每公里978万元。

经评审的概算为37886万元,平均每公里1050万元。

审查认为,概算文件内容齐全,施工组织方案基本合理,基本符合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相关专业定额和河南省有关文件的规定。

但三部分概算需要统一计算标准,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费合计基数进行取费,鉴于三段概算编制不尽相同,主要提出K624+976.495-K640+836.037段概算修改意见,其他两段设计概算应保持与该段修改后的概算一致(材料单价、费率、相同子目的定额套用,征地拆迁标准)。

(1)材料单价
结合当前市场情况对部分材料单价建议作如下调整:
【执行情况】材料单价按审查意见逐项修改。

(2)费率
该项目未计算行车干扰费,计列了保通费100万元,平均63051元/公里,评审认为由于国道107车流量较大,考虑到对施工的影响,保通费用偏低。

【执行情况】计算行车干扰费且保通费按160万元计列。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概算中计列了征地30.88亩,单价29949.03元/亩,按照工可方案,该项目不新增占地,请核实,若需要征地,目前征地单价偏低。

【执行情况】本项目无新征占地,该项已取消。

(4)分项工程
①临时工程
该项目15公里,基层稳定土长拌设备考虑1座可能偏少,请结合将来的土建标段划分情况考虑。

【执行情况】全线综合考虑三座拌合设备。

②路基工程
a拆除旧建筑物全部采用拆除钢筋混凝土定额计算不妥,建议对圬工和混凝土的拆除分别计算。

【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执行,圬工和混凝土的拆除分别计算。

b全线未计算挖方,对于旧路土路肩部分的土方应考虑部分挖方费用或挖台阶费用,购土资源费建议按照10元/立方考虑。

【执行情况】购土资源按照10元/立方考虑,挖台阶费用已在特殊路基项中计算。

c台背回填采用砂砾对于本项目是否合适,造价较高,建议与石灰土进行比选。

【执行情况】下阶段考虑。

③路面工程
路面结构层请结合技术审查方案调整概算。

【执行情况】按新的路面设计数量计算,中面层为改性沥青,基层为36cm的水泥稳定碎石。

④桥涵工程
京广铁路分离式立交应归入主线一起计算,统一取费,材料单价等意见同上。

【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执行,费率、材料单价和主线一致。

⑤安全设施及服务设施
防眩板数量是按照1块/米计算的费用,请核对设计图纸。

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1714.7元/立方米,单价偏高,请核对设计工程量。

【执行情况】防眩板按每米70元计算,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按相近定额套用,并调整钢管、钢筋的消耗量。

⑥请结合技术审查意见对概算一并修改。

【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执行。

四、需进一步落实的问题
1、按照国家规定,结合项目情况进一步完善有关环境保护、水利、规划等方面的项目申报工作。

【执行情况】已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提交技术资料,并取得批文和意见。

2、补充卫辉市对项目路线方案的意见。

【执行情况】已协调卫辉市政府办理。

3、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铁路交叉应设立交,本项目与铁路专用线的交叉,应有立交方案或安全措施。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执行,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设计。

4、跨京九铁路的立交桥(牧野大桥),应对原桥梁进行检测评定,在此基础上拟定有关加宽方案,加宽方案应与铁路部门联系,协商书面意见。

其他老桥也应根据检测评定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新建。

【执行情况】加宽方案已与铁路部门联系,书面意见已出具。

5、平面交叉经合并后还有72处,应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保证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

【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