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过零丁洋 山坡羊学案(教师版)(无答案) 新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过零丁洋山坡羊(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
(一)资料助读
1.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2.《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3.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尤长于散曲。

(二)自主学习
1.《过零丁洋》作者是,(朝代)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号文山。

本诗是一首言。

2.张养浩(1270—1329),字,号,人,著名散曲家,尤长于。

3.组内合作,理解重点词语(先结合课下注释自己掌握,然后默写在学案上。

)遭逢:干戈:寥落:风飘絮:
身世:惶恐:零丁:汗青:
峰峦如聚:意踌躇:山河表里:
4.学生疑问(归纳整理学生的主要问题):
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
学习《过零丁洋》
(一)分析题意,借此深入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把握作者情感。

答案要点: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难过、痛苦、伤感与无奈。

学法指导:诗歌有时从分析题目入手,往往更易把握思想内容和情感。

(二)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1.结合对题目的理解,自由朗读诗歌并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诗中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答案要点:无比沉痛,深深的悲凉辛苦、寥落、破碎、浮沉、惶恐、零丁等都可以看出诗人的苦痛。

学法指导:扣住重点词,把握语气、语调诵读这首诗,在读中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诗应以读为主。

2.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否一样?应该怎么读这首诗?
答案要点:前三联的语调是低沉的下压的,尾联的语调应是高昂的上扬的。

学法指导:融入诗人的情感读这首诗,注意前后节奏与情感基调的变化。

(三)走进诗人,品读诗味
1.根据这首诗,说说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要点: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挖掘诗歌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从字面上来看,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的表达有何效果?
答案要点:破碎的山河如同风中的柳絮,四下飘浮;自己的身世如同雨中的浮萍,时起时落。

用了比喻。

将国家与个人比作柳絮与浮萍,国家没了,自己无依无靠,很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孤苦无依。

学法指导:带领学生感受比喻生动形象,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答案要点:诗人将地名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巧妙地用在诗句当中,仿佛这两个地方就是诗人的写照,也有了与诗人一样的感情。

学法指导:分析词的含义注意从表层和深层来看,分析时联系诗歌的思想感情。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点: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学法指导:可以不拘一格,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品味。

学习《山坡羊》(借鉴《过零丁洋》的方法学习)
(一)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点: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们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作者对老百姓深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愤怒。

学法指导:扣住重点词,把握语气、语调诵读这首诗,在读中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诗应以读为主。

(二)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学法指导: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说出道理即可,引导学生扣住“聚”“怒”和“苦”来分析。

三.课堂总结
四.验学提能(达标评价)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完成补充习题与评价练习题
六.教后反思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