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八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因为冰醋酸是弱电解质,因此60g冰醋酸中所含离子总数大于0小于2N A
B、 4gNaOH固体中的离子总数为
C、中所含电子数为16N A
D。
1molNa与O2反应生成Na2O2,共转移2mol电子
【答案】B
【解析】A项,冰醋酸中只存在CH3COOH分子,不含离子,含离子数为0,错误;B项,n(NaOH)==,含+和,含离子总数为,正确;C项,O2所处温度、压强未知,无法计算O2物质的量,错误;D项,
1molNa与O2反应生成Na2O2,共转移1mol电子,错误;答案选B、
2。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
B。
在温度、体积都相同的两容器中,分别充入相同物质的量的Br2和Cl2,让它们与等量的氢气发生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C。
mol·L—1盐酸和mol·L-1硝酸与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D。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C
【解析】A项,升高温度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升高温度使更多的分子能量增加变为活化分子,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错误;B项,氧化性Cl2Br2,相同条件下与H2反应,Cl2反应速率快,错误;C项, mol·L-1盐酸和mol·L-1硝酸中c(H+)都为L,与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正确;D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内的
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加快反应速率,错误;答案
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都属于次要因素、温度和催化剂能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浓度和压强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吸收能量,发生化学变化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
C、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Al(OH)3有弱碱性,可用于中和胃酸
【答案】D
【解析】A项,氯化钠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吸收能量,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错误;B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断裂反应物中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生成物中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不等,错误;C项,有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却是吸热反应,如Ba(OH)2·8H2O和NH4Cl晶体的反应等,错误;D项,胃酸中含有HCl,Al(OH)3有弱碱性,用于中和胃酸,正确;答案选D。
4、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牢固,能够制造器皿。
己知0℃、101 kPa 时Sn(白,s)=Sn(灰,s)△H=J·mol-1,△S=- J·mol—1·K—1、假设△H和△S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现把白锡制造的器皿放在室温下存放,它会可不能变成灰锡而不能接着使用 ( )
A。
会变 B、可不能变C、不能确定 D、升高温度才会变
【答案】A
【解析】室温下,Sn(白,s)=Sn(灰,s)的ΔG=ΔH—TΔS=mol—298K( J·mol—1·K—1)=mol0,反应Sn(白,s)=Sn(灰,s)在室温下能自发进行,白锡制造的器皿放在室温下存放,它会变成灰锡而不能接着使用,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
一般,放热反应和熵增的反应能自发进行;但焓判据和熵判据都不是唯一因素,最可靠的判据是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凡ΔG=ΔH—TΔS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5、已知CH3COOH(aq)与NaOH(aq)反应的△H=·mol-1; 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kJ·mol-1、则CH3COONa和HC1在水溶液中反应的△H等于 ( ) A。
kJ·mol—1B、 k J·mol-1 C、+ kJ·mol-1 D、+ kJ·mol-1【答案】B
【解析】依照题意可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mol (①式) 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mol (②式)
用盖斯定律,将②式-①式得CH3COONa(aq)+HCl(aq)=CH3COOH(aq)+NaCl(aq)
ΔH=mol)-mol)=mol,答案选B。
6、某化学反应A2(g)+2B2(g)2AB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进行时一定需要加热
B。
该反应的△H=—(E1-E2) kJ/mol
C。
向某容器中加入lmolA2气体和3mol B2气体,达到平衡时吸收(E l-E2) kJ的热量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答案】D
【解析】由于1molA2(g)+2molB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AB2(g)具有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A项,吸热反应进行时不一定要加热,错误;B项,该反应的ΔH0,ΔH=(E1-E2) kJ/mol,错误;C项,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向某容器中加入lmolA2气体和3mol B2气体,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小于(El-E2) kJ,错误;D项,由因此吸热反应,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正确;答案选D。
7、能与氨水反应的弱电解质是( )
A、醋酸溶液B。
硫化氢 C、二氧化硫 D、硫酸铜
【答案】B
【解析】醋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SO2属于非电解质;硫化氢属于弱电解质且能与氨水反应;硫酸铜尽管能与氨水反应,但硫酸铜属于强电解质;答案选B、
、、、、。
、。
、。
、、、。
、、。
、、、。
8、室温下将l0mL c(H+)=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B、溶液中不变
C、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增多
D、再加入l0mL c(OH—)=L的NaOH溶液,混合液呈中性
【答案】C
【解析】醋酸属于弱酸,在其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CH3COO—物质的量增大,CH3COOH分子物质的量减小,由于溶液体积也增大,H+、CH3COO—、CH3COOH的物质的量浓度都减小。
A项,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减小,错误;B 项,溶液中=增大,错误;C项,溶液中导电的粒子是阴、阳离子,阴、阳离子数目增多,正确;D项,再加入l0mLc(OH—)=L的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醋酸过量,混合液呈酸性,错误;答案选C。
点睛: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稀溶液加水稀释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弱电解质电离生成的离子物质的量增大,但由于溶液体积的增大超过离子物质的量的增大,离子浓度减小,导电的阴、阳离子数目增多,导电的阴、阳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
9。
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L。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再达到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变为L。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 C的体积分数增大了B。
A的转化率降低了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x+y>z
【答案】B
【解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则C的浓度变为L;
再次平衡时C的浓度为L,说明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x+yz,C的体积分数减小,A的转化率降低了,答案选B、
点睛:错解分析:因为再次平衡时C的浓度L,说明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产生错误的原因忽略了体积的变化。
10。
现将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测量混合液温度,结果如图(已知:V1+V2=60m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的环境温度低于22℃ B。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M〉N
C。
P点混合溶液呈中性D、若将H2SO4改为CH3COOH,P点温度低于28℃
【答案】B
【解析】A项,M点温度为22℃,此时是5mL硫酸溶液和55mLNaOH溶液混合反应放热,则实验的环境温度低于22℃(或N点温度为22℃,此时是55mL硫酸溶液和5mLNaOH溶液混合反应放热,则实验的环境温度低于22℃),正确;B项,M点是等浓度5mL硫酸溶液和55mLNaOH溶液混合,N点是等浓度55mL硫酸溶液和5mLNaOH溶液混合,由于硫酸为二元强酸,NaOH为一元强碱,充分反应后N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于M点溶液中离子浓度,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NM,错误;C项,P点加入等浓度的20mL硫酸溶液和40mLNaOH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2SO4,溶液呈中性,正确;D项,若将硫酸改为醋酸,由于醋酸电离吸热,P点温度低于28℃,正确;答案选B、
11。
将BaO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
下列哪些改变可使平衡移动,且新平衡时氧气的浓度与原平衡不同( )
A、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氧气 B、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
C、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
D、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加入BaO2
【答案】C
【解析】A项,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充入一定量的O2,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c(O2),温度不变,K值不变,新平衡时O2的浓度与原平衡相同;B项,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c(O2),温度不变,K值不变,新平衡时O2的浓度与原平衡相同;C项,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一定发生变化,新平衡时O2的浓度与原平衡不同;D项,BaO2为固体,加入BaO2,平衡不移动;答案选C、点睛:易错分析:本题若按常规思路解题必定出错,在解题时要换思路,解决新平衡时O2的浓度与原平衡时的比较,换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来考虑。
1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和3molY发生反应:X(s)+mY(g)3Z(g),平衡时,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60%、4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2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Y、Z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向平衡体系中加入2mol Z(g)到重新达到平衡始终存在v(逆)>v(正)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2mol·L-1
D。
m=3
【答案】C
【解析】A项,向平衡体系中加入2molZ(g),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从加入
2molZ(g)到重新达到平衡始终存在υ(逆)υ(正),正确;B项,温度没有变化,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正确;X为固体,在平衡体系中加入2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Y、Z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两次平衡为恒温恒容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的比例等效平衡,则m=3,D项正确;
设原平衡从起始到平衡过程中转化X物质的量为x,用三段式
X(s)+3Y(g)3Z(g)
n(起始)(mol) 1 3 0
n(转化)(mol) x 3x 3x
n(平衡)(mol) 1—x 3-3x 3x
点睛:解题的关键:恒温恒容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加入2molZ(g)再次平衡时Y、Z的体积分数不变,结合X为固体,说明两次平衡为恒温恒容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的比例等效平衡,确定m=3、
13、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X(g)+Y(?)cZ(g)的影响,以X和Y物质的量之比为1:1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0 c<2
B。
400℃、4×l07Pa下,该反应达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是25%
C、 Y能够是气体也能够是非气体
D、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见,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Z的体积分数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
热反应,ΔH0;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Z的体积分数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则Y一定是气体且c=1。
A项,依照上述分析,ΔH0,c=12,错误;B项,由图读出400℃、4×l07Pa下达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X与Y的体积分数之和为,X、Y开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1,转化的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平衡时X、Y物质的量之比也一定为1:1,则反应达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为25%,正确;C项,Y一定是气体,错误;D项,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为Z的体积分数—温度、压强的图像题,解题时采纳“定一议二”法,温度相同时讨论压强对Z体积分数的影响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而确定物质的状态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压强相同时讨论温度对Z体积分数的影响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进一步确定反应是放热反应依然吸热反应、
14。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l0lkPa时,1molC和3molC的燃烧热相等
B。
由图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由图2可知H2的燃烧热数值大于mol
D、汽油燃烧时将全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A
【解析】A项,燃烧热指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正确;B项,由图1观察金刚石的总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石墨比金刚石稳定,错误;C项,由图2知2molH2燃烧生成2molH2O(g)放出的热量,则1 molH2燃烧生成1molH2O(g)放出的热量,H2O(g)变成H2O(l)放热,由图2知H2燃烧热数值大于mol,错误;D项,汽油燃烧时化学能没有全部转化成热能,还有转化为光能等,错误;答案选A。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强电解质溶液弱
B、将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和氨水各稀释一倍后,两者中和等浓度盐酸的能力氨水强
于NaOH溶液
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磷酸钠溶液和磷酸溶液所含PO43—浓度也相同
D、假如盐酸中c(H+)是醋酸溶液中c(H+)的2倍,则c (HCl) 〈2c (CH3COOH)
【答案】D
【解析】A项,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浓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估计比稀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错误;B项,将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和氨水各稀释一倍后仍是等体积、等浓度的N aOH溶液和氨水,两者中和等浓度盐酸的能力相同,错误;C项,Na3PO4为强电解质,H3PO4属于中强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磷酸钠溶液和磷酸溶液所含PO43-浓度前者大于后者,错误;D项,HCl是强酸,CH3COOH是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假如盐酸中c(H+)是醋酸溶液中c(H+)的2倍,则c (HCl) <2c (CH3COOH),正确;答案选D。
16、橡皮筋在拉伸和收缩状态时结构如图。
在其拉伸过程中有放热现象。
25℃、101kPa 时,下列过程的焓变、熵变和自发性与橡皮筋从拉伸状态到收缩状态一致的是()
A。
CaCO3=CaO+CO2↑ B、 NaOH的溶解
C。
2H2+O2=2H2O D、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答案】D
【解析】橡皮筋拉伸过程中有放热现象,则橡皮筋从拉伸状态变收缩状态是吸热过程,混乱度增加,即熵增过程且在25℃、101kPa时自发进行。
A项,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且熵增,但CaCO3在25℃、101kPa下可不能自发分解,错误;B项,NaOH的溶解放热,且混乱度增加,熵增,错误;C项,H2在O2中燃烧放热,且熵减,错误;D项,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熵增,在25℃、101kPa下能自发发生,正确;答案选D。
17、己知反应A(g)+B(g)C(g)+D(g)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700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H=_______0(选填“〉”、“<"或“=”)、
(2)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的A和的B,反应在6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①该段时间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②假如这段时间内体系向外释放48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③此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3)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e、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的同时,消耗amolB
(4)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_。
【答案】(1)、K= (2)、< (3)。
8×10—3mol/(L•min) (4)、40%(5)。
A(g) + B(g) C(g) + D(g) ΔH =—200kJ/mol (6)、不变(7)、 ce (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影响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依照化学方程式可直截了当写出K=。
依照表中数据分析,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2)①设从起始到平衡过程中转化A的物质的量为x,用三段式
A(g)+B(g)C(g)+D(g)
n(起始)(mol) 0 0
n(转化)(mol) x x x x
n(平衡)(mol) xx
查表830℃时平衡常数为,则[]/[]=,解得x=,υ(A)==8×10—3mol/(L•min);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②假如这段时间内体系向外释放48kJ的热量,反应消耗向外释放48kJ的热量,则消耗1molA向外释放=2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g) + B(g) C(g) + D(g) ΔH
=-200kJ/mol。
③此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氩气,由于各物质的浓度都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不变、
(3)a项,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恒容时压强始终不变,压强不随时间改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b项,所有物质都是气体,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不能作为平衡的
标志;c项,c(A)不随时间改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C和D都是生成物且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始终相等,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e项,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的同时,消耗amolB,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答案选ce、
(4)查表知1200℃时反应A(g)+B(g) C(g)+D(g)的K=,则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K===。
18、工业上常用CO和H2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g) +2H2 (g) CH3OH (g) △H,在T1℃时,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和为3mol的H2和CO,达到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V%)与n(H2):n(CO)的关系如图1所示。
(1)当起始n (H2):n(CO) =2,经过5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的压强是初始压强的倍,则0~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加入 mol CO (g)和mol CH3OH (g),达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当起始n (H2):n(CO) =时,达到平衡状态后,CH3OH的体积分数估计是图象中的_____点(选填“D"、“E”或“F”)。
(3)由图2可知该反应的△H_____0(选填“>”、“〈”或“=",下同),压强p l____p2;当压强为p2时,在y点:v(正)____v(逆)。
【答案】 (1)。
•L-1•min-1 (2)。
增大 (3)。
F (4)。
> (5)、>
(6)。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
(1)H2和CO物质的量之和为3mol,当起始n (H2):n(CO) =2,起始加入2molH2和1molCO,设CO从起始到平衡转化物质的量为x,用三段式
CO(g) +2H2(g) CH3OH (g)
n(起始)(mol) 1 2 0
n(起始)(mol) x 2x x
n(起始)(mol) 1-x2-2x x
平衡时容器的压强是初始压强的倍,1—x+2-2x+x=,解得x=,平衡时CO、H2、CH3OH(g)的物质的量依次为、、,则0~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υ(H2)==•L—1•min-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2]=;此时再向容器中加入molCO (g)和 mol CH3OH (g),瞬时浓度商Q=()/[()()2]=,反应正向进行,达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将增大、
(2)依照规律,当起始n (H2):n(CO)=2:1即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时CH3OH(g)的体积分数最大。
当起始n (H2):n(CO) =时,达到平衡状态后,CH3OH的体积分数小于最大值,估计是图象中的F点。
(3)由图像知升高温度CO的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ΔH0、由图像知在相同温度下,p1时CO的转化率大于p2时CO的转化率,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压强越大CO的转化率越大,则p1p2。
当压强为p2时,y点CO的转化率小于平衡x点CO的转化率,在y点反应正向进行,在y点:υ(正)υ(逆)、
19、氮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 △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在200℃时,当测得NH3和N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和、1mol时,则该反应的v(N2)正____v(N2)逆(填写“>"、“=”或“〈”)、
(2)结合表中给出的电离常数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四种酸中,酸性最弱、最强的酸分别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电离平衡常数不变的操作是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D。
加少量冰醋酸E、加氢氧化钠固体
③依上表数据判断醋酸和次氯酸钠溶液能否反应,假如不能反应说出理由,假如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 (2)、HCN (3)。
HNO2 (4)。
BE (5)、CH3COOH + ClO—= HClO + CH3COO-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1)因为正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则、在200℃时,当测得NH3和N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和、1mol时,此时浓度商Q=()2/[()()3]=,反应正向进行,则该反应的υ(N2)正υ(N2)逆。
(2)①四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NO2CH3COOHHClOHCN,酸性最弱的为HCN,
酸性最强的为HNO2。
②CH3COOH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
A项,弱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平衡常数也增大;B项,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由于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C项,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增大CH3COO—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温度不变电离
平衡常数不变;D项,加少量冰醋酸,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E 项,加氢氧化钠固体,NaOH电离的OH-与H+中和,H+浓度减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答案选BE、
③由于酸性CH3COOHHClO,依照“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醋酸和次氯酸钠溶液能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 + ClO—= HClO + CH3COO-。
点睛:弱酸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1)比较弱酸酸性的强弱;(2)判断酸与盐的复分解反应能否
发生;(3)比较等浓度的强碱弱酸盐水解程度的大小、
20、用50mLLH2SO4溶液与50mL L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①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若大烧杯上改为盖薄铁板,求得的反应热数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若通过测定计算产生的热量为,请写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数值与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估计是______(填字母)。
a。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分多次把NaOH溶液例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c、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截了当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3)①已知:CH4(g)+H2O(g)=CO(g)+3H2(g) △H=+ kJ/mol
CH4(g)+CO2(g)=2CO(g)+2H2(g) △H=+ kJ/mol
则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键能、已知表中所列键能数据,则
NH3(g)l/2N2(g)+3/2H2(g) △H=_________kJ/mol。
化学键H—H N-HN≡N
键能kJ/mol 436 391 945
【答案】(1)、保温,防止热量散失 (2)、偏小 (3)、 1/2H2SO4(aq)+
NaOH(aq)= 1/2Na2SO4(aq)+ H2O(l) ΔH =-mol (4)、abc (5)、
CH4(g)+ 2H2O(g) = CO2(g) +4H2(g) ΔH=+165kJ·mol-1 (6)。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和误差分析,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1)①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防止热量散失。
②若大烧杯上改为盖薄铁板,由于铁易导热,导致热量散失,求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
③反应生成n(H2O)=2n(H2SO4)==,若通过测定计算产生的热量为,则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为,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SO4(aq)+NaOH(aq)= 1/2Na2SO4(aq)+ H2O(l) ΔH =—mol、
(2)mol,中和热数值偏小。
a项,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导致中和热数值偏小,有估计;b 项,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多次打开烧杯上的盖板,热量散失,导致中和热数值偏小,有估计;c项,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截了当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温度计上残留的NaOH与H2SO4反应散失一部分热量,导致中和热数值偏小,有估计;答案选abc。
(3)①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编号:CH4(g)+H2O(g)=CO(g)+3H2(g) △H=+ kJ/mol(①式);CH4(g)+CO2(g)=2CO(g)+2H2(g) △H=+kJ/mol(②式),运用盖斯定律消去CO,将①式2-②式得CH4(g)+2H2O(g)=CO2(g)+4H2(g) ΔH=(+mol)2-(+mol)=+165kJ/mo
l,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 2H2O(g) = CO2(g) +4H2(g) ΔH=+165kJ·mol—1、
②NH3(g)l/2N2(g)+3/2H2(g)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3
E(N—H)-1/2E(NN)-3/2E(H-H)=3391kJ/mol-1/2945kJ/mol-3/2436kJ/mol=+mol、21、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某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
系是_____(填实验序号)。
(2)若实验①在2min末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到了b mL的位置,则这段时间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CO2)=______mL/min。
若实验②在t min收集了×10-3L CO2(标准状况下),则tmin末c(MnO4—)=______。
(3)该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估计
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4)已知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其电离常数K1=×10—2、K2=×10-5,写出草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试从电离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K1>>K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草酸的浓度 (2)。
②>① (3)。
(b-20)/2(4)。
×10-3mol/L (5)、产物Mn2+是反应的催化剂 (6)、反应放热 (7)、H2C2O
H++ HC2O4- (8)。
HC2O4-H++C2O42- (9)、前一步电离出的H+对后面的电离有4
抑制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1)分析实验①和实验②,所用KMnO4溶液是等体积、等浓度,所用H2C2O4溶液体积相同、浓度不同,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H2C2O4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由于实验①中H2C2O4溶液的浓度比实验②中低,实验①的反应速率比实验②慢,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②①。
(2)实验①向锥形瓶中加入20mL的H2C2O4溶液,活塞会向右移动20mL,在2min末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到了b mL的位置,则收集到CO2的体积为(b-20)mL,则这段时间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υ(CO2)=(b-20)mL2min=(b-20)/2mL/min、若实验②在t min收集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