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与译林版《英语》教材有效融合的原则和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阚荣萍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根据教与学的需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程晓堂教授也指出,绘本与教材的融合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和丰富的语篇。
语言学习是通过在语境中学习有主题意义的语篇实现的。
语言离不开语篇,语篇离不开内容,内容离不开语境。
二、绘本与英语教材有效融合的原则
立足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和阅读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发展的规律和教材的设计特点,笔者认为绘本与教材有效融合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单元话题的一致性
译林版《英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核心话题,各个板块的教学均在单元主题语境中开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指出主题语境包含三大范畴:人
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在
与教材进行融合时,首先要选择
与主题单元语境相匹配或匹配度
较高的绘本。
例如译林版《英语》
五(上)U5What do they do?主题
情境是谈论家人的职业,主要涉
及了八种职业和工作职能的表
达。
绘本“Who’s who at school?”
选自《跟上兔子》第三季,让学生
知道在学校工作的不仅有教师,
还有很多其他工作人员,如
librarian,canteen worker等。
他们
的工作内容虽各不相同,却无贵
贱之分。
正是由于他们的默默付
出、无私奉献,学生才能健康快乐
成长。
该绘本很好地延伸了教材
话题,拓展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2.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过长、过难的绘本不仅会降
低阅读成效,还会加重学业负担。
绘本内容的选取应遵循小学生的
认知发展规律,立足单元教学内
容,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要引导学
生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将课堂
上学到的新知通过吸收和内化,
在语言运用中去实践。
例如译林
版《英语》四(上)U4I can play
basketball教学重点是学习情态动
词can的陈述句及一般疑问句。
绘本“I can do everything myself”
则用I can...句型贯穿全文,如I
can wake up myself./I can make
my bed./I can wash my face等。
这些句子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教材
中的语言知识,又扩充了学生的
知识储备,较好地弥补了学生在
表达过程中的短板。
3.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绘本图文并茂,是一种融合
视觉与语言艺术两种媒体呈现出
来的故事书。
在阅读过程中,绘本
给读者提供了最直观、最真实的
视觉感受。
绘本既要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也要根据不同的年龄
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既能拓宽
学生认知视野,又能理解、接受和
专题研究·融合设计
2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教学计·英语2021/07
可以掌握的学习内容。
基于年段特征,三、四年级可选择一些语言复现率高、韵律感强的连续性文本;五、六年级可尝试一些概括性强、趣味性浓的非连续性文本。
基于叙述形式,对话形式的绘本比描述性文字的绘本更富可读性,更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和阅读的快乐。
《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分级阅读》第二级的绘本“My friend”和译林版《英语》三(上)U3 My friends,虽然两者讲述的都是
“朋友”,但与教材中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真实小伙伴相比,绘本中忽而高、忽而矮、忽而前、忽而后的“影子朋友”则更是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人文精神的丰富性
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绘本中蕴含了很多的人文精神,通过文字和对话,学生仿佛真正走进了绘本情境,和书中人物有了真实的交流,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更多的滋养和熏陶。
选自《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的“The king’s Yu player”绘本改编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滥竽充数》,讲述了不会吹竽的Wuzi蒙混在众多乐师中欺骗喜欢听合奏的国王多年,最终险些被喜欢听独奏的新帝发现而不得不狼狈逃离的故事。
通过对文本和插图的解读,使学生领悟“做事需脚踏实地,小聪明能骗别人一时,但不可能骗别人一世”的道理。
同时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播和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一个有
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绘本与英语教材有效融
合的路径
现有的课时安排中,一周一
般只有四节英语课。
在处理完教
材文本和配套的练习之余,教师
很难有效去实施教材与绘本的融
合教学。
笔者认为,教师可依托无
缝式、衔接式、片段式、独立式四
种方式将教材与绘本有机融合,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丰富、相辅相
成、相互激发。
1.无缝式融合
“无缝”一词原指衣服没有针
线缝合的痕迹。
用于课堂,则指绘
本和教材融为一体,不分主次,不
分先后,也不单独占用整个课时。
如译林版《英语》五(上)U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是
一则非常经典的童话故事,由于
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编写
需求,教材中的Story time与原版
出入较大,特别是Help!Help!的
结尾使学生在故事结束时仍感觉
意犹未尽,教师在教学时也总感觉
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呢?那就是
文本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对学生为
人处事方面道理的启发。
绘本“Goldilocks and just the
one bear”正好是Story time的反
转:多年以后,小女孩和狗熊都长
大了。
一天,狗熊进城了,误闯入
一户人家,也发现三个碗、三把椅
子、三张床,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恰
好就是当年闯入森林小屋的小女
孩。
两个故事放在一起学习很有
趣。
尤其是当看到观赏鱼被吃了、
南瓜坐垫被弄坏、家里被弄得一
团糟时,先让学生想象:What will
Goldilocks do/say?Will she be
cross?再出示Goldilocks与狗熊惊
喜相认、三人一狗熊温馨地坐在
沙发上赏月的图片,让学生懂得
要心存善意,做一个与人为善、温
暖他人的人。
在实现绘本与教材
无缝融合的同时,也促成学生精
神内涵的不断丰富。
2.衔接式融合
衔接式指的是先教教材后教
绘本进行补充强化,或者先教绘
本后用教材进行总结(侯云洁,周
芳,2018)。
如译林版《英语》三
(上)U4My family主要介绍了
Mike,Bobby和Sam的家人,绘本
“My family”则在介绍小兔子
Bunny一家的同时,还增添了对各
自爱好的描述,使家人的形象更
为鲜活,也更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
可采取先呈现教材内容,再进行
绘本教学的衔接式融合,在复习、
巩固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使用绘本
进行拓展和延伸。
对于教材的回顾和复习,教
师可出示一些关键的图片,如
Mike一家的剪影,完成语境的创
设。
通过看剪影猜人物、创编儿歌
等复习家庭类词汇及This is...句
型,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进入绘本
之前,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场景
的转换,即从Mike’s family到
Bunny’s family。
通过图片环游找
出小兔子有哪些家人,随后布置
独立的阅读任务,通过“魔力球”
游戏突破重点句型...likes to...
2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的教学。
故事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评价或总结,比如:Do Bunny’s family love each other?How do you know? What about your family?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强与文本的互动,帮助学生通过绘本故事联系自身实际,架构语言输出的桥梁。
3.片段式融合
有的绘本故事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故教师可采用片段式融合,即选取绘本中的重要片段作为融合语料,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如译林版《英语》四(上)U6 At a snack bar Fun time板块出示了一份菜单,让学生运用目标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交流想点的食物和饮料。
针对本块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截取了绘本“At the restaurant”中的点餐片段。
该片段主要呈现了Paul一家在西餐店的点餐过程。
有别于中餐的点餐流程和饮食文化,绘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言呈现环节,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西餐的餐程大致分为三大阶段:前菜、主菜与甜点,进而引出新单词lemonade,tomato soup,mushroom等。
在语言操练环节,教师创设Read and share活动,让学生运用功能语言What would...like?Would...like...?汇报
并交流Paul一家点的食物。
这样
既将词汇、句型的操练和运用放
置于绘本丰富生动的语境中,又
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4.独立式融合
独立式融合是指教师将绘本
独立成课,按照对应的主题,用一
个课时完整地上完绘本课(侯云
洁,周芳,2018)。
这种独立的方式
不仅在话题、语言和认知等方面
进行了更充分的拓展,帮助学生
提升阅读素养和语言能力,而且
通过有趣的故事传递人文价值
观,让学生能体验不同文化,形成
多元思维。
如译林版《英语》五
(上)U2A new student主要谈论
了学校的教室和场所,围绕there
be一般疑问句Is/Are there...?及
特殊疑问句How many...are
there?展开教学。
教材中的文本偏
理性化,强调事实性信息的获取,
在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方面还不
够,而绘本“In a nature park”则正
好弥补了这一遗憾。
该绘本主要讲述了Jimmy因
父亲工作变动而不得不告别充满
乡野趣味的农村,进入繁华都市
生活的故事。
阅读前,教师以自己
来自陌生学校制造“信息差”,鼓
励学生自主提问,复习核心词汇
及句型;阅读中,学生通过扫读了
解到Jimmy的乡村生活,归纳出
环境、活动及朋友三个关键词,并
以此为抓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
有关Jimmy的城市生活。
在合作
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发现城乡生活
的差异、设身处地地感知Jimmy
的想法,从而展开合理想象,培养
发散性思维;阅读后,教师主要引
导学生基于绘本进行创意性的输
出和评价。
比如复述时,学生根据
自己的思考和图片之间的逻辑关
联,从情绪变化、地点转换等不同
角度去解读文本。
又如就Jimmy
如何适应城市生活这一问题的讨
论,学生的答案也令人惊喜。
有的
说Jimmy要正确看待新环境,可
以去图书馆看书,阅读能令人愉
悦;有的说Jimmy应迈出脚步,结
交新的朋友……学生在未来可能
无法避开新环境的挑战,那么平
衡自己不喜欢的部分,并享受喜
欢的部分,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
态度,这些都是孩子们受用终身
的能力和素养。
鲁子问教授认为,教师要在
小学英语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核心
素养,加入具有素养发展特质的
绘本阅读并与教材整合,不可或
缺。
绘本与教材融合式教学并非
改编或替代教材,而是在灵活运
用主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
更多语境的学习机会。
学生在体
验绘本地道、真实、有趣的语言表
达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提升思
维品质,塑造优秀品格,最终落实
英语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资
助课题“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绘
本与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融合研
究(课题编号:B-a/2020/02/07)”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
坛区涑渎小学)
责任编辑崔珺
专题研究·融合设计
2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