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效阅读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有效阅读教学案例
2021年有效阅读教学案例一
教材分析:
《小香咕系列》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作品。

该系列已出版四册:《小香咕和男孩毒蛇生日会》、《小香咕和她的表姐表妹》《小香咕和飞来的伤心梅》《小香咕和阔佬崔先生》。

该系列的主人公是八岁的小香咕,小香咕的世界“又新鲜又有趣,好温馨好聪慧”,走进去,你便不想和她说再见。

这部作品文笔清新、流畅、自然,文中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极富童真、童趣。

学生分析:
《小香咕系列》虽是长篇儿童文学作品,但因是描绘了一个八岁女孩的世界,所以作为小香咕的同龄人——二年级学生,对这部作品非常感兴趣。

虽在阅读时还有些生字障碍,但因内容较浅显,用词较通俗,且书中的人物和故事离他们的生活很近,所以他们读起来并不感到困难,在一个个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和小香咕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自主的阅读,就是一种对话和交流。

本设计着力于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对话平台,实现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引领学生精神的成长。

教学目标:
l、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小香咕系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阅读《小香咕系列》。

2、画笔、纸张。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第一次听到“小香咕”的名字,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啊?
生:我以为“小香咕”是一只小老鼠,因为书的封面上,“咕”的“口”字里面有只小老鼠。

生:我以为“小香咕”是吃的“香菇”,很香很香的。

生:我以为“小香咕”是一只小杜鹃,因为我们学过一首歌:小杜鹃,小杜鹃,我们请你唱个歌,……我们静听你的歌,咕咕,咕咕,歌声使我们快乐……
师:哈哈,翻开这套书一看,原来“小香咕”是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姑娘。

【营造宽松而生动有趣的氛围,创设畅所欲言的口语交际情境,为下面的读书汇报扫除心理上的障碍。


一、精彩回放:
师:“幸运52”里面的李咏叔叔,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老师请你们做“李咏叔叔”,当考官来考一考其他组的同学。

(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在课前根据丛书内容设计五个小问题,写在卡片上。

活动时由每组组长向另一组发问,被问组集体参与回答)
例:生(一组):小香咕的布娃娃名字叫什么?
生(二组):小饭。

生(一组):小香咕的妈妈是叫马琳吗?
生(二组):不是,叫马娜。

生(一组):香拉的“五大蛋”是哪“五大蛋”?
生(二组):滚蛋、坏蛋、傻蛋、屁蛋、恐龙蛋。

生(一组):胡骄姨父是谁的爸爸?
生(二组):胡马丽花。

生(一组):“路易驹”是一只小马驹吗?
生(二组):不是,是一只大狗。

……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中的形式,既让学生过了“主持人”的瘾,又让学生全员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通过这种形式,梳理了丛书的主要内容。


师:小朋友,读了小香咕的故事后,你最喜欢小香咕的哪个小故事?把那个小故事用一幅画画下来,并且在下面用一两句话介绍介绍,好吗?
生:(可一人作画,也可几人合作完成)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我画的是“香咕站在小路边,和小路沙沙说悄悄话”。

生:我画的是“香咕听何桑说她爸爸要倒大霉了,就哇哇大哭起来,因为她很想很想爸爸”。

生:我画的是“香咕把贝壳撒在拉岛间的每一个角落里,小贝壳知道香咕多么思念亲爱的爸爸妈妈,多么想回万民路上自己的家”。

……
师:(收齐学生的画,按顺序理一理,装订起来)小朋友,把你们的画订起来,也成了一本书——《小香咕连环画》!有机会,把我们的这本书寄给“小香咕系列”的作者——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阿姨,好吗?
【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来交流各自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将学生的画装订成册,意在告诉学生“创作”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巧妙地做到了读与写、激发兴趣与培养能力的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自由对话。


二、人物大家谈
师:这套书的主人公小香咕,已经成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朋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把这个小秘密说出来,让我们这些小香咕的朋友共享吗?
生:因为香咕很善良。

她的表组香露嫌她的布娃娃小饭长得丑,不准香咕带小饭睡在大卧室的大水床上,她叫香咕把小饭丢到贮藏室拉岛间去。

香咕不忍心小饭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那儿,就和小饭一起睡到了拉岛间。

生:因为香咕很勇敢。

书里面有个何桑,她用刀片威胁小香咕,叫香咕帮她做几分钟啦啦队,香咕知道她会欺负人,就不理她,而别人都怕她。

生:因为香咕挺爱帮助人的。

她的表姐香露很爱吃零食、喝饮料,小香咕决定帮她改掉这个坏毛病,她劝香露把三顿饭吃饱,渴了喝白开水。

每当香露嘴馋时,小香咕就跳出来对她说:“不准吃零食,难道你想变成大肥猪吗?”这样,小香咕就成了“第三只神眼”,“神眼”天天盯着香露,香露就不敢好吃了。

生:我觉得香咕待人很真诚。

小香咕听外婆说崔先生回来了,她上学时便特意绕到小路沙沙那儿去,看看崔先生到底是不是真的回来了,所以崔先生夸她有情有义。

……
【引导学生对书中重点人物进行评点,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真情面对面:
师:读了小香咕的故事,同学们有了不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书中除了小香咕,还有很多人物,比如大人有外公、外婆、马娜妈妈、马莎姨妈、阔佬崔先生、小张舅妈等等,小孩有香露、香拉、胡马丽花、何桑,刁莉莉等等。

如果让书中的人物来到我们
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请大家选择一个人物,对他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我想对小张舅妈说,不要再贪心了,不要做让小孩讨厌的大人。

生:我想对马莎姨妈说,爸妈不在身边,香咕很难过,你很疼爱香咕,你真是个好姨妈。

生:我想对崔先生说,你虽然是个大阔佬,但是你没有大阔佬的架子。

你的心胸真宽广,小孩子把球踢进你的别墅,你也不斤斤计较,你的胸怀真像一片大海。

……
【让学生与书中人物面对面真情交流,以情激情,通过情感的碰撞,生发智慧的火花。


四、作家新书架:
师:小香咕的故事,同学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见解,看来,同学们真会读书。

书的作者秦文君阿姨说,小香咕是她最喜爱的女孩之一,写这套书的时候,她很用心很用力,还很动情。

她还说,她写书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是个大人,她把自己当成了和你们一样大的小孩子。

她写了好多好玩的书:上三、四年级,你就可以读她的《调皮的日子》,里面有两个捣蛋鬼——朱多星和小沙,他俩的故事可有趣啦;上五、六年级,你就可以读她的
《女生贾梅》、《男生贾里》,我相信,读完以后,我们班的女生一定都会喜欢贾梅,男生一定都会喜欢贾里的。

【通过介绍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使学生对这位作家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后反思:
指导阅读《小香咕系列》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充分接触文本,通过读书交流,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实现与人物心灵的沟通、情感的碰撞,阅读体验伴随着学生的阅读过程,阅读的积累也在这个过程得以实现。

2021年有效阅读教学案例二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的“形”之美,“神”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让大家来猜两则谜语,看谁猜得既快又准。

(1)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 荷花 )
(2)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莲,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 莲藕 )
荷花,有“花中仙子”的美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目睹一下荷花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圈划出生字、新词,凭借拼音多读几遍。

2. 同桌互读课文。

读得好的由同桌加“☆”。

3. 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4. 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 分小组朗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读。

(3) 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 抓重点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1) 读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冒”字用得好在哪里?
(2) 读了“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一下,荷花有哪些姿势?
(3) 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 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既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
3. 逻辑引读,试背课文。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 ( ) 。

我赶紧 ( ) 。

荷花已经 ( ) 。

荷叶 ( ) ,像 ( ) 。

白荷花在 ( ) 。

有的 ( ) 。

有的 ( ) 。

有的 ( ) 。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 ( ) 。

看看这一朵, ( ) ;看看那一朵, ( ) 。

如果把 ( ) ,那画家的本领 ( ) 。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 ( ) ,穿着 ( ) ,站在 ( ) 。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 ( ) 。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 ( ) 。

风过了,我 ( ) 。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 ( ) 。

小鱼在 ( ) ,告诉我 ( ) 。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 ( ) ,我是在 ( ) 。

四、扩展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1. 细读下面的__。

(1) 说说这篇__主要写了什么? (2) 把描写荷叶、荷花的语句划下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它与课文中描写的荷叶和荷花有什么不同?
野荷塘
在蓝色的乌苏里江拐弯的地方,有一座绿林掩映的边陲小镇。

沿着顺坡而下的街道行走,只见油漆的橘红色铁皮屋顶,如朵朵盛开的玫瑰花,耀眼而热烈。

走到江边,手扶江堤栏杆眺望,
中俄两国的船只在各自的航道来往穿梭,绕过一座座翡翠般的小岛,鸣笛驶向乳雾迷蒙的远方。

在堤下的沙滩,我们看见一群群孩子在浅水里嬉戏,那一阵阵欢笑声,在江面上传出很远,很远……
多美丽的边镇景色啊!
“别看小镇偏远,秀山秀水多着哩!”陪同我们的当地干部老刘自豪地说,“离镇不远的草甸子里有一塘野荷花,现在正是开得茂盛的时候,那才美呢!”我们一听,在祖国这么北的边境还有满塘荷花,不由心驰神往,忙齐声请他领我们去看看。

他却神秘地冲我们一笑:“这是一群孩子发现的,也由他们管理,所以得经过他们‘批准才行!”说着,他双手拢嘴朝江里游泳的那群孩子喊:“大鹏,二龙!”
话音刚落,其中两个男孩子穿好背心裤衩,又甩了甩头发上的水珠,跑了过来:“刘叔叔,有事吗?”
“这几位叔叔远道而来,要参观你们的野荷塘,成吗?”
“欢迎!欢迎!”两个小家伙笑嘻嘻地同我们握握手,说,“我们下午还有课呢!明天再领你们去行吗?”
“行!一言为定。

”我像孩子似的伸出小拇指,与他俩“拉钩”。

次日黎明,我还在睡梦中,便被大鹏和二龙喊醒上路了。

淡淡的晨雾笼罩着静静的山林和草甸子,深深吸一口空气,一股花草的清香便扑鼻而入,像喝了一口新酿的蜂蜜。

脱鞋趟过一片草甸子,两位少年朋友高兴地说:“到了!”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芳香隐隐飘来。

又走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和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

浮在水面的圆圆的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

荷叶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

在荷塘中间,有两处大片的荷叶挺出水面,高低参差,互相挤碰。

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出,竞相媲美。

本来,在南方,荷花并不稀奇,几乎凡有池塘必有荷花。

然而,在祖国遥远的北方边境,竟然也有这满塘的美丽荷花,就不能不令人拍手称奇。

也许,是候鸟从江南衔来的一粒莲籽,不小心遗落在野池塘里?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曾将南方带来的莲籽,小心地播种在这里?经过严酷的风雪冰霜,经过长长的岁月沧桑,野荷花没有在恶劣的气候中死去,却锤炼得更坚强,越繁衍越茂盛,终于,把一个沉睡的池塘装扮成一个荷花万朵、香飘天外的花的世界!
为了细细品味野荷塘的情趣,当天傍晚,我心血来潮,独自一人前往观赏“荷塘月色”。

走出小镇,沿着弯弯曲曲的草径穿
过山林,我的心不由紧张起来,会不会遇见野兽什么的?偏偏风过暗林,发出低低的涛声,使人疑是兽吼。

正在我踌躇是进是退的时候,草径对面传来了朗朗的笑声。

走近了,才看清是大鹏和二龙。

原来他俩刚巡视完野荷塘,正要回镇去,听说我还要再观野荷塘,两位少年朋友二话没说,返身又领我朝野荷塘走去。

晚上的野荷塘虽然看不清亭亭玉立的花朵,但远远看见那荷叶荷花组成的淡淡绿影,平静的水面倒映出的金色明月和对岸水面反射的一抹橘红色霞光,以及听草丛中各种虫儿的鸣唱,也别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此时,我仿佛进入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临走时,大鹏和二龙脱下衣裤泅到湖中,每人摘下几片荷花瓣送给我,并抱歉地说:“我们有规定,谁也不许摘荷花,只好送您几片花瓣留念了。

”我深深理解孩子们的心,就珍重地将荷花瓣夹在笔记本里。

我期望着以后翻开笔记本,就能看到美丽的荷花瓣,想起野荷塘里的野荷花,想起具有美好品质的小镇少年朋友……
2. 读一读,说一说:读了《采莲曲》,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把这幅画面画下来吗?
采莲曲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蓬,/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五、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师: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 ( 莲子 ) 和根 ( 藕 ) 都是食物中的佳品。

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

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

现在我们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揭示莲的奥秘。

课外请教专家、老师,或查找资料,从以下问题中选择一二,进行科学探究,展开交流。

在此基础上,以莲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1. 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等
2. 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
3. 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
4. 千年古莲发芽之谜
5. 莲生长繁殖得特别快的原因
[参考资料]
一、荷花——花中仙子
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等,属睡莲科。

多年生水生植物。

根茎最初细小如手指,称为莲鞭。

莲鞭上有节,节再生鞭。

节向下生须根,向上抽叶和花梗。

夏天生长末期,莲鞭先端数节入土后膨大成藕,第二年春天萌生新株。

夏天长叶开花。

叶盾状或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呈波状。

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花色有淡红、淡紫和白色等,单瓣或复瓣。

花谢后形成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 ( 莲子 ) 。

性喜温暖湿润。

原产中国,中部和南部浅水塘泊栽种较多。

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诗作画的题材,是最优美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图案纹饰和造型。

二、由莲而来的一项科技发明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

这项研究终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

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

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

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