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部编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共13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选择题
1.东汉的建立者是()
A. 刘邦
B. 刘彻
C. 刘秀
D. 刘备
答案C
解析
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故选C。

2.东汉的建立者是光武帝,他的名字是()
A. 刘邦
B. 刘彻
C. 刘秀
D. 刘启
答案C
解析
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故选C.
3.西汉和东汉初期,在政治政策上的不同之处是( )
A. 下令释放奴婢
B. 减轻农民负担
C. 注意整顿吏治
D. 注意提倡节俭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和东汉初期,为了恢复生产,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注意整顿吏治,ABC三项是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注意提倡节俭是西汉统治者的政策,不是东汉的政策,D项是二者在政治政策上的不同之处,符合题意。

4.漠北之战中,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指挥作战的大将是()
A. 陈胜、吴广
B. 刘邦、项羽
C. 卫青、霍去病
D. 汉武帝
答案C
解析
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单于仓皇遁逃,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故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深入漠北沉重打击了匈奴,使之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指挥作战的大将是卫青和霍去病。

故选C。

5.东汉政权建立于()
A. 公元前202年
B. 公元前119年
C. 公元9年
D. 公元25年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

故选D。

2.填空题
6.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
称“________” ,自汉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________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答案'光武中兴', '宦官'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建立者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自汉和
帝开始,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该朝代政
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7.(1)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 __________”,厉王逃亡。

答案'
'
解析
7.(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由陈胜、吴广领导的_____________(地点)起义。

答案'
'
解析
7.(3)184年,张角等领导的__________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答案'
'
解析
依据提示在括号内写出对应的历史知识。

8.(1)尧舜禹时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________。

答案'禅让制'
解析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后,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尧舜禹时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禅让制。

8.(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________。

答案'司母戊鼎'
解析
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8.(3)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著名水利工程--________。

答案'都江堰'
解析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8.(4)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________。

答案'百家争鸣'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8.(5)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掌管监察事务的官职名称--________。

答案'御史大夫'
解析
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掌管监察事务的官职是御史大夫。

8.(6)秦朝的通用文字--________。

答案'小篆'
解析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这对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秦朝的通用文字是小篆。

3.改错题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的()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改正。

9.(1)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的人可免除徭役。

()
改正:
答案(1)正确;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的人可免除徭
役。

故本题表述是正确的,
9.(2)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汉。

()
改正:
答案(2)错误。

”洛阳”改为“长安”。

解析
(2)根据所学知识,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故本
题表述是错误的,应将“洛阳”改为“长安”。

9.(3)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
改正:
答案(3)正确。

解析
(3)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
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故本题表述是正确
的。

4)根据所学知识,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
,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故本题描述是错误的。

应将”《太明历》”改为“《大明历》”。

9.(4)祖冲之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太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改正:
答案(4)错误。

”《太明历》”改为“《大明历》”。

解析
4.辨析题
10.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________(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故答案为:√.
5.简答题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起义名称。

1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答案(1)陈胜、吴广起义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

11.(2)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农民起义——
答案(2)黄巾起义
解析
(2)根据所学可知184年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一蹶不振。

11.(3)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的农民起义——
答案(3)黄巢起义
解析
(3)根据所学可知878年的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
击。

11.(4)推翻明朝的统治的农民起义——
答案(4)李自成起义
解析
(4)根据所学可知推翻明朝的统治的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6.材料分析题
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及盗窃的处以相应的刑罚,废除其它全部的秦法。

”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谋士)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12.(1)依据材料一指出,刘邦入咸阳后,是接受什么教训只制定了简短的三条法律?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两点重要原因。

材料二:《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记载:今诸侯有的统辖几十个城,方圆千里。

如果置之不理,他们就会骄横放纵为害一方;如果阻止他们,他们就可能联合起来对抗中央。

希望陛下让诸侯有推恩的权利,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封他们为侯爵。

那么就会人人喜得所愿,既感受到陛下的恩惠,实际上又是分割了诸侯国,不实行武力削藩他们也会衰弱。

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

答案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原因:与军约法三章;善用人才,不能用人。

解析
12.(2)材料二表明刘邦大封同姓王带来了怎样的问题?哪一个皇帝通过什么政策解决了这一问题?
材料三:当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用他(月氏王)的头作为喝酒的器具,月氏远逃且一直仇恨匈奴,但却苦于没有帮手来共同抗击匈奴。

大汉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就想派使者去月氏。

出使必须经过匈奴地盘,于是就招募敢于出使的人。

张骞以中郎将应募,出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答案封国威胁到西汉王朝的统治;汉武帝。

解析
12.(3)材料三中张骞出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材料四: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答案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司马迁。

解析
12.(4)根据材料及所学,说说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材料五:《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太平,气候适宜,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粮食、布帛充足,几乎家家丰衣足食。


答案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也可以摘抄材料中的“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解析
12.(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解析
王朝的兴衰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末年,统治腐朽不堪。

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商部落兴起,与夏朝的发展形成冲突,为了打败夏桀,商汤进行了长期准备。

他重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huǐ),积极准备灭夏。

商汤以“为民除暴”为口号,兴兵伐夏,终于灭掉了夏朝,建立商朝。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地区。

材料二
长年累月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举办各种盛大典礼,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促成了秦的速亡……汉文帝的统治宽厚,不仅表现在刑法上,他还爱惜民力,轻徭薄赋。

他即位的第一年,颁布了养老令,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米、肉、布帛等物品,让地方官按时慰问,同时下令郡国不要搜罗奇珍异宝上贡朝廷。

文帝十三年更下令免除全部田租。

他还大力减少徭役,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服役一次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

他宽厚仁爱,深刻认识到农业为天下之本,衣食足才能够百姓安。

他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并亲为表率。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东汉中期以后,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大量积聚起来。

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土地兼并激烈进行,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或沦为农奴,或流离失所。

由于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官吏贪残,横征暴敛,敲诈勒索,人民负担沉重,苦难日深。

加上多次镇压人民的起义,造成了“兵役连年,死亡流离”的恶果,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东汉后期的七八十年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13.(1)据材料一,列举商汤的兴国之举。

答案(1)不拘一格用人才,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等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他重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huǐ)”“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地区”可得答案为不拘一格用人才,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人心,等等。

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走向灭亡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答案(2)秦亡原因:秦朝实行暴政,赋税沉重,刑罚残酷,徭役繁重,秦二世时统治更加残暴;长期的战争;等等。

“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文景二帝统治宽厚,废除严刑峻法,爱惜民力,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节俭,重视农业生产等等。

解析
(2)根据材料“长年累月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举办各种盛大典礼,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促成了秦的速亡”可得秦朝灭亡的原因为秦朝实行暴政,赋税沉重,刑罚残酷,徭役繁重,秦二世时统治更加残暴;长期的战争;等等。

根据“汉文帝的统治宽厚,不仅表现在刑法上,他还爱惜民力,轻徭薄赋”“他还大力减少徭役,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服役一次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结合所学可得“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文景二帝统治宽厚,废除严刑峻法,爱惜民力,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节俭,
重视农业生产等等。

13.(3)据材料三分析,东汉为什么由盛而衰甚至灭亡?
答案(3)政治黑暗,统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外戚宦官专权;等等。

解析
(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土地兼并激烈进行,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或沦为农奴,或流离失所”“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官吏贪残”等可得原因为政治黑暗,统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外戚宦官专权;等等。

13.(4)王朝的兴衰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4)统治者以民为本,重视生产,崇尚节俭,勤勉治国,则国兴;倘若统治腐败,横征暴敛,不关心民生,不重视生产,则国衰而亡。

解析
(4)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如统治者以民为本,重视生产,崇尚节俭,勤勉治国,则国兴;倘若统治腐败,横征暴敛,不关心民生,不重视生产,则国衰而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