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岁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欧惠朗
【摘要】对0~3岁儿童3256例用酶联免疫法进行25-羟维生素D检测,检测试剂均由英国IDS公司提供,采用CB 701洗板机以及CB 371酶标仪,操作方法严格按照仪器以及试剂说明书进行,且室内质控结果均标为“在控”.结果0~3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个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2(023)004
【总页数】2页(P265-266)
【关键词】0~3岁儿童;25-羟维生素D
【作者】欧惠朗
【作者单位】河源市妇幼保健,广东河源 5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74
目前认为25-羟维生素 D是合成1,25-(OH)2 D的前体[1],同时也是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重要指标。
因此,通过对25-羟维生素D的调查可反映相应问题。
本文针对河源市区部分0~3岁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0~3岁的儿童3256例,其中男1876例,女1380例。
1.2 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检测试剂均由英国IDS公司提供,采用CB701洗板机以及CB371酶标仪,操作方法严格按照仪器以及试剂说明书进行,且室内质控结果均标为“在控”。
1.3 判断标准足够标准(即合适水平):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范围为75~
375nmol/L;相对缺乏标准(临界水平):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范围为50~
75nmol/L;缺乏标准: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范围为<50nmol/L。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检测发现,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个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详见附表。
附表 0~3岁各个年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比[n(%)](岁) n 合适水平临界水平缺乏平均值(nmol/L)年龄53.2~1 853 370(43.4) 392(45.9)
91(10.7) 59.4~2 432 256(59.3) 139(32.1) 37(8.6) 68.1~3 215 137(63.7) 69(32.2) 9(3.2) 76.8合计 3256 1047(31.2) 1747(53.7) 462(14.2)0 1756 284(16.2) 1147(65.3) 325(18.5)-
3 讨论
通过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本市0~3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3.1 体内代谢及作用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仅不到10%来自食物,90%以上来自皮肤经日光的紫外线照射产生。
动物和人的皮肤中有7-脱氧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催化生成胆骨化醇(维生素D3),可直接吸收入血,在血液中和维生素D结合
蛋白结合,再经肝脏,在25-羟化酶的催化下转化为1,25-OHD。
具有生物活性,但活性不强,经肾脏中α羟化酶催化作用下生成1,25-(OH)2D,具有很高活性,可结合体内作用于靶器官。
维生素D除影响Ca2+、P代谢外,还有其他广泛的生理作用,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发育,维持身体健康。
另外,它还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病、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皮肤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同时还有调查显示,缺乏维生素
D对机体健康有长期影响,如胚胎时期缺乏维生素D将影响出生后儿童的骨骼发育。
维生素D对于人类的健康发育,尤其是儿童时期的健康有相当重要意义。
预
防维生素D缺乏除能减少佝偻病的发生外,还能预防其他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
很多疾病,所以对维生素D缺乏的早发现、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2 影响因素血清中的25-OHD缺乏和不足多发生在<1岁的婴幼儿,随年龄增长,血清中的25-OHD逐渐上升。
可能由于:(1)婴儿生长速度较快,由胎儿时期通过胎盘经母体得到的25-OHD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2)城市中的玻璃还会阻挡阳光中的紫外线,婴儿室外活动较少,再加上许多化工厂、造纸厂造成的大气污染,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造成的土地沙化增加空气中的尘土、烟雾,高大建筑的阻挡等多种因素更减少紫外线照射皮肤使其产生维生素D的机会;因此25-OHD农村及郊区的儿童体内25-OHD水平普遍高于城区儿童体内25-OH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
儿童户外活动增加,体内25-OHD水平也逐渐升高;(3)妊娠期妇女体内的25-OHD缺乏也是导致婴幼儿缺乏25-OHD的一个重要因素。
(4)婴幼儿25-OHD直接摄入量不足,食物中维生素D量不足或婴儿吸收不好[2]。
3.3 预防对策佝偻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家长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佝偻病的发生[3]。
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维生素D,而不是补钙(当然补钙也不可少)。
其次,要明白佝偻病是分程度的,要按照不同的程度,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正常和轻度佝偻病只用伊可新即可,中度以上才会考虑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佝偻病的预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0~2岁婴幼儿为重点防治对象,应做到系统管理至3岁;(2)普及佝偻病的预防知识,让家长或看护人尽早、经常携带婴幼儿到户外运动,时间逐渐增加到1~2h/d为宜:(3)妊娠期妇女也应经常到户外运动,多吃富含Ca2+、P的食物,同时应在妊娠后期注意多补充维生素D;(4)对低体重、早产、双胎儿做到及时补充维生素D;(5)做好婴幼儿膳食平衡如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相对较多,而瘦肉、奶、坚果中含微量的维生素D,而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仅含少量维生素D或几乎没有维生素D的活性,合理喂养,并且预防常见急慢性疾病[4]。
参考文献:
[1]黎海芪.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A].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81.
[2]Holick MF.Resurrec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rickets[J].J Clin Invest,2006,116(8):2062-2072.
[3]向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专家讨论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8(3):192-194.
[4]Holick MF.Vitamin D deficiency[J].N Engl J Med,2007,357:26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