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
茶园土壤质量标准

茶园土壤质量标准因具体地区和茶叶品种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土壤质地:要求土壤疏松,有一定的透气性。
一般而言,砂壤土是比较理想的茶园土壤质地。
2.土壤肥力:茶树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茶园土壤的肥力对于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要求茶园土壤富含有机质,同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也要充足。
3.土壤酸碱度:茶树生长适宜在酸性土壤中,要求土壤pH值在
4.0-6.5之间。
如果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4.土壤含水量:茶树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生长,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因此,要求茶园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同时地下水位不宜过高。
5.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茶树对于重金属的吸收比较敏感,因此,要求茶园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
总的来说,好的茶园土壤应该有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同时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且无污染物质。
这样的土壤才能保证茶叶的高产优质。
茶园土壤分级

茶园土壤分级茶园土壤是茶叶生长的基础,土壤的质量和特性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茶园土壤的特点和分级,本文将从土壤质地、肥力、酸碱度和水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土壤质地分级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颗粒的相对含量和大小。
根据颗粒大小的不同,土壤可以分为砂壤、粉壤、壤土、粘土四个等级。
1. 砂壤:砂壤土壤中砂粒含量高于70%,这种土壤透水性较好,但保水能力较差,容易干旱。
2. 粉壤:粉壤土壤中粉粒含量较高,透水性和保水能力适中,是茶树生长的较好土壤。
3. 壤土:壤土是砂壤和粉壤的混合土壤,具有适中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
4. 粘土:粘土中粘粒含量较高,保水能力非常好,但透水性差,容易积水。
二、土壤肥力分级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供应能力。
根据土壤肥力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高肥力土壤、中等肥力土壤和低肥力土壤三个等级。
1. 高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中养分含量丰富,供应能力强,适合茶树的生长,有利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提高。
2. 中等肥力土壤:中等肥力土壤中养分含量适中,供应能力一般,需要适量施肥来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
3. 低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中养分含量较低,供应能力弱,茶树生长缓慢,产量和品质较差。
三、土壤酸碱度分级土壤的酸碱度对茶树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将土壤分为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三个等级。
1. 酸性土壤:酸性土壤的pH值较低,茶树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困难,对土壤的改良和施肥要求较高。
2. 中性土壤:中性土壤的pH值接近中性,适合茶树的生长,是理想的土壤类型。
3. 碱性土壤:碱性土壤的pH值较高,茶树对碱性土壤适应性较差,容易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
四、土壤水分分级土壤水分对茶树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根据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可以将土壤分为湿润土壤、适中土壤和干旱土壤三个等级。
1. 湿润土壤:湿润土壤中水分含量较高,茶树的生长受到良好的保证,适合茶叶的生长发育。
2. 适中土壤:适中土壤的水分供应适中,茶树生长正常,可以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梧州市茶园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梧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2022年当地茶园面积已达1.93万hm 2,其中六堡茶年产3万t ,比2021年增长20%,综合产值约160亿元[1]。
土壤作为茶树生长的重要载体,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甚至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将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2-5]。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如罗震宇等对云南省临沧市茶园土壤与茶叶中稀土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6],陈康等对不同节水灌溉模式对白茶品质及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7],苏丽鳗等对武夷山茶园土壤中Cu 、Zn 、Pb 和Cr 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8],方云山等对5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含量分布进行了分析[9],甘卓亭等对皖南安茶产区典型茶园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10]。
可见,茶园土壤环境安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对梧州市茶园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采用梅花五点法、蛇形法等方法,对广西梧州市六堡茶产区茶园土壤进行采样,并检测分析其中典型的重金属含量,包括砷(As )、汞(Hg )、铅(Pb )、镉(Cd )、铬(Cr )、铜(Cu )、锌(Zn )及镍(Ni ),调查六堡茶茶园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分布状况,为合理利用农资投入品资源,预防茶叶重金属含量超标,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梧州市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采样区域根据梧州市主要茶叶种植区的分布,选取梧州市辖区的苍梧县、藤县、岑溪市、梧州城区共35个典型规模茶园进行土壤采样。
收稿日期:2023-08-11基金项目: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六堡茶质量安全风险因素筛查、控制及茶叶品质分析”(202202059)。
作者简介:陈燕丽(1978—),女,广西平南人,硕士,农艺师,从事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学技术研究与推广。
*为通信作者,E-mail :**********************。
武夷山土壤分类参比

推算得 : 本区海拔约 1500m 以下为 热
性温度状况 , W4 、 W5 和 W6 剖面属之 ; 海拔约 1500m 以上为 温性温度状况 , W1、 W2 和 W3 剖面属之。 W1 剖面具有氧化还原特性 : 所有剖面均具有富铝特性或铝质特性 ; W6 剖面具有铁质特 性; 除 W5 剖面外均具有腐殖质特性 ; 所有剖面均为盐基不饱和 : W1、 W2 剖面存在石质接触 面。
表3
剖面号 ( 海拔 m) W1( 2150) W2( 2100) W3( 1850) W4( 1050) W5( 920) W6( 310) 有机 表层 暗瘠 表层 淡薄 表层 雏 形 层 粘 化 层
典型土壤剖面的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低活 滞水 常湿润 湿润 温性 热性 氧化 富铝 铝质 铁质 腐殖 盐基 石质 性富 水分 水分 水份 温度 温度 还原 质特 不饱 接触 和 面 铁层 状况 状况 状况 状况 状况 特征 特性 现象 特性 性
[ 4, 5]
, 即按 Penman 经验公式估算 , 年干燥度<
1, 但每个月干燥度并不都 < 1, 因此 W4、 W5、 W6 属 湿润水分状况 ;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和 降水递增率推算 , 并参考地表植被类型, 判定武夷山区海拔 1100m 以上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 为 常湿润 , 故 W2、 W3 剖面具有 常湿润水分状况 。另由于 W1 剖面地表有苔藓和枯枝落 叶层 , 使其上部土层在大多数年份中有相当长的湿润期, 或部分时间被地表水和/ 或上层滞水 饱和 , 导致土层中发生氧化还原作用或铁质化作用 , 因此符合 滞水水分状况 的条件。 根据本区气温垂直递减率以及土温及气温关系
4
土壤分类参比及讨论
根据上述所确定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 修订方案 )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
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
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
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武夷山植被的概况如下:一、植物概况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
区内发育有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和杜英科(Elaeocarpaceae)树种。
11月7、8日:黄岗山简易公路、桃源浴,沿途认识植物。
其中,桃源浴18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
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
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五大分类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五大分类大红袍是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大红袍按区域分可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
一、正岩茶生长于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即为正岩茶,其中包括三坑、两窠、两涧以及内外鬼洞等。
1、大红袍母树“古有名茶树,生于绝壁间”说的就是生长于九龙窠陡峭绝壁上的大红袍母树。
由于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大红袍母茶共有六株,其中四株为奇丹,两株为北斗。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毛主席将200g大红袍母茶茶叶作为赠送给美国总统礼物。
这200g茶叶已是当年大红袍母茶产量的半壁江山,可见大红袍母茶之珍贵。
自2006年5月起,武夷山市政府決定停採、留养母树大红袍,实行特別保护和管理,故大红袍母树茶叶已成绝品。
2、三坑两窠两涧三坑指慧苑坑、牛栏坑(牛栏坑盛产肉桂俗称“牛肉”)、大坑口,两窠指九龙窠(大红袍母树所在地)以及竹窠,两涧指流香涧和浯源涧,武夷山风景区内的精品正岩大红袍冲泡10道之后仍有余香,汤汁醇厚回甘,香气高雅。
是不可多得的乌龙精品,是武夷岩茶的扛鼎茶品。
二、半岩茶半岩茶指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之外,但仍处于武夷山境内的大面积栽种的大红袍。
半岩茶区盛产名枞“肉桂”和“水仙”也出产“水金龟”、“铁罗汉”、“白鸡冠”等名枞。
各类名枞,由于精心选种栽种,用心炒制烘烤,品质名优以致历来爱好者都不惜重金索购。
然而,名枞茶的产量很少,品质各具特色,加上神话传说,名枞茶更为珍贵,常有难以品尝之福。
三、洲茶武夷山境外以及周边平原茶园大面积栽种的即为洲茶。
宋代范仲淹谱歌道:“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总之,武夷岩茶大红袍与武夷风光一样享誉天下,正所谓“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国家标准从品种角度对大红袍进行的分类: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武夷菜茶、矮脚乌龙等;名枞分类包含: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北斗等;武夷岩茶品种繁多,有一千多种。
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
林馥泉1943年调查仅“慧苑岩”茶树品种有280种。
不同类型茶园土壤硒赋存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类型茶园土壤硒赋存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袁波 李崇香 易瑜琪 胡超 万鑫 严美婷(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0)[摘 要]茶园土壤硒赋存形态不同,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类型茶园土壤硒赋存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综合应用混合酸消煮法、五步分级浸提法等展开具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壤土各类赋存形态硒含量高,潮砂土硒含量相对较低,但是活化率却相对较高;茶园土壤硒形态分布规律表现为可溶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结合态与可交换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
富硒土壤进行茶树种植有着天然优势,但是很多土壤中硒含量有效性等难以保证,故而难以完全发挥其对于茶园种植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研究土壤硒赋存形态特征与产生的具体影响,以便合理选择种植方法,提升种植效果。
硒在进入土壤后,会与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黏土矿物成分、有机质等发生氧化还原、溶解沉淀、附吸解吸等反应,表现出不同化学形态。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是0.05mg/kg,比较难形成工业富集,分析其赋存形态,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其一是按照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二是以类质同相形式存在,其三是以黏土矿物形式存在[1]。
茶园土壤硒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其次为残渣态,分别占比46.56%、34.85%,而可溶态硒比例仅占1.8%。
富硒土壤种植茶叶,提升硒作用率,对于茶园种植来说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减少茶叶积累农药残留、稀土含量、重金属;硒对重金属具备拮抗作用,富硒土壤种植,能减少砷、镉等重金属转移到茶树枝叶位置,减少茶叶重金属含量[2]。
茶树吸收硒元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在富含硒的土壤上栽培茶树,其二是通过喷洒富硒肥来实现,对土壤硒形态加以细化,包括:残渣态、有机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水溶态等,各赋存形态硒在动态平衡状态,不同形态间有着可逆或者不可逆的转化可能性。
武夷山不同垂直地带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类型

色调 随海 拔上 升而逐渐 由红 变黄 。彩 度 由浓变淡 , 亮度 由白转黑 , 由于土壤 黑色 的深浅 一般 与腐殖 质含量 呈 正相 关 。黑色一 般是肥 力高 的标 志 。 因此 , 由颜 色也 可 以看 出, 腐殖 质 的累积 随海 拔 的增 高 而增 加 , 时可 以发现 黄 同 壤 黄化现 象强 。详见表 1 。
ti an
N eM ig u ( ega hc l c n eC l g f u a nvri , u h u F j n 5 1 8 C i ) i n h a G o rp i i c ol eo j nU ie t F z o , ui 3 0 0 , hn aS e e F i sy a a
s o d ta o lfr ig c ndto nd ph sc a nd c mia r p ry we e dii d bvo sy Al s c in a iiy i r h we h ts i o m n o iin a y i c a he c lp o e t r vde o iu l. l l e to cd t s mo e sr n to g. T c umulto fo g nc qu lt o sup a d i c e s t a s fe e a in.T ec ntn fca a ilsi he he a c ain o r a i aiy g e n n r a e wih rie o lv to h o e to ly p r ce n t t s i i ih ,b twhc rdu ld cra e wih o g ni s e so ol s hg er u ih ga a e e s t r a c a c n in. Ke r y wo ds: e ia a ito v r c lv rain; p y i a n h mi a a u e; W uy o nti ol t h sc a d c e c n t r l l iM u an S i
一文读懂武夷岩茶山的划分:正岩、半岩和洲茶

⼀⽂读懂武夷岩茶⼭的划分:正岩、半岩和洲茶武夷⼭,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属于丹霞地貌。
李义⼭就称赞武夷⼭:“只得流霞酒⼀杯,空中箫⿎当时回。
武夷洞⾥⽣⽑⽵,⽼尽曾孙更不来。
”⽽后世如范⽂正、苏⼦瞻则更是对武夷⼭的茶,赞不绝⼝。
⽐如“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从古栽。
不如仙⼭⼀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
看到这样的诗句,任谁也想品茗⼀下武夷⼭的岩茶,感受⼀下做仙⼈的感觉。
虽然武夷⼭的茶叶受到古今中外的推崇,但是茶叶所处的茶⼭不同,茶叶的品质就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当然茶叶的加⼯技艺的不同,同样也会对最终的品质带来显著的影响。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对武夷岩茶⼭有着更加深⼊的了解,下⾯就来通过⼩编的⾜迹,给各位茶友⼀揭武夷岩茶⼭的神秘⾯纱。
陆⽻在《茶经》中就已经明确“上者⽣烂⽯”,所以从这句话就⾜以判断武夷⼭岩茶为上品,但是⽬前,武夷⼭岩茶所在的⼭场不同,最终的品质也会有显著的不同。
从整体划分,武夷岩茶⼭可以分成正岩、半岩和洲茶产区三类。
第⼀,正岩产区。
该产区地质主要为紫⾊砂砾岩,是武夷⼭岩茶品质最好的产茶区。
其中“三坑两涧”则是正岩区品质最⾼的地域,⽽且这五个区域,也是武夷⼭最为知名的旅游景点。
其中三坑表⽰的为慧苑坑、⽜栏坑和⼤坑⼝。
⽽两涧则为流⾹涧和悟源涧。
其中天⼼岩、马头岩、三仰峰和⽔帘洞等,都是这⼏个核⼼区的旅游景点。
该茶区⼟质有着较⾼含量的红砂砾,⽽且⼟壤层较厚,有着良好的通透性和疏松性,这些核⼼区两边都是陡峭的⼭崖,即使在夏⽇,也只能收获较短的⽇照时间。
所以这些地区⽣长的茶树,只能接受散射的⽇光。
⽽在陡峭悬崖的作⽤下,该地区温度⾮常合适茶叶⽣长,再加上⼭泉的滋润,周围良好的⾃然植被的滋养,让此处的⼭场极具岩韵。
也因此,这些地区出品的茶叶经过科学的加⼯,就能够很好的保留这些岩韵,进⽽让⼈们品茗之后竟有飘飘欲仙之感。
第⼆,半岩产区。
传统的半岩产区就是上述三坑两涧的周边区域,⽐如青狮岩、燕⼦窠、虎啸岩等。
其实这些地域也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只是,该区域的层岩相对较厚,⼟壤层相对稀薄,钾元素相对较少,铝元素则相对较多,因此相对于正岩区⽽⾔,品质会有着⼀定层次的下降。
武夷山茶园种植与土壤属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第48卷第4期2021年12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TechVol 48 No 4Dec ,2021doi:10.13428/j.cnki.fjlk.2021.04.025武夷山茶园种植与土壤属性关系的研究进展周 艳(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福建武夷山354300)摘要:依托中国知网平台,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981—2021年武夷山茶园种植及生态环境影响关系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结果表明:2009年前武夷山茶园方面文献较少,随后则有较高的文献发表量。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茶区(园)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与肥力、金属元素含量,茶园品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采样区主要集中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双遗产地坐落的星村镇和武夷街道两处。
研究发现武夷山茶园土壤存在部分酸化现象;正岩区、半岩区和洲茶区3大茶区在养分元素、有机质含量和金属元素分布方面差异明显。
土壤属性、养分肥力状况、重金属含量、茶园栽培和管理方式共同影响了茶叶产量和品质。
通过梳理武夷山茶园研究现状,可为武夷山茶叶的深化研究及武夷山区域综合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夷岩茶;土壤肥力;文献计量法中图分类号:S571 1;S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1)04-0127-06Advance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PlantationandItsSoilPropertiesinWuyishanCityZHOUYan(WuyishanNationalParkScientificResearchMonitoringCenter,Wuyishan354300,Fujian,China)Abstract:Thispaperusedthebibliometricmethodtoreviewtheresearchliterature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WuyiRockTeaplantinganditseffectofecologicalenvironmentfrom1981to2021 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asfewerliteraturerelatedonWuyiRockTeabefore2009,andthenthenumberofpublishedarticlesincreased Thecontentofthesearticlesmainlyfocusesonthephysi 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teaplantation′ssoilnutrientsandfertility,thecontentofmetalelements,andthefactorsaffectingthequalityoftheteaproduction ThecurrentsamplingareasinthesepapersweremainlydistributedintheWuyishanNationalParkandXingcunTown,andWuyiStreet,wherethemixedHeritageSiteislocatedin Existingstudiesshowedthattherewassomesoilacidifi cationinWuyishanteaplantations Whiletherewereobviousdifferencesinnutrientelements,organicmattercontentandmetalele mentdistributioninthethreemajorteaareasofZhengyan,BanyanandZhouteaareas Soilproperties,nutrientfertilitystatus,heavymetalcontent,teaplantationcultivationandmanagementmethodscomprehensivelyimpacttheyieldandqualityofteaplanta tions ThispapersreviewedresearchstatusofWuyiRockTeatoprovidereferenceforthein depthstudyofWuyishanteaandthecomprehensiveplanningofWuyishanareainthefutureKeywords:WuyiRockTea;soilfertility;bibliometricmethod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栽植茶树的国家。
关于武夷山武夷岩茶的山场及三坑两涧

关于武夷山武夷岩茶的"山场"及三坑两涧关于武夷山武夷岩茶的"山场"及三坑两涧所谓的山场,主要表现在土壤和微域小气候两个方面,事实上任何一种茶都受山场的影响,只是相比之下没有武夷岩茶那么大而已,武夷岩茶(Rock Tea)因岩而得名,可见撇开山场来谈岩是不现实的。
武夷山武夷岩茶山场的形成:武夷山的山场因素有其复杂的地质原因,大约在8000万年以前,武夷山发生火山喷发再加上后来的地壳变动和地表侵蚀,使市区、武夷、星村一带形成一个呈东北方向的短轴盆地,盆地的四周是由火山岩组成盆地的中间形成湖泊。
火山岩风化的含有铁质岩石碎片,随着流水的搬运而沉积湖底。
沉积物中的铁质经过氧化作用变成紫红色,逐渐形成紫红色岩层,这就是正岩土壤的基础。
后来,由于地壳变动,湖盆西部凹陷断裂,而其东部则西倾,山顶皆翘首东向,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单斜山或单斜断块山,即现在的常说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
在岩坑中,由于岩崖和森林的遮阴,在夏季茶树承受散射光,在冬季高崖挡住西北的冷风,且尚有终年不断的岩隙流水补充,因此岩坑谷的微域气候更为优越,为茶树的生长提供非常好的气候环境。
武夷山武夷岩茶山场的土壤特征:姚月明分别对以竹窠、企山、赤石茶园代表“正岩(紫色砂砾岩)”、“半岩(红色硅铝质土)”、“洲茶(河流冲积黄土)”茶园土壤调查表明,三地茶园的氮磷钾三要素含量相互比例相距甚大,竹窠茶园磷钾高而氮低,赤石茶园氮高而磷钾低,企山茶园位于二者之间;据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调查,凡是“正岩”生长的土壤,含砾量高,质地以轻壤为主,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在50%左右,土壤通风透气适中;而质地较粗粘,含砾量较小的黄土所制出的茶叶的品质则较差。
土壤对武夷岩茶茶叶品质的影响:正岩、外山土壤中的氮、磷、锰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但pH值、钾、锌、镁等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松度差异显著,直接导致了茶叶的品质差异。
从茶叶的生化角度来看,茶叶的品质不但与各生化成分总量有关,也与各成分之间的比例有关。
看三坑两涧(牛栏坑九龙窠肉桂 慧苑坑 九龙窠 天心岩地貌)

三坑两涧春节送茶品牌(牛栏坑九龙窠肉桂慧苑坑九龙窠水仙)“三坑两涧”是指武夷山重要的正岩产区之一,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统称为“三坑两涧”,其地处武夷山风景区北麓。
“三坑两涧”,对于茶客而言,是武夷岩茶的圣地,大多寻香而来,趋之若鹜;对于游客而言,则是少有人烟的野趣,大多机缘巧合地遇见。
来到“三坑两涧”,无论是朝圣的茶客,还是风景观光的游客,都能在这茶香中寻到一份雅致的趣味。
牛栏坑从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北东方向有一条小径,狭窄的山谷中一条溪涧常年不断地流淌着,这条溪谷就是牛栏坑。
牛栏坑名虽土,在武夷岩茶界却是无人不知,所出产的九龙窠肉桂被笑称为“牛肉”。
坑内多处崖壁下,皆有茶数丛,崖下有一丛名茶,当是“水金龟”。
这里茶山条件非常优越茶山都在半山悬崖上,一层层用石头垒成,不惜工夫,足见这些名丛之珍贵。
如今崖壁、砌石之上早已布满青苔、藓草,岩石表面黝色苍苍,茶丛生长其间,此地所产之茶,香气饱满,齿颊生津。
牛栏坑总体环境,幽谷森然,涧水常流,柔风常抚,大风不往,朝阳夕晖,烈日不至,是武夷岩茶的理想家园。
倒水坑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水流自西向东流,而倒水坑的水流自东向西,故而得名。
慧苑坑慧苑坑位于玉柱峰北麓,是武夷山岩茶产区中核心地带,是武夷山岩茶三坑两涧之一。
它的优良土质,良好的生态保护和天然的区域小气候,造就了该区域的茶叶有着独特的品质,是武夷岩茶的重要产区之一。
传说有个名叫慧远的和尚来到天心庙附近坐禅,建立慧苑寺,而位于慧苑寺边上鸟语花香的幽谷便命名为慧苑坑,由于个别秀才读字半边,将慧苑寺,误读为“慧宛寺”,便被一直沿用。
慧苑坑的九龙窠水仙也是备为茶人们推崇。
悟源涧马头岩南麓,有一座窄小幽谧的峡谷静静坐落。
峡谷内,一条清澈、笔直的涧水汩汩流过。
涧水淙淙,幽兰芬香。
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小溪流,汇集到马头岩,形成了涧的源头。
涧水一路流淌,注入到山脚兰汤村的池塘沟渠,最后汇入了九曲溪。
涧旁的石径,静谧安祥,一条条横石铺就的石阶蜿蜒向前方,禁不住令人悟“道”思“源”。
武夷山茶叶资源概况

为摸清我市茶产业现有状况,科学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决策茶产业发展大计,做大做强“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我市茶产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茶业资源普查工作。
茶业局从2008年4月开始,牵头组织林业、统计、农业等部门对现有茶山分布、面积、品种、产量等情况以及茶企业(作坊)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商标、是否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否获QS证书、是否办理工商执照、是否办理税务登记、加工能力、年产值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
普查工作于12底结束,历时9个月,共组织市乡村干部及熟悉当地茶山茶农500多人。
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第一章茶业发展的地理环境概况一、基本情况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南麓,闽赣交界处,素有“碧水丹山”之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地跨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
东邻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与光泽县毗邻,北与江西省铅山县交界。
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
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武夷山市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以及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华侨经济开发区等。
1998年7月,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
2002年被列入中华十大名山,2007年5月,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区。
1984年,武夷岩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3月,武夷岩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武夷山大红袍”获准注册证明商标;2003年2月,武夷山市获文化部授予的“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5年11月,武夷山市成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2006年5月,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母树大红袍茶叶典藏国家博物馆;2008年9月,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中国乌龙茶制作技艺”申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2008年9月,“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获省著名商标。
武夷山土壤资源垂直分异及合理利用研究

-106-武夷山土壤资源垂直分异及合理利用研究刘剑高苏燕芳(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1研究区概况武夷山脉位于闽赣边界,27°33′-27°54′N,117°27′-117°51′E,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1100m,北段地势最高,其中黄岗山海拔2158m,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
武夷山北段的土壤垂直分布,在武夷山脉和我国中亚热带山地中有一定代表性[1]。
2土壤成土条件武夷山地势起伏大,山谷高差一般在200m以上;东坡缓,西坡陡,两坡呈明显不对称;东坡层状地形发育,表现为地貌类型由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浅丘陵-河谷平原作有规律的排布[2]。
此处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年均气温13℃~19℃,年均降水量1600mm~2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85%,海拔高度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44℃,降水量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本区母岩在山体上部以火山岩为主,山体下部则以粗晶花岗岩为主。
坡度大,成土母质多为坡积物或残积-坡积物。
本区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100m以下是常绿阔叶林,人工林也多分布本带=海拔1100~1500m之间,为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500~1800m之间分布着针叶林=1800~1900m之间的山坡分布着山地苔藓矮林=海拔1800m以上的山体顶部和缓坡,分布着山地草甸。
3土壤垂直分层3.1土壤垂直分异显著武夷山地势高低悬殊,气候和植被类型呈垂直地带性变化。
土壤垂直分异十分显著。
自下而上为红壤带(700m以下)、黄红壤带(700m~1050m)、黄壤带(1050m~1900m)和山地草甸土带[3]。
3.2成土过程全局上看,此区土壤都是红壤系的,因此处气候湿热,土体中硅酸盐类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难溶的铁铝氧化物及高岭土等次生矿物在土壤中不断沉积和聚集从而使土体硅铁铝比率、盐基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都降低,质地较粘重,酸性较强,呈红色的脱硅富铝风化壳。
武夷山土壤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武夷山土壤垂直分布特征分析摘要:在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武夷山的概况及成土条件;对武夷山土壤进行分带,研究了不同海拔处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征;分析了土壤基本性状的垂直变化规律: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土体厚度随海拔的降低,分别呈现下降、增加、增厚的趋势;土壤颜色随海拔降低逐渐转红,表土层亮度和彩度增大;土壤pH不遵循垂直变化规律。
关键词:土壤垂直分布特征土壤分带土壤基本性状武夷山1 武夷山概述武夷山脉地处福建省崇安县南部的闽赣交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
范围大致为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
山脉平均海拔1000—1100m,其北段地势最高,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m,为我国东南部第一峰。
武夷山北段的土壤垂直分布,在武夷山脉和中亚热带山地中有一定代表性。
2 武夷山土壤成土条件武夷山地质地层属华南地层区武夷山—四明山地层分区的一部分,出露地层有震旦系上下统、侏罗系下统梨山组、上统长林组及南园组等[1]。
本区的基岩为燕山早期的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山体下部,山体上部则主要分布火山岩。
武夷山脉受邵武—河源深大断裂控制,地形总体特点是地势高、起伏大、有垭口,且东西坡明显不对称。
由于山体坡度较大,成土母质多为坡积物或残积—坡积物。
武夷山隶属中亚热带季风区,且自身高大的山体很大程度地阻挡了南下的寒潮,故区内气候总体温暖湿润,年均温13—19℃,年均降水量1600—2200mm,年均相对湿度在70—85%以上。
由于山区地势高差悬殊,所以区内气候的垂直变化颇为显著,大致为: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44℃,降水递增37.0—54.14mm。
本区水热协调,土质肥沃,溪谷纵横,生态环境复杂,故植被资源十分丰富。
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中山矮曲林和山地草甸,显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3 土壤类型和特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多样,垂直分异明显,其垂直带谱自下而上为红壤(海拔700m以下)、黄红壤(700—1050m)、黄壤(1050—1900m)、山地草甸土(1900—2158m)。
武夷山茶园特点

武夷⼭茶园特点唐宋⾄今,武夷⼭种植茶树⼤都利⽤⾼⼭斜坡地、岗陵缓冲地或平坦洲地。
采⽤这些⽅式所开辟茶园的特点是⾯积较⼤,且连接成⽚,⼤多由专营茶叶者的各个朝代的官办茶场,民国的茶叶⽰范茶场和解放以来的国营茶场、集体茶场管理。
此外,武夷茶区农户皆以植茶为家庭副业,茶叶栽培区域的分布范围较⼴。
农家的宅旁、菜圃、⼭塝、⽥垅都可随意种茶,不受限制。
此外,还有倚⼭傍岩垒砌⽯壁,筑成梯状⽥园,然后挑⼟填充,始成⼤型盆栽型的茶园和寄植⽯缝路边的“寄植岩凹式”茶园。
规则阶段梯园此类茶园⾯积稍⼤,⼤部属地势稍平整的缓斜⼭坡,或⾕中底层缓斜地,将地分切成或⼤或⼩之阶段、沿边砌筑⽯岸的茶园,俗称“茶⼭”。
不规则阶段梯园此类茶园⾯积⼤⼩不⼀,阶段⼤⼩⾼低视形式视地形⽽设置。
也称为“茶⼭”。
斜坡园此类茶园利⽤⼟层稍深,斜度较⼩之⼭坡地垦辟成园,也属“茶⼭”之列。
平地洲园沿溪边平地、沙洲地可利⽤植茶。
利⽤⼭头平坡地,或坑中之盆地,因地势较平,开辟茶园。
⽯座植园此类茶园以武夷⼭风景区境内为多,系茶树盆栽式,通常利⽤岩凹或⽯隙之处,依地势砌⽯座,培⼟植茶,在武夷⼭随处可见,⽆处不栽,植株多是名丛。
此种栽培⽅式⼯程浩⼤,所费甚巨。
据民国24年(1935)调查,筑成⼀⽴⽅丈之⽯梯壁需费银圆10元左右,常年必须修梯壁和添⼟壤,费⽤亦属可观。
且⼭地起伏跌宕,茶园零散分布,管理尤感不便。
故在昔⽇茶市旺盛,茶商获利优厚之时,茶园经营管理尚⽆问题,但⾄茶市衰落,茶商⾃亦⼒所不及,遂不免⽇趋荒芜。
寄植茶园利⽤天然的⽯缝,如复⽯之下,道路之旁,把茶树寄株其间,听其⾃然成长。
现代茶园以治⽔、改⼟为中⼼,实⾏⼭、⽔、园、路的综合治理,采⽤近代科学建园。
具体实施为:近⼭缓坡,等⾼梯层,缓路横沟,深耕普垦,表⼟回沟,施好基肥,良种壮苗,合理密植,精⼼培育,快速建园,⾼产稳产等⼀系列的措施。
武夷⼭市现代茶园建设始于民国29年。
当时,茶叶专家张天福到崇安县创建福建⽰范茶⼚,并建⽴茶树品种园⾯积390亩,结合⽣产进⾏扦插、茶⼦播种期以及茶苗种植期等试验。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比较_1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比较*周 焱1徐宪根1阮宏华1**汪家社2方燕鸿2吴焰玉2 徐自坤2(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2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武夷山354300)摘 要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在25e 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10d 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的差异。
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快,高山草甸(0108g CO 2-C #kg -1#d -1)分别比亚高山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快1413%、6010%和16617%,差异主要存在于0~10c m 。
土壤碳矿化率以针叶林最高(1616%),分别比亚高山矮林、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高3710%、6716%和7911%。
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递减的幅度在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P <0105)。
研究结果揭示,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矿化比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产生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 植被类型;海拔;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矿化率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8)11-1901-07M i n eralization rat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i n W uyiM ountainof Sout heast Chi n a.Z HOU Yan 1,XU X i a n -gen 1,RUAN H ong -hua 1,WANG Jia -she 2,FANGY an -hong 2,WU Yan -yu 2,XU Z-i kun 2(1Facult y of F orestR esources and E nvironm ental Science ,N anjing F orestr y Universit y ,N anjing 210037,China;2Adm inistrative Bureau of W uyishan N a -tionalN at u re R eserve ,Wuy is han 354300,Fuji a n,Ch i n a ).Chinese Journal o f E cology ,2008,27(11):1901-1907.Abst ract :W ith incubati o n tes,t th is paper stud ied the m i n era lizati o n rate and m i n era lizati o n ratio of so il organic car bon (SOC)along an elevati o n gradient i n the W uy ishan Na ti o na lN ature R e -ser ve o f Fujian Prov ince ,Sou t h eastCh i n a .So il sa m plesw it h a fi e l d w ater capacity of 60%w ere i n cubated at 25e over 110days .The m i n eralization rate of SOC i n creased w ith i n creasi n g e le -va ti o n ,and that i n 0-40c m layer under a l p i n e m eado w (0108g C O 2-C #kg -1#d -1)w as 1413%,6010%,and 16617%greater than tha t under dwarf fores,t con iferous fores,t and ever -green broadleaf fores,t respecti v e l y ,w ith the difference m a i n l y ex isted in 0-10c m layer .The m inera lizati o n rati o o f SOC in 0-40c m layer under con ifer ous forest (1616%)w as 3710%,6716%,and 7911%h igher than that under dw arf fores,t evergreen broad leaf fores,t and alpine m eadow ,respecti v e l y .The m inera lizati o n rate and m inera lizati o n ratio of SOC decreased w ith so il depth ,and the decre m ent differed si g nificantly (P <0105)w ith t h e so ils at d ifferent e levations .Itw as suggested that elevati o n grad i e n t had si g nificant effects on the m inera lizati o n rate and m i n -eralization ratio o f SOC .K ey w ords :vegetation type ;e l e vati o n ;so il organic carbon;m i n eralization rate ;m i n eralization rati 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256和30670313)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位观测与评估技术研究资助项目(200704005/w b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武 夷山市;土壤类型 ;茶 园土壤;重金属;剖面分布 中图分 类号 i X8 2 文献标 识码 :A
Ve r t i c a l D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He a v y Me t a l s i n Fi v e T y pe s of S o i l s f r o m " r e a Pl a n t a t i o n s a t W u y i s ha n
茶叶学报 5 6( 3 ) :1 5 9 " - - 1 6 4 ,2 0 1 5
Ac t a e a Si ni c a
武夷山市 5 种 类型茶 园土壤重金属剖 面分布特征
陈玉 真 ,王 峰 , 吴 志 丹 , 陈 芝 芝 , 尤 志 明
( 福 建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茶 叶 研 究 所 ,福 建 福安 3 5 5 0 1 5 )
Ab s t r a c t : F r o m i f e l d s u r v e y s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na a l y s e s , t h e v e r t i c a l d i s t ib r u t i o n o f h e a v y me t a l s i n 5 t y p e s o f s o i l s ( i . e . , y e l l o w, r e d e a r t h , mo i s t s a n d y , a l p i n e me a d o w a n d p u r p l e s o i l s )o f t e a p l a n t a t i o n s a t Wu y i s h n a Ci t y wa s o b t a i n e d . I t wa s s h o wn t h a t i n t h e s o i l s
5 7 . 1 2 mg‘ k g 一 , Z n r f o m 7 4 . 9 2 mg‘ k g ~t o 2 3 6 . 2 7 mg‘ k g , Cd f r o m O . 0 9 mg’ k g 。 t o O . 6 7 mg’ k g 一 ,a n d P b ro f m 2 2 . 7 1 mg ‘ k g 。 t o 9 1 . 8 7 mg ’ k g . Di s r e g a r d i n g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o n t i l l a g e . s i g n i i f c nt a d i fe r e n c e s o n h e a v y me al t s e x i s t e d a mo n g t h e 5 s o i l t y p e s . F e a n d Cu i n
红壤和紫色土 C d和 P b含量 由上至下呈递减的趋 势,潮砂土 C d和 P b在 4 0 c m 以下土层含量较 高。相关分析表 明,除了 Z n 与F e和 C u以外,其它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碳、全氮 、p H、砂砾 、
粉 粒 和 粘 粒 对 茶 园土 壤 重 金 属 影 响 较 大 。
6 9 3 . 5 5 mg ‘ k g ~ 、4 . 3 6  ̄5 7 . 1 2 mg ’ k g - 、7 4 . 9 2  ̄2 3 6 . 2 7 mg ’ k g ~ 、O . 0 9 ~0 . 6 7 mg ’ k g - 和2 2 . 7 1 ~9 1 . 8 7 m g ‘ k g - 。 不 同类 型 茶 园 土
CHE N Yu — z h e n, W ANG F e n g , W U Z h i — d a n, CHE N Zh i . z h i , YOU Z h i — mi n g
( T e a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 u j i a nA c a d e m y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F u ' a n ,F u j i a n 3 5 5 0 1 5 ,C h i n a )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f e r a n g e d f r o m 1 7 . 3 5 g‘ k g —t o 4 4 . 91 g’ k g 一 ,Mn ro f m 1 4 4 . 8 1 mg‘ k g ~t o 6 9 3 . 5 5 mg ‘ k g ~ , Cu ro f m 4 . 3 6 mg ’ k g t o
摘要 :采 用野 外调 查和 室内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 ,研 究武夷 山市 5种类型茶 园土壤 ( 黄壤 、红壤 、潮砂土、高 山草甸土 、紫色 土) 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 。 结果表 明: 茶 园土壤 F e 、 Mn 、 C u 、Z n 、C d和 P b的含量 范围分别为 1 7 . 3 5  ̄4 4 . 9 1 g ・ k g ~、1 4 4 . 8 1 ~
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 ,茶 园黄壤 F e 和C u含量 显著 高于其它土壤类型 ;潮砂土和高 山草甸土茶园土壤 Mn 、Z n和 C d含量 显著高于黄壤和红壤 ;茶园土壤 P b含量则 以潮砂土最高 ,黄壤最低 。不同重金属 元素 剖面分布规律略有不 同,茶 园土壤 F e
含量 0 ~8 0 c m 深 度 内并 无 明显 的变 化 规 律 ;茶 园 土 壤 Mn 、C u和 Z n含 量在 0 ~2 0 c m土层含量较 高 ( 潮砂土除外 ) :黄 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