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及常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及常规方法化学计算题是中学化学一个重点与难点,也是中考中必考题型。

化学计算题题型多,涉及到知识点广,因此试题综合性较强,常作为中考中压轴题。

学生在解答时往往有一定难度。

但如果能选用适宜方法就能快速而正确地解决问题,在中考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简要地谈谈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并就一些常见地解题方法进展归纳,希望对参加中考广阔考生有所帮助。

一.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
化学计算是从量方面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不是单纯数学运算,而是与根本概念、化学用语、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等融为一体,具有了丰富化学内容。

不少学生无视了这一点,片面认为数学好了,化学计算也不在话下,从而影响了化学学习水平提高。

那么怎样进展化学计算题学习呢?
正确解题思路获得是来自思维过程程序化。

解答化学计算题思维程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题目类型区分阶段
这一阶段对考生正确思维起到定向作用。

认真审题,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认清题目类型,把握正确解题方法。

2.相关知识复现阶段
这一阶段对考生正确思维起到保证作用。

解计算题,必须利用自己获得化学知识,依据题意、以题目类型为索引回忆有关知识,为找到正确解题方法做准备。

3.问题实质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对考生正确思维起到决定作用。

对计算题进展实质分析,也就是从面临题目中抽出与题目一样有关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运用,排除各种无关或次要因素干扰,尽快做出解答。

二.化学计算题常规解题方法
〔一〕关系法
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响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量来求未知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量与未知量之间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量与明确要求量,找出它们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例如:
【例1】某钢铁厂用580吨含Fe3O480%磁铁矿〔其余为不含铁杂质〕,可炼得含杂质为4%生铁多少吨?
分析:如果此题用常规化学反响方程式计算话,涉及到能否正确写出化学反响方程式这一步骤,这个步骤不但麻烦还很容易出现错误,如果用关系法求解就能很好地防止这一过程:
解:设可炼得生铁x吨。

Fe3O4 ~3Fe 〔这个关系式很容易找,就是利用Fe
原子守恒〕
232 168
580×80% x〔1-4%〕
232 :168 = 580×80% :x〔1-4%〕
解得:x=350〔吨〕
答:设可炼得生铁350吨
〔二〕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适合于求出混合物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含量。

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平均值,混合物两个成分中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防止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例如:
【例2】称取30克由两种金属组成混合物,跟足量稀硫酸反响,生成氢气2克,那么该金属混合物组成可能是:
〔〕
A、Al与Mg
B、Cu与Mg
C、Mg与
Fe D、Fe与Zn
分析:题目中出现了五种金属,其中四种能与稀硫酸反响放出氢气,如果我们把这个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那么它们分别与稀硫酸反响放出2克氢气,各需要:Al-18克;Mg-24克;Fe-56克;Zn-65克;这时我们可以看出30克此
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响生成2克氢气,而Al、Mg小于30克,Fe、Zn、Cu〔Cu不与稀硫酸反响我们当作需要无数克〕,这样很容易判断混合物必须是一个大于30克,一个是小于30克。

所以答案是:B、C 。

〔三〕十字穿插法
十字穿插法是专门用来计算溶液浓缩及稀释,混合气体平均组成,混合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混合物中某种成分质量分数等一种常用方法。

【例3】将某物质65%与30%两种溶液混合配成40%溶液,应取两种溶液质量比为:〔〕
A、2 :3
B、1 :3
C、1 :
1 D、1 :2
分析:此题一般解法是:先设需60%溶液a克,20%溶液b 克,那么根据混合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那么有:a×60%+b×20%=〔a+b〕×40% ,利用这个关系式,求出a 与 b 关系。

用十字穿插法解那么为:
两种溶液质量比为:10 :15 = 2 :3
所以答案选:A。

〔四〕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响前后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响物或生成物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一种解题方法。

将差量〔实
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如:
【例4】将56克CO与CO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O,待完全反响后气体质量变为7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质量分数。

分析:此题用一般解法是先设CO质量为x克,那么根据题意可得出生成CO2质量为72-〔56-x〕克,然后根据化学反方程式,可列出比例式:28 :x = 44 :72-〔56-x〕求解。

这种解法比拟难理清思路,计算量又大,容易出错。

而采用差量法解:
解:原混合气体中有x克CO。

CO + CuO == Cu + CO2气体质量增加
28 44 44-28=16
x 7 2-56=16
28 :x = 16 :16 x = 28 〔克〕
CO% = 28/56×100% = 50%
答:原混合气体中CO质量分数为50%。

〔五〕估算法
有些选择题涉及计算,像这类计算题大多不用计算出确切数值,只要大约估算一下,再依据题目中条件,就可得出答
案,这样不但不会出现计算失误,也为解决后面问题争取了大量时间。

例如:
【例5】机动车尾气排放氮氧化物是城市污染源之一,其中有一种含氮约为46.7%,它是:( )
A、N2O
B、NO2
C、NO
D、N2O5
分析:要你解决此题必须逐一对四个选项计算,但也不必死算,因为我们只要估算一下结果接近46.7%就是答案了:A 含氮为28/44,很明显它大于56%〔我们把分母看作50那么它值是56%〕;B含氮为14/46,它值是略大于28%,而绝不会是46.7%;D含氮为28/108,也很明显它值是小于28%,那么答案就是C了〔14/30这个值接近50%〕。

〔六〕拆分法
拆分法是将题目中所提供数值、物质构造或化学式、化学过程等进展适当拆分,成为相互关联几个局部,有助于建立等量关系或进展比拟,将计算过程简化,从而到达快速准确地解题。

如:
【例6】某温度下,向未饱与Na2SO3溶液中参加20gNa2SO3晶体或50gNa2SO3·7H2O,都能使溶液饱与。

此时Na2SO3溶解度为多少?
【分析】将参加50gNa2SO3·7H2O拆分为分别参加20gNa2SO3晶体与30gNa2SO3溶液两局部,其中参加20gNa2SO3使原溶液
饱与,因此参加30gNa2SO3溶液也是饱与。

只要确定出
30gNa2SO3溶液中溶质质量就能求出该温度下Na2SO3溶解度。

设Na2SO3溶解度为。

50gNa2SO3·7H2O中Na2SO3质量为:50× =
50× =25g
所以30gNa2SO3溶液中Na2SO3质量为:25g-20g=5g
根据溶解度定义,可得=解得 S =20g
初中化学计算题形式很多,解题方法也有很多,不可能千篇一律.在中考中要答好化学计算题,最根本还是要有扎实化学根底知识,在平时练习、考试中要善于把所掌握根底知识灵活应运、触类旁通,要善于总结、归纳,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三.几点建议
1、要抓住题目中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响规律、选项数字特点、构造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定义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方法。

2、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量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也不能凭空捏造,以免适得其反,弄巧反拙。

3、扎实根底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后盾,解题时应在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根本方法求解,按步就班,再从中开掘速算方法。

4、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多种解题方法结合一齐同时运用,以到达最正确效果。

5、计算题评卷一般是分步给分,因此在解答时一定要注意解体步骤,注意书写格式标准化,以免在做对情形下而失去不该丢步骤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